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唐杨国舅 > 第四〇九章 好自为之

大唐杨国舅 第四〇九章 好自为之

作者:天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1:2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张九龄离开杨府,看起来未来不太可能再踏足这里。

张九龄跟杨云没有在政治理念方面达成共识,双方的矛盾几乎不可调和,张九龄作为朝中自诩为清流的老臣,不可能再容得下杨云。

而就在此时,高力士对张九龄的打压也开始了。

高力士没法直接对杨云下手,他最怕的就是杨云跟张九龄结成一党,所以趁着现在皇帝对张九龄无感的时候,自然要想方设法把张九龄弄出朝堂,尤其是听说张九龄去拜访过杨云后,这种想法更强烈了。

高力士采取的战术是剪除羽翼再攻其心,只要杨云在朝中无人手可用,光靠杨云一个人的力量没法跟他对抗,在此原则下,谁跟杨云关系近,他便朝谁动手。

张九龄是第一个,李林甫则是第二个!

这很好理解,张九龄在丞相中排序第二,而李林甫位次还在杨云之后,危险性不可同日而语。

张九龄本来以为自己就算不是左相,也仍旧可以在朝呼风唤雨,但随着高力士的拳头朝他猛击过来,他发现仅凭自己中书令的身份,根本无法与高力士抗衡。

高力士准备发动文武百官,向张九龄的过失猛烈开火,但经过周密调查,赫然发现张九龄为官太过清正,别说是贪污**了,公务也打理得井井有条,未令朝廷蒙受任何损失。

没法从张九龄自身品性和能力下手,高力士便把矛头对准了张九龄的身边人。

无论张九龄人品和才学多好,作风有多正,但他结党这一条在大唐却是大忌,那些被他自认为一党的人中,有很多猪队友。

跟历史上一样,高力士对准的目标正是被张九龄任左相时提拔的监察御史周子谅。

在张九龄身边人中,周子谅算是另类,此人自诩为清正之士,却是个大嘴巴喜欢随便乱说话,发现李隆基沉溺于道家之术不可自拔后,便到处宣扬说大唐要亡于当今天子之手,他不但自己找死,而且还有把身边人给一网打尽的意思。

大唐没有文字狱一说,但随便诽谤天家,污蔑自我感觉良好的当今皇帝,甚至于还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岂能为日渐昏聩的李隆基所容?

高力士安排人手在朝参劾周子谅,然后他拿着奏本向李隆基禀奏,让笃信自己受到神仙点化有机会成仙得道的李隆基大为光火。

“陛下,此子说大唐在陛下治理下,早晚亡于道家之手,此等无君无父之徒,实在该杀。”

高力士本就是始作俑者,但毕竟是下面人上奏参劾,他只能在这上面做文章,充分发挥了自己作为皇帝近臣的优势,添油加醋,务必要将周子谅置于死地。

李隆基当然不想这种传言继续蔓延下去,统治者能想到的当然是靠手里的公权压制这种言论。

李隆基当即下令:“此人胡言乱语,谤议朝政,朕不杀他不足以平民愤……先将其收监,详加审问,看看是否有人在背后挑唆怂恿。”

皇帝的意思不但要治周子谅的罪,还要追究这件事的原委,把幕后之人给查出来。

这不正中高力士的下怀?

高力士想的就是以这件事降罪张九龄。

皇帝下意识地认为光靠一个周子谅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胆子,背后应该有人撑腰,于是高力士可以借题发挥,把矛头对准张九龄。

高力士马上派人将周子谅下狱,严刑拷打,逼供其背后主使。

反正皇帝要杀周子谅,现在周子谅对高力士最大的作用,就是把张九龄给招出来,用任何手段都在所不惜。

周子谅下狱,张九龄慌了,他本以为自己在朝期间处理政务那叫一个滴水不漏,却没想到可能会折在自己亲手提拔的一个监察御史手中,除了暗中怪罪周子谅大嘴巴,只能赶紧想办法找补。

但问题是现在朝中人连李隆基的面都见不到,高力士封锁言路,摆明了就是拿这件事针对他。

张九龄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忽然想起还有杨云这条进言的途径,目前也只有能随时面圣的杨云能挽救他的仕途。

但张九龄自己不想出面,于是暗中委托张瑜,让张瑜充当代理人跟杨云说及此事。

……

……

张瑜作为杨云的正牌妻子,见到杨云时表现得非常拘谨。

刚认识杨云时,对方不过是皇帝器重的一个道士,现在已经成为可以左右朝局之人,甚至连张九龄有了麻烦都要上门来求助。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事情谁可以预料到?

“陛下不过是降罪周御史胡言乱语,怎会将过错迁怒于张令公身上?张令公未免多心了吧!”

杨云表现出不谙世事的模样,不想在这件事上拉张九龄一把。

不管从哪个角度讲,杨云留张九龄在朝,对他谋划的事情都有极大的妨碍,他最担心的就是张九龄破坏他算计李隆基的计划。

张九龄今年五十六岁,杨云宁可让其回乡颐养天年,也不愿留在眼前碍事……他既要做大唐最大的奸臣,就不能容许张九龄这种直臣存在朝廷中枢。

张瑜看出杨云态度冷漠,神色凄苦地望着杨云,带着哭腔问道:“老爷不肯出手相帮?”

杨云道:“张令公行得端坐得直,岂会惧怕小人攀诬?另外,想来他也应该明白,当前的朝局不是一两个人能撼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想让我一个在朝中全无根基之人破局,不是我不愿意,而是实在难以不到。”

“明白了。”

张瑜没有再强求什么,她在来见杨云之前,就得到过张九龄的指示,不用强迫杨云做什么。

在这个问题上,张九龄还是有风度的。

杨云送走张瑜后,判断出张九龄的时代已宣告结束。

高力士不可能放过这个攻击政敌的机会,接下来想必会发起一系列攻势,张九龄无论做什么都回天乏术。

……

……

果然没过多久,周子谅案就牵连到张九龄身上。

周子谅并未招供什么,只是他系张九龄拔擢这一件事,就让李隆基大为光火,再加上现在李隆基真的容不下那些反对他的忠直老臣,一道御旨下来,张九龄被降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限期离开洛阳。

朝中很多耿直之臣,对张九龄的遭遇非常痛惜。

很多人想出来说话,但发现根本做不了什么。

等张九龄带着家眷离开洛阳时,甚至没人前来相送,杨云带着妻子出现在城外十里相送的亭台内。

“张令公,此去一路艰险,望您保重身体。”

杨云对张九龄还是敬重的。

无论如何,张九龄都是一代名臣,乃是大唐开元盛世最后一位名留青史的才华卓著的宰相,在张九龄卸任宰相后,大唐便开始走下坡路,向着无底深渊加速迈进。

这跟谁当宰相没关系,主要是大唐承平已久,朝中人心思安,加上李隆基在处理完太子谋逆案后,沉迷于道家方术以及声色犬马,不再像年轻时把心思扑在朝政上,也就令大唐国运一日不如一日。

没有安史之乱,也一定会有别的隐患,只是安史之乱让大唐的衰败加速罢了。

张九龄看了杨云和张瑜一眼,本想说什么,但最后却只是幽幽一叹,转身在张拯的相扶之下上了马车,连句作别的话都没有。

“家祖一心为了大唐。”

张瑜望着祖父略显佝偻的背影,心中悲切。

出嫁为人妇,离开张家,但她的心仍旧跟张家是一体的,眼下她的丈夫并没有当她是真正的妻子,让她更加感觉自己身如浮萍,没有着落。

目睹马车缓缓启动,向远处驶去,杨云说道:“若是张令公能一心匡扶朝政,何处不一样?将来陛下感念他的能力,或许会召回朝中。”

“会吗?”

张瑜擦了擦腮边的眼泪,望着杨云,对这话质疑的同时,也在埋怨杨云什么事都没做。

杨云没有回答张瑜的问题,招呼马车送张瑜回城,而他则一路步行折返,想在路上琢磨点事情。

……

……

杨云只带着张镜彦这个弟子,步行从城外回来,此时已接近中午。

这一路杨云走得不快,几乎近两个时辰,到城门口时,就见咸宜公主站在那儿,身边停着一辆马车。

“公主?”

杨云看着咸宜,不知为何,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无论之前设计杀李瑛,或是武惠妃,杨云都未曾有过内疚,他清楚做大事不应该心慈手软。

但在对张九龄的问题上,明明杨云只是袖手旁观,可心中还是有一种负罪感,等他看到咸宜公主时,这种感觉居然更为强烈。

实在难以理解!

咸宜公主走过来,语气平静地问道:“张令公走了?”

“嗯。”

杨云点头,他能感觉到,无论武惠妃在朝中做了多少恶事,至少咸宜公主为人处世方面还是很不错的,非常具有正义感。

咸宜公主道:“作为大唐的宰相,相助朝廷做了那么多事,即便张令公坐镇中枢时间不长,但好歹也是名臣,为何走的的时候如此凄凉?”

“朝中人都怕引起某人的嫉恨,哪里敢出城相送?”

杨云说完抬头看了咸宜公主一眼,既然对方这么问,显然是去过送别现场,或者她没亲自去但派人问过情况。

咸宜公主眉头紧皱,似有心事。

“公主前来,是有什么事吗?”

杨云一脸平和地望向咸宜公主。

咸宜公主眉眼舒展,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虽然有些勉强,但这笑容看上去非常具有亲和力。

“我已经跟父皇提请,容我出家当道姑,最初父皇坚决不同意……但最后他还是妥协了,让我自行选择。”

咸宜公主望着杨云,语气平静,好像当道姑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

这件事对杨云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秘密,之前咸宜公主表明她有这方面的倾向。

杨云记得吴元对他的那番“分析”,尽量避免不去谈这个问题,但一时话题又绕不开。

“恭喜了。”

杨云发现只能用如此言语敷衍。

咸宜公主闻言不由抿嘴一笑,道:“从你口中说出恭喜,实在难得,不过以后我们就是道友,我在道学方面遇到不懂之处,可以求教于你吧?”

杨云想了下,勉强点了点头。

……

……

二人一起往城内走,虽有马车相随,但二人宁可步行。

好像性格方面二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杨云面对这么个宛若邻家女孩一般的公主,心中感觉更为复杂。

咸宜公主因为已经确定可以当道姑,心情开朗许多,仿佛人生得到了升华,说话时语气非常友善,不再对杨云抱有敌意。

“其实皇姑对我出家为道之事,反对声音最大,她觉得我没有当道士的潜质,或许是她觉得,半生为道的结果,就是要一个人去承受太多事情,她想帮我,但我没有领情。”咸宜公主说出这番话,隐约间好像看透人情世故。

一夜间,这个小公主长大了,连说话都那么富含哲理。

杨云挠挠头,装作稚气的样子道:“当道士不好吗?无拘无束的,我觉得挺不错的啊……”

咸宜公主道:“你这个道士能官至中书侍郎,已经不再单纯是道士,不过一切还是取决于父皇对贵妃娘娘的信任,而不是对你……”

咸宜公主似乎有意贬低杨云在道术上的成就,故意揶揄道,杨云全当听不出来。

就算真的是靠裙带关系才爬到今天的位置,那有什么关系?

咸宜公主脸色突然一沉,问道:“母妃过世后,我已不再对父皇抱有什么奢求,只希望他能治理好这个国家,不要辜负黎民百姓的期望才好。”

“嗯?”

杨云听到这话,心情有些压抑。

咸宜公主说出了很感性的话,大概她觉得尘世间最大的牵绊,就是与李隆基的血缘关系,她不希望李隆基按照眼下的模式发展下去,逐渐成为一个昏聩的君主。

但她又知道,李隆基之所以会对道家崇拜到如此地步,跟杨云有莫大关系。

杨云心想:“她这算是在劝说我吗?”

咸宜公主道:“十八哥他的人生算是毁了,现在整日闷闷不乐,我本以为他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淡忘那个人,但只怕他一辈子都会生活在阴影中。我已经帮不到他。”

说到这里,咸宜公主终于不想跟杨云同行,转身招呼自己的车驾过来。

在上马车前,又是一句话都没跟杨云说。

此时此刻,杨云突然感觉自己好像陷入到一种孤家寡人的境地。

来到大唐一年多时间,经历的事太多,他都不想去仔细回忆,只是大唐最近的变故,其实都跟他的出现有关。

“真要为了我的理想,让大唐陷入到无尽的动乱中?”杨云突然觉得应该反思自己的作为,但仔细思索,却又毫无头绪,一时间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