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诗意的情感 > 第1207章 中医的奥妙

诗意的情感 第1207章 中医的奥妙

作者:纪实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5-13 14:29:47 来源:书海阁

中医的奥妙张宝同2020.5.14

我过去对中医不甚了解,觉得中医治病效果缓慢且不明显。可是,最近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让我对中医的认识和观念大为改观。

我多年来一直患有慢性结肠炎,非常地顽固,几乎就看不好,所以,只要不发作,我基本上不太管它,除非病情发作,开始腹泻,我才会去买上一些黄莲素。去年6月我回湖南老家看望母亲,可能是吃了一些不洁的食物或是水土不服,就一直腹泻,去西安中医院看过三四次也没看好,就只好买了许多黄莲素和蒙脱石散换着服用,但还是三天两头地腹泻,一到下午三四点钟肚子就觉得隐隐发痛。

年初,我又回老家过年,因为有****的疫情影响,我在老家一直呆了七八十天。因为湖南冬季没有暖气,我的左胳膊可能因为受寒患上了肩周炎,胳膊举不起来,连脱衣服都感到疼痛。回到西安后,我到一家药店随便买一盒热敷贴,给左肩上贴上一张,想让左胳膊的炎症早些消去。

奇怪的是,贴上热敷贴的第二天,我就没再感到肚子发痛,也不再腹泻。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会是热敷贴的作用。所以,我就不再服用黄莲素。可是,一连三四天我都没有再吃药,而且,腹部的感觉一天比一天好。

我就纳闷,过去我每天要服三次黄莲素都不太管用,连续到中医院看过三四次也没有治好,可是,就用这四元钱一张的热敷贴贴了三两次,就感觉结肠炎给治好了。到现在为止,我已经连续地使用热敷贴有两个来月了,虽然左肩的肩周炎并未消退,可是,我的肚子再也没有难受过,也没有腹泻过。

这是不是有些偶然巧合或是歪打正着?用偶然巧合或是歪打正着的眼光看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用西医的方式看问题。实际上,治肩周炎的热敷贴能意外地把我的结肠炎治好,里面肯定有着非常科学的内涵与关联,只是这个内涵与关联太神奇奥妙,我们现在的医学和科学还没能充分地了解和探索。而且,中医大夫在很大的层面上也是在使用西医的方式在诊病和看病。只是中医大夫下的是中药,而西医大夫下的是西药。

我去西安中医医院看病,找的那位大夫也是名医,可是效果并不明显。所以,我就想如果他当时能在诊病和开药时给我几张热敷贴,而不是党参15克、砂仁6克、黄连6克、防风10克、炒白术15克等这样的一包包的药物,恐怕我的结肠炎早就治好了。但是,我也在想如果他真能这样做,那他真地就不是一般的西安市的名医了,而是世界级的名医了。可是,如果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给他,他恐怕也不会照此采用。因为病人都是来找他看肠胃病的,可是,他给人家开上几副治肩周炎的热敷贴,会让病人对他如何看待?会不会因此砸了自己的牌子?因为没有一个中医大夫会用这种方式给病人看病。

我之所以要举出这个例子,是想让学中医的人充分地认识到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中医实际上要比西医复杂得多,神奇奥妙得多。一名优秀的医科毕业的大学生能在10年里成为名医绝不是什么值得怀疑的事情。可是,一名从事中医学的大学毕业生能在10中成为名医吗?

西医采用的是解剖学的原理,基本上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非常地直观和直接。比如说我感冒了,用西医的方式可以到药店里买上些感冒药就基本有效。可是,用中医的方式,必须要弄清你是风寒、风热、还是体虚。可是,临床又很难判断你是风寒还是风热。所以,你就不能照本宣科地用药方。中医需要了解和探索人体的大环境,搞清病灶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然后做到由外及内,标本兼治。比如你得了胃病,医生首先要弄清楚你的胃病是由受凉引起的,还是因为心神不宁或是情绪悲伤引起的。如果是受凉引起的,他要给你把大肠里的寒气驱散;如果是因为精神因素引起的,他就要给你安神补气。最终给你把胃病治好。

在这次****的疫情中,中医就发挥了非常不错的作用。中药虽然不能直接杀死新冠病毒,但却能通过对新冠病毒的抑制作用,改善患者的肺部环境、调节免疫能力和促进机体修复等多个环节发挥作用,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效果。

中医诊病采用的是望、闻、问、切,具有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感觉的色彩。不是像西医那样借助于仪器诊病。这就使得中医有很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为靠的是感觉,所以,这种感觉更多的是凭经验和体会,而不会像仪器那样直接观察,所以,中医的传授和传承就显得非常地艰难。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有扁鹊、华佗、孙思邈、张仲景和李时珍等名医,可是,他们死后也就只能留下他们的《千金要方》、《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本草纲目》,却不能培养出和他们一样的名医和名师。包括一些老中医也是这样,在他们诊病治病一辈子之后,很难再把他们高超的经验和医术传授给他人。因为中医医术中有太多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内容,而且,它又是以人为本,千人千样的诊病和治病方法。不像西医那样,可以用一种方法去治千人百人。中华文明溯源流长,中华医术博大精深。它是通过整个大气候来诊病和治病,就像要使北极的冰川不再溶化,就必须要治理全球环境,避免温室效应一样。人体的筋骨皮肉和五脏六腑都通过经络互相联系,构成一体。某个部位和器官的病变,都和整个人体有关。如我们的脸上出痘,我们的身上出疹,我们的指甲斑裂,我们的肤色变色等,都在表明我们的身体某个器官和部位出现了病灶。我们的心跳、神态、感觉、阴阳、气血也都与自然环境、四季变换、吃喝穿戴和安危冷暖紧密相关。有时,我们的口唇发紫,病因却是在心脏;我们的皮肤出现风湿疙瘩,而但病灶却在肺部;我们的指甲出现裂纹,是因为肠胃出了问题;我们老是咳嗽也许是因为哮喘。不管是头疼脑热或是忽冷忽热,都会让我们感到非常地不舒服。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医学说。而我们的饮食习惯和季节的变换都会有许多导致我们生病的因素。所以,诊病和看病也自然离不开这些内因和外在的因素。只要搞清了病灶形成的环境与原因,治疗起来也就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据说西医是19世纪传入中国的,而中医已经有了两三千年的历史。但是,中医至今却发展得并不快,成果也并不突出。主要还是我们对中医挖掘得不深,研究得不透,甚至在投资和选人方面都还十分地迟缓,没有建立起足够先进和规模的培训基地。但可以想像,如果一旦中医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奇特而神秘的作用与效果,中医将会大大地超出西医,成为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贡献的一大智慧和贡献。

西医有西医的先进,中医有中医的神奇。西医可以迅速准确地查出病灶,用药物迅速地灭杀病菌和病毒,但却不能解释病灶的起因和形成。而中医可以找出病灶的源头和成因,有利于病人身体的康复和体内环境的改善。所以,西医和中医可以互为补充,紧密结合。这是才中国医学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方向。但中医不能因为西医的扩充与先进,而一味地顺从和追随,从而失去对中医的继承、体验、挖掘和创新,使得中医一直跟随在西医的身后,无法实现自身的飞跃与超越。

喜欢诗意的情感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诗意的情感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