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诗意的情感 > 第218章 为何而活

诗意的情感 第218章 为何而活

作者:纪实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5-13 14:29:47 来源:书海阁

为何而活张宝同2016.9.4

中国有句古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我们也看到世间有不少人或风烛残年或病入膏肓,却还在做垂死挣扎,不愿离去。也许是因为在这个人世中还有许多让他们不能割舍的东西。可前几天,我看到一位活到了145岁的名叫母巴·格索的印尼老人,他感觉自己活得太久,感叹着“真想早点死”。这好象跟我们过去所认为的那种“人越老越是怕死”的想法刚好相悖。但是,母巴·格索的例子却让我们对原来的这个观念有了新的认识。他想早死的原因是他活得时间太长,他的10个兄弟姐妹以及4个妻子都已经离开了人世,其中最后一个死于1988年。他所有孩子也都已经去世。现在在世的只是他的孙子、曾孙和玄孙。也就是说他身边连一个亲近的亲人和同伴都没有了,他感到非常地孤单寂寞,已对人世毫无恋情和眷意,所以,只想早早地离开人世。

其实,想早点离开人世的人何止母巴·格索一人?美国的海明威,日本的川端康成,中国的陈布雷和张国荣,不是都早早地以自尽的方式离开了人世?2008年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资料统计显示:中国自杀人数每年多达28.5万人,其中自杀未遂者为250万人。

我们知道日本是世界著名的自杀大国,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别说平民百姓,就连文学家和艺术家的自杀事件之多都令人瞠目,如北村透谷、川上眉山、有岛武郎、芥川龙之介、生田春月、太宰治、田中英光、原民喜、久保荣、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等都是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追究其原因,这应该和本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在基督教文化里,自杀是一种罪孽、一种懦弱和不负责任的表现。而在日本传统文化中,自杀是一种对失败负责的行为、一种谢罪的形式。在日本人的观念中,生命应如同樱花那样“刹那芳华更为绚烂”。

但是,在我国人们对自尽是有着相当的负面看法。佛教认为人自杀死了以后,他的中阴身每隔7天,就会重复一次自杀时的痛苦。为此,佛教为自杀者列数了十大罪过。星云大师在开示中说过:“在佛教看来,自杀仍然是杀生,是不道德的行为,佛法不允许人自杀。因为一个人的生命,并不是属于个人所有,这具血肉之躯,最初是由父母结合而生养,并且从社会接受种种所需以茁壮、成长。生命的完成是社会大众的众缘所成就,当然也应该回报于社会大众,因此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使自己活得更幸福、更有意义,但是没有权力毁灭任何的生命。最重要的就是要能活出欢喜、活出希望,尤其活出心中有世界、有众生、有因果、有道理。就像前面提到,每个人的生命都不是自己的,生命是天地间共生共有的,自己只有资格把自己奉献为大众,只有尽力让生命活出意义与价值,但没有摧残生命的自由。”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不想活了?

事实上,没有人不想活着。没有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而是当生活变得枯燥乏味,孤独无助和毫无意义时,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由于社会和自身的原因,我们会遇到许多的灾难与艰辛,会遇到许多的冤屈和麻烦。如紧张快速的生活节奏、来自社会的种种压力、呆板单调的生活模式、家庭的负担、疾病的困扰等等,都会使一些性情脆弱的人悲观绝望。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悲观情绪。于是,就会产生出种种悲观绝望的想法:反正都要死,为什么还要活着?我的梦想破灭了!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有这样悲观情绪的人,如果不能坚强而奋力地走出阴影,久而久之,就很容易产生万念俱灰的念头,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心。

失去生活信心的人往往不是因为贫穷和灾祸,而是因为自身的悲观情绪。我们看到一无所有的人乞讨要饭也要活着,我们看到红军在过雪山草地时,穿着单薄的衣服,没吃没喝,还要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就是九死一生也要冲杀出去。因为他们心中有理想,有信念。我们再看看那些自杀自尽的名人,哪个是因为生活艰辛而不想活的?而是因为他们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生活的目标。

人生不只是为了有吃有喝,更不是为了荣华富贵。即使再有钱的人,大富大贵地过上那么几天,也就嫌烦腻歪了。要么,有些人当上了大公司的老板,身价有几十亿甚至几百亿,还要每天上班下班;有些人从总统的宝座上一退位,光是年薪就有几百万,可是还要去当教授,去演说和写书。这是因为他们不想去过那种毫无新意的单调生活,想让人生更加地丰富充实。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80多岁还在开始学画画,学弹琴;有的人90多岁了,还在继续写书和习字。和我在一起的有两位老人从65岁开始学打乒乓球,今年已75岁。他们俩人天天下午来活动室打球,其中一位已死了老伴,但他们每天想的是如何提高球技,如何能打败别人。还有一些60多岁的老人,天天在门前楼下扎堆下棋,整天想的就是你今天赢了我,我要回家好好地琢磨琢磨,到明天再赢你。所以,这就使他们每天的生活都有新的乐趣。试想,如果那位叫母巴·格索的印尼老人每天也有一帮人跟他在一起打球或下棋,他会说他不想再活下去吗?所以,一个人要想活得快乐有趣,应该有一些业余爱好,这样不但可以健身乐观,而且也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一些人亲密交往。而这些人就是你生活快乐的源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红楼梦里有首《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读过这首诗就感觉人生一世图得都是虚名和虚情。可是,没有这些虚名和虚情,那我们活在这个世上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因为生活需要工作,工作让我们可以谋生和体现人生的价值。功名利禄和娶妻养子也是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有目标和有奔头。虽然人的生命有限,人死之后四大皆空,但这些东西却能让你在活着的时候感觉美好。尽管古言常说,“功名利禄皆身外之物”,可在现实之中,却是人人趋之若鹜,唯恐取之不多。而且上到帝王,下到百姓,自从远古,至此今日,凡古今中外者,几乎无人能够免俗。因为我们把妻儿当成了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当成了我们生命的延续和未来的希望,只恨不能把更多的金钱和财物留给他们。如此说来,我们不仅是在为自己活着,也是为了我们的亲人活着。平时,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省吃俭用,缩衣节食,把节省一辈子的钱用来给孩子们盖房娶亲。可以看到有些老人临近生命的终点,却要硬撑着不咽气,不闲眼,因为他们还想再看一眼远地未归的儿女。因为亲情早已把我们与亲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而印尼老人母巴·格索之所以不想活着,也是因为他已经没有与他生命亲密相关的亲人了。他一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太孤单了。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为何而活,如何而活,这里包含着许多生活的哲理和真谛。但不管怎样,不管遇到了任何情况,我们都要记住佛教大师星云的那句话:每个人的生命都不是自己的,生命是天地间共生共有的,自己只有资格把自己奉献为大众,只有尽力让生命活出意义与价值,但没有摧残生命的自由。

喜欢诗意的情感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诗意的情感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