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1007章 赢家

秦吏 第1007章 赢家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半个月来,黑夫对毁去面容的张良,从来没有二人独处过。

这当然不是因为他见张良毁了容,就此觉得索然无味。

而是因为,张良不愧叫“良”,加个偏旁加个字,就成了狼灭,竟能毅然毁去面容。

故黑夫对他依然提防,每每相见绝不解下佩剑,室内也常留一二亲信,二人相隔三步,黑夫朝其拱手:

“黄先生能让陈人放下敌意?还请教我。”

张良正襟危坐,不急不缓地说道:“请让我来说一说,对这陈地之人的了解。”

“我年少时曾学礼于淮阳,故知陈地之史也。”

“陈,古庖牺氏所都,曰大昊之墟。周初封舜后满于此,为陈国,陈妫姓也,乃周之三恪之一,风俗与中原同。后陈为楚附庸,器物渐渐楚化,楚惠王时终于灭陈,设县,七十年前,楚项襄王自江陵徙此,称之为陈郢,后又畏秦而迁于淮南。秦始皇帝时,秦与楚争夺此地,数次易主,终为陈郡,陈郢亦改名淮阳。”

因为特殊的历史,古陈国之中夏之俗,与东迁后之楚人之俗,在此地交融,造就了独特的陈楚文化。

张良不愧是长期在淮阳做过地下党,从事反秦事业的,表现出了对陈地的极大了解:

“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陈地之俗为西楚,言语则与汝南、淮北同,因多江陵迁民之故,亦能相同。”

“其口众繁盛,淮阳城在十年前户为三万五千,口为十八万,今饱经战乱,又多有人随楚军南遁,仅剩十二三万,其性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多轻侠,好诺然。”

“其信,陈人之后信舜帝,而楚人迁民信东皇太一、东君、大司命,与南郡同,而不论陈楚移民,皆信太昊,称之为人祖,为其立庙,不论贵庶老幼皆祭之。”

“其士人学术,则好老子,因老子乃陈地苦县人也。又儒术南渐,崇礼学儒者多矣。而文士颇喜屈原、宋玉之赋,据说当年宋玉随楚王东迁,其《对楚王问》《讽赋》《钓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神女赋》六篇,皆为远游后归于陈所作。”

“其衣着饮食,贵人喜楚式高冠,长袖翩翩,而庶人则服楚制短服,女子好细腰之裙。”

黑夫细细听着,他也曾在淮阳待过一段时间,但只是走马观花,对这座城市的了解,确实不如在里巷潜藏多时的张良。

但张良依然未提及黑夫的问题:

“如何让彼辈放下敌意呢?”

张良却笑道:“这一点,关键在夏公,而不在陈人。”

黑夫皱眉:“何意?”

“是否能让淮阳楚人放下敌意,在于摄政是如何看待淮阳,看待楚人的。摄政说过,要重新给天下和平,那么,今后在这焕然一新的天下里,又打算将楚人,楚地的数百万人,置于何地呢?”

“是像北狄灭邢、卫两国那样,屠戮,为隶臣妾。”

“还是像秦始皇帝那样,对楚人,对六国之人排斥,提防。”

“亦或是第三种。”

张良看着黑夫:“兼爱而一视同仁!”

……

张良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一个重新统一后的国策问题:对过去不同国别的人,是一视同仁,还是进行“地域压迫”?

黑夫想起了秦始皇帝。

始皇帝在统一后国家采取大一统模式,废弃封建,直接统治所有子民。

最初,他是希望其他六国人民认同这个国家的,怎么办呢?他又是封禅,又是到处巡游,招揽六国儒道学者等等,甚至应了黑夫的提议,设置靖边祠,将李牧等秦国昔日的敌人也纳入祭祀。

但很可惜,不管哪方面,取得的效果都不太好,这不仅是六国之人不领情,也因为秦始皇帝压根没给六国士人设置一个上升渠道。

于是最后,秦始皇又想通过战争来树立人民对国家认同,于是,他北击匈奴,西征月氏,但收到的只是远戍者的抱怨。

直到后来,当他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做,都无法让六国人认同时候,竟决定消耗他们来解决问题……

大工程,大征战继续上马,南平岭南,东击沧海,确实消耗了不少六国之人的骨血,但也让战火从南方燃起,最后烧遍了天下。

作为亲历者,黑夫对那十余年里,始皇帝的努力、失望、愤怒,他都一一看在眼里。

而他自己,又会走怎样的路呢?

“我已对齐韩魏之人一视同仁,发粮食赈之,若赵燕之人能投降,我亦可赦之。”黑夫说道。

“但楚人不一样,尤其是楚地的轻侠、士人。”

“他们支持项籍,最为冥顽不化,已经成了这天下,必须割去的毒瘤!”

制造一个敌人,然后强调它,以结成一个同盟,这是黑夫正在做的,他在所有宣传舆论里,将项籍说成是大魔王,而楚国也成了一个邪恶国家。

他希望将韩、魏之人这些年纷乱日子的怒火,转移到楚国上,集结中原之力,尽快消灭这个复辟的政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节奏,大有将楚国开除出诸夏的架势。

而对站在自己对立面的楚人,战后也将实行更严苛的管制政策……

但张良却以为不然,他说道:“曹参是楚人,萧何是楚人,韩信是楚人,陆贾是楚人,陈婴是楚人,周昌是楚人,吴广是楚人,近来投降的吕泽、王陵、雍齿等,非得按其户籍来算,皆楚人也!”

“籍贯并不一定决定其品性,大多数楚人,只是因为畏惧,才投到项籍那边,如果他们看到摄政无绝灭之意,自会离开项籍,甚至为夏公反戈一击。”

黑夫却板着脸道:“我乃大秦摄政,我的立身之基是秦人,西河的疮疤尚未痊愈,我不可能给楚人太多宽赦和优待。”

张良却摇头:“此项籍等人之罪也,若以此判定所有楚人,不就是从竹管孔里张望天空,用贝壳做的瓢来测量海水么?”

“更何况,夏公常自诩为继业者,难道,就只是秦始皇帝的继业者么?”

这倒是让黑夫有些惊讶。

“夏公之所以为夏公,意当为诸夏之主公也,楚早已不是周时以蛮夷自诩的子邦,而早就是诸夏之一,难以割舍了。”

“故我以为,夏公不当只继秦之社稷天命,也当继承六国之业,六国之人!六国之文俗!”

张良长作揖道:“这是秦始皇帝未能做到的事,他烧六国之史,禁诸子之学,固步自封。但夏公却可以做到。“

“夏公不爱昆山之玉,不爱随和之宝,郑、卫之女不充后宫,不贪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

“夏公喜欢其他东西。”

张良似已十分了解黑夫:“公已接纳三晋之士人策术,接纳了齐临淄之商贾繁茂,求利之心,甚至接纳了邹鲁之儒俗礼乐,也应接纳,陈地、楚人的文赋信仰。”

“以其民为己民,如此方能真正一统天下!”

“或者说,谁站在这一天下的位置上,谁就必须做到这点!否则,枉称继业!”

黑夫面上默然,心里却十分感慨。

“这就是,开汉四百年的张子房么!?”

不提他的主意如何,光这份胸襟和见识,他和那个一心想着刺秦乱天下的刺客张良,真是一个人?

但这,也可能是经过十数年流亡、冲动、反思后,才沉淀出的智慧罢。

一个亡国之人有这份见识,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所以对于陈地,对于楚人。

此时,战后,应当如何处置?

是将他们,这些和黑夫说着相似话语的人,也许是后世中国几亿人的祖先排斥在外呢?

还是……

兼容并包?

“你说得对。”

黑夫沉吟半响后道:“站在这个位置,站在这个节点,倘若不能将过去几千年的传承,数百年的诸子争鸣,七国的文俗典章,百姓喜乐统统继承下来,来一场大总结。”

“我,便枉称继业之人!”

他站起身来,掷地有声:

“炎黄之血脉。”

“三代之传说。”

“周之礼乐。”

“秦之律法,郡县,车同轨书同文之制。”

“六国良俗,诸子百家之学,不同籍贯的有才之士,全天下从这场战争里幸存的三千万生民。”

黑夫大手一握,露出了笑:

“我全都要!”

……

二人深谈了许久,直到张良离开时,黑夫才想起来,正事还没说完呢!

“且慢,你还没说你有什么办法,能让陈人消除敌意。”

张良也才反应过来,笑着反问道:

“摄政身上穿的是什么?”

黑夫低头一看。

这当然不是品如的衣服。

他穿的,是因多年在南方生活,习惯了的短制楚服,毕竟他们南郡,也是西楚啊……

黑夫了然:“我明白了。”

张良颔首:“让楚人知晓,摄政绝无为了报复,绝灭楚地、楚人之意。”

“让他们知道,摄政,自己本就是个荆楚之人啊!是陈人的同乡啊。”

“十多年前的那场战争,世上只有一个赢家,那便是秦始皇帝。”

“其余的六国,统统都是输家,不只是六王社稷绝灭,百姓也输了,他们本来抱有期盼,却未能得到和平,得到更好的生活。”

“而如今不同。”

“眼下包括秦人自己,也输了。”

张良感慨道:

“没有什么,比天下无序,肝脑涂地更差了,比秦始皇帝在时还差!所以天下人,其实并没有太多奢求,他们只希望活下来,不用再打仗,能够安定度日。”

这期盼很简单,却迟迟不能做到。

“所以,当这场仗打完后,韩人也好,楚人也好,只是将自己的命运,交到了一个,能让全天下和平,九州同贯的人手中!”

张良发出了由衷的期望,对黑夫的期望,对未来的期望:

“这一次,天下人,都将成为赢家!”

……

PS:当你们以为我鸽了时没有鸽,亦是一种鸽,这是3号的第三章,错字和标点还没改。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