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393章 大买卖

秦吏 第393章 大买卖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毕竟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商贾,乌氏倮没有因为黑夫提及的”几万万的大买卖“而惊讶,只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在牛马大比后,邀请他回家赴宴,显而易见,乌氏倮不想在外面谈此事。

黑夫也只是抛出了一个引子,这时候若是迫不及待地继续说,反而显得他有求于人似的。

于是二人十分默契地避而不谈,而是一路闲侃起来,同车而行,到了鸡头山下。

乌氏倮热情地为黑夫介绍:”此处因山体岩石呈现暗红色,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故而被人称为火石,又好似鸡头顶上的冠,故名鸡头山。“

他的家,就位于鸡头山下的原野上,火红色石头搭建的壁垒,高耸砖墙上爬满藤蔓,周围有全副武装的骑从巡视,应当是乌氏倮的徒附。

回到居所后,乌氏倮也不必像在外面一样,遵循”商贾不得者丝帛文绣“的律令,他进了一趟内室,出来时,已换上了一套宽松的火红丝衣,显得身材更加臃肿,与他那干练精瘦的弟弟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且黑夫发现,乌氏倮每根指头都有宝石闪烁,甚至连家中的奴仆,脖子上都无一例外,戴着银制的项圈——外头传闻是黄金制的。

乌氏倮察觉了黑夫的目光,笑道:”边地不比中原,富不外露,在乌氏,若不将财富拿出来给来访的客人看看,恐会被人看轻。“

”然也。“

黑夫颔首:”我出行前,郡中同僚都劝我,带上尽量多的人手充当仪仗,若是带的人少了,戎人会觉得我这郡尉没有权势,恐生轻视之意。“

宴飨很快就开始了,富丽堂皇的厅院之内,空气中弥漫着花椒、生姜、茱萸、扶留藤、桂枝等香料的馨香气息,灯油燃烧不绝,各种美味的肉络绎不绝地被抬上来,最夸张的是,还有一整头烤熟的小骆驼……

”此橐(tuó)驼也,匈奴、月氏之地,近沙漠之处常有。“一旁陪坐的乌氏延还怕黑夫和陈平不知道,特地介绍了一番。

陈平看着稀奇,黑夫却没什么异样,只是仔细瞧了瞧,这到底是单峰驼还是双峰驼?

谈论完食物,聊完黑夫近来在北地的见闻后,话题又僵住了,黑夫便看了陈平一眼,示意他可以开始了。

于是陈平肃然起身,朝慢条斯理用刀子切肉的乌氏倮道:”平乃砀郡人,砀郡、三川、颍川之地,其俗治产业,力工商,多贾人。平自小便曾闻三百年来,中原诸豪商之名。诸如子贡、陶朱、白圭之辈,但最记忆犹新的,莫过于猗顿,据说他同乌君一样,是以畜牧发家致富的……“

”哦?“

听说有人同自己一样,是搞畜牧致富的,乌氏倮便来了兴趣。

他们兄弟乃戎人,虽然行走异域见识不少,但对中夏文化却了解不多,两百多年前的猗顿,虽然富极一时,但他的财富和名望早已随风而逝,故乌氏兄弟不知,便让陈平说说看。

”那猗顿本是鲁国,也就是今日的薛郡人,穷困潦倒,耕则常饥,桑则常寒。“

乌氏倮一边点头,一边摸着手指上璀璨的宝石戒指,这倒是与他们兄弟年少时很像。

”但猗顿不甘贫贱,听闻陶朱公在定陶经商,治产积居,与时竞逐,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羡慕不已,便借着陶朱公招纳门客的机会,前去请教。“

陶朱公范蠡名气太大,乌氏倮是听说过的,但最让人艳羡的,还是陶朱家坐享巨万之富,却一直能保有家财,百年不绝。

对商人而言,暴富不难,难得是长久。

陈平继续道:”陶朱公与猗顿攀谈后,思虑当时的物价,教了他一个捷径,说‘子欲速富,当畜五牝(pìn)’!“

听到这乌氏倮不由失笑:”这法子,与我兄弟早年蓄牲之法一模一样!“

牡为雄,牝为雌,驯养母牛母马,让它们与种牛种马交配,生下的幼崽浙渐繁衍壮大,日久遂可致富,这是乌氏倮早年的积累经验,忽闻陶朱公也是这么想的,遂有知己之感。

黑夫拊掌赞道:”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然,可惜不能早生三百年,见一见陶朱公。“

乌氏倮颇为遗憾:”我真羡慕那猗顿,他有名师指点,我却要事事自己琢磨,不知他之后的买卖做得如何?”

陈平道:“猗顿听了陶朱公的话,千里迢迢去到晋地,定居于水草丰美的猗氏县,大畜牛羊,十年之后,已成千金之富,因起家于猗氏,遂号猗顿,在晋、鲁小有名气。不过……”

乌氏倮还在感慨世事神奇,原来在自己之前,已有一位走畜牧路线的巨贾,自己却因身处边鄙戎狄之地,未尝知晓,听陈平有未尽之意,便追问道:”不过什么?”

陈平伸出手,拿起了案几上的盐罐,在自己面前的骆驼肉上撒下洁白的青盐:“不过猗顿在做了十年畜牧后,却说,商贾不可凭一业而得永富,遂在畜牧之余,做起了盬(gǔ)盐的买卖,贩卖牛羊时,顺便用牲畜驮运一些池盐,连同牲畜一起卖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果然,猗顿的担忧并非多余,没几年,赵氏家主赵无恤设计灭代国,开胡地,赵氏遂多牛马,猗顿的牲畜,便不好卖了。“

乌氏倮默然,心中却暗道:”猗顿与我,真是太像了……“

他们乌氏也是靠牲畜起家的,乌氏延满足于百金小富。但乌氏倮认为,市肆就像天气一样变幻无常,眼下生意好做,明天可能不行了,便又开始做中转,在内地和戎部间搞绢马贸易,后来陆续增加了粮食、红糖、盐等物。用后世的话说,增加商品的多样性,才能规避风险。

但即便如此,随着皇帝决心推行西拓之策,目标直指乌氏倮的贸易对象匈奴、月氏,他也明白,自家生意即将进入寒冬。

秦夺河西、河南、河套,将多出三个大牧场,海量牛羊马匹涌入内地,他乌氏的牲畜价格肯定大跳水。再者,秦朝强者通吃,消灭周边一切独立政权后,他们家兼营的中转贸易,也做到头了……

乌氏倮自己在苦苦思索,他也想知道,与自己境遇相似的猗顿,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

第一次,乌氏倮主动发问,陈平和黑夫对视一眼后,轻咳一声道:

“猗顿乘着四卿分立,公室衰微,解池无主的空隙,花重金买通了晋国执政知伯,得到了河东池盐的经营之权……“

”靠了盐池之饶,猗顿赀(zī)拟王公,驰名天下,直到他死后,魏国才将盐池收回。“

”靠经营盐池而富?”

乌氏倮的目光暗淡了下来,因为猗顿的法子,他学不了,无他,国情不同啊。

三晋山林川泽之利的开发,官府不直接经营,而是让猗顿这样的“豪民”去经营开发,抽取一定重税。

但秦与搞市场经济的六国不同,走的是大国家大政府,计划经济路线。休说盐铁这样的国之大利,连酒、肉、布都恨不得官府专营,管仲提出的“官山海”,却是被距离其最远的秦彻底执行。

所以,乌氏倮虽位比封君,却也只是官府的狗,没资格插手内地盐业。

内地不行,那塞外的盐呢?乌氏倮其实已在暗中经营。

北地郡的食盐,主要仰仗位于长城外两百里的“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陕西定边县之间),花马池多盐卤,水味苦,湖面晶莹如镜,全池白茫茫一片,每年能出产不少盐,当地的昫衍戎以此立族。

每年,乌氏的商队会走两个路线,西线是去往月氏湟中。东线,则是先到贺兰山东麓的匈奴驻牧地,用中原货物换取牛马,再赶着牛马,向东走到花马池。马背牛背驼满当地青盐,再东行至上郡,继而南下到咸阳,咸阳不缺盐,将牛马处理后,剩下的马,就拉着盐回北地,获利颇丰。

这亦是乌氏倮不希望秦对匈奴、昫衍用兵的原因之一,他给秦始皇当了这么多年的狗,还不清楚秦朝官府的尿性?到时肯定派官员直接入驻花马池,搞朝廷专营那套。

乌氏倮暗道:“巴寡妇清家原本有开发巴蜀井盐之权,可自从寡妇清被迁至咸阳后,这一权利也被陛下收回了,巴蜀之盐,全归郡县开采专营。”

同行倒霉,乌氏倮在幸灾乐祸之余,未尝没有兔死狐悲之感。

他能感觉到的,与扫平六国时,需要借助乌氏、巴氏财力不同,一统天下后,秦始皇富有海内,不再需要他们这种豪商了。

政策在收紧,官府尚未插足,留给两家的盈利之业,可不多了。没了盐业后,巴寡妇清的儿子巴忠,只能加大僰僮的人口贩卖,利用从滇、僰买来的奴隶,在蜀中的江阳、符关等地种植甘蔗,试图效仿南郡安陆,制售红糖。

“但我家的出路,又在何处呢?”

想到这,乌氏倮瞅了黑夫一眼,红糖就是此子家鼓捣出来的,“糖夫人”之名,已在南方、咸阳为人所知,再加上他督造的“黑夫纸”,也已在许多郡县流播,成了官府一个新财源。

“难怪弟弟说黑夫若来经商,财富当不亚于乌氏。”

他亦明白,今日陈平大谈猗顿之事,不过是抛出一块砖,归根结底,还是要让他清楚自己的处境,然后引出黑夫手中那枚“玉”。

至此,乌氏倮已迫不及待想知道,黑夫所言“几万万钱的大买卖”究竟是什么!或许,真的能有什么新奇的想法,能让他家起死回生呢!

乌氏倮也不要面子了,赫然起身,移席至黑夫面前,向他作揖。

“老夫愚钝,还望郡尉指教!”

黑夫知道,陈平的表演结束,该轮到自己上场压轴了。

他咽下了炙肉,笑道:“我所说的巨利买卖,有一远一近,不知乌君想先听哪个?”

“远。”乌氏倮不按套路出牌。

既然如此,黑夫便先从远的说起:

“中原有句俗话,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乌君,这么多年来,你难道就不好奇,卖给月氏、匈奴的那些丝帛,他们究竟是自己留着穿?还是继续往西,用十倍的价格,卖给流沙另一边的异域邦国?”

秦始皇二十八年寅月(农历一月)二十八日,在黑夫的喃喃叙述中,一条后世称之为”丝糖之路“的贸易路线,出现在乌氏倮脑海中……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