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517章 寒毛直竖!

秦吏 第517章 寒毛直竖!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喜于陛下六年,为安陆县令史,掌文书。七年,任鄢县令史。十二年,改鄢地狱掾,掌管刑狱。十三年,秦军伐赵,投笔从戎。十五年,预平阳役。数年后,回任安陆,为狱吏,途经云梦泽,遇臣擒盗,却为人构陷,他秉公执法,为我洗刷冤屈。”

这是一时的冲动,但黑夫总觉得,喜的故事,当不止让后世千万人所知,也应该让秦始皇知晓!

他应该知道,不,他必须知道!在帝国里,还有这样一位勤勤勉勉,兢兢业业的秦吏!

“臣当上亭长后,曾去他家拜访,却见其家境简朴,几乎没什么值钱的家当,入其书室,则是密密麻麻的简牍!翻开一看,却是律令条文。”

听到这,秦始皇皱起眉来,因为朝廷有规定,不得将官府的律令擅自带回家中,但随即又舒展开了。

却听黑夫道:“臣依然记得,喜素来淡漠,只是介绍那些简牍时,却有些骄傲,他,这充栋的律令,都是他数年来,一笔一划抄的。”

在黑夫的述中,秦始皇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南郡安陆这个地方,有一个基层的官吏,每晚上就着微弱的灯光,在筷子一样粗的竹简上,仔细地,一笔一划地抄律令条文。

这一抄就是四年,却只抄了四万多字,因为在简牍上书写,实在是太慢了,喜公务繁忙,上有老下有,闲暇的日子又不多……

秦始皇闻言,有些许动容,高高在上的他,整日关心的都是国策大事,很少能听到基层吏的辛苦。

完后,黑夫道:“陛下,在下四十郡,像喜这样手抄律令的吏员,不知凡几!”

想想就知道了,光是咸阳,就有数不清的部门需要成套的律文,下面又有四十个郡,几百个县,数千上万个部门、乡……

不夸张地,秦吏们这三十一年来抄录的文书律文连一起,恐怕比长城还要长!

工作繁重也就罢了,问题是还慢。简牍时代的文字笔削,真是慢如蜗牛。

哪怕是黑夫后来制出了纸,蒙恬改进了笔,朝廷又颁布了简化的隶书,但也只是让抄录速度快了两三倍,就算是最娴熟的刀笔吏,每抄得手抽筋,也顶多写千字,慢如龟速。

这就意味着,加起来数万言的秦律令,要让几十个刀笔吏,不眠不休干一一夜才能复制,效率极其低下。这也导致了,完完整整的律令,只有县城有一份,甚至有些边远县,连一份都有不起。

书之所以贵,不在于材料成本,甚至不在于它内含的知识,而在于付出的人工心血。

而且繁重的抄录,常会导致出错,一旦有错,等待刀笔吏的将是严格的惩罚!律令里可规定了,你抄错了哪条,就用哪条来惩罚刀笔吏!可有时候吏也冤枉啊,明明是在郡上就出了错,县上照葫芦画瓢,他们有什么办法。

但现在,雕版印刷一出,这一切都不再是问题!

廷尉叶腾颔首:“如此来,只要御史府设雕版,纸墨足够,一日印律令十份不在话下!”

黑夫笑道:“廷尉的没错,相较于在简牍、纸张上笔削抄录,印刷简直是快如狡兔,且数人便,成本低廉了不少!”

“如此,则不消一月,下各县皆可得到律令全文,且内容与御史府完全一致,绝无错漏可能!以后每年御史府损益律令,也只需将修改的章节印刷数百上千份,交给郡吏带回,再发放给各县即可,甚至连乡、里,也能颁发律令,使吏教百姓学之。”

“这样一来,刀笔吏少了案牍劳顿之苦,朝廷的律令下达,也能又快又准!还望陛下允之,使少府在咸阳设雕版、印刷之室!”

秦始皇扫了群臣一眼:“卿等以为如何?”

众人相互对视,五大夫王戊偷偷看了下李斯,发现他一言不发,鼓了鼓勇气,提出了质疑。

“陛下,这雕版印刷果是利器,但若为居心叵测者所得,印《诗》《书》及蛊惑人心之文章,应当如何是好?”

话音刚落,廷尉叶腾就冷笑了起来:“因噎废食!真是可笑!五大夫以为,廷尉、狱吏、贼草都是摆设么?”

“我……”王戊被抢白,不敢与廷尉辩驳,脑袋缩了回去。

秦始皇看向李斯:“右丞相以为如何?”

李斯应道:“此物对朝廷有百利而无一害。”

“大善!”

秦始皇很高兴,他做事雷厉风行,立刻下诏,让程商带着工匠回咸阳去,在少府设立印刷室,专门协助御史府印刷法律条文,使之遍行下。

程商领命而去,群臣皆恭贺秦始皇,黑夫心里想的却是,或许等喜百年之后,随他入葬的,除了亲手抄录的简牍外,或许也有一摞摞用工整字体印出的律令纸书呢……

想到这,黑夫觉得,自己似乎又做对了一件事。

这时候,秦始皇又开始问黑夫,那位安陆狱吏喜,如今在何处?

黑夫面色一黯,道:“喜因政绩出众,十年前被调到江陵任职,后来又被调去洞庭郡,在迁陵县做官。迁陵乃新设的县,越人蛮夷众多,地方卑热,丈夫早夭。我近来从家中来信得知,喜在迁陵患病,病笃,不能理事,现已回到安陆家中养病,但仍未好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秦始皇听后,偏头唤来谒者:“喜,秦之循吏也,如今下已定,朕东巡以来,但见诸吏骄奢淫逸,缺的,就是喜这样的兢兢勤恳!传朕诏令,让南郡派名医诊治,勿使夭折,再升爵一级,使下诸吏知道,清廉勿贪,忠于公事者,必有劳赏!”

黑夫一愣,等等,皇帝陛下这是脑子开了窍,要在全国搞“向喜同志学习”的的活动,让秦朝干部们开会学习喜的精神?

他连忙道:“臣替喜谢过陛下!”

话虽如此,但黑夫也没报太大希望,他得知此事后,已经让家里请南方最好的医生给喜看病,可喜是积劳成疾,非一日之寒啊。

黑夫不知道的是,历史上,喜本该在秦始皇三十年就患病逝去世的,因为黑夫的改变,多活了一年,却还是没逃过病魔。喜能不能熬过这关,谁也不知道,只能尽人事安命……

黑夫随即又建言,认为印刷术不止可以用来复制律令,还能印刷更多的东西,使之在民间广泛传播。

历史上,唐人最初用此物印佛经,密密麻麻的梵文佛法,被音译成了汉文,信徒们在佛堂香火缭绕间,顶礼膜拜,口中喃喃念着“阿弥陀佛”,到了后来,印刷术才用于其他书籍,使唐宋文化臻于一时。

但黑夫在秦朝鼓捣出的印刷术,在它的最初,便已在印刷法律、历法、节气歌、农书,使之在下流散,这些都是对普通人有用的知识,又能进一步促进识字率和文化传播。这样下去,百年之后会是怎样一番光景?连黑夫都无法预料。

当然,要印的,还有用来给下读书人洗脑的史书,被黑夫称之为《国史》的新科目……

这么多了,黑夫以为,也是时候,给这场争论做一个了结了!

“陛下,正如臣当日所言,以手抄书,这就好比是粗糙的木石之兵,雕版印刷,好比是铜铁之兵。”

“前者抄书一本,传示十人,影响百人。后者印刷百本,发予百人,传示千人,影响万家!两者相较,就像以铁击木一般,摧枯拉朽!陛下,若能做到每个公学弟子人人手一本新编的《国史》,令吏教之,宣扬古今之别,郡县胜于封建之实,再将其作为考试为吏的科目,人人诵读,何愁他们不弃先王而法今王?何愁舆论、人心不一?”

秦始皇摸着胡须,微微点头,禁止私学还是规范私学,焚书还是修书,他心中已做出了抉择,眼睛却瞥向众人:

“诸卿还有异议么?”

群臣缄默,他们都知道,皇帝问的不是自己,是丞相李斯!

李斯似乎仍然很镇定淡然,可平静之下,内心却是波涛汹涌,这是他追随皇帝二十余年来,第一次在国策上,输了人一头!

在逐客还是留客的生死之间,他服了秦始皇。

在存韩灭韩的问题上,他赢了韩非,甚至借刀杀人除去了这个可怕的对手。

在封建还是郡县的争论上,他压倒了王绾,成功三级跳,从廷尉一跃为右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就在他志得意满,准备乘机将王绾彻底打倒,以焚书为开端,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计划,为自己赢一个封侯之功,万世之名时,却被半路杀出的黑子截了胡……

让李斯牙痒的是,黑夫对他”法今王“的理念赞不绝口,只是在手段上稍做改动。用一种更温和的方式,来做焚书之实,本来李斯自信能压倒他,但当黑夫搬出印刷术时,他就明白,这件事已经没法再争了。

黑夫靠着凌驾时代的眼光,以及不断从口袋里掏出来的新技术,赢得了皇帝的青睐。

李斯知道,这场争论,是自己输了,不是输给了黑夫,而是输给了自己。

封禅诽谤之事虽然严重,但还没有到让皇帝下定决定,彻底摒弃下儒生、百家的程度,因为一系列变动,李斯比历史上提前三年倡议焚书,效果差强人意。

这时候强辩,只会让皇帝失望,李斯知道,自己能做的,就是尽力守住底盘。

让自己输得不是那么难看?不不,李斯心里想的,永远是是反败为胜!

长篇大论的辩驳争议?不需要,他李斯要翻身,一句话就行!

于是李斯禀道:“陛下,臣以为,当严守雕版印刷之术,同时禁绝民间制纸、用纸,官府专营,轻易不能使关东士让之。毕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丞相此言有理。”秦始皇颔首称是。

黑夫微微皱眉,李斯这是要在愚民这条道上走到底啊,不过那句话得好,科技能让**的更**,自由的更自由,这也是无奈之事,距离全民知识普及,还遥遥无期啊。

但李斯下一句,却让黑夫彻底刷新了对他的认识!

却听李斯又道:“此外,老臣思索再三,以为诗书与百家之言,的确不必一味焚毁,从而引发士人鼓噪,不如寓禁于征,且修且焚!就像孔子的那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过,这修书修史之事,老臣不才,愿一并主持!还望陛下允之!”

黑夫怔住了,一时间,寒毛直竖!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