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朝为田舍郎 > 第二百八十章 擂鼓聚将

朝为田舍郎 第二百八十章 擂鼓聚将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4:4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于阗镇,安西四镇之一,与吐蕃紧邻。如果于阗这个名称不是很出名的话,那么可以换个说法,于阗镇便是后世的新疆和田,产玉的地方。

从地图上看,如果大唐对吐蕃处于攻势,那么于阗便是王师进击吐蕃的桥头堡,如果大唐处于守势,吐蕃入寇攻击,于阗便是大唐境内的第一道防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两国交战的必争之地。

有意思的是,于阗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国主姓尉迟,这一代的于阗王名叫尉迟胜。所以准确的说,于阗应该叫“于阗国”。

于阗历代国主皆对大唐非常忠心拥戴,因王室仰慕大唐的繁荣和文化,常将自己的子女遣往长安求学或为官,而大唐也对这位不离不弃的小弟非常厚道,不仅每年回送大量礼物,结儿女亲家,还在于阗国的请求下驻兵,并在于阗国内设毗沙都督府。

大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宗皇帝将龟兹,于阗,疏勒,焉耆设为四镇,统一由安西都护府节制,分别进驻扎兵马,这便是有名的“安西四镇”。

一个国家的主权仍完整的情况下,主动邀请别国在其领土内驻扎军队,这个理念可谓很先进了,一千多年后的现代仍常见。

由此也可以看出,于阗与大唐的关系好到了怎样的地步,说是“于铁”也不为过。

大唐立国后,于阗时常被外敌入侵,外敌主要是南面的吐蕃,由于吐蕃军势强大,于阗国饱受吐蕃摧残,这也是于阗不得不邀请大唐驻军的原因之一。后来大唐军队进驻后,与吐蕃打得难解难分,但到了高宗以后,大唐军队的战力渐渐不如从前,所以于阗国时常失守。

武则天到李隆基这期间,于阗国几易其主,吐蕃与大唐为了争夺这个战略要地,多年来一直呈拉锯状征战,轮流插红旗,争夺非常激烈。

高仙芝吃惊的是于阗守军竟败退得如此之快,但对吐蕃毫无预兆发起战争倒是不奇怪。

顾青却有些不解了:“吐蕃以何理由主动发起战争?总不能无缘无故说打就打吧?”

高仙芝苦笑道:“发起战争需要什么理由?自从高宗先帝以后,大唐与吐蕃关系越来越恶劣,两国征战早已不需要理由了,因为大家都明白,任何理由都不过是冠冕堂皇的遮羞布,交战次数多了,遮羞布已没必要了。”

“反正,大唐想吞了吐蕃,吐蕃想吞了大唐,就是这么简单。我经略安西这些年,与吐蕃贼从来都是不宣而战,往往和平了几年后,吐蕃突然入寇,进攻的地点通常是安西的于阗,河西的凉州,陇右的鄯州。”

顾青喃喃道:“古代人民果真是既朴实又耿直,打仗都不需要理由……”

高仙芝看了他一眼,神情有些迟疑。

顾青看懂了他的表情,于是笑道:“节帅,如今已是战时,末将说过,若遇战事,末将与麾下兵马听从节帅调遣,请节帅接管四镇兵马,准备抗敌吧。”

高仙芝松了口气,叹道:“顾侯爷深明大义,愚兄佩服。”

说完高仙芝神情忽然一变,最近那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浑然不复,整个人气势忽然变得凌厉起来,像一柄刚拔出鞘的绝世宝剑,毫无顾忌地吞吐锋芒。

从顾青第一次见到高仙芝以来,只有这一刻他才像一位真正名垂青史的名将。

“派出快马,召四镇兵马赴龟兹城,节度使府擂鼓聚将!”

…………

龟兹城内,节度使府中,众将聚于一堂,很多面孔都是陌生的,他们大多是从另外两镇匆匆赶来。

高仙芝面沉如水,站在主案前一言不发,顾青坐在高仙芝的右侧,边令诚作为监军坐在高仙芝的左侧。

众将面色平静,显然对吐蕃突袭于阗并不意外,他们习以为常。

边令诚却不停在高仙芝和顾青身上打量,眼中露出不解之色。

原本边令诚以为遇到战事后,高仙芝和顾青会因为争夺安西四镇指挥权而大闹一场,可此刻见高仙芝和顾青表情平淡,高仙芝照例站在居中主位,显然这一次抗击吐蕃的指挥权仍在他手中,顾青却似乎毫不介意,心甘情愿地坐在旁边充当配角。

这……剧本不对呀!

顾青来安西的目的不是来夺权的吗?这次战事是多么好的机会,再说顾青手中有一万精锐兵马,又有他这个监军站队,为何不夺权?若战事还是由高仙芝指挥,稍有失当的话,长安方面又会下旨斥责,边令诚也会跟着挨骂,所以边令诚其实是希望顾青来接管指挥权的。

从古至今的监军之所以大多是坏人,是因为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在主帅的眼里,战争就是战争,战争只需要打赢,不需要思考战争以外的因素。

可是在监军的眼里,战争的胜负反而是其次的,他们只会站在政治的角度,一旦站在政治的角度看待战争,那么立场便不一样了。

朝堂上错综诡谲的关系,天子复杂难明的心理,军队内部勾心斗角的争斗,这些都比战争的胜负重要,为了政治的需要,主动输掉一场战争也在所不惜。

所以此刻边令诚对吐蕃入寇并不怎么关心,他关心的是顾青为何不夺高仙芝的兵权,陛下的意思不是让他来安西牵制高仙芝吗?如此绝佳的机会他却什么都不干,主动将兵权让给高仙芝……

边令诚暗暗在心里的小黑本本上记了一笔,决定回头便向长安上疏。

顾青浑然不知有生以来即将第一次被人背地里告黑状,他的注意力放在堂前的众将身上。

听着众将领唱名而入,顾青仔细聆听,可惜的是,除了马璘以外,再无任何耳熟的名字。

顾青默默统计了一下安西都护府的名将,只有高仙芝,封常清,马璘三人,其他的名将大多在别的都护府,比如哥舒翰,就是“哥舒夜带刀”的那位,或是在长安,比如郭子仪和李光弼。

众将到齐,高仙芝环视四周,缓缓道:“十日前,吐蕃贼发兵三万入寇于阗,于阗守军不敌,已然败退,我大唐王师身负皇恩,有守土抗敌之责,战事已启,自本帅以下,人人当须奋勇,以躯报国,勿负天子与子民。”

一阵甲叶撞击声,众将一齐抱拳行礼,轰然道:“是!”

高仙芝点头,道:“今日始,安西四镇兵马集结于龟兹,龟兹镇驻军马上派出斥候,打探吐蕃贼军动向,并沿玉河方向寻找于阗败退守军,与其联络,收拢败军,三军整备粮草军械,征调民夫,安西都护府各城池关闭,城中宵禁,快马向北庭,河西,陇右都护府通报军情,各将点齐兵马,做好战备,准备出征迎战吐蕃贼军。”

“是!”

高仙芝扭头看着顾青,道:“副帅可有话交代?”

顾青微笑道:“末将无话,麾下一万兵马,一万五千匹战马,粮草与兵器若干,任由高节帅调遣。”

边令诚闻言眼中瞳孔猛地一缩。

高仙芝却满意地笑了笑,顾青在众将面前态度摆得如此谦逊,显然是给足了他面子,高仙芝心中暗暗领情。

当然,给面子归给面子,高仙芝很清楚,如果他真要绕过顾青调动他麾下的一万兵马,顾青一定会当场掀桌子翻脸,什么是真话,什么是走过场,大家心里都明白。

沉吟片刻,高仙芝道:“临阵不可换将,此为兵家大忌,副帅的一万兵马仍由你节制,待斥候打探出敌踪动向后,再与副帅商议兵马行止。”

顾青给足了高仙芝面子,高仙芝也投桃报李,在众将面前给足了顾青的面子,顾青麾下的一万兵马他动都不动,情势不算太危急,高仙芝没忘记天子给顾青的圣旨,圣旨上写明了左卫一万兵马由顾青节制,不到万不得已,高仙芝绝不会动顾青的兵马。

聚将过后,高仙芝下令众将各司其职,然后命众人散去。

顾青也向高仙芝告辞,打算回营整顿兵马粮草,刚离开节度使府,忽听背后有人唤他,边令诚屁颠颠儿地追了上来。

“边监军有事交代?”顾青好奇道。

边令诚环顾左右,将顾青拉到一个无人的角落,跺脚怒其不争地道:“顾侯爷,为何安西兵权仍在高仙芝手中,咱们不是说好了一同牵制高仙芝吗?”

顾青茫然道:“咱们何时说好了?边监军莫非宿醉未醒?”

边令诚勃然变色:“上次在侯爷的帅帐中,咱们难……道……没,没……”

边令诚越说越慢,神情渐渐尴尬。

呃,上次好像真没说过,只是顾青有天子的圣旨,牵制高仙芝的意思很明显,边令诚主观认定了顾青必然会与高仙芝夺权,才产生了彼此是同盟的错觉。

顾青同情地看着他,诚恳地道:“边监军可能最近太劳累了,要不要回长安休养一段时日?我向陛下请旨,就说边监军积劳成疾,都吐血十斤了,请求陛下允你回长安,说不定陛下答允后还会给你升官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