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朝为田舍郎 > 第四百八十章 三军振奋

朝为田舍郎 第四百八十章 三军振奋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4:4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不愿晋爵,但不得不晋爵。

李隆基在矛盾的心理下,不得不违心地选择了晋升顾青的爵位。

大唐中期以后,朝廷晋爵者极少。帝王富有四海,无论赏赐任何东西都不皱眉,唯独爵位这东西,是帝王最不愿给的。

多封一个爵位,意味着朝廷至少要用几百户以上的赋税白养他三代,不仅如此,爵位过多,对帝王的权力也是一种隐形的威胁,数代以后尾大不掉,朝廷更难削除。

但是顾青所统领的安西军自入玉门关平叛以来,数战数捷,歼灭叛军,收复城池,给时局艰难的平叛之战打了一剂强心针,捷报入京,臣民无不欢欣鼓舞,如此大功,李隆基不得不赏,否则无论平叛是胜是负,未来的李隆基会被臣民诟病刻薄寡恩,对帝王的威信也是一种打击。

总之,顾青必须要晋爵,李隆基再不情愿也要晋封,这已不是能够凭他个人喜恶能够随意决定的事,而是顾青如今在长安臣民的心中已经有了威望。

国之良将,中流砥柱,李隆基怎能不封赏?

封赏的圣旨被舍人奋笔疾书而就,李隆基盖了玉玺后,舍人匆匆将圣旨发往中书省,杨国忠等宰相核实后便将颁往安西军。

坐在大殿内,李隆基笑容不变,心情依然极其灿烂。

原本他对顾青能否收复洛阳是不抱希望的,当初的调兵圣旨只是对顾青的一种警告,展示皇权威严,李隆基以为安西军到了洛阳城外后,随便晃荡一圈便会理智地退兵,没想到,安西军居然真将洛阳城打下来了。

大唐东都被收复,对臣民的鼓舞和振奋是非同一般的,洛阳城无论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地位,在大唐境内仅次于长安,可谓大唐第二大城池。

第二大城池被收复,这就是黎明前一道强烈的刺破黑暗的光。

晋爵就晋爵吧,顾青立下的功劳确实值得晋爵。反过来想想,杨国忠靠着杨贵妃的兄长身份,当年寸功未立,李隆基还给他封了个“卫国公”,顾青领安西军将士在前线战场浴血厮杀,以命博军功,才堪堪换来了一个县公爵,说来顾青也算是受委屈了。

见李隆基心情极佳,高力士趁势道:“陛下,顾青的奏疏里除了报捷,还请朝廷拨付粮草战马和兵器,他还要钱……”

心情好的时候,李隆基向来是很大方的,闻言哈哈笑道:“给他,都给他,让他给朕好好再打几场胜仗,安西军要什么,朕便给什么。”

高力士笑道:“说来顾青治军倒是颇有章法,老奴听说顾青的安西军中军法森严,开拔之时顾青便当众宣了军令,不准践踏农田,不准抢掠骚扰百姓,不准祸害妇女等等,违令者斩首。但顾青对奋勇杀敌的将士又非常大方,据说将士们斩敌首级一枚可领五十文赏钱,斩敌营官校尉可领百文,想必这便是安西军将士数战数捷的原因了。”

李隆基颔首道:“不错,治军确实应该赏罚分明,将士才肯用心用命,朕早年也曾领过兵,深知将士需要激励,顾青做得很好,不过……出手也太过大方了,斩敌首级一枚便是五十文,哈哈,幸好朕的大唐国库还支应得起。”

心情好,看什么都顺眼,以往顾青抗旨不遵的劣迹此刻似乎都被李隆基忘记了,对顾青的治军之法更是连连称赞。

兴奋的劲头过了许久才渐渐消退,李隆基脸色凝重起来。

“潼关可有战报传来?”

“没有,哥舒翰接替高仙芝任潼关守将不到半月,估摸正在磨合将士,提振军心。”

李隆基哼了一声,道:“哥舒翰也老了,不复当年‘常胜将军’之勇矣,大唐的未来,还要靠那些年轻些的文臣武将啊,看看顾青的安西军,再看看哥舒翰,两厢比较,高下立见,顾青比他争气多了。”

高力士笑道:“是,顾青今年才二十多岁,已靠战功爵封县公了,未来前程不可限量。”

李隆基沉思半晌,缓缓道:“既然安西军已收复洛阳,让文部速派官吏接管洛阳的官衙,安西军留下两千守军后,可令顾青率安西军驰援潼关,这一次,想必顾青也不会令朕失望。”

高力士小心翼翼地道:“陛下,洛阳已被收复,陛下是否仍有离京巡幸之意?”

李隆基神情凝重地思索许久,沉声道:“还是巡幸吧,洛阳虽被收复,但潼关仍然危急,潼关若破,叛军须臾便可兵临长安城下,朕不可冒此风险。”

这等大事,高力士不敢再多嘴上谏,于是唯唯应是,道:“那么老奴这便吩咐宫中,收拾贵重细软,禁卫披甲待命,随时准备御驾离京。”

李隆基淡淡嗯了一声,忽然又问道:“太子近日在做什么?”

高力士轻声道:“太子殿下近日只在东宫读书,偶尔召集东宫谋臣,议论平叛之事,据东宫眼线所奏,太子似乎有意留在关中抗敌,说要为陛下尽孝,为社稷尽忠。”

李隆基嘴角一扯,露出一丝冷笑:“尽孝,尽忠……他分明是想趁乱局而在关中自培羽翼,呵,翅膀硬了。”

高力士一凛,轻声道:“陛下的意思是……”

李隆基淡淡地道:“便由他留在关中吧,朕若巡幸,关中确实要留一个够分量的天家皇子来安抚民心,不过他若以为留在关中抗敌便能树立民间威望,未免太天真了,民间威望再高,也只能老老实实等朕主动传位,否则他便永远只是太子。”

…………

飞马入营,三军欢腾。

安西军大营辕门外,顾青领着一众将领跪接圣旨,当一道道封赏旨意从舍人口中念出,将士人群中渐渐躁动,直到舍人念出“……兹可晋顾青青城县公”时,全军将士忽然爆发出一阵震天欢呼声,打断了舍人的宣旨。

舍人被将士们突如其来的欢呼声吓了一跳,将士们久经战阵,就连欢呼声都仿佛带着几分杀气,舍人的脸色刷的一下白了,双膝情不自禁发软,努力维持着体面,一字一句念完了圣旨,连连婉拒了顾青和将领们热情招待,匆忙告辞而去。

宣旨的舍人走后,将士们再也无须压抑,顿时爆出一阵阵欢快的吼声。

常忠,李嗣业,沈田等将领喜上眉梢,纷纷躬身朝顾青行礼,齐声喝道:“恭贺顾公爷晋爵,公爷挽扶社稷,王公百世!”

身后的将士们纷纷抱拳行礼,齐声附和道:“公爷挽扶社稷,王公百世!”

吼声震天,惊起一群栖枝的燕雀。

顾青含笑,手里捧着明黄色的圣旨黄绢,指尖抚过黄绢背面的凹纹,然后笑道:“天恩浩荡,我等更须奋勇杀敌,以报天恩,袍泽们都亲眼看见了,只要拼出性命,必有厚报。”

将领们纷纷行礼:“奋勇杀敌!”

“杀——!”

晋爵的快乐只是短暂的片刻,全军将士欢腾之时,顾青忽然板起脸道:“众将随我入帐议事,奉天子旨意,明日安西军开拔潼关,这一战,是首次与叛军主力正面相抗,必须打出安西军的威风来,不要被封赏迷昏了头脑,叛军未灭,不可懈怠!”

“是!”

…………

潼关外,叛军大营。

两具尸首被抬出安禄山的帅帐,帅帐内众将齐聚,安禄山面色阴沉地坐在主位,作为安禄山身边的第一员大将,史思明却面色惨白,瑟瑟发抖地看着被抬出去的那两具尸首。

两具尸首是史思明的部将,安禄山刚才在帅帐内当着众将的面,亲手杀了史思明的两名部将。

杀二人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函谷关大败,五万驰援洛阳的叛军连函谷关都没过,便被安西军打得丢盔弃甲,损失了两万多,不仅没能驰援洛阳,反而害得高尚丢了洛阳城,黄河以北的叛军粮道被安西军彻底截断。

如果说庆州城外的伏击战不过是小败的话,安西军函谷关这一战可就真是伤筋动骨了,损失非常巨大,不仅折损了叛军将士,重要的是粮道被截断,从此南北后勤无法畅通,洛阳这个重要的城池又落在顾青手中。

对安禄山来说,这是他自范阳起兵以来最惨烈的一次失败。

当初一鼓作气打下来良好局面,被函谷关一战消弭殆尽,如今的安禄山是真着急了,粮道被截,此时唯一的选择便是攻下长安城,打通山南道江南道与长安城之间的补给线,给叛军重新开辟出一条新的粮道。

刚才的两员部将是杀给史思明看的,原本怒极的安禄山打算一刀将史思明砍了,毕竟史思明才是五万叛军的主将,由于他的轻敌而造成如此惨败,但史思明是安禄山麾下第一大将,此时正是用人之际,阵前斩将殊为不吉,安禄山只好杀了史思明的两员部将,算是杀鸡儆猴。

“顾青!又是顾青!”安禄山喘着粗气,拖着肥硕的身躯在帅帐内吃力地来回踱步,像一只中了箭的野猪,笨拙且疯狂。

深呼吸几次后,安禄山努力平复了情绪,阴沉地道:“这个顾青,成气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