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朝为田舍郎 > 第四百九十一章 两军会师

朝为田舍郎 第四百九十一章 两军会师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4:4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常忠沈田这些人大多是将才,让他们冲锋陷阵可以,但让他们在帅帐内运筹帷幄未免有些为难。

帅帐内争吵声渐渐激烈,众将意见很不统一。

常忠想学顾青前面几次交战的谋略,给许州的两万叛军来一次伏击,沈田却说安西军有绝对的实力与两万叛军正面交战,选个平原地带对阵,三轮骑兵冲锋后,叛军必溃。

李嗣业更狂,拍着胸脯说让陌刀营上,找个狭窄的位置列好阵,千军万马都将他们绞杀了。

顾青坐在一旁静静地看他们争论,嘴角带着笑,一句话也不说,哪怕他们提出的战术再离谱,顾青也不阻止。

吵到最后,众将脾气越来越暴躁,差点在帅帐内动起手来,李嗣业忍不住大吼道:“老子不管了!你们说的都是屁话,老子一个不信,我只听公爷的,公爷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众将也都点头,意见相持不下,谁都不服谁,最终决策权还是落到顾青头上。

顾青叹了口气,道:“好心栽培你们为帅之道,你们却不争气,我算看清了,你们都是只会冲锋陷阵的杀才。”

众将讪笑。

顾青又望向段无忌,道:“你说说。”

段无忌盯着沙盘想了一会儿,道:“公爷,学生以为,先打听这两万叛军的虚实为上。”

顾青含笑道:“你觉得这两万叛军有诈?”

段无忌迟疑地道:“学生说不上来,咱们安西军的行止,想必安禄山是知道的,这么大的营盘扎在邓州一个多月,叛军不可能没有耳闻,若安禄山知道咱们安西军在邓州,而他却还要派军攻占离咱们只不过一天路程的许州,而且只派出两万叛军,学生总觉得其中不对劲……”

顾青嗯了一声,盯着沙盘道:“你这么说,我也觉得不对劲了……”

常忠愕然道:“公爷的意思是……安禄山给咱们做了个圈套?”

顾青神情凝重地道:“不能下定论,但很有可能。”

沈田讷讷道:“该不会安禄山也想学公爷给咱们设伏吧?这岂不是班门弄斧吗?哈哈。”

笑了两声后,沈田发现帅帐内一片寂静,没人附和他笑,不由讪讪地挠头,惊道:“他真敢给咱们设伏?”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两军交战本就尔虞我诈,咱们用过的招数他们同样也能用,用得好的话,照样能让咱们反过来吃大亏。”顾青沉声道。

扭头看着段无忌,顾青笑道:“你很不错,我疏忽的地方被你看出来了,如果证实确是安禄山设了伏,此战过后,你为首功。”

段无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顾青环视众将道:“诸位没意见吧?”

众将纷纷心悦诚服点头,李嗣业咧嘴笑道:“平日里只见你在公爷身后当跟班,又是个瘦瘦小小的身板,一拳就能将你干没了,看不出你这小书生还是有些斤两的,我算看出来了,能跟在公爷身边的人都有不凡之处。”

沈田也笑道:“段贤弟今日才显出几分谋士的模样,若段贤弟所料不差,你这番话至少避免了我们数万的伤亡,可是积了大德啊,首功给你,我心服口服。”

首功是每位将领特别在意的,段无忌今日一番话却避免了安西军的巨大伤亡,虽然只有几句话,但其中的分量却是每个人都清楚的,此战首功给段无忌,众将都无异议。

顾青冷下脸来,道:“马上传令,派出斥候打探许州两万叛军的虚实,还有,分别派斥候乔装成百姓,朝函谷关,长安方向渗透,若两万叛军只是安禄山抛出来的诱饵,后面必有大军,探听清楚后咱们再做决定。”

…………

两天后,斥候没传回消息,但顾青却收到了另一个消息。

剑南道节府鲜于仲通率三万蜀军入关中勤王,走蜀道,越秦岭,到达汉水之畔的金州后才听闻叛军已攻占长安,天子已往西南蜀地巡幸。

鲜于仲通顿时顿足捶胸懊悔不已,懊悔倒不是因为长安已失,而是在懊悔自己没在蜀地等天子御驾,鲜于仲通是文人,文人本不擅长领兵征战,他擅长的是在天子面前夸夸其谈,博得天子宠信,出了蜀地的鲜于仲通深觉自己错过了大好的机会。

于是鲜于仲通下意识便打算回师蜀地迎天子圣驾,却被宋根生劝住了。

宋根生看出了鲜于仲通的功利心理,劝慰的理由也很符合他的心意。宋根生说,如今国都已失,叛军在关中肆虐,为臣者该做的是率军平定叛乱,有了军功后,才能博得天子宠信,一桩军功强过天花乱坠夸夸其谈良多,若不小心立了更大的功劳,鲜于节帅说不定能晋爵封侯。

如若节帅不信,不妨看看顾青。他率安西军打了三场胜仗,天子立马将他从县侯晋为县公,如今剑南道蜀兵已入关中,正是平叛立功的绝好机会。

宋根生的话令鲜于仲通心动了,于是决定留下来平叛,同时写了一道声情并茂的奏疏,奏疏里将自己夸成了乱世砥柱之臣,什么勇往不惧,什么不平贼叛誓不收兵等等,请陛下原谅臣无法在蜀地迎圣驾,写完以后,鲜于仲通令人快马送至天子圣驾前。

然后鲜于仲通擂鼓聚将,与将领们商议大军行止。

关中已被叛军占领,剑南道蜀军若一头撞进去,恐有全军覆没的风险,于是鲜于仲通决定绕着关中平原跟叛军打游击,同时打听朝廷诸支王师的下落,力求与他们取得联系,联合起来平叛。

花了大半个月时间打听后,鲜于仲通终于知道了诸支王师的下落,郭子仪去了北面朔方节府,李光弼被叛军打得钻进了秦岭不见踪迹,河西军在潼关之战时彻底打垮了,唯一一支能战的兵马是安西军,在邓州扎营。

鲜于仲通在地图上找到了邓州,然后比划了一下金州与邓州之间的距离,最后大喜过望。

金州离邓州说远也不远,数百里地而已,行军赶路的话,三四天路程可至。

鲜于仲通立马决定与安西军会师。

为何要与安西军会师,鲜于仲通有自己的小算盘。

他本是不擅长征战的文人,此生唯一一次征战是平南诏国之乱,那一战他听从了顾青的建议,请朝廷将高仙芝临时调来剑南道指挥,更得益于顾青的沙盘妙用,竟然打了个大胜仗。

从那以后,鲜于仲通便有了一种投机的心理,他很清楚自己的斤两,所以绝不亲自指挥战斗,若遇战事便马上找能干的人帮忙,俗称“抱大腿”,胜了是自己的功劳,败了当然是指挥的人背锅,比如当年平南诏国之乱就做得很完美,让出指挥位置,胜利后好处全是自己的,可谓低风险高收益。

所以鲜于仲通出蜀后才如此急于寻找王师,想与别的王师合兵,果断交出指挥权,自己默默坐在角落等着收获便是。

当他得知顾青的安西军离他不远后,更是喜不自胜。

顾青,老熟人了,做人聪明识进退,征战也颇有本事,短短数年便靠军功而晋爵县公。整个大唐王师被叛军打得抬不起头,唯独安西军一胜再胜,成为平叛之战中不可多见的亮点。

三万蜀军若与安西军合兵而战,功成名就的可能性很高。

这一刻,鲜于仲通像一位久经风浪的股市韭菜散户,用充满睿智的头脑衡量资本的得失,三思之后,决定将所有的积蓄全部投在顾青这支蓝筹股上。

此战若胜,会所嫩模,此战若败,顾青背锅。

于是鲜于仲通果断决定往东开拔,全军开赴邓州,与安西军会师。

不得不说,鲜于仲通不是蠢货,他至少对自己有着非常清醒的认知,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从来不干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如果不得不干,那么,找个人背锅最合适。

权力?不重要。在他不擅长的领域,掌控权力远远不如一场记在他名下的胜利。

交给谁指挥都可以,重要的是他对三万蜀军仍有绝对的掌控权,他有随时喊停并退出的权力。

这是典型的文官思路,鲜于仲通的小算盘将文官的秉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行军半月后,三万蜀军终于来到安西大营附近。

离安西军大营还有三十里时,位于中军的鲜于仲通便发现附近山林里斥候的身影若隐若现,前锋不时看到一匹匹快马奔向大营方向,显然是向大营禀报不明兵马的军情。

鲜于仲通看在眼里,对安西军将士的素质不由称赞不已。

这才是一支精锐之师的样子,虽然蜀军也是边军,常年在边境与吐蕃有着大大小小的摩擦之战,但相比之下,安西军比蜀军似乎更强上许多。

离安西军大营尚有十里地时,一支骑队静静地在山道中央等着蜀军,骑队为首的是一名偏将,约莫是看到了蜀军的旌旗,判断出这支应是友军,这才亮出身形询问。

当得知是剑南道节度使府的勤王军队后,安西军这位偏将很有礼貌地朝鲜于仲通行礼,然后告退。

当三万蜀军到达安西军大营辕门外时,发现辕门外数千安西军将士披甲静立,队列整齐朝蜀军按刀为礼。

顾青站在队列前,微笑望着远处下马后快步走来的鲜于仲通。

片刻后,二人相对而立,互相行了一礼。

“鲜于节帅,久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