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朝为田舍郎 > 第五百一十九章 爵晋郡公

朝为田舍郎 第五百一十九章 爵晋郡公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4:4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三千余兵马,大明大亮走进天子行营,接了杨贵妃后,大摇大摆离开行营,顺便将拦阻他们的禁军杀了个翻天覆地。

安西军的威名再次名震朝野,这次君臣亲眼见到安西军是何等的剽悍,而安西军的主帅顾青又是何等的锋芒毕露。

传说中的安西铁军活生生地出现在他们面前,并且毫不留情将禁军杀了个人仰马翻,最后轻松潇洒离去,如同筵席散后的宾客,尽兴而归。

顾青走后,禁军诸多将领没人敢点齐兵马追击,甚至连打探安西军动向的斥候都没人敢派,生怕惹得顾青火起,率军回来再杀个回马枪。

直到安西军离开了半个时辰,奔逃的禁军才渐渐重新聚拢起来。

被安西军痛下杀手后,禁军再也没有哗变的气势,尤其是顾青临走前说的那番话,不去战场上杀叛军,反倒与一个女人过不去,这句话更是触到了许多人的羞耻心,纵使有心怀鬼胎的人还想煽动继续哗变,将士们也没兴趣了。

陈玄礼这时站了出来,他必须要站出来了,顾青说过先帮他镇镇场子,狠狠给禁军一个教训,教训之后才是收拾这个烂摊子的最好时机。

此时顾青和安西军已走,这个时候站出来最合适。

将所有禁军召集起来,陈玄礼绝口不提刚才禁军被安西军陌刀营打穿的事,仿佛这件事根本没发生过。陈玄礼站在队伍前,抬手指了指队列中间的几名将领,下令将他们拿下绑了。

被拿下的几名将领正是今夜煽动哗变的人,陈玄礼作为默许哗变的策划者之一,对这些人自然是心知肚明,此时要弹压哗变,就必须将这几名将领明正典刑,如同治疗皮肤上的脓疮一样剜掉它们。

几名将领又惊又怒,他们没想到陈玄礼说好了投靠太子,此时却又改了主意,竟敢拿他们开刀。

将领们勃然大怒后,正要指摘陈玄礼也参与其中,陈玄礼却二话不说,连审都未审,便当着禁军将士的面下令将他们斩首示众。

几颗头颅落地,禁军将士正心惊胆战之时,陈玄礼只淡淡地吩咐将士们放下手中兵器,面朝驿站大门跪拜。

禁军将士听命,放下兵器跪拜后,李隆基被高力士颤巍巍地扶了出来。

陈玄礼朝李隆基双膝跪拜下去,大声道:“陛下受惊,末将陈玄礼愿发誓永远效忠陛下。”

有了陈玄礼的带头,再加上禁军将士被安西军杀得士气早已崩溃,又斩了几名参与煽动的将领,禁军将士们非常识时务地齐声道:“愿发誓永远效忠陛下。”

李隆基眼眶含泪,哆嗦着双手让将士们平身,并下旨赏赐全军将士钱财,许诺平叛后还政于都,禁军将士皆赐田二十亩。

李隆基当了数十年天子,自然也非常懂得人心的,赏赐过后,李隆基当着禁军将士的面,颤巍巍地朝东方跪下,郑重发誓大唐历代天子永不追究今夜禁军哗变之事,若违此誓,李唐社稷基业祖宗不佑。

誓言发得很毒,禁军将士皆大松了口气,跌落至谷底的军心士气缓缓恢复。没多久,禁军将士忽然发出欢呼声,并再次跪地表示向大唐天子效忠,誓死保护天子圣驾平安到达蜀中。

李隆基也松了口气。

他知道,今夜这场要命的风波算是彻底过去了。

解决这场风波的最大功臣不是陈玄礼,而是顾青。若非他下令击杀哗变的禁军,让陌刀营狠狠给了他们一次惨痛的教训,恐怕有恃无恐的禁军根本无法安抚下来,继续哗变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明知顾青是最大的功臣,但李隆基却不愿承认他是功臣。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就是,今夜哗变开始,大唐的臣权已渐渐膨胀起来,隐隐有驾凌君权之上的迹象,这是个很不好的兆头,表面上的危机解决了,但根子里的危机却越来越严重。

顾青,会是第二个安禄山吗?

李隆基想到这个问题便不由心头愈发沉重,劫波渡尽之后再从头回忆此事,李隆基赫然惊觉,相比禁军哗变逼宫,顾青的野心和安西军的恐怖战力更可怕。

安抚完禁军将士后,李隆基转身回驿站。

转身的刹那,李隆基脸上温和的笑脸飞快收敛起来,面若寒霜,目光阴沉。

高力士半躬着腰走在李隆基身后,主仆二人穿过驿站的前院,又安抚了一番数百名惊魂未定的朝臣后,李隆基这才与高力士回到自己后院的卧房。

在高力士面前,李隆基不必隐藏任何情绪,他是李隆基最信任的人,比亲儿子还信任。

“今夜陌刀营杀了多少禁军将士?”李隆基问道。

高力士一愣,他没想到李隆基第一句话竟然是问这个,想了想道:“今夜驿站外厮杀惨烈,按将领报上的伤亡数,禁军将士大约有两千余人死在陌刀营刀下……”

“陌刀营伤亡如何?”

高力士苦笑道:“陌刀挥舞起来密不透风,根本无法破阵,陌刀营几乎没有伤亡。”

李隆基脸色愈发阴沉,冷声道:“好一支虎狼骁勇之师,可惜了……”

“陛下若有意,圣驾至蜀中后,咱们不妨也组建陌刀营……”高力士轻声建议道。

李隆基摇摇头:“陌刀营不是那么容易组建的,耗费钱财不说,陌刀手也不容易找,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懂得操练之法的陌刀将。真是难为顾青了,安西那边陲荒凉之地,当初他是如何凑出三千陌刀手的?”

脸色沉重地一叹,李隆基道:“顾青和安西军,羽翼丰矣,恐已不可掌握了。”

高力士悚然一惊:“陛下的意思是……”

李隆基没说话,目光望向屋外的天空。

天已放白,黎明将至。

哗变已平息,但李隆基脸上仍无任何喜悦之色,反而更沉重了。

高力士已明白了李隆基的心思,尽管他对顾青的印象不错,可他的立场永远是站在李隆基这边的,见李隆基已对顾青有了忌惮之意,高力士躬身低声道:“陛下若欲削其权,不如尽早,若等平定叛乱后再削,老奴恐顾青又将是第二个安禄山,除之晚矣。”

李隆基浑身一震,然后颓然地摇头叹息。

如今的他,哪里还有半分天子的威严和权力?身边仅有的两万禁军才刚安抚平息下来,至于散落大唐各方的平叛军队,李隆基已没有任何信心调动他们了。

高力士试探着道:“陛下何妨将安西军主帅换了,一纸圣旨下,给顾青一个莫大的虚职,甚至再升他一级爵位亦无不可,然后将他调来陛下身边,没了兵权的顾青便不足虑了。”

李隆基摇头:“没那么简单,你今日看到陌刀营的样子,也亲眼见到顾青在安西军中是怎样的威严了,朕若贸然换帅,只怕会激起顾青和安西军的反心,若顾青和安西军也反了大唐,朕的社稷可就真的没指望了……”

顿了顿,李隆基又若有所思道:“朕今夜还听到一阵霹雳般的巨响,是安西军发出来的吗?”

高力士急忙道:“老奴忘了说,陛下,顾青今夜带来的兵马不止是陌刀营,还有一支奇怪的兵马埋伏在行营外,那阵霹雳般的巨响便是安西军的伏兵发动了……”

“老奴听禁军议论,说这支兵马手执一支很奇怪的兵器,像一根笔直的铁管,当时隔得远,没人敢上前细看,但那支铁管里喷出火花,发出巨响后,两百步外便有数百禁军倒下,非常可怕……”

李隆基的脸色又变了:“可曾细查?”

“陛下安抚禁军时,老奴特意去查看了禁军的尸首,发现他们皆是身上多了一个不大的圆形血洞,老奴还问过一些只伤未死的禁军,他们说听到巨响后来不及反应,便觉得身上某个地方一痛,低头再看时,身上便已多了个血洞。”

“有随军大夫挖开伤口,发现伤口里有一颗小铁丸,致命之物便是这颗小铁丸,想来应是安西军那支奇怪的铁管里射出来的……”

李隆基的脸色愈发难看:“顾青……从何处得此利器?安西军本就威胁社稷了,若再添此利器,大唐焉有宁日?”

高力士的脸色也不好看了。

若顾青真的守臣子本分,得到如此利器应该马上禀奏朝廷,将此物献给天子才是,可顾青今夜从出现到离开,对此利器却半个字也不提,偏偏临走前却拿出来逞了一番威风,看起来根本不像是为了击敌,而是为了震慑天子,令天子对他愈发忌惮。

由此看来,如今的顾青果然有了不臣之心,陛下所忧虑者并非没有道理。

高力士咬了咬牙,道:“陛下,要不要派人传旨,询问顾青此利器的来历和造法……”

话没说完,李隆基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道:“你若是顾青,心怀不臣之意,圣旨面前你会老实交代么?”

高力士一滞,垂头不再说话。

良久,高力士幽幽一叹:“难道世上便无制衡顾青之法了么?”

李隆基阖目沉吟,禁军哗变平息后,李隆基又变回了那个精于谋算人心的天子。

许久之后,李隆基忽然道:“朕要放一些权力出去了……”

高力士不解地看着他。

李隆基接着道:“传朕的旨意,封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封郭子仪,高仙芝二人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兵马大元帅有节制朝廷平叛王师之权,诸勤王节度使兵马必须受其诏封帅令……”

高力士眼中闪过惊讶之色,但还是唯唯记下。

见李隆基忽然停顿下来,高力士忍不住问道:“陛下,顾青的安西军按说是最能与叛军一战的王师,若不封他为副元帅,恐怕……”

李隆基淡淡一笑,道:“顾青护驾有功,据说又有颍水大捷之功,当然也有擢升……”

顿了顿,李隆基又道:“晋顾青为蜀州郡公,实食邑增五百户,加封司徒,授左仆射及兵部尚书,赐黄金千两,丝帛千匹……”

高力士越听越惊愕,开始时不解,后来再一想,顿时对李隆基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隆基将朝廷的爵位官职当成不要钱的烂白菜一样,一股脑儿全扣在顾青头上,看起来尊荣无双,任何人听了都不会觉得天子刻薄寡恩。

然而仔细一推敲,爵位也好,官职也好,甚至是位列三公的司徒也好,都是一些没有任何实权的虚衔,荣耀倒是荣耀了,可顾青手中的权力却一丝都没变。

最敏感的天下兵马副元帅,李隆基却故意没给顾青,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爵位官职再高,副元帅才是实实在在能够调动节制天下兵马的实职,顾青从此以后仍是安西军主帅,可太子李亨,郭子仪和高仙芝三人却都有官方认可的权力调动安西军的兵马,若太子道行高明的话,或许能够借他之手将安西军拆分开来,安西军若被拆分,就对朝廷没有威胁了。

同时李隆基还巧妙地将君权与臣权的矛盾嫁接到太子头上,兵马大元帅有权调动天下兵马,顾青又不愿被太子调动,这个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如此一来,矛盾转移到太子头上,若能让两虎相残,最终得益的仍然是李隆基。既能削顾青之权,也能报复太子煽动禁军哗变之仇,同时李隆基还能渔翁得利。

一石三鸟之计果真高明,李隆基不愧是算计人心数十年的太平天子,朝堂制衡之道已炉火纯青。

高力士收回钦佩的目光,用心地将李隆基的每一句话都记下,然后告退出屋拟旨去了。

李隆基独坐在屋子里,心情越来越冷寂。

少了杨贵妃的陪伴,这位自私薄情的迟暮老人觉得很孤独,想到昔日与杨贵妃的种种恩爱,又想到从今以后夫妻情分已尽,李隆基眼眶一红,默默流下泪来。

再怎样无情自私,李隆基终究对杨贵妃确实存在爱意的,只是他的爱太经不起考验。

温室里长出来的爱,本就经受不住丁点的风吹雨打。城堡外的世界,比童话残酷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