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朝为田舍郎 > 第六百一十章 凯旋回京

朝为田舍郎 第六百一十章 凯旋回京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4:4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一杆帅旗,给异族的兵马划出了界线,越境称兵者死。

在对异国的态度上,顾青的处事方式向来是比较刚烈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无论出于怎样的目的,顾青都特别反感异**队踏入自己的国土,哪怕只踏入了一步,也是侵略。

帅旗很脆弱,阴山脚下的泥土中,或许一阵强风就能将它吹倒。

可是,这杆帅旗的后方,是数万执戈控弦的精锐之士,数万双眼睛都在冰冷地注视着回纥军,只要敢越过这杆帅旗,便是不死不休的决战。

叶护太子踌躇犹豫许久,终究不敢越过这杆旗。

回纥军如潮水般从原路退回了草原,这一退,也代表着李亨欲借回纥军牵制安西军的计划彻底破产。

回纥军退去后,安西军将士欢声雷动,举戟朝天,一杆帅旗竟挡住了千军万马,只看表面的话,将士们都感到不可思议,可是仔细咂品一番,又觉得顾公爷的这个安排很恰当。

用霸气的方式定下规矩,生生吓跑了回纥军,安西军每个将士其实都是这杆帅旗上的一根线,一根丝,数万根线绣成了这面比铁甲磐石更坚硬的帅旗。

如雷鸣般的欢呼声里,中军阵内,顾青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千百年后的史书如何评价他,无所谓。不惧谗骂,不惧诋毁,有生之年他做的事,有千万双眼睛亲眼见证。

他顾青,无愧于这片江山,无愧于万里疆域的每一寸土地。

这就够了。

一场大战消弭于无形,顾青心里还是悄悄松了口气。

虽然不惧硬刚,可战争能避免则避免,少一些将士伤亡总是好事,不触碰原则问题的话,顾青也愿意选择忍让。

下令将领们带回将士,斥候继续派出去跟踪回纥军,防备他们杀个回马枪。

看着将士们列队往大营回撤,肃杀的战场已然化作一片欢欣祥和,段无忌凑过来笑道:“公爷一杆帅旗定北疆,学生钦佩之至,此事当记入史册,为后人世代敬仰。”

顾青笑了笑,道:“定北疆的不是这杆帅旗,而是帅旗后面蓄势待发的虎狼之师,记入史册的也是咱们安西军将士。”

“公爷谦虚了,今日虽未战,学生却觉着分外提气……”段无忌扭头看着身旁一队队经过的将士们,笑道:“公爷您看,今日的将士们精气神跟以往有了许多不同。”

顾青拿眼一瞥,道:“有何不同?”

“以往打了胜仗,将士们虽也高兴,却不似这般雀跃兴奋,那时他们的高兴,是因为马上要领到赏钱了,可是今日,他们明明没有一文赏钱可领,却比领了一万贯还高兴,公爷,将士们已不单单只为了赏钱而浴血厮杀了。”

顾青若有所思,笑赞道:“是好事,我也不希望麾下的将士们是一群唯利是图的虎狼,赏钱之外,如果能想到每一战其实是为保家卫国而拼命,便是作为主帅的我此生最大的欣慰了。”

寒风萧瑟,万马齐喑。

仍如来时一般,三万余安西军将士静静地拔营往长安开拔。

这一年,是大唐至德元载。

蜀国公顾青率军拒回纥南下,将其阻截在阴山北麓,立帅旗为界,回纥退兵,胡人从此不敢南下牧马。

也是在这一年,一个名叫“王昌龄”的诗人与世长辞,他生前写过一首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的含义很深,很广,后世千年无数学者都在猜测“龙城”在何处,“飞将”是指谁。

但是数年过后,这句诗却被朔方节度使命人刻在石碑上,石碑被立在当初顾青立旗的阴山北麓平原上,从此石碑代替了那杆帅旗,经历千年沧桑,碑文永未变色。

同样未变色的,还有数千年仍不改分毫的家国精神。

…………

安西军在阴山之北又驻扎了几日,几批斥候来报,确定了回纥军已退回了漠北草原后,顾青这才下令全军开拔回长安。

回去的路上,将士们仍然很兴奋,他们在队伍中窃窃私语,热烈地讨论着那杆迎风飘展的帅旗,讨论着不战而退的回纥太子,也讨论着马璘将军单人单骑,两军阵前插旗的动作有多帅。

顾青一路上都在注意倾听将士们的讨论,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

段无忌没说错,除了赏钱外,这支军队终于多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很微妙的感觉,主帅与将士之间唯一的那层隔阂似乎不知不觉间消除了。

他们不再纯粹为了领赏而战斗,他们有了崇高理想的雏形。

没人与他们说教,也从来没与他们灌输过什么家国天下的大道理,数年征战,人间疾苦见多了,有的人变得麻木,也有人觉醒。

觉醒的人会告诉那些麻木的沉睡的人,不要睡了,睁开眼睛看看人间,我们要做点什么。

长安城外,百姓万人空巷的送别,阴山北麓,一杆帅旗划定疆界,告诉蛮夷越境者绝其苗裔,就是这些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潜移默化地告诉将士们,除了赏钱外,他们还应该捍卫什么,为谁而战。

顾青用这种无声的方式,给将士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的爱国课。

课程结束,无须考试,但顾青知道,他们都拿到了优秀的分数。

行走在回长安的路上,顾青一路都很沉默。

他在想着现在,也在想着未来。

亲卫打扮的张怀玉骑马凑近,看着他的目光明显更多了几分崇拜和敬意。

顾青皱眉看着她:“你这是啥眼神?”

张怀玉笑了笑,道:“崇拜你的眼神,阴山北麓那杆旗,很提气,我一介女子都觉得提气,你是如何想到让麾下将军单人单骑去插那杆帅旗的?老实说,当时我也在军阵中,真没想到你会做出这么提气的事,至今想想都觉得激动。”

顾青淡淡地道:“正常操作而已,淡定一点。”

张怀玉白了他一眼,道:“抖起来了?”

顾青叹气道:“因为我有绝对的实力,所以敢插那面旗,如果叶护太子不买账,无非就是一场大战而已。而叶护太子如果不是傻得很过分的话,应该不会选择跟我鱼死网破,呵,回纥军在阴山被我消耗完了,他老爹的可汗也就当得不安稳了。”

张怀玉目光灼灼地盯着他的脸,道:“你做人很儒雅温和,但在战场上却非常霸道,是那种宁折不弯的脾气,就好像……你的身体里有另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灵魂。”

顾青笑了,半真半假地道:“没错,这个灵魂来自一千多年以后,千年后的书本上,一页页全是屈辱,全是不公,见多了书本上的懦弱不争,自然变得嫉恶如仇,中原万里江山,谁是皇帝无关紧要,但是绝对不能让异国人占了大好河山……”

“抢来的东西他们终归不会太珍惜,不平等的条约一份接一份,大好的国土拱手让人。好东西宁赠友邦,不予家奴,可耻到了极致。王朝覆灭了,精神遗毒却祸延一百多年,导致百年以后很多国人见到异国人,仍不由自主双膝一软往下跪……”

张怀玉不敢置信地睁大了眼:“你胡说也该有个限度,蛮夷番邦未服王化,不知礼仪,我中原上国之人怎么可能会对蛮夷下跪?古往今来都没这说法,蛮夷对咱们下跪咱们都嫌弃得很。”

顾青又笑了:“天命异数,玄奥难测。大唐如今多了一个名叫顾青的人,或许,我刚才说的那些永远不会再发生,就当我是胡说好了。”

张怀玉眨着明亮的眼睛,美眸中满是不解,今日的顾青有些高深,他说的话她完全不懂,生活在大唐,她更无法理解向蛮夷下跪的屈辱,对她来说,这简直是惊世骇俗。

…………

行军十来日,安西军回到长安城外。

诚如顾青所料,城外并无朝臣迎接大军凯旋,然而城外仍然人山人海,无数百姓静静地站在城外的大道边翘首期盼,见到远处大军旌旗招展,前锋骑兵慢悠悠地走向城门,百姓们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仍如当初送别安西军一样热情,百姓们带着各种热腾腾的食物,年长的百姓被后辈搀扶着,颤巍巍地拄着拐杖,一步步迎向安西军。

将士们被这热情的场面搞懵了,有些不知所措,百姓们一拥而上,将准备好的食物纷纷塞给将士们。

当初送别的场景仿佛今日又重现,百姓们甚至比当初送别时更热情了几分。

人在中军的顾青得了亲卫的禀报,他也有些疑惑不解。百姓迎接将士自然是好事,可未免热情得有些过分了,安西军奔袭千里,北拒回纥,也与回纥交战过一次,认真说来,这次出征与以往的出征没什么不同,交战的过程也说不上惨烈,可是为何今日百姓们却如此热情?

从城外到城门,短短一段路将士们走得很辛苦,乡间大道站满了人,黑压压的不见首尾,百姓人太多,只能给将士们留出一条狭窄的通道。

万人夹道而迎,欢声如海,人群的热情很快感染了安西军的将士们,将士们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慢慢接受,最后一个个昂首挺胸走在队伍里,哪怕只是最普通的军士,此刻也表现得像一个凯旋归来的大将军。

艰难地走过欢迎的人群,顾青进了城,犹豫了一下后,决定先回自己的宅子休息,明日再进宫见李亨。

当初率军离开时,顾青与李亨闹得很不愉快,这次出征从名义上来说,属于私自行动,并未得到朝廷的允许,幸好顾青如今已经不需要朝廷的允许,理论上,他就是朝廷。

不过君臣不和终究不是好事,顾青要做的事情太多,不想把精力浪费在君臣内斗上,暂时选择与李亨和好还是很有必要的,对整个大唐的百姓都好。

在韩介和亲卫们的护侍下,顾青回到自己熟悉的宅子,张怀玉和皇甫思思刚为他卸下铠甲,换上家常便装,段无忌便匆匆走来。

“公爷,学生打听清楚了,咱们这次出征拒回纥军的事,长安城已经传得妇孺皆知,大军从长安城开拔后,百姓们才知道咱们要去做什么,市井小民义愤填膺,纷纷痛骂天子刚登基便弃子民如草芥,竟拿百姓的性命和家产向异族番邦邀好,丧权辱国之甚。”

顾青的表情毫不意外。

大军开拔,出征的原因不可能瞒得住人,迟早会被百姓知道的。

安西军这次北拒回纥,可以说在民间挣足了声望。

天子为了内斗,慷他人之慨,不惜以子民的性命家产为条件,双手奉送给异国番邦。而顾公爷为了社稷大义,宁肯得罪天子,私自率军北进千里,将那些原本打算入中原烧杀抢掠的蛮夷们拒之国境之外。

两厢比较,高下立见。

从顾青率军出征后,长安城市井内的舆论不知不觉呈现了一面倒的情势。

李亨仅因这一个错误的决定,刚登基不久的他,百姓们已对他深深失望了。

顾青听着段无忌絮絮叨叨的陈述,表情很平静,缓缓问道:“朝堂呢?朝臣们有何议论?”

段无忌轻声道:“朝臣们未发一言,不过公爷从出征那天起,郭子仪和李泌便闭门谢客,不知何故,宫闱之中有眼线禀报,公爷出征后,天子在宫中大发雷霆,还寻了个鸡毛蒜皮的原由,下令杖毙了一名小宦官以泄愤……”

顾青冷笑:“他还有脸发脾气,败家子当到他这个地步,也真是难得了。”

段无忌犹豫了一下,道:“公爷,朝臣们不发一言,是因为大家都已看出您与天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眼看已是一触即发了,朝臣们都是人精,局势未明朗前,他们为了自己的前程是不会偏向公爷您的,这次公爷领军出征,您与天子的矛盾更是无法调和,学生以为,公爷应暗中早做准备才是。”

顾青看了他一眼,淡淡地道:“做何准备?”

段无忌压低了声音道:“公爷,以学生看来,天子恐怕迟早会对您动以刀兵的,如今京畿防务皆在咱们安西军之手,但宫闱禁卫却还在天子手中,戍守宫闱的朔方军三万兵马若骤起发难,对咱们来说不大不小也是麻烦,公爷不得不防。”

顿了顿,段无忌又道:“学生还听说,天子如今正积极遣使招降安庆绪史思明,若史思明率军驻守长安城附近,再加上宫闱的三万朔方军,里应外合之势已成,安西军的麻烦更大了,公爷,趁着史思明还未接受朝廷招降,咱们索性先下手为强,主动出手,彻底控制宫闱,将天子掌握在手中……”

顾青沉吟半晌,缓缓道:“不妥,顺序错了。”

段无忌愕然:“什么顺序?”

“动手的顺序。我曾经说过不止一次,我欲效武后之法,乱宫闱而不乱天下,若咱们先对天子动手,史思明必不肯归降,天下继续大乱,硝烟烽火不知多少年,天下百姓不知还要忍受多少年的痛苦,所以,我的顺序是,先平叛军,天下太平后,再解决宫闱的事……”

段无忌愣了一下,急道:“可是,史思明若归降,安西军再动手就来不及了呀。”

顾青露出古怪的微笑:“史思明是个两面三刀的货色,他的归降能信吗?”

段无忌无奈地道:“至少天子信了,为了剪除安西军,天子顾首不顾尾,病急乱投医,连叛军都敢信任,看来咱们真是他的眼中钉,不除不快。公爷,若史思明真的归降了,那么他便是朝廷王师,咱们再对他动手,朝堂君臣怕是会对公爷口诛笔伐。”

顾青冷笑:“我在君臣眼里,已经是比安禄山威胁更大的反贼了,还怕他们口诛笔伐?我为何要定下做事的顺序,因为我首先想的是让天下百姓过上太平日子,至于朝堂君臣,呵,随便他们怎么说,我只听到‘噗’的一声……”

“何谓‘噗’的一声?”

“就是他们用嘴放屁的声音。”

安西军凯旋归来,长安城百姓反应热烈,朝堂却毫无动静,朝野之间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反差。

第二天一早,顾青带上两千兵马入太极宫面君。

时至今日,宫闱禁地对顾青来说已经不安全了,顾青每次入宫不得不将兵马带在身边,以防李亨搞出什么廊下埋伏刀斧手的狗血剧情。

大军凯旋归来,虽说当初未奉诏令私自出征,但凯旋后君臣还是要继续和睦相处下去,所以李亨也绝口不提安西军擅自出征的事,顾青也不提李亨当了天子还出卖百姓的事,就当二人从未吵过架。

这是混朝堂的基本素养,君臣二人都不缺这种素养。

李辅国奉旨领顾青入宫,他半躬着身子,一步一步走得很谨慎,真正的“如履薄冰”的模样。

顾青很清楚,李辅国的这副模样不是害怕自己,而是敬畏皇权。

走进承天门后,还需往前走老长一段路。

顾青盯着李辅国的背影若有所思,忽然道:“李厅长……”

李辅国站定,转身无奈地道:“顾公爷,奴婢说过很多次,奴婢不是什么‘厅长’,咱们大唐没有‘厅长’之类的官职。”

“你不是主掌察事厅么?所以你当然是厅长,不然是什么?呃,厂公?”

李辅国愈发无奈,若不是顾青位高权重,他早就一记撩阴腿踹去了。

“厂公又是什么?奴婢不是厂公,是察事厅掌事。”李辅国忍着气苦笑道。

顾青笑吟吟地看着他:“好吧,不管什么官儿,总之你是专门干那些见不得人的事的官儿,说说吧,最近我出征在外,你偷偷摸摸在我府上安插了几个奸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