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朝为田舍郎 > 第六百三十四章 权宜赐婚

朝为田舍郎 第六百三十四章 权宜赐婚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4:4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陈郡谢氏的老宅位于河南道阳夏县,在东晋以前,陈郡谢氏还只是个不出众的小世家,后来有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指挥此战的便是谢安。

而谢氏对此战参与程度很深,指挥的是谢安,麾下将领谢石,谢玄,谢琰皆是谢氏子弟。

一战成名惊天下,陈郡谢氏因为此战也从此进入了顶级门阀,在谢氏最风光之时,时人将太原王氏与陈郡谢氏并称“王谢”。

后来有位名叫刘禹锡的诗人,写下一句中小学生都必须背诵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诗里的“王谢堂前燕”,说的便是太原王氏和陈郡谢氏。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

如今的陈郡谢氏已渐渐没落了,世家与皇权在利益上永远存在冲突的,两者只能在互相妥协互相争夺又互相倚靠中维持政权的稳固。

然而世家是永不甘心没落的,他们仍在回味数百年前魏晋世家门阀治天下的风光。所以世家一直在等机会,等待能够恢复往日荣光的机会。

当张谢氏派快马送到阳夏县的一封信落在族长谢魁手中时,谢魁压抑住激动的心情,他知道,机会来了。

当天夜里,谢氏派出无数快马,将散布各地的谢氏宗族主支分支族长紧急召回了阳夏县。

族长们到齐后,张谢氏的那封信轮流在族长们手中传阅了一遍,最后又回到谢魁手中。

老旧的古宅大堂内一片静谧,兹事体大,没人敢轻易开口。

老态龙钟的谢魁打破了寂静,咳了两声道:“都说说吧,诸位如何看待此事?”

一名中年的谢家族长跪坐在西侧,原地转了个方向面朝谢魁,道:“老祖翁,晚辈以为不可答应。”

谢魁花白的眉毛微微一挑,道:“哦?说说理由。”

“顾青,起于山野,出身贫贱,世家怎能与草莽之辈同流合污?再说眼下李唐天家待我等世家虽说偶有弹压,但世家与李唐的关系尚算过得去,没有必要冒此风险帮顾青反唐。”

谢魁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抬起浑浊的老眼环视众人,道:“诸位还有何高见,一并说出来,事关宗族兴亡,诸位当谨慎以待。”

良久,又有一名谢氏族长道:“老祖翁,晚辈以为谢氏应当帮顾青。”

谢魁眉目不动:“理由。”

“陈郡谢氏之所以能延续数百年,正是因为我们谢氏顺天命,应时势,顺天而为则万事皆吉,李唐自安禄山叛乱后,国运气数急转直下,纵然如今收复了关中河南,叛军也快投降朝廷,但国运之衰仍不可逆,李家气数即尽矣……”

“诸位可见朝堂之上,顾青手握重权,君臣皆敢怒不敢言,民间市井,无数难民流离失所,农户无地可耕,今日就算平定了叛乱,河北之地不知要花费多少年才能恢复往日元气,此次叛乱遗毒之甚,早已波及大唐所有州县,人丁,赋税,徭役,仓收,商贾等等,万业俱废,民不聊生,这些已成了李唐倾颓的迹象……”

“朝堂权贵奢糜无度,民间百姓疾苦难活,李唐社稷已在悬崖边上,差的只是有人再轻轻推一把,老祖翁,顾青便是推一把的人,此时我谢氏若与他同气连枝,一同覆灭李唐,未来的新朝之上,我陈郡谢氏可为开国功臣立于朝堂,与新君共治天下,其中之利,强胜如今无数倍,如何取舍,诸位难道还需要考虑吗?”

此言一出,堂内众人纷纷动容,面面相觑之后,众人已有意动之色。

说来说去,终究还是为了一个“利”字。

世家眼里的“利”,不仅仅是金钱和土地,也有权力与官爵,朝堂的势力,民间的声望,仕林的学派,门下的宾客等等,这些全加起来,才有资格称为“世家”。

李唐已现倾颓之势,陈郡谢氏也急于摆脱没落的局面,此时出现了一个手握十万无敌兵马的顾青,而顾青与陈郡谢氏理论上已有姻亲关系,那么,顾青与谢氏便有了合作的基础。

见众人已纷纷意动,谢魁仍半阖着老眼,淡淡地道:“畅所欲言,甚好。还有哪位有高论?”

一正一反两种意见都说出来了,堂内再无人吱声,众人的眼睛都盯着谢魁。

这位是谢家的老祖宗,也是能决定谢家命运的族长,召集各族议事不过只是形式,想必在召集众人之前,谢魁心中已有了决定。

谢魁见久无人出声,于是淡淡地道:“那封信上还说,顾青对世家颇为防备,而且关于朝堂之权也坚持不肯让步,但他愿意给世家一个牟利百十倍的法子,权所不逮,钱财弥补,大抵便是这个意思。”

“老夫很好奇,顾青究竟有何法子,能让咱们牟利百十倍,至于朝堂之权,呵,容日后慢慢谈,终究会谈拢,谈不拢至多也是维持现状,此事不急,看诸位的意思,大约倾向与顾青合作?”

堂内众人大部分点头默认,也有少部分人摇头表示反对。

谢魁呵呵一笑,半阖的老眼终于睁开,突然呛咳起来,旁边侍立的一位晚辈急忙掏出帕巾伸到他嘴边,谢魁咳了一阵后张口一吐,一口痰吐在帕巾上。

晚辈将帕巾折叠起来,无声地收入怀里。

世家子弟的教养,可见一斑。

咳完以后,谢魁终于开口道:“前隋无道,天下反之,唐王李渊于晋阳斩旗起义,天下各大世家欣然而景从,只用了短短一年多,前隋便被推翻,那次改朝换代,与其说是李家趁势而起,还不如说是炀帝无道,与各大世家结怨甚深,当世家的力量联合起来,一个王朝仅仅只支撑了一年多便轰然倒下……”

“不知不觉,又过了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里,李唐与各世家又积累了新的恩怨,尤其是高宗武后当政之时,为了打压世家而大兴科举,限制世家圈占土地,就连学派和道僧之流,也成了他们手中的武器,用来打压世家……”

谢魁满是沧桑的老脸愈见苍老,叹了口气,道:“世事便是轮回,一百多年转了个圈,又回到了当初的原点,如今的李唐与世家积怨之深,很多地方已无法调和,而天下各大世家在这一百多年里也渐渐陷入颓势,有的家族甚至永远泯灭于世间……”

谢魁浑浊的老眼忽然散发出一道如剑般锋利的光芒,加重了语气道:“世家当求变,唯有变,方可继往开来,方可兴族致远。”

“顾青此人,年不过三十,却能统领十万虎狼之师,难得的是,此子不骄不纵,怀志戒忍,是个有大志向的当世英雄,他与安禄山之辈不同,相比安禄山叛军的祸乱天下,老夫却能看出安西军是有谋略有军纪之精锐,对民间百姓秋毫无犯,由此可知顾青所图甚大。”

“老夫喜欢与这样的当世英雄合作,有志向,有诚信,有分寸,与他合作终归不会吃大亏,可以搏一次。”谢魁佝偻的腰杆渐渐直了起来,缓缓道:“诸位,老夫已决定,陈郡谢氏全力襄助顾青,谋夺李唐社稷!”

老族长一锤定音,堂内无论愿意或是不愿意的谢家子弟纷纷伏首便拜。

基调定下后,一名中年族长道:“老祖翁,顾青与张拯之女数日后将在长安大婚,我谢氏是否表示一番?”

谢魁的眼睛又恢复了浑浊的模样,淡淡地道:“自然要表示的,可大张旗鼓庆贺,张拯之女是……”

中年族长道:“是张拯与妾室所生,非我谢氏所出。”

“无妨,名义上仍是母女,便是无法否认的姻亲,谢氏马上送出厚礼,并联络关中河南诸世家,各遣特使快马入长安,定让顾青的大婚风风光光,借此机会表达陈郡谢氏的心意,陈郡谢氏愿与顾郡王同进退,共富贵。”

中年族长迟疑道:“别的世家……”

谢魁淡淡一笑:“名利便在眼前,了结恩怨也在眼前,世人庸碌只为利,世人快意只为仇,今日两者兼俱,各大世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顾青……老夫很看好这个年轻人,但愿将来他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气象,也但愿新朝之后,顾青能拿得出世家需要的东西,否则,又是一桩难解的恩怨了。”

…………

大婚即在数日后。

不仅顾青和张家都在忙碌,就连长安城市井的百姓听说后亦隐隐有些期待。

郡王大婚,排场大约不一样吧?婚宴上的肉夹馍至少要夹两片肉才对得起顾郡王的身份。

婚期即近,顾家和张家一片喜气洋洋之时,太极宫的宫闱中气氛却有些低沉。

顾青封郡王,顾青成亲,顾青赈济难民……

什么都是顾青,他的名字哪怕身在宫闱亦避无可避,偏偏李亨却拿他无可奈何。

功高盖主,取死之道。

然而当这个功高盖主之人手中掌握绝对的实力,那么取死的人便成了天子。

拳头硬的人说的话才是真理。

太极宫内,万春跪坐在李隆基和李亨面前,垂睑屏息,神情黯然。

李隆基脸色难看,瞪着这位疼爱至极的女儿,生平第一次有了揍她一顿的冲动。

李亨的眼眸里却闪烁着莫测的光芒,不知在想什么。

殿内的气氛很压抑,良久,李隆基语气微怒地道:“睫儿,你何时与顾青有了私情?朕为何从来不知?”

万春低声道:“很久很久了,早在顾青从骊山救了父皇的命后,女儿便对他……”

李隆基一愣,遥忆当年骊山之上,四周大火浓烟蔓延,顾青奋不顾身将他救下,一时间心中竟多了些许物是人非的感慨。

这些年,君臣之间有恩有怨,终究还是走到如今这一步。

“顾青马上要大婚了,你却今日才告诉朕你们有私情,教朕情何以堪!”李隆基怒道。

万春语气轻柔却坚定地道:“顾青大婚娶的是正妻,女儿愿为顾青妾室,请父皇和皇兄恩准。”

李隆基和李亨同时呆了一下,接着李隆基勃然大怒:“堂堂公主,竟做别人的妾室!睫儿你吃错药了?还有脸要朕恩准?”

万春黯然道:“女儿只认准了他,此生非他不嫁。”

“那你便孤独终老,朕养得起!总好过让天家成为笑柄,贻笑万年。”

万春小嘴儿一张,嘴里坚定地迸出一句话:“若今生不能嫁顾青,女儿唯死而已。”

李隆基怒不可遏:“那就死去吧!想要朕恩准你当别人的妾室,尤其是当顾青的妾室,休想!”

万春的眼泪扑簌而下,仍跪在李隆基面前紧紧地抿住唇,无声地哭泣。

精雕玉琢般的人儿,自小被捧在手心里宠爱着,见她伤心至此,李隆基顿时心中一软,轻声道:“睫儿,顾青如今与皇室的关系你不是不知,不瞒你说,我李唐已是生死存亡的关头,与顾青必不死不休,朕怎能将你嫁给他?”

万春泣道:“女儿此生别无所求,只求嫁给顾青,若父皇觉得公主为妾损了天家声誉,请父皇夺女儿公主之号,女儿愿以平民之身嫁给他。”

李隆基气得浑身直颤,哆嗦着道:“走火入魔,走火入魔了!来人,宣太医!”

“女儿没病!女儿只是钟意了一个男子!”

李隆基目光阴冷下来,盯着万春的脸道:“不管你入了怎样的魔怔,总之,朕绝不答应将你许给顾青为妾,今日起你便禁足兴庆宫,一步都不许出宫!朕情愿在宫闱里养你终老。”

父女间的关系生平第一次陷入无比僵冷之中。

一旁久未出声的李亨忽然道:“睫儿,你且先去殿外走一走,朕与父皇聊几句。”

万春听话地点头应了,乖乖地退出殿外。

李亨这才望着李隆基道:“父皇,昨日宫人来报,陇右北庭两大节度使已遣密使来长安,不日便至,至于剑南道节度使鲜于仲通,朕发了密旨多日,鲜于仲通却至今未遣使出蜀,鲜于仲通当初率蜀军与安西军合兵击敌,想必鲜于仲通在皇室与顾青之间仍摇摆不定,故而未做出表示……”

李隆基挑眉看着他,不明白李亨为何没头没脑提起这件事,眼下不是聊万春公主的婚事么?

李亨神情凝重地道:“父皇,至今对密旨有回应的只有陇右和北庭,再加上史思明的叛军,朕仍觉得不足以对抗安西军,我们必须继续拉拢更多的藩镇进京勤王,更需要时间调动大唐各州城的地方驻军,父皇,时间很重要……”

“亨儿的意思是……”

李亨缓缓道:“若能暂时缓和与顾青的僵冷关系,我们才能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否则长安城有累卵之危,而你我父子的首级之上时刻高悬刀剑,实在很危险,谁都不知道顾青会何时发动,或许是今日,也或许是明日……”

李隆基一惊,接着若有所悟:“所以,朕不如顺势将睫儿嫁予顾青为妾,表面上与顾青结成姻亲,缓和彼此的关系?”

李亨点头道:“是,而且只能为妾,不可强行下旨赐婚正妻,否则容易引起顾青的反感,为了祖宗社稷,父皇当舍则舍,只是一个女儿而已,若睫儿为咱们争取到时间,等到各大藩镇兵马抵京勤王,便是与顾青生死决战之时。”

李隆基冷冷道:“公主为妾,古往今来闻所未闻,天家的脸都丢光了。”

李亨笑了:“权宜之计而已,江山都快保不住了,何惜一位公主。待到除掉顾青,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可以从史书中抹去,天家从来未曾丢过脸,只有光彩辉煌在史书中闪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