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朝为田舍郎 > 第六百五十二章 命案升级

朝为田舍郎 第六百五十二章 命案升级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4:4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一桩阴谋的出现,要有首有尾,有过程也有目的。

阴谋之所以叫阴谋,它出现的时候是不知不觉的,外人不认真思索的话,看不出里面挖的坑。

永王府一名小小管事失踪,对永王而言不是什么大事。

王府里乱七八糟的事情很多,管事,下人,丫鬟,背地里瞒着主人干的事情多了,偷摸拐骗什么都有,在这个贱籍人命如草芥的年代,王府里隔三岔五死个人也不算稀奇事,越是荒淫昏庸的主人,家里出事的频率越高。

管事失踪,永王仍未察觉出什么,他只觉得有些羞怒,不知道这个杀千刀的管事究竟犯了什么王法,又恼于宋根生不信任的眼神,他敢对天发誓,这件事他真的毫不知情。

宋根生也很不满,这种不满他甚至在永王面前也毫不掩饰。

京兆府直辖长安县和万年县,通常两县的治安案件由县衙处置,但杀人刑事案便由京兆府接手,京兆府的不良帅和不良人都是颇有刑侦经验的官差,侦办刑案对他们来说是老本行。

破案的事有了线索,永王府却说管事跑了,这摆明了是永王故意包庇,宋根生怎会相信?

“永王殿下,莫为难下官了,此事涉及人命,还请永王殿下将管事交出来,莫耽误了办案的时机。”宋根生脸色难看地道。

永王的脸色也不好看,努力保持着亲王的风度和威严,沉声道:“宋府尹,本王说过,那个名叫刘生迁的管事真的失踪了,几日未回王府,本王也不知他去了哪里,不管他犯了什么事,本王断无包庇案犯的道理。”

宋根生吸了一口气,缓缓道:“永王殿下,此案死者是城外一位难民,贵府刘管事有重大嫌疑,城外难民有十余万众,若不揪出凶手正法,难民恐将闹出事端,十万人若被煽动起来,恐怕已不是小小一个管事能抵命的,为了将事态消弭于骚乱之前,还请殿下顾全大局,将刘管事交出来。”

永王寒着脸道:“本王再说一遍,刘管事所为本王确实不知情,而且本王真的不知刘管事失踪多日,我是堂堂天家皇子,怎有闲暇在意府里一个管事的去留?”

见永王仍然辩解不知情,宋根生叹了口气,道:“下官不敢无礼搜查王府,但此案在城外难民营已有了风声,民愤难息,下官承担不起,既然永王殿下不知情,而贵府刘管事又不知所踪,此案下官只好上报刑部,请刑部定夺,殿下见谅。”

永王哼了一声,道:“你上报给谁都无妨,本王是清白的,不怕你们查。”

宋根生朝永王拱了拱手,领着京兆府的差役们告退。

宋根生离开后,永王的脸色顿时阴云密布,扬声叫来王府另一名管事,冷冷道:“派人在长安城内外找到刘生迁,查问清楚这桩案子到底是不是他做的,若果真是他……”

管事心领神会,轻声道:“若果真是他,小人知道怎么做,无论如何不会牵累王府和殿下的声誉。”

永王点头淡淡地道:“嗯,去吧。”

…………

宋根生进顾青的王府根本不需通传,门口的亲卫都知道宋根生与顾青的交情,说是亲兄弟也不过分。

离开永王府后,宋根生连官袍都没换,径自来到顾青府上。

顾青正在中院与养伤的冯羽聊天,宋根生就这样闯了进来,冯羽看见了他,还没来得及打招呼,宋根生便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然后盯着顾青劈头就道:“你究竟在搞什么阴谋诡计?按你的吩咐,我都办了,但我总觉得你在干坏事,而且把我拉下水了。”

顾青气定神闲地道:“我当然在干坏事,而且你确实下水了,怎样?一头撞墙以谢天下吗?”

宋根生脸色一白,哆嗦着道:“你果然是个坏人……”

顾青悠悠地道:“作为一个好人,你敢当着坏人的面指责他是坏人,就问你一句,不怕挨打吗?”

宋根生一惊,顿时乖巧起来,蹲在地上耷拉着脑袋不吱声了。

见宋根生乖巧的模样,顾青有了一种讨论哲学的冲动,于是扭头看着冯羽,道:“你觉得‘王道’好,还是‘霸道’好?”

冯羽心窍玲珑,迅速瞥了一眼宋根生,笑道:“要看对什么人了,对讲道理的人用王道,对不讲道理的人用霸道。”

顾青摇头:“我觉得,不论对什么人,用‘霸道’都是非常简单有效的,看看你宋阿兄的怂样就知道了,反之,如果用王道的话,此刻我与他应该已陷入无边无际的争吵里,各有各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气急败坏之下,难免还是用霸道来终结这次争吵,既然如此,索性一开始就用霸道让他闭嘴,天下太平。”

冯羽笑着再看了一眼宋根生,道:“顾阿兄所言有理。”

乖巧许久的宋根生忍不住道:“霸道只可服人口,不可服人心……”

顾青眼一瞪:“你的意思是口服心不服?”

宋根生肩膀一缩,委屈地道:“……心服,心服了。”

顾青朝冯羽摊开手,道:“你看,他口服心服了,霸道果然有用。”

冯羽忍住笑,点头认真地道:“顾阿兄治天下有方。”

顾青瞥了宋根生一眼,道:“行了,莫装那副怂样,你倔起来跟驴似的,这副委屈柔弱的样子装给谁看?”

宋根生立马起身,浑若无事地掸了掸官袍下摆的灰尘。

顾青缓缓道:“这桩案子你也是参与者,今日与你交个底,我要对付的不是什么永王府的管事,而是永王本人。”

宋根生点头:“看出来了。”

“知道我为何对付他吗?”

“不知。”

“永王名下圈占土地良田十余万顷,我欲安置城外难民,推行土地变革之制,不除掉永王,政令无法颁行下去,谁拦我的路,我便除掉谁。”

宋根生若有所思:“说起来,跟当初圈占青城县良田的济王有几分相似……”

顾青笑了:“没错,几乎同出一辙,但我处理此事的法子与你当年不同,你好好看着,看看什么叫快乐星球……”

宋根生:“???”

“……什么叫‘润物无声’,如何用兵不血刃的法子解决此事,”顾青朝他恶意地笑:“可以肯定,我处理此事的法子比你当年高明多了,你当年的法子何止是愚蠢,简直就是愚蠢。”

宋根生无力地道:“你已贵为郡王,嘴下积点德吧,谁没有个年少轻狂的时候呢,如今的我已与当年不一样了。”

顾青摇头:“看不出你哪里有长进,我只能认为,你如今只是巧妙地将你的愚蠢遮掩起来了……”

冯羽顿时喷笑:“噗——”

宋根生:“…………”

要不是打不过他,今日必与他血溅五步。

深吸了口气,宋根生决定不计较顾青的毒舌,速战速决结束这场气人的对话,然后赶紧闪人。

“圈占土地的权贵人人得而诛之,需要我做什么吗?”宋根生缓缓问道。

当年的切肤之痛,令宋根生对那些圈占土地的权贵十分痛恨,为了除掉他们,宋根生愿意违背自己的原则。

顾青笑道:“今日你领人去了永王府,对吗?”

“对。”

“永王毫不知情,而犯事的管事也失踪了,对吗?”

宋根生恍然:“是你安排的?”

顾青傲然道:“整座大唐都城皆在我的掌握之中,安排这点小事算什么?”

宋根生迟疑了一下,随即坚定地道:“手段略为下作,但只要目的是正确的,过程可不拘小节。”

“你今日无功而返,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上报刑部,如果有必要,我还会上报大理寺和御史台。”

顾青微笑道:“按你想的去做,你只是秉公办案的府尹,对朝堂里的争斗无视无觉,你的眼睛只需要盯着这桩案子就好,刑部若接了手,你就不必参与了。”

…………

对付永王不仅是为了归还土地,更是为了杀一儆百,震慑那些无法无天皇子公主和权贵们,为未来的土地变革提前埋下伏笔,所以,这件事的政治意义很重要。

只是土地问题太过敏感,等于一把掐住了权贵们的命门,所以在对付永王这件事上,顾青不能直接拿他圈占的土地作文章,只能换个毫不相干的理由,以此挑起事端。

宋根生离开后不负所望,当即便写了公文,直接递进了刑部。

京兆府尹亲自递来的案子,刑部必须认真对待,尤其是京兆府尹宋根生的背景是顾青,刑部更不敢怠慢,宋根生的公文立马被送上了刑部尚书李岘的案头。

李岘看过公文后,嘴里不由一阵发苦。

案子不大,一个难民死了而已,但案子背后的人很麻烦。

一个是当今天子的兄弟永王,一个是背靠顾青的京兆府尹,李岘发现自己谁都惹不起,而此案递到刑部,已经说明宋根生和永王之间有了矛盾,至少是互相不配合,无法调和之下,案子才升级到了刑部。

京兆府可以把案子推给刑部,但刑部能推给谁?再往上推,只能推给天子了,天子会管这事儿吗?天子只怕会把他骂得狗血淋头,一桩命案都要上达天听,要你刑部尚书何用?

简简单单一桩命案,李岘已嗅到了政治争斗的味道,感觉很不妙,偏偏他避无可避。

命案的重要嫌疑人王府刘管事不知所踪,李岘欲审此案都无从下手,但宋根生递上的公文他不能不闻不问,于是刑部象征性地开堂,将永王和京兆府不良帅等人都请到刑部过堂询问。

永王忍着委屈亲自来了刑部,京兆府一应侦缉官差也都到场,一番争论和剖析后,永王拒不承认此案与他有关,而京兆府的官差则一口咬定此案涉及永王府,作案者或许并非刘管事一人那么简单。

于是刑部发下了海捕文书,通缉刘管事,最后李岘松了口气,下令退堂。

该做的事情他都做了,接下来如果抓不到那位刘管事,则此案便成了悬案,这样也好,李岘便不必卷入这场政治争斗中了。

然而,世事不如意者十之**,岂会如李岘的意?

发下海捕文书的第二天,城外的难民们不答应了。

无端端死了个难民当然不算什么大事,死者甚至没人认识他,但若是有心人煽动几句,情势便不一样了。

当天下午,数以万计的难民齐聚城门外,他们不吵也不闹,面向城门伏地跪拜,请求官府严惩谋害难民的凶手,不可敷衍应付。

难民的命也是命呀。

万人跪地,场面壮观且骇人,消息顿时疯了似的飞快传遍了长安城大街小巷,城内的百姓商贾们也看起了热闹,热闹看久了难免产生了代入感,于是百姓们也纷纷聚于刑部官署,请命刑部侦办,速速将凶手捉拿归案,为无辜死难的难民报仇。

刑部官署内的李岘顿时坐不住了,他没想到事情竟然闹到这个地步,想敷衍都对付不过去了,再拖延下去,事态恐怕会越来越严重。

于是李岘非常认真且严谨地将刑部侦办案件的官差都派了出去,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搜集线索,并发函告之长安周边的州县,通缉刘管事此人,限时将此人捉拿归案。

不仅如此,久经朝堂风浪的李岘觉得黑锅不能自己一个人背,把大家都拖下水才能自保。

于是李岘马上将案子递到了大理寺和御史台。

仅仅两日的功夫,一桩简单的命案终于被闹上了朝堂,朝堂沸沸扬扬议论不休,当数以万计的难民跪在城门外请命,当京兆府和刑部的官员推波助澜,站在道德和政治正确的制高点为民请命时,事态便不可遏制地越闹越大。

而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聚集在事情的源头,永王身上。

这一次,永王想低调都不行了,刘管事不见了,他便是众人眼中暂定的罪魁祸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