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朝为田舍郎 > 第六百五十四章 父子密谋

朝为田舍郎 第六百五十四章 父子密谋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4:4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永王李璘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堂堂天家贵胄竟然会被难民欺凌至此。

十个人揍一个人,那叫欺凌,一百个人揍一个人,也叫欺凌,一万个人揍一个人呢?

那叫正义。

别不服,你有本事拉来十万人揍这一万人,正义马上会掉转方向,为你所用。

至少目前来看,永王没有翻盘的希望,他没本事拉来十万人帮他撑起正义的形象。

按照这个逻辑的话,顾青麾下有十万控弦之士,代表着绝对的正义,除非李亨不知从哪里搞出几十万大军追着他揍。

三法司首官不敢得罪顾青,他们已亲眼见到顾青这位权臣的强势之处。

天子的圣旨说封还就封还,连委婉的拒绝之辞都懒得编,大唐立国以来,只有高宗逝后,武则天未称帝前这么干过,对象是她那不争气的傀儡儿子。

权臣的倚仗是什么?当然是他麾下的将士。

三法司的首官们想冷笑,就像鄙夷暴发户一样鄙夷顾青。

暴发户凭什么?不就凭他有几个臭钱吗?

然而他们终究不敢鄙夷,暴发户确实只有几个臭钱,但暴发户的臭钱也是一种权势,能让穷人毕恭毕敬的权势,不服都不行。

人类自从诞生阶级的那天开始,就将膜拜权钱刻进了基因里,一代传一代。

也有不愿膜拜的,这类人通常有两种结局,一种是自己成为了权钱本身,享受被人膜拜,另一种,是被权钱挫骨扬灰。

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大理寺卿,三位皆是朝堂上二品三品大员,然而在顾青面前,他们选择了俯首听命。

他们拜的不是顾青本人,而是顾青头顶上权势的光环。

“下官遵令,马上就派人搜查永王府,若能找到证据,此案便可定案了。”李岘恭敬地道。

顾青笑了笑,没有刻意摆出权臣的嚣张气焰,在他看来,弱者面前呈现强者嚣张的一面显得很幼稚可笑,而且这种强者通常不会长命百岁。

“辛苦三位了,本只是一桩命案,我原不该过问,但城外难民已有激愤之态,若再不给出个交代,难民闹出大事,仍然还需我安西军将士出兵弹压,我不愿事情走到这一步,只能辛苦三位将祸患消弭于无形。”顾青朝三人拱手客气地道。

李岘急忙道:“郡王殿下一片公忠,下官深为钦佩。”

顾青谦逊地笑道:“三位言重了,我不过是尽臣子之责而已,既然食君之禄,做事就应公正。”

…………

一骑快马从朱雀大道飞驰到太极宫前。

韩介独自骑着马,一直到金水桥前才停下,然后韩介下了马,朝宫门走去。

守卫宫门的朔方军将士不由有些紧张,不自觉地握紧了手中的长戟,盯着韩介走过来的每一个动作。

前后数次冲突后,朔方军与安西军的关系已然非常僵冷,看着韩介一身安西军制式铠甲打扮,守卫宫门的朔方军将士顿时全神戒备起来。

韩介却凛然不惧,大步走过金水桥,快走到宫门才停下脚步,朝守宫门的将士轻蔑地冷笑几声,从怀里掏出一团被揉皱了的圣旨,大声道:“奉顾郡王殿下令,天子之旨是为乱命,不可遵也,今日特来封还,日后天子下旨还请三思而行。”

守宫门的将士全都愣了。

从戎多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但臣子公然封还天子圣旨,这还是生平头一遭。

顾郡王竟嚣张至斯了么?

将士们极度震惊,半晌没人动弹。

韩介举着圣旨,见没人上来接,不由有些不耐烦了,将圣旨往前一扔,然后转身便走,骑上马一声呼喝,扬长而去。

太极宫内,李亨正与李隆基棋盘对弈。

两位帝王原本积累了多年的恩怨,本应水火不容的,然而世上出现了一个顾青后,两位帝王再大的恩怨也暂时搁置,父子二人联起手来对付顾青,于是二人之间也难得地出现一派和谐融洽的局面。

父子二人虽然融洽,但棋盘上却互相毫不相让,厮杀颇为惨烈。

李亨虽已四十多岁,但他的棋路却非常霸道,眼中只有圈地吃子,相反,李隆基的棋路却异常沉稳,既不急着圈地,也不忙于吃子,偶尔甚至还能做出些许妥协,然而不知不觉间,棋盘上竟是李隆基占了优势。

最后李亨脸色一沉,抓起一把棋子扔在棋盘上,颓然叹道:“朕输了,父皇高明。”

李隆基作为胜利者却也不见多高兴,捋须笑了笑,道:“亨儿,你还是太急躁,只知圈占地盘,眼中却无大局,棋路狭隘,顾此失彼,难免一败。”

李亨垂头道:“父皇教训得是。”

李隆基沉声道:“欲成大事者,首先要能忍,忍得旁人所不能忍者,老天终究不会负你,小事不忍,必有祸倚。”

李亨轻声道:“父皇说的是下棋,还是别的?”

李隆基笑道:“看你的悟性了,棋盘对弈与朝堂对弈,道理其实是相通的,眼中要有大局,不必在乎一城一隅之得失,必要时当舍则舍,忍耐中聚成大势,大势所趋,大局可定。”

李亨点头:“多谢父皇教诲,朕明白了。”

李隆基摇头:“不,你不明白,至少在今日之前,你不明白,有的事情你做得很糟糕,糟糕得离丢掉江山只有一步之遥……”

李亨躬身道:“请父皇赐教。”

李隆基沉声道:“多日前,听说你欲调拨戍卫宫闱的朔方军离京,救援史思明?”

“是。”

李隆基叹道:“朕还听说,那一日安西军的刘宏伯和李嗣业率军与朔方军对峙,而且闹得血溅宫门?”

李亨脸色愈发阴沉,低声道:“是。”

李隆基叹道:“你啊……终究不如顾青。顾青率军离京之前,令刘宏伯和李嗣业留守长安城,他只带了安西军一半的兵力,将剩余的一半留在长安城里,甚至连安西军最精锐的陌刀营也留在长安,顾青防的就是朔方军离京……”

“他已磨好了刀在等你,你却不管不顾,果真调动朔方军迎刀而上,那一日若刘宏伯横下心,索性全歼朔方军,然后攻占皇宫,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时你当如何自处?”

李亨顿时冷汗潸潸,整个后背都凉了。

李隆基叹道:“那一次,对我李唐社稷来说,真的很凶险,江山朝堂倾颓,仅在顾青一念之间,而顾青,终究还是有几分顾忌,于是手下留情了……”

盯着李亨后怕与阴沉交织的脸,李隆基叹道:“亨儿,那次你决定调动朔方军救援史思明,委实是过于急躁了,安西军没有趁机攻占太极宫,是你的运气,运气这种事,可一而不可再,不要指望下一次你的运气仍有这么好。”

李亨垂头道:“然而,史思明所部兵力是咱们诛除顾青最有力的臂助,史思明已死,各地藩镇节度使各怀异志,江山难道真的改姓顾不成?”

李隆基冷冷道:“留得有用之身,方有无限可能,日子长着呢,气数此消彼长,焉知他日顾青不会露出破绽被咱们抓住?与他拼个鱼死网破是愚者所为,殊为不智,实力不如人时,忍才是最重要的。”

李亨抿了抿唇,道:“是朕冲动了,以后不会了。”

李隆基捋须悠悠地道:“顾青大婚那日,大唐各大世家子弟纷纷登门道贺,送贺礼的马车从顾青的王府一直排到城门外,这说明了什么?”

李亨脸色愈发难看,道:“说明顾青不但兵锋极盛,就连各大世家也见风使舵,投向了顾青那一方。”

李隆基眼中浮起几许苍凉之色,叹道:“是啊,你我就算再不肯承认,现实就是现实,现实就是,我李唐江山确实大势已去,人心向背了。”

李亨忍不住道:“各地藩镇兵马已经……”

话没说完,李隆基摇摇头,苦笑道:“史思明已死,藩镇不成气候,在安西军面前,藩镇勤王兵马不可与敌。”

李亨脸色不禁苍白起来,喃喃道:“果真天欲绝我大唐么?”

李隆基消沉地道:“但有一息尚存,便须竭尽全力,否则你我无颜见列祖列宗。”

李亨绝望地道:“还有什么办法能制顾青?”

李隆基缓缓道:“唯今之计,必须舍!舍掉一切,只要能保皇位不失,一切皆可舍。首先,各大世家必须重新笼络,可许废除科考,朝廷取士只在世家中选取,其次,皇室宗亲若有未嫁之公主,全都许给各大世家子弟,以联姻维系皇室与世家的关系……”

李亨重重点头:“都依父皇。”

李隆基又道:“最后,大肆封赏赐爵,必要之时,可许世家自立为国……”

李亨脸色一变,李隆基却缓缓道:“权力,官爵,钱财,联姻,包括未来朝堂的势力党系,为了保住李唐社稷,这些东西必须舍,以举国之物力财力和权力,来换取各方的支持,如此方能孤立顾青,最终除掉他。”

“当前的大敌是顾青,待除掉了顾青,我们舍去的东西可以慢慢收回来,亨儿,这也是帝王之术。顾青若有屠龙技,你我亦当舍掉一切换得坚硬的鳞片,刀剑不伤,水火不侵,如此方能在绝望中挣得一线生机。”

李亨脸色渐渐缓和,道:“孩儿懂了。”

李隆基眯起了眼,又道:“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除了朕刚才说的法子,还应有出奇制胜之法……”

李亨好奇道:“父皇的意思是……”

李隆基却忽然阖上眼,轻声道:“朕自有安排,亨儿,如今是大唐生死存亡关头,你我父子当联手克敌,勿使猜疑,朕已七十许,时日无多矣,临死之前,总归要还你一座内外无忧的江山,才对得起历代先祖。”

李亨诚挚地躬身道:“对亏父皇帷幄,朕才不至于吃了大亏……”

李隆基眼中尽是沧桑,叹道:“岁月蹉跎,宝刀已老,朕曾误了天下,朕已知错了,但愿天下不负朕……”

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父子二人难得的温馨,鱼朝恩出现在殿门外,一脸惊惶擦着冷汗,急声道:“陛下,太上皇陛下,不好了,顾青派人至宫门,将陛下的圣旨封还了!”

李亨脸色大变,猛地站起身,惊愕道:“封还圣旨?”

鱼朝恩惶然道:“是的,顾青派人封还了圣旨,还说,还说……”

“还说了什么?”

“还说陛下的圣旨是乱命,不可遵也,请陛下日后下旨时三思而行。”

李亨呆怔片刻,然后拍案大怒,脸颊的肌肉都气得微微直颤。

“顾青!欺人太甚!朕不除你,枉为人君!”

李隆基在一旁沉默不语,一颗心却沉入了深渊。

顾青……已嚣张至此了么?权臣的獠牙已毫无顾忌地露出来了,留给李唐社稷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

下午时分,三法司的差役忽然冲进了永王府,然后在永王府内搜查起来。

永王李璘勃然大怒,然而三法司的差役拿出了三司的调令文书,言称是三司首官共同决定,永王府涉命案,必须彻底搜查,寻找证据。

永王从来就不是讲道理的人,怎甘受此大辱?当即下令王府禁卫将差役们赶出去,然而禁卫刚举起长戟,便赫然发现王府外密密麻麻站满了一队队披甲将士,看装束应是安西军所部。

安西军将士静静地站在王府外的空地上,神情淡漠地盯着王府禁卫,领兵的将领甚至露出跃跃欲试的表情,仿佛只要禁卫敢稍动,他便会马上下令进攻。

王府禁卫们果断怂了,胳膊拗不过大腿,安西军名震天下,谁敢在安西军面前妄动刀枪?

不但禁卫怂了,永王也怂了。

刀剑和拳头能让嚣张跋扈的皇子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讲道理,永王便是典型的例子。

三法司的差役们早已冲进了王府,然后王府一阵鸡飞狗跳,奇怪的是,差役们似乎对永王府的建筑格局烂熟于心,冲进王府后便径自奔向刘管事居住的屋子,一群差役进了屋子后开始翻箱倒柜寻找命案线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