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朝为田舍郎 > 第六百七十章 宫闱夜宴

朝为田舍郎 第六百七十章 宫闱夜宴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4:4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一片平静的气氛里,战争悄然来临。

顾青和李亨都别无选择,局势到了如今的地步,大家都已无法再退一步了,李亨的身后,是大唐历代先帝的英灵,皇位传到他这一代,他不能当亡国之君。

顾青的身后是十万安西军将士,他若退一步,将士们身家性命不保,李亨举起屠刀后不会对安西军任何一个人留情的。

一山不容二虎,世上只能有唯一一个王者。

众将在王府商议之时,长安城的另一角兴庆宫里,李隆基也在大宴宾客。

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对大事来临之前的预感总是很强烈的,李隆基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今夜他宴请的客人,正是北方世家子弟。

以陈郡谢氏谢传经为首,包括太原王氏,柳城李氏,兰陵萧氏等等世家子弟皆在座。

宫廷酒宴,琼浆美食,歌舞撩人。

太常寺的宫廷舞伎在殿内如狂风中的柳絮,扭动着纤细的腰肢,每一记眼眸流转,都留下了妩媚的余韵,观者无不心动。

世家子弟们显然都有着良好的教养,虽然心动,却不形于色,他们仍正襟危坐,衣冠和仪态一丝不苟,宴上的每个动作仿佛都经过千百遍的演练,没有一丝一毫的错处。

这才是大唐真正的精英,有教养,有见识,有头脑,他们每个方面都是全面的,令人无法挑剔。

李隆基坐在殿内上首,含笑注视着殿内的世家子弟们,眼中闪过一抹精明之色。

一曲舞罢,舞伎们朝李隆基行礼,无声地退下。

李隆基哈哈一笑,端杯道:“朕与诸位世家健儿难得一见,来,诸君且与朕满饮。”

谢传经和众多子弟们纷纷起身,恭敬地双手捧杯,向李隆基遥敬一盏。

搁下酒盏,谢传经坐了回去,心中却暗暗叹息。

安史之乱以前,他曾代表谢氏入长安朝贺天子,那时的李隆基何等意气风发,与杨贵妃并携而立,酒宴饮至酣处,李隆基披发赤足而舞,杨贵妃在一旁为其羌鼓和之,丝竹迎之,博得殿内朝臣满堂喝彩。

今日的李隆基却与当年浑若两人,他真的老了,他的头发已白了大半,脸上的老人斑愈见明显,后背已有些佝偻,端杯的手甚至还在微微颤抖……

重要的是,他的身边已没有了那位风华绝代的贵妃娘娘,此刻的他孑然坐在上首,在满堂欢宴中显得愈发孤单寥落。

一代盛世君王,终究避不过生老病死的规律。

李隆基浑然不知在座的世家子弟们早已用同情的目光看着他,他仍笑得非常爽朗,仿佛仍是当年那位开创了盛世的一代雄主。

“诸位皆是千百年门阀的子弟,这些年大唐与各大世家有过争执,也有过合作,但终归互为辅成,唇齿相依,朕这句话,诸君以为然否?”李隆基捋须轻笑道。

世家子弟一愣,飞快地面面相觑,然后异口同声道:“陛下所言甚是。”

你的地盘你最大,你现在说太阳是方的我们也毫无异议。

李隆基欣慰地笑了,随即举杯又朝众人敬道:“来,为吾等百年基业互为辅成饮胜,愿大唐国祚与世家根脉共依共存,不离不弃。”

众人又恭敬地饮尽了一盏酒,然后各自咂摸咂摸嘴,渐渐品出李隆基话里的味道不一般了。

这……是在提前做铺垫吗?

其实今日宦官登门相请时,各世家子弟已多多少少明白李隆基今日宴请的目的了。

二圣临朝,权臣酣睡于卧榻之侧,如今的长安朝局复杂且凶险,李隆基虽已是不问政事的太上皇,然而事关李唐基业兴亡,他也坐不住了。

皇家需要寻找援助,世家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他们在民间有威望,在朝堂有势力,在乡野有号召,若要诛除顾青和安西军,单单靠各藩镇勤王兵马恐怕是不够的,各大世家的态度很重要。

李隆基今日宴请,便是试探各大世家的态度,他想知道各大世家与顾青究竟已亲近到什么地步了。

酒过三巡,李隆基与世家子弟们寒暄过后,这才缓缓说起了正题。

“朕自即位以来,从来不甘只做守成之君,诸位当知,朕之前虽有父皇临朝,但朕事实上是从武周接过的江山,遥想大唐立国之初,高祖先皇帝晋阳起兵,一声号令,天下世家英雄莫不景从,短短一年余的时间,我们便推翻了暴隋,为天下臣民开创了大唐新气象,那段日子,峥嵘而珍贵……”

李隆基眼中露出神往之色,笑叹道:“朕只恨生不逢时,未出生在那段令人心驰的年月,世人皆谓朕是太平天子,可朕何尝想当太平天子,高祖太宗先帝与各大世家起兵灭暴隋才是朕真正向往的经历啊……”

见在座的世家子弟皆默然,李隆基笑了笑,忽然加重了语气,道:“隋朝之时,我李家也是世家门阀之一,朕的李家,与各位世家先祖曾经同为袍泽并肩杀敌,正是因为各大世家同心协力,方才有大唐一百余年气象,才有这远迈秦汉的盛世光景。”

众世家子弟起身纷纷附和,山呼大唐万胜。

李隆基无悲无喜,他露出世交长辈的姿态,语重心长地道:“天家与世家百余年来皆是一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虽说期间天家与世家多少有过龃龉和纷争,积下不少恩怨,但殊途同归,天家与世家终归都有一致的利益,如今天家内外交困之际,各大世家切不可妄信背弃,做那亲者痛,仇者快之事啊。”

话说到这里,李隆基的用意已明明白白浮出水面。

不同于以往弯弯绕绕含糊隐晦的大人物表达方式,这次李隆基的话说得很直白,大约是明白如今已是生死存亡关头,话再不说明白些,万一这些世家子弟理解错了,可就是弥天大过了。

世家子弟当然明白了,事实上在踏进宫门的那一刹,他们便大抵清楚李隆基今日宴请的目的。

可是,世家该如何选择?

李隆基的话有几分道理,但天家与世家这一百多年来积累的矛盾恩怨,却被他轻飘飘地一句带过。

事实上,一句带不过。

矛盾积累太深了,尤其是高宗武后时期,朝廷横下心思要削弱世家门阀的影响,那些年世家子弟不知多少人被逐出朝堂,多少世家被武后的刚硬手段平灭,多少世家子弟泪流满面,在朝廷大军直抵家族门前时他们流着泪大声诵读圣贤经文,然后眼睁睁看着大军破门,屠戮抄斩,一家一姓一学说,从此永远消逝于世间。

饱含了血泪的恩怨纠葛,岂是一两句话能带过去的?

虽无国恨,确有家仇。

李隆基声情并茂地说完,他自认为走心了,连他自己都感动了,但是在座的世家子弟们却纷纷沉默不语。

他们不是家族的族长,无权帮家族做任何决定,但他们既然已坐在兴庆宫的夜宴里,便要担负起家族兴亡的责任。

气氛忽然有些僵冷,李隆基不悦地皱眉。

显然刚才那番走心的表演并未打动观众,入戏的只有他自己,小丑也是他自己。

李隆基咬了咬牙。

看来光走心不够,还要拿出真金白银才能打动他们。

唯有利益,才是永恒,才能消弭一切恩怨纠葛。

“世家与国同戚,朕已决定,明年起取消科举,朝廷选士从此只在世家之中取。”李隆基语气坚定地道。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大家都不敢置信地看着李隆基,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李隆基微笑道:“你们没听错,取消科举制,恢复大唐立国初年的世家门阀荐举投行卷制,三省六部之朝臣,皆由世家荐举所任,世家所举,朕无不允者。”

见众人惊愕,李隆基趁热打铁,又道:“不仅如此,朕还决定,将大唐天下藩镇扩充至二十个,增补的十大藩镇南北各半,分赐予各大世家,朕允许世家于藩镇内可募兵,可征税,可自决徭赋,可自决藩镇之司法,刑名,牢狱,生杀予夺皆可,尔等可自成小国,前提是不反朝廷,不拥二主。”

这句话的威力委实巨大,震得各世家子弟耳朵嗡嗡作响,半晌没回过神。

让出的利益太大了,说是让出半壁江山也不为过。

世家分领十大藩镇,从此司法,赋税,徭役,土地和子民等等皆由世家予夺,这根本就是效仿汉朝时的分封诸国。

……这位太上皇是老糊涂了还是不想过了?

谢传经目光闪烁一阵,率先起身道:“陛下,臣等愧不敢受。”

李隆基颔首笑道:“你是陈郡谢氏的子弟吧?呵呵,尽管坦然受之,朕敢给,你们不敢要么?陈郡谢氏……呵,听说蜀州郡王顾青的正妃出身于陈郡谢氏?”

谢传经垂头道:“名义上出于谢氏,实则是张九龄之子张拯与妾室所生。”

李隆基哦了一声,含笑道:“原来是妾室所生,呵呵,名不正则言不顺,天下人终归认的还是正统啊。”

这句话明显话里有话,似在提醒,又似在敲打。

谢传经听懂了,却不敢搭腔,随着李隆基开出的这些条件,原本复杂的朝局更复杂了,谢传经只不过是谢家留驻长安的代表,却并非能做主的人,李隆基今夜说的这些话,他只能原原本本派快马传回家族,等家中族长和宿老们商议定夺。

宫廷酒宴散去,谢传经和世家子弟们纷纷向李隆基告退离宫。

众人走出宫门后,不约而同长长呼出一口气,然后面面相觑,各自苦笑不已。

宴无好宴,果然如此。

李隆基不愧是做了四十多年的太平天子,除了战争,关于算计人心和朝堂平衡这方面的功力却是炉火纯青,世上罕有敌者。

太原王氏的一名子弟走到谢传经身边,轻声道:“谢兄,太上皇陛下今日提出的条件,你如何看?”

别的世家子弟也支起了耳朵,关切地盯着谢传经。

陈郡谢氏在如今的朝局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原因不仅因为顾青是谢家名义上的女婿,而且谢家也是世家与顾青之间达成合作的牵线人。

谢传经稳重地笑了笑,道:“条件当然很诱人,至少当时我听了以后很动心,传到我谢家本族那里,想必几位老祖宗也会很动心……”

王氏子弟顿时听出了谢传经话里的未尽之意,急忙道:“谢兄莫非还有别的说法?”

谢传经笑道:“若要我说,便莫怪我直言了,条件固然是极佳的条件,但是……我只有四个字评价太上皇提出的条件。”

“哪四个字?”

谢传经敛起笑容,一字一字缓缓道:“镜花水月。”

众人皆惊愕。

谢传经叹道:“各位世交兄弟,把你们的眼睛从宫闱深处移开,抬眼看看天下吧。”

“天子秘密调遣三镇兵马入京勤王,欲与顾郡王和安西军决一死战,各位平心而论,此战胜负几何?”

众人迟疑不语。

王氏子弟犹豫地道:“宫里还有三万朔方军,若与勤王兵马里应外合,安西军恐怕胜算不大吧?”

谢传经冷笑:“胜算不大?君可知昔日潼关之战,安西军仅仅靠着神射营的五千将士正面节节推进,而十万叛军却无一人能入神射营阵前百步之内,最终十万叛军兵败山倒,不得不狼狈逃窜出关中,各位,安西军仅仅五千兵马便挡住了十万叛军,现在我问你们,此战胜算几何?”

众人震惊四顾,未敢言声。

谢传经叹道:“我陈郡谢氏为何敢在顾郡王和各大世家之间做这个牵线之人,难道我们不怕一旦朝廷灭了安西军,我陈郡谢氏满门上下皆有被抄斩之祸?为何明知后果还敢作为?”

“因为我族中宿老早已判明,朝廷与安西军必有一战,而最终的胜利者,必然是顾青的安西军无疑。”

“顾青胜,安西军胜,我陈郡谢氏便不是谋逆之世家,而是有拥戴从龙之功的开国功臣,是安西军天下无敌的战力给了我陈郡谢氏底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