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战国赵为王 > 第九十章 韩王然

战国赵为王 第九十章 韩王然

作者:熙檬父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7 16:40:22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战国赵为王 !

新郑。

在上古时代,这里被称为“有熊”,是一个叫“有熊氏”的部落定居的地方。就是这个有熊氏部落之中诞生了华夏血脉的一位始祖,此人姬姓,轩辕氏,又称——黄帝,与炎帝并称为华夏始祖。

到了后来五帝时代的帝喾时期,帝喾将重黎、吴回兄弟先后封在此地,赐名为祝融氏。而祝融氏吴回的直系后代便是如今的楚国王族——熊氏。

所以新郑又有两个别称,分别是“有熊之墟”和“祝融之墟”。这里既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同时也是楚国最早的发源地。

到了西周时期,新郑先是为郐国所有,后来又成为郑国的首都。

公元前376年,韩国灭郑国,将整个郑国完全吞并。一年之后,时任韩国君主韩哀侯从阳翟迁都新郑,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百年有余。

韩国也正是因为吞并了郑国后实力大增,由此成为了战国年间的七雄之一。

但在吞并了郑国之后,韩国的地缘劣势也开始慢慢体现出来了。

围棋之中有一句话说得好“金角银边草肚皮。”

具体到天下这盘棋之中,秦、楚、赵、燕各占据一个金角,齐国虽然只有一个东边,但是好歹也是个银边。

只有韩国和魏国,这两个国家都处于中原四战之地,是不折不扣的“草肚皮”。

魏国还好,毕竟在瓜分晋国的时候魏国获益最丰,并且又在战国初年因为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打下的基础而迅速强大起来成为战国首霸,有过一阵子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美好时光。

而韩国呢?韩国虽然也进行过申不害变法,但是申不害作为法家权术之道的集大成者虽然的确帮助韩国强盛了一些,可这种强盛却极为有限。

种种因素相加,导致韩国在战国数百年间大部分时间都是扮演一个霸主跟班的角色,是七雄之中唯一一个从来都没有成为过霸主的国家,倒数第一的最有力竞争者。

由于连年的对秦战争,虽然说新郑这座城市论面积来说依然是一流的战国大城,但是城市之中的繁华已经明显不如开战之前了,甚至不少地方都开始显露出了冷清的意味,宫城之中更是如此。

这座宫城的主人自然便是如今已经在位十年的韩国国君,韩王然(韩恒惠王)。

韩王然今年已经年近四十,身着一袭青灰色相间常服,头戴王冠,一张长脸中最为明显的就是那一对精光四射的双眼,透出几分精明的神色。

就在这一片秋天的萧瑟和冷清之中,一名趾高气昂的秦国使者来到了新郑的宫城之中,头举得高高的,朝着这座宫殿的真正主人韩王然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韩王,吾家大王有令,命韩国即日点兵五万,受野王城司马靳将军节制,出兵伐赵!如若不然,韩王当知后果!”

这一番话说得理直气壮,充满了大国的霸道和威严,言语之中颐气指使,全然没有把韩国看作是和秦国对等的战国之雄,以至于这区区一名使者也都傲慢得无以复加。

韩王然的眼神之中露出了一丝怒意,但这怒意仅仅在他眼中一闪而逝,片刻之后笑容就犹如春天的爬山虎一般瞬间布满了韩王然的脸庞,就连说话时候的语气听起来都如此的让人如沐春风。

“秦王之命,寡人已知矣。使者且请在馆驿中等待几日,寡人不日便发兵赵国。”

“不必了!”秦国使者袍袖一甩:“吾为传王命而来,今既事成,当回咸阳复命矣。韩王且好自为之,不可误了韩国前途!”

说完这番话之后,秦国的使者转身而去,竟是不给韩王然丝毫情面,只留下面色铁青的韩王然独自坐在宫殿之中,满面的嫉恨和咬牙切齿。

没办法,谁让秦国为如今天下第一雄国,而韩国却只是区区一个在秦军兵锋面前屡战屡败,苟延残喘的倒数第一呢?

作为山林之王的老虎,难道会对一条俯首帖耳的野狗和颜悦色吗?

弱国,无外交!

在秦国的使者离去之后,暴怒的韩王然将自己手中所能够抓住的一切统统都砸了一个稀巴烂。

第二天,韩王然发布动员令,韩国举国上下开始了战争总动员。

但前往新郑的使者,其实并不是只有秦国一家。

三天之后,一封来自赵国邯郸宫城的密信悄悄的送入了新郑的宫城之内,送到了如今的韩国国君韩王然(韩恒惠王)的手上。

跟随着这封信而来的,还有一个来自邯郸的使者。

前韩国上党郡守,现赵国华阳君——冯亭。

冯亭站在大殿之中,看着上首那位熟悉的君主,眼中闪过无数异样的神采,最终还是深深的俯下了身去。

“赵臣冯亭,见过大王。”

比起秦国的使者来说,身为赵国使者的冯亭无论是礼数还是态度,那都要好上太多了。

韩王然端坐王位,面无表情的看着冯亭。

众所周知,在韩国的历史上,有过一次变法,主导这一次变法的人便是法家权术派的代表人物——申不害。

申不害此人,可以说是最早系统的提出“帝王心术”这一概念的人。

他认为君主应以“独视”、“独听”、“独断”的手段来进行统治,也就是“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之主。”君主们应当以“方寸之机正而天下治,故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属于不折不扣的**独裁主义思想。

总的来说,后世那些什么《领导学》、《厚黑学》之类的东西,基本上它们的祖师爷就是申不害。

用简单直接的三个字来概括申不害的学说,那就是“心机狗”。

但是申不害此人思想的局限性在于过于强调和重视玩弄权术之道,过于专注在如何去控制官僚系统,这其实并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任何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那都不可能只依靠阴谋诡计就登上这个世间的巅峰。

申不害的“权术”,就太过强调了阴谋诡计,重“术”而轻“法”,无形中忽略了堂堂正正,小看了光明正大,也将韩国导向了一条歧路。

同样是启用法家人士变革,“重术而轻法”的韩国与“法术并重”的秦国,可以说是极为鲜明的对比。

也正是因此,虽然韩国历代国君对于国家的控制力都很强,但韩国的国力却一直都上不去,导致一直以来稳坐战国七雄吊车尾的位置,不得不说这正是申不害一派学说的弊病所在。

即便如此,韩国历代国君仍然将申不害学说奉为圭臬并身体力行,韩王然也不例外。

所以到了现在,即便韩王然精明不下于乃父,但韩国也仍然只能稳坐战国倒数第一的交椅。

精明的韩王然看着面前的冯亭,心中也是颇有感慨。

冯亭,忠臣啊。

老实说,在一开始的时候,韩王然想要派去替换靳黈的头号人选并不是冯亭,而是另有其人。

但是那些人都拒绝了韩王然的要求,甚至有些人在拒绝之后就连夜举家逃亡,想要逃出新郑。

当然了,这些想要逃跑的人,后来统统都被斩了。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这年头的人虽然实际上都不太要脸,但表上面却都很注重名声,也就是所谓的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这种率领着韩国上党郡降赵的事情一干出来,那就是韩国的叛徒啊,传出去这名声实在是太难听了!

所以在那个时候,韩王然突然发现自己的帝王心术遭遇了一次挫折。

或许韩王然的权术能够让大臣不敢背叛,但是却并不能够让大臣们死心塌地的效忠于韩王然。

唯一一个敢于挺身而出的,就是如今韩王然面前的冯亭。

甚至韩王然心中都很清楚,冯亭并不是因为忠心而挺身而出的。

冯亭是因为出生于上党郡,所以希望能够以一己之力拯救上党军民,这才接受了这个注定要背负骂名的任务。

一想到这里,韩王然的心中就不由得有些黯然。为什么寡人的韩国之中军民百万,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死心塌地的效忠于寡人!

韩王然心中无数念头来回激荡,但脸上却一丝表情都没有,目光冷厉,缓缓开口。

“冯亭,尔为韩国叛臣,何敢重归新郑,莫非觉得寡人不敢诛尔三族乎!”

冯亭闻言缓缓平身,目光平静的看了韩王然一眼。

就连赵丹都并不知道的是,冯亭的心中,其实对于韩王然并没有多少忠诚度可言。

事实上不止是冯亭,整个韩国的大臣之中,能够对韩王然忠心耿耿的都没几个。

原因也很简单,谁会喜欢一个每天就知道玩心机,一天到晚算计这个算计那个,却根本不把心思放在公司发展上的上司呢?

在韩王然这样的上司手底下干活,不但朝不保夕,而且随时都有可能脑袋搬家,就这样韩王然还想要忠诚?简直是笑话!

冯亭之所以愿意背负这个叛徒的骂名,只不过因为冯亭是上党人,只不过因为此刻秦赵百万大军对峙的长平,就是冯亭的家乡!

为了自己的家乡父老,冯亭可以放弃一切,甚至献出生命也都在所不惜,区区骂名又算得什么?

也是为了家乡父老,所以冯亭的心中很清楚,自己无论如何也要说服面前这位专注于玩弄权势的韩国国君,为赵国击败秦国献上属于冯亭的一份力。

否则的话,包括长平在内的整个上党,就要落入秦国的统治之中了!

冯亭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缓缓开口。

“大王此言,大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