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六零年代好家庭 > 250.贷款买!

六零年代好家庭 250.贷款买!

作者:桃花露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7 16:48:4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六零年代好家庭 !

支持正版, 爱护作者,收藏作者有加更哦*——* 单蝶琴骂道:“放你娘的屁,你再投十八次胎也轮不上一回。”

那些人看她真发怒了,都有些讪讪, 赶紧回去干活。

单蝶琴平日里开得起玩笑, 也喜欢撩汉子玩儿, 所以很多人喜欢和她撩骚,因为她开得起玩笑,不会恼。

没想到今儿竟然发怒, 不知道谁那么厉害, 居然能惹她。

莫茹沿着河底,割了很多野菜野草,顺便还捡石头, 她放下一部分草做遮掩大部分用空间装着,等把筐子割满就拎着往回走。

不曾想花被单还在那里呢, 已经不哭了,而是一副待笑不笑的模样盯着她。

看花被单那副样子莫茹还有点纳闷, 她还寻思这时候流行“妇女顶半边天”, 都是以齐耳发身体强壮能和男人一样比赛干活儿的妇女为美, 不会喜欢这种花里胡哨的女人呢。不过照目前来看,花被单显然还是吃得开的。

她感觉自己还是敬而远之好,毕竟自己不擅长打架、吵嘴, 所以打算绕路走。

结果单蝶琴却没息事宁人的意思, 看见莫茹过来, 她随口道:“傻妮,你是真傻还是假傻?这半天一筐草没割满,你这么好吃懒做,老周家可算瞎了眼要你这么个傻玩意儿浪费粮食。你过来我给你个好吃的。”

莫茹瞪她。

单蝶琴挑着眼梢笑,“我有糖,你要不要吃?过来我给你糖吃。”

莫茹看傻子一样看她,有些人不知道是不是过得压抑,总想欺负傻子,以为傻子不懂事不会反抗可以让他们为所欲为。

单蝶琴用镰刀划拉草层,划拉出一块干牛粪来,对莫茹道:“来,给你吃大块的牛皮糖。”

莫茹:!!!我擦,他们都是这么欺负傻子的吗?

她刚想过去把那块干牛粪捡起来塞花被单嘴里,就看着上方露出一个人影,她立刻后退。

“哗啦”一筐子土加牲口粪从上头场里倒下来,跟下了一场雨似的,不偏不倚把单蝶琴泼了个正着,一个驴粪蛋子在她头顶打了个转没站住,顺着油光水滑的头发滑下去。

单蝶琴双手抱头一声尖叫:“啊——哪个混蛋!”

周明愈手里拎着土筐,站在那里居高临下道:“哎呀,这是有人?我还以为黑乎乎一坨牛大粪呢。”

单蝶琴气得跺着脚骂,“你瞎了狗眼啊,看不见有人!”

周明愈笑了一声,冷冷道:“只有眼瞎的才把牛粪当糖给人吃,你欺负我媳妇儿不懂是不是?你信不信我摁着你吃下去?”

“神经病!神经病!”单蝶琴又哭又骂的,一边跺脚一边抖头抖衣服,她根本没想到这世上还有男人竟然敢敢这样对待她!这么不懂得怜香惜玉,这个混球、这个眼瞎的!

莫茹一看老公给她撑腰,也懒得自己去怼花被单。

周明愈已经跳下坡,“说了让你在那边等着,你怎么还去割草,小心累着。”他一手拎着筐子一手护着莫茹,“以后别出来乱走,小心村里有狗咬人,还有老巫婆拿大粪骗你吃糖,吃了就变成蝙蝠……”

莫茹:……

她发现周明愈比她还适应,搁以前他绝对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她忍俊不禁朝他挤挤眼,让他拉着自己的手上去。

单蝶琴站的位置恰好看到她朝周明愈飞媚眼,分明就是个**,哪里傻了?谁说她傻的?不是傻子为什么不上工?凭什么不上工赚工分?周明愈就是个瞎子,居然连看都不看自己一眼,瞎子,瞎子,活该你娶个傻子。

她倒不是真喜欢周明愈,只是本性使然,喜欢看那些模样俊朗身材健美的男人。加之自小环境让她学会撒娇耍嗲利用女性优势获取自己的利益,久而久之就享受男人围着她转为她服务争风吃醋的感觉,若是有个不稀罕她的,她就受不了!

所以哪怕现在社会变了,毕竟乡下也不是学校机关干部等严肃的地方,她自是依然故我的。

“真是个混不吝!二愣子!睁眼瞎儿!”她跺着脚喊,还寻思周明愈会回头看她。

周明愈本来就不是多有情趣的男人,前世工作都是一本正经,仅有的一点不正经也就是和莫茹了,前世就如此,现在也不会改变。

莫茹就更没有那种顾虑,她的关注点在吵架,跟周明愈上了岸朝着场走去,她道:“我得跟娘取取经,看看怎么跟人吵架,最好是先声夺人。”

周明愈笑道:“没事,谁敢骂你我去塞他们一嘴牛粪,管他男人女人的,反正你是傻子我是混账吗,不怕。”

莫茹扑哧笑起来,“你不用逗我,我一点都没生气。”只是从前的莫妮儿想必承受了不少讥讽吧,最好她真的不懂记不住,也就不会受伤。

那边场里的土坷垃已经敲完,现在继续泼水、压平。

周明光正拉着碾子压场,周老汉儿在一边泼水、撒草木灰,然后碾子再压过去,这样来来回回要重复很多遍,直到周老汉满意为止。

要他满意,那就是地面光滑如镜,光脚踩上去会觉得太细腻生怕打滑,等干了以后还不能裂缝,不会把麦粒卡在里面,也不会起浮土弄脏麦子。

曾经有人不服气周老汉儿一个半大老头儿了为什么还拿十分,而其他有些力气大的青年也只能拿9分或者九分半,当时队长周诚志就让他们去压场,“你们要是能把场压好,以后你们就跟他一样十分工。”

队里不是所有男劳力都拿十分工的。

哪怕你力气大,也未必,因为还要看技术,还得看你是不是全能,能不能干什么活儿。

毕竟也不是天天挑水挑粪,也不天天锄地的,除了那些还得打场、扬场,还得耕地等等,很多需要技术的。

只有周老汉这样的全能手,或者跟他差不多的,哪怕技术略差一点但能独当一面的,才能拿十分。

老周家的儿子被他训练的个顶个中用,就算周明愈看似混,可他干活也是一把好手,否则也不会去了三队出风头,一下子就成为最能干的。

莫茹看了一会儿,暗自庆幸自己来了这样一个家庭,而不是那种好吃懒做整天鸡飞狗跳的家里。

她更庆幸有周明愈。

周明愈拉着她,“正好这里有把锯,咱们赶紧去锯点柳枝。”

这把锯子是周老汉拿来割场里小树的,还有顺便修修要用的家什儿。原本修工具是生产队保管员的活儿,可他修的不那么好用,周老汉儿就自己动手。

莫茹让周明愈把筐子和草带上,拿回去喂猪,也不指望送到队里去挣那点工分,自己家猪喂大了年底可以多卖钱。

这可是一家最大的现金收入。

他俩回到家,周明愈爬上那棵大柳树,锯了一些鸡蛋粗的柳枝,两尺到半米长,带着柳条,顺便还把被虫子抠坏的一些树枝都锯掉,免得为祸更多。

莫茹借着掩护大部分收进空间,周明愈看时间还早就去拿了一些工具。现在小的生产工具还没收归集体,依然归个人所有,他们家还有镰刀、铁锨、大镢头等工具。

来到河边,周明愈又在沿河的柳树上锯了一些柳枝,修剪枝桠也有利于它们发新枝条。

他把这些柳树枝用镰刀修一下,留下有数的几根柳条,剩下的都砍掉。然后在河边溜达了一下,找了几处比较陡峭、人们不会走下去的地方,挖坑把柳树枝埋下去。

莫茹:“真能活吗?”

周愈笑了笑,“当然,柳树喜水不容易烂,在这里也容易发根。普通老百姓都是用柳树做棺材板呢,不怕潮。”

“这种栽法叫坐地柳,可是宝贝呢,这么埋下只要生根发芽,三年后能长到一掐粗。”他用两手比划了一下,“今年炼钢也没人会砍它们,来年春天它们长嫩芽的时候还能救荒,三四年以后就能当檩子为我们盖房子出大力,岂不是宝贝?”

莫茹惊喜道:“果然是宝贝。”总归尽可能多做点事情,那就多一份希望啊。

河边土质疏松,二十来根树枝他很快就埋好。

栽完树,两人来到老屋前。

周明愈先用步子把屋前屋后左右都测量一遍,又用一根棍子竖着测量了高度,在几个关键位置都标上记号,估算着需要多少土坯等材料。心里对要盖多大的房子,房基如何,户型如何,哪里是厕所、小型养殖场、洗澡间等就有了初步构思。

按照当下人的住房梦想,那就是有一座标准的四合院,正屋三间,各带东西三间厢房,东南边是一间带门楼的大门,一间南屋当牲口棚,西南角是一间猪圈。

要盖起这样一座标准四合院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人都是先盖正屋,然后慢慢地攒材料,三五年的添置三间,十年才能盖起一圈来,很多人家十年都盖不起那一圈。

虽然他们现在没有足够的材料,但是不耽误他要盖小房子,他毕竟是正经土木工程毕业的学生,又是城建单位的高级工程师,自然会想别的办法。房子有很多种,也不是只盖砖瓦或者土坯房。

他可以利用木结构原理搭建一间小房的木框架,上面盖上秫秸编的箔,然后再用黄泥压麦秸草,夏秋住一点问题都没有。他们主要是在这里睡觉,吃饭要回家去,所以这里不需要太大,十个平方足够,没有砖石,他会尽量把木头都用上。

这期间攒材料,等秋收以后农忙结束,就可以请队里的人来帮忙盖正儿八经的屋子。

村里人盖屋子都是这样的,先跟队里申请,由大队长和生产队长安排,按照成分、年龄以及先进程度来排队,等三秋大忙结束进入农闲的时候,就开始安排盖房顺序。

到时候全队老小出动帮忙,三间房屋最多三天就能完工,要是都像老周家男人这么利索,两天就够。

莫茹听了他的规划心动不已,也出主意,“一开始我们不要院墙,不如多栽点枣树。”

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换钱。

为了熬过接下来那三四年,枣树是最合适的果树,它耐贫瘠不需要刻意打理,比其他果树更容易成活。病虫害之类的没办法,这时候农药少,哪里都有,不过因为生态还没遭到破坏,所以虫害没有九十年代那么多。只是想到接下来除四害兴起,麻雀以及近亲被大肆捕杀,到时候只怕害虫会多起来,又是一个头疼事儿。

被她这么一说,周明愈也有了想法,“到时候我还得给你规划一小片花园,不能只种菜,也要好看。”

没有女人能拒绝花儿,莫茹开心地仿佛看到了新房子,搂着他的胳膊要蹦跶两下,“老公,我觉得我们的小日子很有奔头儿!”

周明愈赶紧按着她,“姑奶奶,你什么情况呢还蹦跶!”

莫茹吐吐舌头,“好啦,我四平八……哎呀,它踢我!”莫茹惊呼一声。

一上午胎儿都没怎么动,她除了肚子大都没别的感觉呢,没想到这会儿它竟然踢了她一下。

周明愈摸了摸她的肚子,果然时不时地鼓起一个小包,看得他觉得特别神奇,“一定是听我们说要盖新房住和我们一起激动呢,这个小东西,是个会享受的。”

他单膝跪地把脸贴在她肚子上,“小东西,小东西,你好啊。”

然后一个鼓包怼在他脸上。

周明愈:“它踢我。”

莫茹哈哈笑起来,“它开心呢。”

可就算张翠花一身毛病,格外偏心小儿子,丁兰英也挺知足的。

自己在娘家吃不饱,哪怕干活和哥哥弟弟一样多也要一直吃稀饭留干的给男人吃。现在她们妯娌和男人一样,不像别人家男人吃干的女人喝稀的。而自己也不算勤快更不算手巧,可只要把活儿干了好坏的就那样,婆婆也不会指桑骂槐,更不会给穿小鞋,比村里其他婆婆待媳妇,她觉得挺好的。

除了对红鲤子有点没原则,言听计从可能会惹祸以外,她觉得也没大病。

更何况现在红鲤子看起来也改好了,那就更没毛病。

不过显然张够还转不过脑子来,也就背后嘀咕当面从来不敢如何。

要丁兰英说张够之前也好好的,并不和哪个攀比吃穿,自打莫妮儿不傻的这两天,她发现张够就有点露苗头。昨天说崴了脚回来歇着,她就知道张够耍心眼,她有心劝两句又不大好开口,寻思也没啥大不了的,有婆婆压着呢。

等周老汉儿和张翠花去了场里,就见儿子打着赤膊正在用夯具夯实地面,晌午天热,他身上汗晶晶的,一身流畅的肌肉十分漂亮。

张翠花开始心疼幺儿子了,“红鲤子,你怎么自己弄呢,让你三哥一起。”

周明愈笑道:“我力气大,做这点活儿一点都不累。”

周老汉儿叼着尺长的烟袋锅子绕了一圈看了看,道:“咱家也是好盖个屋儿,等老四结婚老三和小五家再添丁口,家里住不开。”

张翠花知道老头同意了,“申请宅基地没问题,这本来就是咱们的地方,就是没有材料,木头砖石的都没有呢。”

周老汉儿吧嗒着烟袋锅子,“人工有队上帮忙,那些材料,去问问大哥和四弟家,再问问队长,能不能从队里支点。”

周明愈一听他爷娘同意,立刻献计献策,“爷,队里该咱家钱,不能抵材料?队里也有成材的树,还有存的秫秸……要是给口锅也行啊。”

张翠花一拍巴掌,抵账好!省的年年被该那么多账,“队里从55年底就该咱们一些账,也是该平平了,天长日久别到时候黄了。”

周老汉儿吧嗒吧嗒烟袋,点点头,“就这么办吧。”

那些工分根本拿不回来,一年年越欠越多,最后肯定是不了了之的,既然拿不回来不如就用材料换。

铁家什儿可能没,但是盖房子的材料,还有生活用品,像缸、瓦罐、瓦盆这些,也可以要的。

莫茹一听心思也活动,要是有个大缸,可以腌各种咸菜泡菜咸鸭蛋的,她空间保鲜啊,放进去也不怕坏,可以一直吃!

她寻思不能只要泥瓦盆,最好有釉面的,要是有瓷器更好,当然瓷器只是做梦了。

这时候乡下卖的基本都是泥陶瓦罐瓮缸的,釉面都少,更别说细腻的瓷器了,家里吃饭的碗都是哑光粗瓷的,盛水的汤罐都是黑色泥瓦的,只有个咸菜坛子是例外釉面的,因为泥瓦的会被腐蚀。

瓷器那估计只有大队长家有了。

见爷娘同意了,小夫妻俩干劲十足,莫茹又主动提出在家里帮着看孩子、做饭、喂猪、喂鸡、管理菜园。她觉得这都是小意思毕竟有空间帮忙,可把张翠花给吓一跳,一个正经人都忙活不完,她一个七岁脑子的傻子还挺着个大肚子,怕是有点悬。

不过张翠花也没说什么,让她不要着急,孩子摔不着就行,先管做饭,别的都好说。

下午日头还老高的时候周明愈和三哥帮着周老汉把打麦场压好,晾晒一下午明天就能用,周明愈就继续去新家那里和莫茹俩忙活。

日头西斜的时候,周老汉儿叼着烟袋锅子去找周诚志,两人继续去巡视他们二队的小麦,观察成熟状况。

周诚志是周老汉儿的叔伯哥哥,两人年纪差不了俩月,从小感情就比较要好。日本鬼子进村那些年,大家互相帮衬拉扯建下了深厚的感情。不过这些都搁在心里和行动上,俩老头儿从来不会挂在嘴皮子上。

周诚志当二队的生产队长,周老汉儿就是他的铁杆儿军师,兄弟俩商量着怎么种地才能多打粮食,怎么记工分分活儿才能让队员少抱怨,方方面面没少操心。

周诚志得空的时候也没少去麦地晃悠,对于自己生产队那二百亩小麦的成熟状况那是了熟于心的。那几块因为缺水干旱会先熟,那几块墒情好颗粒饱满会晚熟几天,麦收时候怎么安排错开等等,心里都有数。

转了一圈,俩日常严肃的老头儿脸上也有笑模样。

二队两百亩麦子成熟的情况不一,有早熟一些的有的还得等些天,这样更好,免得一天熟了收不迭。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早上看着还发青的麦子一个毒辣的晌午之后可能就金黄一片,熟过就会爆粒子根本等不得。

初十的时候周诚志就已经做过动员会,让饲养员喂好牲口,各家把镰刀磨快磨好,老娘们都不要走门子串亲戚,好好给男人做点吃的养养膘,等麦收的时候要打一场硬仗。

所以现在随时都能号令队员们开始麦收,不需要额外花时间准备。

周诚志笑道:“今年大丰收啊,比往年起码一亩地多收三五十斤,你看这麦穗,沉甸甸的。”

周老汉儿点点头,今年收成不好的麦地也比以往少,以往起码有五之一的地几乎绝收,干旱、虫害、麻雀、缺苗、冻害等等,各种麻烦侵袭着这片土地,一不小心就容易绝产。

“今年好啊,交了公购粮留足队里的,咱们庄户人也能多分几斤,起码能敞开肚皮吃一顿过过瘾,这都馋好几年了。”

两人笑起来,周诚志道:“走,今日去我那里哈两盅。”

周老汉儿看了他一眼,“你不是过年的时候镇上奖励那瓶儿还没哈完吧?”每年底镇上评选先进生产队,他们周家庄二队那是必须名列前茅的。

周诚志:“哈哈,哈哈哈哈,你知道就别说啦。”

路上周老汉儿就讲自家要申请盖房子的事儿,“孩子多了,老四还没地娶媳妇,小五两口子也要生孩子,家里挤不开。”

周诚志道:“这事儿我心里有数,等收了麦子秧完秋地瓜,我就组织队员给你家把屋子盖起来。”

又问他想盖几间,在哪里如何如何。

这个张翠花其实已经跟周老汉儿通过气儿,自然按照周明愈的说法来的,就在老屋那里,那地方不占耕地和自留地。

周诚志觉得那里有点偏,“你们前面不是有片空地?盖不了一圈盖三间正屋一间南屋还是行的。”

周老汉儿道:“后面地方大,以后老四或者谁要是想搬过去也成。”

两人又商量材料的事儿,周明光结婚的时候砍了菜园的两棵,现在家里有三棵合用的,再从兄弟家凑一凑能有两棵,周诚志家也能帮着凑一棵。缺了的他就想用队里欠的账抵,问周诚志行不行。

周诚志沉吟道:“要我说肯定行,只是树这个算公家大队的,没分给我们生产队得去大队长那里申请。像秫秸麦秸草这些我说了就算,今年割了麦子就多留麦秸草给你。”

正说着,就看到张根发领着他俩儿子满村子晃悠呢,拿着一个铁皮喇叭在那里满大街吆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