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 第14章 洪都的奇迹(2)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第14章 洪都的奇迹(2)

作者:当年明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1:32:1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六月十四日,他出其不意地从洪都的水关进攻,然而等待他的是早已守候在那里的长矛队。汉军士兵刚接近水关,守军就用特制的长矛穿过铁栅攻击他们,刺死刺伤不计其数,汉军拼死用手抓住刺出的长矛,才算暂时稳定住了局势。此时里面守军的长矛刺击停顿了下来,汉军大喜,以为守军已经逃跑,谁知过了一会儿,里面又开始用长矛向外刺,汉军习以为常,仍旧用手去抓,谁知一抓便惨叫起来,细看才发现,守军将长矛和铁钩在火上烤红后,再用来刺击汉军。

刚才去加热了。

陈友谅狼狈不堪,他用尽一切方法攻城,但洪都近在眼前,就是进不去。

无计可施之下,他又去攻击赵德胜守卫的土步门,此战倒不是没有收获,守城大将赵德胜被汉军的冷箭射死,但立刻有人接替了他的指挥位置,仍然牢牢地控制着城门。

陈友谅陷入绝望。

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啊?什么时候才能进去?

其实,城内的朱文正也有着同样的痛苦。

什么时候能出去啊?

围城,真正的围城。

钢铁战士朱文正

朱文正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睡好觉了,他在陈友谅大军到来前做好了部署,八个门来回转,督促将领做好准备工作。作战之时,他总是穿着盔甲睡觉,一有危险,他要立刻起身,带领自己手下那点少得可怜的兵力去增援,是名副其实的救火队员。

当领导很不容易。

但他确实坚持下来了,他用他顽强的意志抵抗了六十万大军的进攻,把他们阻挡在城下,完全无法动弹。

顽强的意志是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的,朱文正证明了这一点。

大家可能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援兵还不到呢?

如此大的战役,朱元璋一定已经得到了消息,为何他还不增援朱文正?

这并不能怪朱元璋。

因为朱文正根本就没有向他求援!

大凡这种敌众我寡的防御战,守将都会在第一时间向主帅求援,写上诸如你再不来、大家就一起完蛋之类的话,交给送信人,并且还会反复交代:让他快点来,不然老子就没命了!

朱文正是个奇人。

他似乎把陈友谅当成了到洪都露营的游客。

洪都战役打了一个多月,朱文正以豆腐渣工程的城墙和有限的士兵与陈友谅的无敌舰队反复较量,靠着他的军事天才一直支撑了下来,他似乎认为自己还有力量去对抗陈友谅,更大地消耗对方的实力,为决战做好准备。

但他也小看了陈友谅,一个能够统管六十万大军的指挥者,怎么会被小小的洪都难住。

洪都,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六月,陈友谅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朱文正敏锐的军事嗅觉告诉他自己,洪都的抵抗已经接近了极限。再也不能拖延了,他派了一个人去找朱元璋。

这是一个值得一提的人,他的名字叫张子明。

张子明从洪都出发,去找朱元璋,为了保险起见,他白天不赶路,而是找地方睡觉,晚上趁人少才出发(有点类似倒时差)。这种没有效率的走路方法,使得他走了半个月才到应天找到朱元璋。

此时的朱元璋也是一头包。他派徐达去攻打庐州,所受到的待遇和陈友谅差不多,始终无法攻破城池。

朱元璋问张子明朱文正的情况,张子明是个聪明人,他没有说朱文正撑不住了之类的话,而是说:陈友谅来了很多人,但死伤已经十分惨重,而且出师时间过长,粮食差不多了,如果你出兵的话,一定能击败他(师久粮乏,援兵至,必可破)。

朱元璋听了这话后,十分高兴,马上派人去庐州让徐达班师(早干什么去了),准备决战!

然后他告诉张子明:你先回去吧,我准备准备,不久就去洪都。

不久是多久呢?

朱元璋接着说:让朱文正再坚持一个月,一个月后我就到了!

一个月?到时朱文正的骨头可能已经拿去敲鼓了!

张子明的勇气

话虽如此,张子明还是上路了,这次为了赶时间,他日夜兼程,谁知到达湖口时,被陈友谅的士兵擒获,陈友谅亲自接见了张子明。

张子明给陈友谅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呆字,站在那里,手都不知往哪里放。

这个人容易对付。

陈友谅开始给张子明做思想工作,从拉家常开始,到天下一统、民族大义等等,张子明只是不断地点头,到最后他也说烦了,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和我合作,诱降洪都,你就能活;不合作,就死。

张子明连忙说,我合作,我合作。

于是,陈友谅派人押着张子明到了洪都城下,让他对城内喊话,让城里的人投降。

张子明连声答应,走到城下,大声喊道:

“请大家坚守下去,我们的大军马上就到了!”

陈友谅傻眼了,他没有想到这个柔弱的读书人有这样的胆量,气急败坏,拿刀杀了张子明。

他这才明白,这个书生并不怕死,只是他的使命没有完成,他还不能死。

他还一直记得张子明临死前那嘲弄的眼神。

更让他不安的是,从他的将领们的眼神中,看到的是对这个读书人的敬佩。这些杀人不眨眼的家伙居然会佩服这个人?

不对,事情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拥有最强力量的人就可以决定一切,不是吗?

当我弱小的时候,那些比我强大的人肆无忌惮地欺辱我,现在我拥有最强大的军队和力量,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应该怕我、畏惧我、尊敬我!

那么为什么这个微不足道的读书人不怕死、不怕我呢?

陈友谅第一次对自己的行为方式产生了怀疑。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用暴力和权威解决不了的,陈友谅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如同徐寿辉不懂得陈友谅的生存方式一样。

赌局的开始

至正二十三年六月,在确定了与陈友谅决战的方针后,朱元璋从庐州调回了徐达的部队,并召集了他所有的精锐力量,包括二十万士兵,和他手下的优秀将领徐达、常遇春、冯胜、郭兴等人,连刘基这样的文人谋士也随军出征,与陈友谅一样,朱元璋这次也算是空国而来。

迟早有这一仗,躲也躲不过,那就打吧。

陈友谅和朱元璋就像两个赌徒,一个带了六十万,一个带了二十万,去进行一场危险的赌局。他们使用的筹码是无数人的生命,赌注是自己的生命、财富和所有的一切。

但这个赌局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赢的人将获得这片大地的统治权。这个奖励太让人动心了,没有人能够拒绝。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六日,朱元璋带着他的全部赌注从应天出发,去参加这场赌局。

朱元璋不会真的让朱文正守一个月,他的军队急行军向洪都前进,不分昼夜,不停地走,向着他们宿命中的战场前进。

朱元璋在行军的路上。

这是一个晴朗的白天,江上不时刮起阵风,却让人感觉相当温和舒爽。

朱元璋却没有欣赏景色的心情,他的旗舰正向洪都前进,当他回头时,看到的是他的众多战船,以及统率战船的文臣武将,这是二十万的大军。朱元璋每当想到这里,心里就止不住地激动。

从一个一无所有的放牛娃,到今天千军万马的统率者,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艰难与困苦、悲凉与绝望,都已过去,现在我要去争夺天下!

陈友谅是如此的强大,无敌的战船、勇猛的士兵,他一直都比我强,一直都是。已经不是三年前了,已经没有伏击这样的便宜可捡了。这一次我要面对的是他真正的力量,只能硬碰硬!

朱元璋颤抖了,因为畏惧,以及期望。

当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先上去拼一拼,不行再说。这个行为的错误之处在于,牛犊并非不怕虎,而是因为它不知道虎的可怕。

当朱元璋弱小时,他专注于扩大自己的地盘,占据滁州!占据和州!陈友谅、张士诚算是什么东西!

然而随着他自己的不断强大,他才意识到自己面前的是怎样的一个庞然大物、是怎样的可怕与不可战胜。他终于开始畏惧。

越接近对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对方的强大,就会越来越畏惧。当他的畏惧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能与对手匹敌的时候!

朱元璋不断地追赶陈友谅,不断地了解陈友谅的可怕,也不断地增强着自己的实力,只为那最后的决战,战胜了他,天下再无可惧!

以颤抖之身追赶,以敬畏之心挑战。

战胜陈友谅,即为天下之主!

马渡江头苜蓿香,片云片雨渡潇湘。

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是洛阳。

胜利已不再遥不可及。

陈友谅,我来了!

七月十六日,朱元璋大军到达湖口,为了达到与陈友谅决战的目的,他分兵两路,分别占领了经江口和南湖口,同时还封锁了陈友谅唯一可以退却的武阳渡口,堵塞了陈友谅的退路。

朱元璋经过反复考虑,正确地认识到,要彻底战胜陈友谅,唯一的方法是彻底摧毁他的水军,他决心与陈友谅在水上决出胜负。

七月十九日,陈友谅在得知朱元璋来援并且封锁自己退路的情况后,主动从洪都撤退,前往鄱阳湖寻求与朱元璋决战。

他彻底腻烦了和这个人打交道,也不想再等了。他没有寻求突围,回到江州,虽然这对他来说很容易,朱元璋封锁江口的那些破船根本不放在他的眼里。

我已经没有耐心了,既然你要水战,那就来吧,就在水上决一雌雄!

七月二十日,朱元璋水军与陈友谅水军分别来到了鄱阳湖,在康郎山相遇,两支军队经过无数的波折,终于走到了最后决战的地点。

大战就在明日!

鄱阳湖,又称彭泽,北起湖口,南达三阳,西起关城,东达波阳,南北相望三百余里,对当时的朱元璋和陈友谅来说,可谓是浩瀚无边。它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江之水,下通长江,由于南宽北窄,形状像一个巨大的葫芦。

毫无疑问,就地形而言这是一个理想的战场。

公元675年,不世出的天才王勃前往交趾看望自己的父亲,路过滕王阁,为壮美的山色湖光所感,一挥而就了流芳千古的《滕王阁序》。

就在滕王阁上,远眺碧波万顷、水天相连的鄱阳湖,他写下了为后人传诵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现在,这个映照着无上光芒的地方,将成为一个更为光彩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将上演这场战争中最为精彩的一幕。

决战前夜

朱元璋的舰队停靠在南鄱阳湖的康郎山,与陈友谅的舰队对望,可以清晰地看到敌方船上的灯火。

明天就要决战了,这是朱元璋畏惧的,也是他所盼望的,输掉战争就将一无所有,赢得战争就获得一切。

朱元璋的思绪又回到了二十年前,他接到汤和来信的时候。

如果那时我不选择投军,现在我的人生会是如何呢?也许在某一个地方平静地生活着,过完自己的一生。

事实证明,这条路是最为艰难的,从郭子兴到韩林儿,从滁州到应天,在阴谋和背叛、流血和杀戮中生存下来,就是我的宿命。

已经不能回头了,和尚不能做了,农民不能做了,甚至乞丐也不行,要么成为九五之尊,要么战败身死!

我经历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磨难,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是我应得的!我所等待的就是这一天!

一定要胜!

胜利必定属于我!

陈友谅,以性命相搏吧!

对岸的陈友谅也在沉思,但他考虑的却是另一个问题。

从自己参加起义开始,脑海中似乎就没有信义这两个字,为了走到现在的位置,我杀了很多人。

倪文俊赏识我,提拔了我,对我有知遇之恩,我杀了他;

赵普胜是个老实人,对我很尊重,把我当兄弟看待,我杀了他;

徐寿辉把权力让给我,只想活下去,我杀了他。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不是吗?心黑手狠才能取得胜利,因为在你弱小的时候没有人会可怜你!

我相信我所做的没有错。

为了今天的权势和地位,我不稀罕什么名声,让那些道学先生骂好了,手中的权力和武力才是最重要的。我背叛了很多人,他们不再信任我,随时可能背叛我,但只要我拥有最强的力量,我就能控制一切!

终于走到今天这一步了。

一定不能输,如果我输了,一切就全完了!

我不想再被人唾弃,被人看不起,我要属于我的尊严!

朱元璋,来吧,我在这里等着你!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决战,决定的不仅是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命运,也决定着天下人的命运。

在这场决战中,没有正义与邪恶的区分,胜利的人拥有一切,失败的人失去一切。

这场决战没有规则,没有裁判,这些东西在胜负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对决战双方而言,胜利就是阿弥陀佛,胜利就是元始天尊,胜利就是四书五经,胜利就是仁义道德!

决一死战吧!

成王!

败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