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 第317章 殉道(2)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第317章 殉道(2)

作者:当年明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1:32:1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还没等他缓过神来,许显纯又来了。许显纯急匆匆跑来,把顾大章从牢里提出来,声色俱厉地说了句话:“你几天以后,还是要回来的!”

然后,他又急匆匆地走了。顾大章很高兴。

作为官场老手,他很理解许显纯这句话的隐含意义——自己即将脱离诏狱,而许显纯无能为力。

因为所谓锦衣卫、东厂,都是特务机关,并非司法机构,而且这件案子被转交刑部,公开审判,就意味着许显纯他们搞不定了。

很明显,他们受到了压力。但为什么搞不定,又是什么压力,他不知道。

这是个相当诡异的问题:魏公公权倾天下,连最能搞关系的汪文言都被他整死了,然而燕大侠横空出世,又把事情解决了,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顾大章不知道答案,看守不知道答案,许显纯也未必知道。燕大侠知道,可是他没告诉我,所以我也不知道。

之前我曾介绍过许多此类幕后密谋,对于这种鬼才知道的玩意儿,我的态度是,不知道就说不知道,绝不猜。

我倒是想猜,因为这种暗箱操作,还是能猜的,如当年太史公司马迁先生,就很能猜的,秦始皇死后,李斯和赵高密谋干掉太子,他老人家并不在场,上百年前的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对话都能猜出来,过了几千年,也没人说他猜得不对,毕竟后朝历代这类事情就是如此发生。

可这件事实在太过复杂,许显纯没招,魏公公不管(或是管不了),他们商量的时候也没叫我去,实在是不敢乱猜。

无论事实真相如何,反正顾大章是出来了。在经历了几十天痛苦的折磨后,他终于走出了地狱。

按说到了刑部,就是顾大人的天下了,可事情并非如此。因为刑部尚书李养正也投了阉党,部长大人尚且如此,顾大人就没辙了。天启五年(1625)九月十二日,刑部会审。李养正果然不负其阉党之名,一上来就呵斥顾大章,让他老实交代,更为搞笑的是,李养正手里拿的罪状,就是许显纯交给他的,一字都没改,底下的顾大章都能背出来。李尚书读错了,顾大人时不时还提醒他两句。

审讯的过程也很简单,李尚书要顾大章承认,顾大章不承认,并说出了不承认的理由:

“我不能代死去的人,承受你们的诬陷。”李尚书沉默了,他知道这位曾经的下属是冤枉的,但他依然作出了判决:杨涟、左光斗、顾大章等六人,因收受贿赂,结交疆臣,处以斩刑。

这是一份相当无聊的判决,因为判决书里的六个人,有五个已经挂了,实际上是把顾大章先生拉出来单练,先在诏狱里一顿猛打,打完再到刑部,说明打你的合法理由。

形势急转直下,燕大侠也慌了手脚。一天夜里,他找到顾大章,告诉他情况不妙。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顾大章并不惊慌,恰恰相反,他用平静的口吻,向燕大侠揭示了一个秘密——出狱的秘密。

第二天,在刑部大堂上,顾大章公开了这个秘密。顾大章招供了,他供述的内容,包括如下几点:杨涟的死因、左光斗的死因、许显纯的刑罚操作方法;绝笔,无人性的折磨、无耻的谋杀。刑部知道了,朝廷知道了,全天下人都知道了。魏忠贤不明白,许显纯不明白,甚至燕大侠也不明白,顾大章之所以忍辱负重,活到今天,不是心存侥幸,不是投机取巧。他早就想死了,和其他五位舍生取义的同志一起,光荣地死去,但他不能死。当杨涟把绝笔交给他的那一刻,他的生命就不再属于他自己,他知道自己有义务活下去,有义务把这里发生的一切,把邪恶的丑陋、正义的光辉,告诉世上所有的人。

所以他隐忍、等待,直至出狱,不为偷生,只为永存。

正如那天夜里,他对燕大侠所说的话:“我要把凶手的姓名传播于天下(播之天下),等到来日世道清明,他们一个都跑不掉!(断无遗种)”“吾目瞑矣。”这才是他最终的目的。

他做到了,是以今日之我们,可得知当年之一切。

一天之后,他用残废的手(三个指头已被打掉)写下了自己的遗书,并于当晚自缢而死。

杨涟,当日你交付于我之重任,我已完成。“吾目瞑矣。”

至此,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六人全部遇害,史称“六君子之狱”。

七君子

就算是最恶心的电视剧,演到这里,坏人也该休息了。但魏忠贤实在是个超一流的反派,他还列出了另一张杀人名单。在这份名单上,有七个人的名字,分别是高攀龙、李应升、黄尊素、周宗建、缪昌期、周起元、周顺昌。这七位仁兄地位说高不高,就是平时骂魏公公时狠了点儿,但魏公公一口咬死,要把他们组团送到阎王那里去。六君子都搞定了,搞个七君子不成问题。

春风得意、无往不胜的魏公公认为,他已经天下无敌了,可以把事情做绝做尽。然而,魏忠贤错了。在一部相当胡扯的香港电影中,某大师曾反复说过一句不太胡扯的话:凡事太尽,缘分必定早尽。刚开始的时候,事情是很顺利的,东林党的人势力没有,气节还是有的,不走也不逃,坐在家里等人来抓,李应升、周宗建、缪昌期、周起元等四人相继被捕,上路的时候还特高兴。

因为在他们看来,坚持信念,被魏忠贤抓走,是光辉的荣誉。高攀龙更厉害,抓他的东厂特务还没来,他就上路了——自尽。在被捕前的那个夜晚,他整理衣冠,向北叩首,然后投水自杀。死前留有遗书一封,有言如下:可死,不可辱。

在这七个人中,高攀龙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应升、周宗建、黄尊素都是御史,缪昌期是翰林院谕德,周起元是应天巡抚,不太起眼的,就数周顺昌了。

这位周先生曾是吏部员外郎,论资历、权势,都是小字辈,但事态变化,正是由他而起。

周顺昌,字景文,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疾恶如仇。说起周兄,还有个哭笑不得的故事。当初他在外地当官,有一次人家请他看戏,开始挺高兴,结果看到一半,突然怒发冲冠,众目睽睽之下跳上舞台,抓住演员一顿暴打,打完就走。

这位演员之所以被打,只是因为那天,他演的是秦桧。听说当年演《白毛女》的时候,通常是演着演着,下面突来一枪,把黄世仁同志干掉,看来是有历史传统的。连几百年前的秦桧都不放过,现成的魏忠贤当然没问题。

其实最初名单上只有六个人,压根儿就没有周顺昌,他之所以成为候补,是因为当初魏大中过境时,他把魏先生请到家里,好吃好喝,还结了亲家,东厂特务想赶他走,结果他说:

“你不知道世上有不怕死的人吗?!回去告诉魏忠贤,我叫周顺昌,只管找我!”

后来东厂抓周起元的时候,他又站出来大骂魏忠贤,于是魏公公不高兴了,就派人去抓他。

周顺昌是南直隶吴县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苏苏州,周顺昌为人清廉,家里很穷,还很讲义气,经常给人帮忙,在当地名声很好。

东厂特务估计不太了解这个情况,又觉得苏州人文绉绉的,好欺负,所以一到地方就搞潜规则,要周顺昌家给钱,还公开扬言,如果不给,就在半道把周顺昌给黑了。

可惜周顺昌是真没钱,他本人也看得开,同样扬言:一文钱不给,能咋样?

但是人民群众不干了,他们开始凑钱,有些贫困家庭把衣服都当了,只求东厂高抬贵手。

这次带队抓人的东厂特务,名叫文之炳,可谓是王八蛋中的王八蛋,得寸进尺,竟然加价,要了还要。

这就过于混账了,但为了周顺昌的安全,大家忍了。

第二天,为抗议逮捕周顺昌,苏州举行罢市活动。要换个明白人,看到这个苗头,就该跑路,可这帮特务实在太过嚣张(或是太傻),一点儿不消停,还招摇过市欺负老百姓,为不连累周顺昌,大家又忍了。一天后,苏州市民涌上街头,为周顺昌送行,整整十几万人,差点儿把县衙挤垮,巡抚毛一鹭吓得不行,表示有话好好说。有人随即劝他,众怒难犯,不要抓周顺昌,上奏疏说句公道话。

毛一鹭胆子比较小,得罪群众是不敢的,得罪魏忠贤自然也不敢,想来想去,一声都不敢出。

所谓**,大致就是这个样子,十几万人气势汹汹,就等一把火。于是文之炳先生挺身而出了,他大喊一声:

“东厂逮人,鼠辈敢尔?”火点燃了。

勒索、收钱不办事、欺负老百姓,十几万人站在眼前,还敢威胁人民群众,人蠢到这个份儿上,就无须再忍了。

短暂的平静后,一个人走到了人群的前列,面对文之炳,问出了一个问题:“东厂逮人,是魏忠贤(魏监)的命令吗?”问话的人,是一个当时籍籍无名,后来名垂青史的人,他叫颜佩韦。

颜佩韦是一个平民,一个无权无势的平民,所以当文特务确定他的身份后,顿时勃然大怒:

“割了你的舌头!是东厂的命令又怎么样?”他穿着官服,手持武器,他认为,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颜佩韦会害怕、会退缩。然而,这是个错误的想法。

颜佩韦振臂而起:“我还以为是天子下令,原来是东厂的走狗!”

然后他抓住眼前这个卑劣无耻、飞扬跋扈的特务,拳打脚踢,发泄心中的怒火。

文之炳被打蒙了,但其他特务反应很快,纷纷拔刀,准备上来砍死这个胆大包天的人。

然而接下来,他们看见了让他们恐惧一生的景象,十几万个胆大包天的人,已向他们冲来。

这些之前沉默不语、任人宰割的羔羊,已经变成了恶狼,纷纷一拥而上,逮住就是一顿暴打,由于人太多,只有离得近的能踩上几脚,距离远的就脱鞋,看准了就往里砸(提示:古人穿的是木屐)。

东厂的人傻了,平时大爷当惯了,高官看到他们都打哆嗦,这帮平民竟敢反抗,由于反差太大,许多人思想没转过弯来,半天还在发愣。

但他们不愧训练有素,在现实面前,迅速地完成了思想斗争,并认清了自己的逃跑路线,四散奔逃,有的跑进民宅,有的跳进厕所,有位身手好的,还跳到房梁上。说实话,我认为跳到房梁上的人,脑筋有点儿问题,人民群众又不是野生动物,你以为他们不会爬树?对于这种缺心眼的人,群众使用了更为简捷的方法,一顿猛踹,连房梁都踹动了,直接把那人摇了下来,一顿群殴,当场毙命。相对而言,另一位东厂特务就惨得多了,他是被人踹倒的,还没反应过来,又是一顿猛踩,被踩死了,连肇事者都找不着。值得夸奖的是,苏州的市民们除了有血性外,也很讲策略,所有特务都被抓住暴打,但除个别人外,都没打死——半死。这样既出了气,又不至于连累周顺昌。打完了特务,群众还不满意,又跑去找巡抚毛一鹭算账。

其实毛大人比较冤枉,他不过是执行命令,胆子又小,吓得魂不附体,只能躲进粪坑里。等到地方官出来说情,稳定秩序,才把浑身臭气的毛巡抚捞出来。

这次事件中,东厂特务被打得晕头转向,许多人被打残,还留下了极深的心理创伤,据说有些人回京后,一辈子都只敢躲在小黑屋里,怕光怕声,活像得了狂犬病。

气是出够了,事也闹大了。

东厂抓人,人没抓到还被打死几个,魏公公如此窝囊,实在耸人听闻,几百年来都没出过这事。

按说接下来就该是腥风血雨,可十几天过去了,别说反攻倒算,连句话都没有。因为魏公公也吓坏了。

事发后,魏忠贤得知事态严重,当时就慌了,马上把首辅顾秉谦抓来一顿痛骂,说他本不想抓人,听了你的馊主意,才去干的,闹到这个地步,怎么办?魏忠贤的意思很明白,他不喜欢这个黑锅,希望顾秉谦帮他背,但顾大人岂是等闲之辈,只磕头不说话,回去就养病,索性不来了。魏公公无计可施,想来想去,只好下令,把周顺昌押到京城,参与群众一概不问。说是这么说,过了几天,顾秉谦看风声过了,又跳了出来,说要追究此事。还没等他动手,就有人自首了。

自首的,是当天带头的五个人,他们主动找到巡抚毛一鹭,告诉他,事情就是自己干的,与旁人无关,不要株连无辜。

这五个人的名字是:颜佩韦、杨念如、沈扬、周文元、马杰。五人中,周文元是周顺昌的轿夫,其余四人并未见过周顺昌,与他也无任何关系。

几天后,周顺昌被押解到京,被许显纯严刑拷打,不屈而死。几月后,周顺昌的灵柩送回苏州安葬,群情激愤,为平息事端,毛一鹭决定处决五人。

处斩之日,五人神态自若。沈扬说:“无憾!”马杰大笑:

“吾等为魏奸阉党所害,未必不千载留名,去,去!”颜佩韦大笑:

“列位请便,学生去了!”遂英勇就义。

五人死后,明代著名文人张溥感其忠义,挥笔写就一文,是为《五人墓碑记》,四百年余后,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

嗟夫!大阉之乱,以缙绅之身而不改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五人墓碑记

颜佩韦和马杰是商人,沈扬是贸易行中间人,周文元是轿夫,杨念如是卖布的。不要以为渺小的,就没有力量,不要以为卑微的,就没有尊严。弱者和强者之间唯一的差别,只在信念是否坚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