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 第94章 力挽狂澜(1)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第94章 力挽狂澜(1)

作者:当年明月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1:32:1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在怀来城内的守将亲眼见到了这一幕惨剧,但他也没有办法,只能派人快马加鞭回去报信,一天之后(八月十六日),京城的人们知道了这个消息。

天塌了。

二十万大军毁于一旦,无数文官武将战死,最为精锐的三大营全军覆没,京城已经不堪一击。

后宫太后和皇后哭成一团,大臣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跳脚却又没有办法,千头万绪从何处做起?

姜还是老的辣,此时吏部尚书王直站了出来,他明确地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也是当前必须先解决的首要矛盾:

皇帝是生是死?

是啊,乱成了一团,把皇帝给忘了,要知道,这确实是当前最为重要的问题。

兵没有了可以再召,大臣死了可以再考,其实皇帝死了倒也没有什么,再立一个就是了。

问题在于你得先确定朱祁镇先生是不是真的死了,万一把他当成死人注销了户口和皇籍,另外立了皇帝,过两天他自己屁颠屁颠地回来了,你还要脑袋不要?

社稷为重,君为轻,和国家比起来,你朱祁镇不算啥,但问题在于你得给个准消息,死了开追悼会,活着咱们再想办法。

太后和皇后当然希望他还活着,但大臣们就不一定了。

从后来的事情发展看,大臣们的意见应该是:皇帝死了比活着好。

朱祁镇,你还是死了吧,反正这一次把你祖宗的面子都丢光了,你死后我们好重新立一个皇帝,简单方便,别又搞出个建文帝来,折腾几十年。

有的时候,皇帝的命也是不值钱的。

虽然很残酷,但这是事实。

朱棣为了建文帝的消息足足等了二十一年,但朱祁镇的大臣们是幸运的,他们只等了一天。

正当大臣们盘算着这个问题时,有人前来通报,一个叫梁贵的锦衣卫(千户,随同出征)有要事禀报,也正是这个梁贵,带来了确定的答案。

皇帝陛下还活着。

人质

朱祁镇确实还活着。

在大军崩溃的时候,他的侍卫不是战死,就是早不见了踪影,人人只顾得上自己逃跑。也先士兵的喊杀声与被砍杀士兵的惨叫声汇成一片,小小的土木堡一下子变成了人间地狱。

朱祁镇虽然没有识人之明,却不是个窝囊废。

他失去了二十万大军,失去了大臣和侍卫,也失去了随身的所有财产,却保留了一样东西:

大明皇帝的尊严。

在这情况万分危急的时刻,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四散奔逃,而是安静地坐了下来,等待着决定自己命运时刻的来临。

此刻陪伴着朱祁镇的,是一个叫喜宁的太监。

不过,他可不是个好人。

一个瓦剌士兵发现了盘膝而坐的朱祁镇,便上前用刀威逼他,要他脱下身上穿着的贵重衣物。

出乎这位士兵意料的是,这个坐着的人根本就不理他,看都不看他一眼。

这位瓦剌士兵万万想不到,已经一盘散沙,只顾逃命的明军中居然还有这样的一个沉着镇定的人,自己手持利刃,张牙舞爪,这个人手无寸铁,却镇定自若,他顿时有一种被侮辱的感觉。

于是他举起了手中的刀,决定杀了这个人。

这一刀如果砍了下去,倒是省事了。

但就在此时,他的哥哥赶到了。这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看到此人有如此气度,便阻止了他,说道:“这个人举止特别,不是一般人(此非凡人,举动自别)。”

他随即请朱祁镇先生去见也先的弟弟——赛刊王。

赛刊王是瓦剌的高级人物,世面也算见得多了,但这位被俘的大明天子还是让他吃了一惊。

朱祁镇见到赛刊王后,也没有和他说客套话,居然先给他出了一道三选一的选择题。

“子额森(也先)乎?伯颜帖木儿(也先之弟)乎?赛刊王(猜对了)乎?”

赛刊王大惊失色,俘虏见得多了,但这样的真没有见过。派头实在不是一般的大,胆量也确实过人,他也拿不定主意了,只好跑去找他的领导——也先。

也先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惊,他认为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大明的皇帝,于是便让两个见过朱祁镇的部下去看,并最后证实了他的猜想。

一场争论就此展开。

七十多年前,蒙古贵族们被赶出中原,数十万大军被徐达、常遇春、蓝玉等人打得落花流水,才流落到了茫茫草原大漠。也先虽然不是黄金家族的人,但他已拥立了黄金家族的脱脱不花为大汗,继承了皇室正统,更重要的是,他也是蒙古人。

虽无家恨,却有国仇。

也先首先发言,他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对众人说道:“我以前不断向上天祷告,希望大元有朝一日能统一天下,现在果然应验了,明军被我打败,天子也在我手!”

此时,一个名叫乃公的人说道:“上天把仇家赐给我们,杀掉他吧!”

我查了很多史料,也不知此人到底是个什么身份,估计是个无名小卒。他说这句话可能无非是想凑个热闹,拍个马屁而已,可是这个马屁实在拍得不是地方。

要知道,高级贵族谈话,哪有小人物说话的份,就如同电视剧里的黑社会谈判,大哥还没有开口,小弟就先跳出来,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小弟都不会有好下场,这次也不例外。

听到这句话,另一个重量级人物——朱祁镇选择题中的第二选择伯颜帖木儿开口了,他大怒,跳出来对也先说:“这人是什么东西,哪里有他说话的份儿!”

然后他用一个字打发了这位乃公:“滚(去)!”

处理完这位小弟后,伯颜帖木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的话很长,大致意思是,打仗这么乱,大明皇帝居然没有死,这说明上天还没有抛弃他,而且大明皇帝对我们一直都还不错,如果也先大人主动把皇帝送回去,能得个好名声,岂不是更好?

众人纷纷点头,也先同意他的看法,并把朱祁镇交给伯颜帖木儿看管。

史料记载如此,但我认为,这其中有一大半是胡扯的。

伯颜帖木儿和某些蒙古贵族不愿意杀朱祁镇,自然是历史的真实,但如此描述,就有点问题了,在这场争论中,看不到真正的反对意见,满篇仁义道德,很明显夹杂着后代史官的人生理念和思想。

也先虽然文化不高,但权谋手段还是懂得一些的,他既然与大明开战,就说明双方之间没有什么情分可谈,他又不是读四书五经长大的,所谓的好名声,他又怎么会在乎呢?

在我看来,事实应该是这样的:

也先:现在怎么处理朱祁镇呢?

伯颜帖木儿:杀掉他可能没有什么好处吧,不如留着他。

也先:留着他干什么?

伯颜帖木儿:真笨,皇帝在手里,还怕没有好处吗,可以带着他去要赎金,还可以带着他去命令边关守军开城门,天下就是我们的了!

于是众人纷纷点头,也先同意他的看法,并把朱祁镇交给伯颜帖木儿看管。

事实证明,这一推测并不是没有依据的,在后来的数年中,也先玩儿的也就是这几招。

从此,俘虏朱祁镇就成为了人质,而也先也摇身一变,成为了绑匪集团的头目。

根据绑匪集团内部安排,朱祁镇由绑匪第二把手伯颜帖木儿看管,但估计这位二当家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朱祁镇是个有着特殊才能的人。

朱祁镇的才能,就是他的人缘。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出现一些人,让我们一见如故,感觉温暖,如沐春风,这种气质往往是天生的,我们都愿意和这样的人交往。而朱祁镇正是一个这样的人。

年仅二十三岁的朱祁镇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宽厚的人,他虽然身为皇帝,却对身边的下人很好,对大臣们也是礼遇有加,用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来形容并不过分。

正是他的这种特质,使得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被敌人俘虏的窘境中,在时刻面临死亡威胁的阴影下,在异国他乡的茫茫大漠里,朱祁镇始终保持着镇定自若的态度,即使对自己的敌人也是有礼有节,时间一长,连看管他的蒙古士兵和军官都心甘情愿为他效力。

其中甚至还包括二当家伯颜帖木儿。

而朱祁镇的这种能力作用还不限于此,甚至在他回国后被弟弟关押起来时,奉命看守他的大臣也被他感化,心甘情愿任他驱使,为他出力。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病症叫“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这个名称来源于一起抢劫案,案件中的被劫人质一反常态,居然主动掩护抢匪逃走,阻拦警察,让很多人不解。

这个现象是可以用心理学来解释的:人质在强大的压力和威胁下,会倾向于服从控制自己的一方,这也正是为什么人质会服从配合绑匪的原因。著名的战争影片《桂河桥》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群被日军俘虏后,积极配合日军军事行动,患上“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人。

可是朱祁镇先生却开创了历史,他创造了“土木堡症候群”,在他的这种能力的影响下,绑匪竟然会主动站在人质一边!此后伯颜帖木儿不但数次要求释放朱祁镇,还主动为其争取皇位,每每看到这些记载,都让我目瞪口呆。

这真是一种可怕的能力。

忠诚与背叛

朱祁镇固然是个有亲和力的人,但很明显,他的亲和力并不是无往不胜的,至少对那位叫喜宁的太监就没有作用。

在朱祁镇被带走后,喜宁就迫不及待地抛弃了他的主人,投降了也先。现在看来,当初他守在朱祁镇身边,实在是别有企图,更为可恶的是,他还不断为也先出谋划策,并告知边关的防守情况,为蒙古军队带路,活脱脱就是一副汉奸嘴脸。

也正是这个喜宁,主动向也先提出,现在京城空虚,可以立刻进攻,必可得中原。

估计这位太监与大明有仇,或者本来就是卧底,除此之外,实在无法理解他的行为动机。

也先雄心勃勃,在他看来,有了喜宁出谋划策,一统天下的梦想很快就能实现。

由于喜宁的背叛,朱祁镇身边没有了人照顾,于是也先为大明天子另外挑选了一个仆人,这个人叫袁彬,也是在大战中被俘虏的。

也先不会想到,他的这个随意的决定却给了朱祁镇极大的支持,在后来的岁月里,袁彬用他的忠诚陪伴着朱祁镇,并最终等到了自由的那一天。

而此刻以心腹自居,得意洋洋的喜宁也没有料到,在不久的将来,他会死在这个叫袁彬的人的手里。

在作好一切准备后,绑匪也先开始实行绑架的最后一个步骤:通知人质家属。

这是一件十分紧急的事情,当年没有电话,必须要找人去报信,而且这一次绑架比较特殊,报信的人必须加快速度,如果晚了的话,可能会出现“撕票”的情况。

所以他释放了一个叫梁贵的俘虏,让他赶紧回去报信,务必在对方“撕票”之前,把消息送到。

这也算是个举世奇闻,绑匪竟然怕“撕票”?

千真万确,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皇帝还是容易立的。大明王朝的子孙繁衍速度是很快的,排队等皇位的人足以从东直门排到西直门。如果不赶紧,万一新立皇帝,手上的这个活宝就不值钱了。

于是,大明王朝的精英们就此得知:他们的好皇帝还活着。

这就麻烦了。

死了最好,死了可以重新立一个,失踪也不错,起码可以先立个皇帝,把事情解决完,等到一切走上正轨,即使前皇帝最终沿途乞讨回来了,也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了。

可是现在的情形恰恰是最差的一种,人不但活着,还做了绑匪的人质,明目张胆地找你要赎金。

钱不是问题,要钱给你就是了,问题是即使给了钱,人也不一定能回来。如果让也先尝到了甜头,他可能会每年过年都会来要一次,就当是压岁钱。拿钱后又不放人,你要是敢不给,就是不顾皇帝死活,舆论压力也是顶不住的。

然而这并不是最麻烦的,更大的问题在后头。

由于王振一味想靠人数压倒也先,所以他出征时带走了京城三大营的全部兵力和北方明军的精锐,此时的北京城中,所剩兵力不到十万,还都是老弱残兵,而且士气低落。也先击溃了明军主力,必然会借助余威攻击北京城。照目前的情况看,凭借着这点兵力是很难抵挡住对方的攻势的。

而且也先进攻的时候必然会带着他的人质朱祁镇,作用很简单——当人盾。

其实朱祁镇的真正作用不在于他是皇帝,而在于所有的守军都知道他是皇帝!

不知道也就算了,问题是大家都知道也先手中的这个人是皇帝,而也先很清楚这一点,只要把大明皇帝放在他的队伍里,明军投鼠忌器,自然不敢真打,万一有哪个不长眼的在乱军中把皇帝打死了,那可就是灭族的罪过。

守也守不住,打也不能打,该怎么办呢?

在我看来,实在没有办法。

大明王朝即将陷入绝境。

怒吼

大臣们在思考着对策,他们毕竟经验多,阅历丰富,即使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他们也能够冷静下来,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后宫就不同了,朱祁镇被俘虏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下子震晕了钱皇后。在女人看来,自己的丈夫是最重要的,于是她立刻把后宫的所有金银珠宝全部派人送到也先的军营里,希望能够赎回丈夫。

人回来了吗?当然没有。

也先好不容易抓到这么个稀世珍宝,还指望着慢慢收地租,吃利息,怎么可能把人送回来!

于是他耍了流氓,钱收了,人不放,表示这些还不够,要宫里接着给。

后宫哪里还有钱呢,钱皇后虽然姓钱,但也变不出钱来,于是只好每天哭天抢地,以泪洗面。

没经验就是没经验啊。

后宫干了蠢事,大臣们也无计可施,因为他们已经自顾不暇。眼看蒙古军队就要攻入北京,万事无头绪,人心惶惶,贪生怕死的倒是占了多数,很多人主张南迁。

这倒也怪不得他们,怕死是人的本性,不过这些怕死一族最担心的,倒不单单是自己的性命,还有他们的前途。

他们主张南迁,其实是有着私心的。在他们看来,北京可能保不住了,朝廷如不迁都,很有可能玉石俱焚,而如果南迁,即使半壁江山丢了,自己还是可以接着当官。

至于国家社稷,那实在是比较次要的事情。

这种情绪一直缠绕着文武百官,很多人也已经准备好包袱,南迁令一下马上就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