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梦回大明春 > 157【房子太大不敢要】

梦回大明春 157【房子太大不敢要】

作者:王梓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9:4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大概正月初十,王渊便动身回京。

不敢骑马,也不敢坐车,因为太过颠簸,于是全程慢悠悠步行,只当提前在京郊踏青了。

今年是难得的暖冬,入冬之后下了两场雪,随即气温陡然提升。直至过年期间,不下雪也不下雨,让朝廷大佬们头疼不已,还专门搞祭天仪式祈雨祈雪。

古代农业社会便是这样,一直下雪会冻死人,一直不下雪会饿死人。开春之前若无瑞雪,北方小麦将严重缺水,只能依靠人工灌溉来补充水分。

周冲守在宣武门外,从早晨等到晚上,终于看见王渊和宋灵儿牵马而来。

“二哥,你总算回来了。”周冲喜滋滋冲上来。

王渊把缰绳交给他,问道:“听说陛下赐了一处宅子?”

周冲顿时夸张无比地说:“那处宅子好大,我把家当搬过去的时候,都不知道正门在哪边。进了宅子之后,也分不清东南西北,居然在园子里迷路了!”

王渊笑道:“那得有多大啊?”

周冲回答说:“占地二百零八亩。”

“多少?”王渊以为自己听错了。

周冲解释道:“真有二百零八亩,以前是刘瑾的宅子,刘瑾被抄家以后,那里改成了皇庄。现在都还住着太监,说要等二哥回来以后,亲自过去跟他们办交接。”

王渊顿时就无语了,占地二百零八亩的宅子,那就是十多万平米啊!

周冲继续说道:“宅子在西直门外,不是在城里。还有好多丫鬟和奴仆,数也数不清,只有拿到名册才知道。”

皇庄并非皇家庄园,而是皇帝的农庄。

刘瑾那处宅子位于城西,当时侵占无数百姓农田,建起巨大无比的宅院,周围也成了刘公公的私田,农民全部变成刘公公的佃户。刘瑾被抄家以后,宅院和农田全部收归皇室,佃户和奴仆也依附皇帝而存在。

朱厚照这次非常大方,直接把宅子和农田都赏赐给王渊。

周冲领着王渊和宋灵儿,穿城而过来到西直门外,不多时便见到了那处大宅。

宋灵儿并没有感到任何惊讶,她是从小就见识过奢侈的,宋家北衙比这破宅子大多了。

王渊却很无语,如此大宅,日常维护费都惊人无比,更何况还要养那么多仆人。

而且,严重逾制!

从内到外,仿佛缩水简配版的紫禁城,放在朱元璋、朱棣那会儿,哪个太监敢把私宅修成这模样,直接就能以谋反罪杀头。

历史上,这处宅子一直延续下来。

清朝时为庄亲王的府邸,因为府内设有义和团拳坛,遭到八国联军的严重破坏。

到了民国,北洋军阀、江西督军李纯搜刮民脂民膏,把残存的庄亲王府买走,整体拆搬到天津去重组。但因为袁世凯的阻挠,再加上八国联军的破坏,重组之后的庄亲王府面积严重缩小,被命名为“李纯祠堂”。

至新中国,这里变成南开区文化宫,后来成为“庄王府旅游景区”。而且扩建到占地一万八千平,搞得不伦不类,匾额上甚至还写的是简体字。

王渊勉强在自己新家逛了半圈,发现整个宅子的规划模仿紫禁城。

东北方以前是刘瑾的家族祠堂,现在用来堆放杂物。西北面是花园,亭台楼阁应有尽有。中部和南方有三路殿堂,大殿便有十七座,另附带房屋十六间,还有一些零星的下人房间。

甚至建有一处丹陛,这玩儿只有皇帝和王爷才能用!

李纯祠堂,可是被老天津人称为“小故宫”,因为形似紫禁城,重组到一半就被袁世凯叫停,可想而知是有多么违制。

刘公公狗胆包天啊。

“还是回去住宿舍吧。”王渊摇摇头,这房子他不敢住,除非哪天正德封他做王爷。

周冲失望道:“这么好的房子不要啊?”

王渊笑道:“我更想要命。”

交接手续也不办了,王渊回到翰林院宿舍,便给皇帝写了一封推辞信。说宅子周围的良田他可以要,刘瑾旧宅万万不敢接受,里面的违制建筑实在太多。

朱厚照很快派太监来传旨,将王渊安抚一番,又说立即让人改建,将违禁之处全部拆除或修改。

王渊继续写信推辞,说刘瑾旧宅模仿紫禁城而建,除非全部拆除,否则他绝对不敢要。

朱厚照没再派人传旨,直接命令改建,改建完毕扔给王渊便是。

春节期间,正该四处拜访上官、同僚、座师和房师。但王渊以身体不便为由,只写了十多封信,让周冲带去拜访,而且一份礼物都不送。

这是跟王阳明学的,王阳明做官,被形容为“不以一钱与人”。

其他人可以不拜,王阳明那里必须去。

这天,王渊来到王阳明的私宅,发现已经聚了好几个人,而且全是心学门徒。

其中佼佼者,便是一个月前辞官,但还未离开京城的方献夫。

王阳明在做文选司主事的时候,方献夫就已经是文选司员外郎。你可以这么理解,王阳明把自己的顶头上司,发展成了自己的学生,而且属于正式拜师那种。

另外,还有后军都督府都事黄绾,也成了王阳明的学生。

真的非常神奇,方献夫和黄绾在接触心学之后,都不约而同生病了,都选择辞官回家休养,都在自己的老家潜心治学十年。

直至王阳明愤而辞官,他们才又冒出来做官,一个官至吏部尚书(阁臣),一个官至翰林学士兼南京礼部尚书,并且积极为王阳明复出而奔走!

在座的还有一个叫湛若水,是王阳明这辈子最好的朋友。他也属于心学门徒,但并非阳明心学,而是白沙心学,后来自创甘泉学派,嘉靖年间官至吏部尚书、兵部尚书。

王渊跑来看望老师,顺便就见到历史上的三位尚书。

王阳明因为不合群,而且还在关键职位,此时已经跟杨廷和有些别扭。

去年秋天,杨廷和就打算把王阳明扔去南京,幸亏黄绾和方献夫出面,跑去找杨一清说情。再加上李东阳的支持,这才留在北京且顺便升官——杨廷和想调动王阳明去南京,就必须给他升官,即便最后留在北京,还是得捏着鼻子给他升官。

再结合杨一清年底连续两次辞职,可以想象得到,杨廷和与杨一清之间有巨大矛盾。

杨一清开始不听话了,并以辞官来威胁杨廷和。

“若虚来啦,”王阳明笑着介绍,“这位是湛甘泉,这位是方叔贤,这位是黄宗贤,皆为吾之好友,也皆在研究心学。”

王渊立即抱拳:“拜见各位叔伯,请恕晚辈有伤在身,不能行全礼。”

虽然方献夫和黄绾是王阳明的弟子,但他们的关系亦师亦友,王渊不能直接喊师兄。

“王二郎切莫客气,”湛若水笑道,“你的老师,经常说起你,你我早就已经相识了。”

方献夫和黄绾,也纷纷跟王渊拉家常,这种同门之间的关系牢不可破。

可惜,方献夫、黄绾二人都已辞官,打算回家潜心钻研心学。历史上,若非王阳明被迫辞官,估计他们都懒得出山,只因老师被人欺负了,这两位才跑出来,顺便各自当了尚书。

在这一个时空,如果王阳明仕途顺利,方献夫和黄绾很可能一辈子都不复出,做官哪有钻研心学快乐?

至于湛若水,马上就要出使安南(册封国王),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回来。历史上,刚刚回京没两年,就母丧回家丁忧,干脆也去研究心学不当官了,直至王阳明辞官他才跑回来,顺便也做到了尚书。

三人都是王渊的天然政治盟友,但暂时都没法用,过度痴迷心学,导致为官**大减。

不过无所谓,王阳明收弟子很厉害的。即便李东阳辞职后,王阳明被扔去南京,也是收了一堆学生,把南京国子监教务处长什么的都弄来当弟子。

此时此刻,四位大佬坐而论道,王渊只能老实旁听。有些内容他听得一脸懵逼,因为所谈之书根本没读过,咱今科状元郎只是个水货嘛。

(儿子昨天半夜也发烧了,在医院折腾到早上,欠着的那更只能明天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