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梦回大明春 > 226【待晓堂前拜舅姑】

梦回大明春 226【待晓堂前拜舅姑】

作者:王梓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9:4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朱庆馀。

黄峨这个新婚小媳妇儿,似乎一夜之间就成熟了许多。她半年前已满十五岁,算虚岁的话便是十六,放在古代正属当嫁之时。

跟随丈夫拜过公婆,黄峨吃了些早饭继续补觉。

没办法,昨夜睡得实在太晚。

倒不是被王渊折腾的,毕竟少女破瓜得悠着点。而是黄峨自己激动得睡不着,抱着王渊一直说话,就像积攒了几辈子的心里话,非要用一晚上的时间说完才行。

再次睡醒已临近中午,夏婵端着一盆温水进来:“小姐,快起床啦,太阳都已经晒屁股了!”

黄峨训诫道:“婵儿,咱们嫁来这里,今后可要斯文点,女儿家不准说屁股。”

夏婵笑道:“可老爷让我自在点,说没必要那么拘束。老爷可好了,一点架子都没有,府上的规矩也没有黄家那么多。”

黄峨说道:“二哥是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侧门的门子又换了一个咧,就因为私收客人钱财,连管家周冲都被罚了三个月的例钱。”

“哪有门子不收钱的,老爷有些不近人情。”夏婵道。

黄峨解释道:“二哥说,这便像世间小吏,拿着朝廷俸禄却暗中贪墨。甚至有小吏不要俸禄,免费给官府打白工,在百姓身上搜刮油水敛财。官府看似减少了支出,失去的却是朝廷威信,大明社稷的根子便从中坏掉。治家如同治国,须从吏治着手。”

“哪有恁多讲究,”夏婵笑道,“不过府上的下人例钱是真多,今早上我领到五钱银子呢。”

五钱银子还比不上棉纺工人,但夏婵没有额外花销啊,吃住都是在家里,那些银子全都可以存起来当私房钱。如此高的工资,已经相当于京城的许多妾室了,这也跟夏婵的地位有关。主母就她一个贴身丫鬟,相当于家里的女仆首领,就是年龄太小还不怎么会管事儿。

至于王家的其他仆人,工资也略高于京城整体水平,高薪养廉同样适用于治家。

那几个被王渊撤职的门子,下场比较凄惨,直接卖去当矿工!

是不是觉得王渊小题大做?

讲两个真实故事就明白了:

其一,历史上严嵩权倾朝野,他自己没怎么贪,儿子和家奴却厉害得很。一个叫严永年的家奴,雅号“鹤城”,朝中大臣都得给他送钱,还与官员互赠诗文,士大夫尊称其为“萼山先生”。

其二,历史上张居正专权时,有个家奴叫游守礼,雅号“楚滨”。太监、文官、武将纷纷巴结,尊称其为“楚滨先生”,甚至以家奴的身份,与文武官员结成儿女亲家!

俗语云,宰相门前七品官,这不是说着玩儿的。

若不防微杜渐,等王渊真当上重臣,这些家仆不知要闹出多少幺蛾子。

……

夏婵服侍着黄峨重新梳洗一番,这丫头从始至终在叽叽喳喳说话,全在讲关于王家内宅的事情。

以前家里没有女主人,总体事务有周冲管理,格物堂和致知堂由洪来福管理。

现在嘛,该分的就要分出来,黄峨也该学着如何打理家宅。

王渊突然走进来,笑着说:“夏婵,老远就听到你的声音。幸好你不叫虫字旁那个蝉,不然肯定更喜欢讲话。”

夏婵惊奇道:“老爷你真聪明。我小时候就叫夏蝉,小姐……不对,是夫人。夫人嫌我话太多,跟树上的知了一般闹腾,就把我的名字给改了。”

王渊闻之,大笑不已。

黄峨整理好自己的妆容,这才起身行礼:“夫君!”

王渊拉着黄峨的手,夫妻俩还没说几句话,袁达就慌忙跑来通报:“二哥,皇帝和庄妃来了!”

以前皇帝都是微服私访,家仆们不知其底细,今天却是带着仪仗来的,整个王家都因此乱做一团。

王全、王姜氏和王猛不懂礼仪,更不知如何按程序接驾。他们只能带着仆人来到正门,乌压压跪倒一大片,学着戏文高呼“皇帝万岁”、“娘娘千岁”。

“都起来吧,”朱厚照笑道,“两位就是二郎的双亲?”

王全连忙又带着妻子、长子跪下:“草民……呃,下官王全,回陛下的话,下官正是二郎的父亲。”

朱厚照笑着将他们扶起:“你们养了个好儿子啊。”

王全的两条腿全都软了,他年轻时是军户,低级军官都能随意使唤之。做梦都没想过,居然有一天,皇帝会亲自搀扶他。王全顿时热泪盈眶,浑身激动得发抖:“陛下大恩大德,王家上下世世代代都记得,一定为陛下鞠躬……鞠躬……”

王猛稍微多读点书,提醒道:“鞠躬尽瘁。”

“对,鞠躬尽瘁!”王全连忙说。

“哈哈哈哈!”

朱厚照开怀大笑,又问王猛:“听说你会武艺?与二郎相比如何?”

王猛答道:“臣远远不如。”

朱厚照笑道:“二郎骁勇无双,自然无人能比,你身为二郎的兄长,想必也勇猛有加。前几日,魏英说了些贵州的事情,你们穿青寨有几百义民为国剿贼,封赏一直都没有议定。朕擢升你为世袭千户,领兵八百,镇守新设之底寨千户所。穿青寨那几百义民,全都转为军户,俱有土地封赏!”

“谢陛下恩典!”王猛大喜过望,再次跪地磕头。

这个任命,真不是朱厚照心血来潮,而是魏英在豹房奏对时的建议。

底寨在扎佐以北,历史上,直至崇祯三年,才设了一个息烽千户所。

现在,扎佐长官司已经改土归流,土司兵自动遣散,转化为捕快、衙役之类。这导致从四川播州到贵阳,如此重要的交通要道,居然没有足够的士兵把守。

于是朝廷新设一千户所,把王猛扔去当世袭千户,子孙世代镇守底寨千户所,穿青寨数百义兵也转正当官军。息烽那边的许多无主田地,一部分用来做军田,一部分赏赐给士卒做私田。

似乎捡到个大便宜,但如果播州杨氏谋反,攻打贵州的第一站便是此地!

王全、王姜氏和王猛,陪着皇帝、庄妃往里走,半路上碰到王渊、黄峨小两口。

“叩见陛下!”

王渊拉着黄峨给皇帝行礼。

“起来吧,”朱厚照瞧了黄峨一眼,侧身对庄妃说,“果然郎才女貌,端是一对璧人。”

庄妃笑道:“王二郎好眼光。”

王渊和黄峨连忙谦虚答谢。

朱厚照又说:“二郎,我昨天本来想喝你的喜酒,结果被兵部那帮窝囊废给气糊涂了。”

“兵部?”王渊不明所以。

朱厚照点头道:“辽东那边的事情,蛮夷又来劫掠了。”

就在前不久,女真部落从开原一带入寇,抢了财货就跑。镇守太监王秩、参将高钦很生气,便率领士卒追杀出境,结果半路上遭到埋伏,被围困数日,死伤惨重而归。

胜败乃兵家常事,很正常一个情况,顶多判罚王秩和高钦轻敌冒进。

结果兵部大佬们脑子抽风,认为开源、泰宁、海西、建州等地蛮夷,朝廷容许他们在边墙之外随意放牧。距离如此接近,地方守御官又疏于防备,才导致女真蛮夷轻易入境抢掠。而边将为了掩罪冒功,总是任由贼寇离开,跑去境外斩杀蛮夷牧民。蛮夷首领为了报复,于是又跑来劫掠,恩恩怨怨,无休无止。

于是兵部建议,辽东边军在边墙之内杀敌,才可以报功请赏。如果出了边墙五里以外,就算斩杀无数,也以擅开边衅论罪!

这次也应该从重处理,相关边将全部罢免,镇守太监应该抓回来听候发落。

辽东边将确实有许多人畏敌,不敢跟入寇的女真交战,反而礼送贼寇出境,然后带兵去杀女真部落的牧民冒功。这种做法理应严厉禁止,但规定出边打了胜仗,还要以擅开边衅论处,这就特别扯淡了。必将使得辽东局面限于被动,今后只能挨打再换手,敌人跑了还不敢追得太狠。

朱厚照被气炸了,把兵部尚书叫来一顿臭骂,而且完全否定了兵部的决议。

甚至朱厚照还说,辽东边军可以随便杀,只要是真正的蛮夷,不管男女老幼都可以拿来报功领赏。

兵部对此表示反对,但给了个折中意见,即:女真蛮夷接近边墙百里,辽东边军才能出兵讨伐,而且只有青壮蛮夷的脑袋才能报功。若蛮夷没有犯边,且在百里之外放牧,辽东官军不得出境滥杀。

朱厚照与兵部整整吵了一天,最后不情不愿的同意了兵部的折中意见。

其实双方都有道理,朱厚照纯粹从军事角度考虑。

而兵部则考虑更多,如果按朱厚照的说法,辽东边军还不天天出境“打草谷”啊?砍几个老人、小孩的脑袋,都能拿回来报功,朝廷拿什么去封赏?一旦滥杀成风,必然激化边境矛盾,迫使一盘散沙的女真部落联合起来攻击大明。

朱厚照把事情一讲,王渊默然不语,因为他想到了女真部落的崛起。

此时的女真,确实一盘散沙,但遇到猛人可就说不准了。

朱厚照又把兵部大骂一通,才跟着王家人一起去吃饭。

消息传出之后,整个京城都为之羡慕。皇帝居然亲自带着庄妃,在王渊大婚的第二天上门庆贺,如此优待宠幸找不出第二家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