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梦回大明春 > 238【李知府和李兵宪】

梦回大明春 238【李知府和李兵宪】

作者:王梓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9:4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王渊带着两百运军,风风火火杀到东昌府。

附廓府城的聊城知县,听闻消息被吓得瑟瑟发抖,以为自己往年贪污的事情被发现。他在县衙走来走去,焦躁万分道:“王二那官屠来了,必是来斩我的,如之奈何!”

亲信安慰道:“观王学士所杀之人,似并不追及过往。更何况,县尊清正廉洁,又怕他作甚?”

“对,对,我清正廉洁!”知县连连点头。

不廉洁也得廉洁,谁让这位知县的治所,就在东昌府城之内呢,他上边还有一个铁腕知府压着。

东昌知府名叫李珏,弘治十八年进士。在当知县的时候,就敢受理魏国公抢占民田的案件,因得罪刘瑾而下狱(魏国公贿赂刘瑾),后来在刑部工作号称“断案如神”。

东昌府被反贼攻陷之后,李珏被紧急升任为知府。

他刚刚赴任,就逼着富户出银子和粮食,以工代赈修缮残破城墙,又建好几座关桥方便百姓通行。

此君属于基建狂魔,历史上,他走到哪儿建到哪儿。同时还性格火爆,后来做徐州知府,亲自率军剿灭巨盗,都等不及秋后问斩,自己审理出罪大恶极者,当着徐州百姓的面直接用火烧死!

八年时间,从知县升任知府,李珏完全是靠政绩干出来的。

王渊还没进入府城,就已有师爷等候多时,而且语气强硬道:“王学士,李府尊有令,不准你的二百士卒入城。至于作奸犯科者,已审讯完毕关在大牢,为首之人乃东昌府通判曹亮,另有吏员若干。”

王渊笑道:“李知府动手好快!”

那师爷又说:“李府尊有言,王学士虽执尚方宝剑,但东昌府事,自有东昌知府管制,不必劳烦王学士拔剑。”

“哈哈哈哈!”

王渊大笑,说道:“既如此,那我定要去拜会一番。”

那师爷答道:“李府尊有言,王学士若不相信他,可直接去大牢审讯罪犯。至于见面,就不必了,李府尊不想见王学士。”

王渊感觉这位知府蛮有意思,笑道:“不见就不见,帮我带句话,就说王二得罪了。”

临清州也属于东昌府管辖,王渊在李珏的地盘上杀人,都不跟人家知府打声招呼,遇到脾气强硬的肯定不高兴。

而李珏,恰好就是吃软不吃硬的臭脾气。

王渊对事不对人,反倒觉得李珏很合自己胃口。当即让报信的御史,自己去牢房验证情况,王渊则带兵坐船返回临清。

府衙。

这位三十三岁的年轻知府,问回来禀报的师爷:“王二走了?”

“走了。”师爷答道。

李珏又问:“他有没有不高兴?”

师爷说:“此人跟府尊一样,都是任事之臣,不想耽误时间。府尊动手把贪污官员抓住,省了他不少功夫,想必心里是很高兴的。”

李珏的心情,则颇为复杂。

一方面,他欣赏王渊敢于任事,跟自己是同一类人。

一方面,他羡慕王渊杀伐果断,恨不得自己也有如此权力。

一方面,他又讨厌王渊在自己地盘搞事儿,而且不提前跟自己商量一下。

至今,王渊都没来东昌府拜过码头,也没去济南府跟山东三司主官接洽。全程通过信件联络,虽是商量的口吻,却跟下达命令没啥两样。

如此举动,气得山东三司和东昌知府,全都不愿掺和临清州的水利工程,也不主动给王渊提供任何帮助。

“还是年轻气盛啊。”李珏感慨道,话语中更多是羡慕。

李珏也想像王渊那么干,可惜他没有皇帝撑腰,许多时候都无法顺着心意当官。

师爷笑道:“府尊,或许你可以跟王学士多多联络。”

李珏脾气硬得很,不屑道:“他王二圣眷正隆,我现在主动去联络,岂不成了刻意巴结他?君子不为也。”

这货也是意气风发,没遭受过什么挫折。

他就一个三榜进士出身,又非庶吉士,直接外放当知县,正常情况下升官很慢的。可在刘瑾弄权期间,他居然敢同时得罪魏国公和刘瑾,瞬间闹得满朝皆知其名。刘瑾倒台之后,他直接从知县升为刑部员外郎,接着又是刑部郎中和知府!

当然,从刑部郎中调任知府,真说不好是升是贬,更像以连升两级为名,直接将其排挤出朝堂。

但一个三榜进士,八年时间做到知府,绝对属于官场罕见。

接下来,就该接受社会毒打了。

因为李珏朝中无人,多半会在地方上一直打转,这辈子很难再有做朝官的可能。结交王渊,是他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惜李珏不屑这样做!

师爷暗自叹息,也不再劝,因为他知道李珏的脾气。

师爷离开书房,李珏却慨然叹息。他不想亲近王渊,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他有点害怕王渊的清廉,或者说自惭形秽!

李珏也贪,否则他怎么养得起师爷?只是贪得较少而已,去年修缮东昌府城墙,他就从中贪污了三百两——比起大多数官员,已经算得上清官了,但跟王渊没法比啊。

用脚后跟思考,都知道王渊肯定分文不贪,否则绝不敢提着尚方宝剑到处杀人。

“好个王二郎,吾自愧不如也。”李珏喃喃自语。

另一位官员就从容得多,山东兵备副使李充嗣,亲自把最后一批灾民送到临清。或者说是流民,因为各种原因青黄不接,吃不饱饭往济宁汇聚,现在全都被李充嗣扔给王渊当劳工。

在历史上,李充嗣和王阳明,是平定宁王叛乱的两大功臣。

宁王叛乱的前一年,李充嗣就在南京加强防备,又把杨锐安排在战略要地安庆。若非如此,宁王的叛军可以直取南京,哪有王阳明从容应对的时间?

而且,李充嗣和王阳明,在不同的地点,同时谎称朝廷派来了十万大军。两相印证之下,把宁王吓得智商掉线,之后频频出现重大战略失误。

也因此,两人后来成为至交好友,李充嗣还在嘉靖朝帮王阳明复官。

把灾民送到的同时,李充嗣还提醒道:“王学士,朝廷派来了一位工部侍郎、一位右副都御使,你要小心为上。”

“我知道,多谢李兵宪提醒。”王渊笑道。

修建大型工程,一般都有三位主官,可以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往往是太监、文官和勋贵(武将)的组合。

王渊在山东瞎鸡儿搞,内阁收到一大堆弹劾奏章,怎么可能不派人过来查看?

如果王渊搞砸了,他们就弹劾建功;如果王渊搞对了,他们就分润功劳。

甚至,多半还打着捞一票的主意,毕竟做工程都油水丰厚。

李充嗣说:“等朝中来人了,我尽量帮你顶着,你这边须加快工期!”

王渊抱拳道:“李兵宪的好意,在下记住了!”

李充嗣笑道:“我只不过是不想有人来捣乱。”

李充嗣是反贼肆虐山东时,紧急任命的兵备副使,这一年多来可谓功勋卓著。武将打胜仗他有功劳,战后赈济他也有功劳,王渊修水利他还有功劳,半年之内必定再次高升,怎么可能容许最后关头出现差错!

虽然跟杨廷和乃是四川同乡,但李充嗣可不会依附谁。

这位老先生是成化朝庶吉士,一把年纪了还巴结小辈?大不了辞官归乡!

如今的三朝老臣已经没剩几个,个个都属于神仙,便是皇帝都不会轻易处罚。顶多,也就升官扔去南京养老,而且官还不能给得太小。

李充嗣直接选择留在临清,帮王渊应付官面上的事情。

有了李充嗣帮忙,什么事情做起来都名正言顺。因为兵备道官员职权很杂,不但可以调动地方部队,后来甚至还监督学政,连科举都能掺和一脚。

右副都御使和工部侍郎来到临清之后,李充嗣天天陪他们打太极拳。

想管事?很抱歉。

想查账?请随便。

只三天时间,新来的两位大臣,就彻底宣布放弃,直接跑去跟知州马纶吟诗作对。

这账根本不用查,一看就知道没油水,因为耗费的钱粮太少,少得让人怀疑王渊在搞豆腐渣工程!

眼看着即将开春,王阳明终于来了,刚好能够分一份政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