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梦回大明春 > 279【赐服斗牛,冠加三英】

梦回大明春 279【赐服斗牛,冠加三英】

作者:王梓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9:4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剌把罕害怕自己的女儿孤单,在王渊离开吐鲁番的时候,又塞了个侍女过来。

这货绝逼居心叵测,因为那侍女乃美人胚子,听说还具有波斯血统。是一个当地富商,与波斯舞女的私生女,打算献给满速儿的次子为侍。还没送出去的原因很简单,这女娃才他娘的八岁!

女娃的父亲,在破城时死于非命。剌把罕凭借王渊的关系,把这女娃买了下来,最近半年一直在教其说汉话。

严格来讲,王渊是她的杀父仇人。

自己的女儿远嫁中原,而且身份属于妾室。自然得安排一个美貌侍女,可以帮着女儿争宠,互相之间也算有依靠。

王渊没有多想,以为这女娃是剌把罕家养的,就随便让香香带在身边——谁会对一个八岁女娃起心思啊?王二郎又不是变态。

风雪稍霁,启程东归。

香香坐在马车里,不时扭头往后看,却不敢真正掀开帘子。她从小的生活衣食无忧,学习舞蹈、乐器和经书,也会做一些简单奶制品,既定命运是嫁给某个吐鲁番贵人。

谁知一朝剧变,居然要嫁去中原,那是一个她毫无概念的地方。

“小姐,别怕。”绮云安慰道。

绮云就是那个八岁女娃,剌把罕请张子皋取的汉名,意思是美丽绚烂的云彩。

香香用察合台语问道:“只有我们两个,为什么要说汉话?”

绮云道:“火者(主人)说将军不喜欢,让我跟小姐一定要说汉话,今后把自己当做是汉人。”

香香默然,她并非抵触,而是觉得汉话太难了。

察合台语是维吾尔语和乌兹别克语的前身,曾经属于中亚地区的通用语言,就连莫卧儿帝国和埃及都使用过。它带着一些蒙古语的根基,又吸收了阿拉伯—波斯和回鹘语,属于突厥语系的一个分支。

在此时的吐鲁番,察合台语和察合台文,已经跟后世的维吾尔语和维吾尔文字有些接近。但他们说出的话,遇到北方蒙古人,也勉强能够听懂。

香香对未来有些恐惧,也有一些期待,她抱着自己的侍女说:“以后就我们两个了。”

“嗯,就我们两个,”绮云说,“小姐,我们来练习汉话吧。”

绮云虽然只有八岁,却比香香有主见得多。她的母亲是舞女,是乌兹别克入侵波斯时,依靠战争抢回来的奴隶,接着又倒手几次转卖到吐鲁番。她从小都不被父亲待见,只教她歌舞和乐器,等她年满九岁就献给贵人。

在这种环境当中成长,绮云很小就懂得察言观色。她的本名叫廓里括慈,其实就是古丽克孜,意为“花儿一般的姑娘”。

两个女娃子,一个十四岁,一个仅八岁,就这样坐在马车里练起汉话。

她们有个小本本,记录着日常用语,还在旁边标注有读音,只不过注音稍显有些古怪。

练习一阵,香香实在有些乏了,便拿出自己二弦琴弹奏起来。弹的还是玛卡姆,一种正式且宏大的乐曲形式,后世存在于新疆、中亚、波斯、阿拉伯、土耳其、北非和西班牙。

王渊听着马车里叮叮咚咚的声音,不禁感觉有些好笑,自己来西域打一仗,回家时居然多出个妾室和侍女。

路上积雪不易行走,耗费一个多月时间,王渊终于来到肃州。

这里只有一个守将,以及部分守城士卒,副总兵带着主力协防延绥去了。

又继续赶路来到甘州,王渊碰到回师的甘肃士兵。说是蒙古小王子已经撤军,大明边地被突入五百余里,沿途堡垒全部沦陷,当地百姓被劫掠无数。

十多万蒙古大军,不是被大明打回去的,而是抢得心满意足,大摇大摆回草原过冬。

陕西边将,被降职、撤职一大堆。

为巩固边防,户部这次大出血,耗费十八万两白银,在山西、河北、辽东开中运粮草。又拿出二万五千两银子、三千匹马运到山西补充损失。再拿出五万两,运到陕西以供军饷。

相比起来,西凉王朱当沍,简直还不如小妈养的!

……

抵达兰州时,已是元宵佳节,王渊在庄浪卫渡过的春节。

虽然其他士卒早已回京,但他麾下仍有一千骑兵追随。这些官兵,要么官升一两级,要么有足额赏银,跟着王二郎打仗不吃亏。

过金城关时,香香和绮云都在马车内,直至兰州城外她们终于下车。

“好高好大的城墙!”

两个异族女孩子震惊不已。

香香嘀咕道:“这该是天底下最壮阔的城市吧,不知道北京城比这里如何。”

绮云说:“北京城应该更大,那是大明的皇城呢。”

别怪她们没有见识,吐鲁番被蹂躏上百年,一个个雄伟古城全部废弃,就连国主满速儿都住在小城堡里。沿途的甘州和肃州倒也挺大,但那城墙如今全是夯土而建,一眼望去土里吧唧的,哪比得上砖石结构的兰州城?

嗯,如今兰州还属于陕西省,是毗邻甘肃的战略要冲城市。

王渊没有进城打扰本地官员,命令士卒就地扎营。除了一千骑兵之外,还有两千民夫跟着,都是从甘肃镇借来的,进入陕西他们都得回去。

也没带啥辎重粮草,全靠沿途补给。倒是毛毡带得多,扎帐篷、打地铺非常暖和,王渊自己睡的也是毛毡铺。

让袁达带着自己的亲笔信进城,很快知州就亲自出来拜会。

“王总制一路劳顿,不如进城歇息。”知州宋轶说道。

王渊摆手道:“宋太守的好意,鄙人心领了,甲胄在身,不便进城。还请宋太守召集两千民夫,筹措二百石粮食、草料若干,等到了巩昌府,我就发放口粮让他们回来。”

宋轶只得说:“在下尽快筹措,烦请王总制等待三五天。”

甘肃跟来的二千民夫,第二天早晨就回去了。王渊苦等三日,兰州知州终于把事情搞定,于是带着本地民夫和粮草继续赶路。

知州宋轶带着本地官员相送,这还没启程呢,突然有数骑渡河而来。

“可是王总制?”一个太监老远喊道。

王渊抱拳说:“正是!”

太监是来宣赏的,昨晚住在船上,今儿个一大早赶路,正好在甘州城外碰见王渊。

“礼部右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少詹事王渊听赏!”太监顿时跳下马来,打开制敕就要宣读。

王渊心里纳闷儿,不是早就封赏过了吗?咋又来一次?

太监立即宣读制敕,开头是一番套话,接着才是实质内容:“……赐斗牛服一袭,冠加三英,加俸二十石,长芦盐课一千引……”

这是追加赏赐,估计朱厚照被北方大败给刺激到,更加凸显王渊在西域的胜利是多么可贵。

又加俸二十石,王渊现在的工资,已经超过一品大员的法定月薪了。

这个且不说,居然还赏了一千盐引,这玩意儿可是硬通货,能值老鼻子钱呢。

最难得的是斗牛服。

王渊第一次打仗,赐的是麒麟服;第二次打仗,赐的是飞鱼服;前段时间在西域,赐的还是飞鱼服。现在走半路上,皇帝莫名其妙送来一件斗牛服!

历史上,朱厚照赐服泛滥,那是正德十三年的事情。他御驾亲征跑去跟蒙古小王子开瓢,打了一场大胜仗,得胜回朝,见者有份,乱七八糟赏赐了一大堆。

此时还比较稀罕,自正德登基以来,王渊是第一个获赐斗牛服的文官。

而且,还冠加三英!

英,就是靛染天鹅翎,用来缀在帽子上做装饰品。王渊不能穿斗牛服去上朝,却能在官帽缀三英去上朝,那玩意儿简直有着群嘲效果。

在另一个时空,兵部尚书王琼功勋无数,也只冠加一英而已,靠着这一英就能傲视群臣,王渊现在直接冠加三英!

途中封赏,没那么多讲究。

把行军毛毡叠成贡案状,太监宣读完毕,将制敕往上一放,便主动退到旁边等候。

王渊立即跪下,对着封赏诏书叩拜,然后起身将其塞进怀里。

“恭喜王总制!”知州带着属官前来道贺。

王渊拱手道:“为国杀敌,人臣本分,诸位告辞!”

一堆地方官目送王渊离开,心里那个羡慕崇拜啊,皇帝居然赏赐斗牛服,还他娘的冠加三英!

太监追上来,笑着说:“王总制,陛下让你穿着斗牛服、冠加三英入京,让朝中那帮酒囊饭袋好生看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