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梦回大明春 > 300【强拆队】

梦回大明春 300【强拆队】

作者:王梓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9:4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宁波。

日湖西,青石桥,杨公第。

府邸门前,只有一座进士牌坊,因为杨氏三兄弟已经分家,剩下的几座进士牌坊都在主宗那边。

张璁奉命来到宁波,并未直接去找杨氏族长,而是拜访已经退休的原工部尚书杨守随。

自致仕以来,杨守随过得十分潇洒。经常穿着葛布野衣,手持竹杖,脚踩芒鞋,与宁波士人结成文会,悠游于山水之间。

“老爷,温州举人张璁求见。”家仆呈上拜帖。

杨守随在丫鬟的服侍下,用盐水刷牙,又洗脸完毕,才随口说:“让他等着。”

张璁足足等了半个时辰,茶水都添了好几回,终于获得杨守随召见。

“后进末学张璁,拜见贞庵先生!”张璁沉稳作揖,丝毫不显得急躁。

杨守随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微笑说:“张朋友请坐。”

张璁并没有坐下,而是递上一封书信。

杨守随明显有老花眼,把信凑到面前仔细辩查,突然惊道:“张朋友是总督的幕宾?”

张璁微笑道:“然也。”

“何不早说,”杨守随更加热情,“快请坐,容老朽把信读完。”

这老家伙贴着信纸看了半天,心中越看越惊,脸色却始终平静。良久,他慨叹道:“王总制,这是把我杨氏放在火上烤啊!”

张璁说:“贞庵先生,你我皆为越人,当知开海利国利民。”

杨守随还在打马虎眼:“老朽已经分家,并非杨氏主宗,张朋友恐怕找错人了。”

张璁本就是个火爆脾气,被人晾了半个时辰,早憋了一肚子火。他微笑道:“王总制已经在信中陈明利弊,此事对杨氏亦有大利,贞庵先生何必如此推脱。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宁波杨氏已近四十年未出进士,若再如此下去,真能保住宁波第一望族的地位吗?”

这话让杨守随非常不高兴,当即冷脸道:“杨氏诗礼传家,子孙兴旺靠的是学问,并非祖宗的荫德。”

张璁问道:“贞庵先生都不跟族人商量一下,就这样一口拒绝了吗?”

杨守随道:“我宁波杨氏诗礼传家,只是躬耕苦读,不知商贾之事。况且海禁乃大明祖制,怎可贸然违抗?张朋友,且回吧。”

张璁突然笑起来:“若王总制选择在宁波开海,以信上给出的条件,想必贞庵先生会一口答应吧。”

杨守随没有说话,算是默认。

王渊给出的条件很简单,他将发放“海引”,相当于海商牌照。一份海引,许一艘商船出海,不拘船只大小,时限为五年。

而宁波杨氏,只要配合开海,能够免费获得三张“海引”。

如此好事,杨守随为何拒绝?

因为王渊选择在杭州开海,一旦开海成功,浙江海贸基地必然转到杭州,杨氏将彻底失去在宁波的供货商优势!

宁波几大家族,世代联姻,关系盘根错节。以杨氏为首共同发展,近乎垄断了海贸供货权,若海贸基地转到杭州,宁波豪族们的利益将受到巨大打击。

而王渊舍弃宁波,开海杭州,也是有仔细考量的,并非故意给自己增加开海难度。

在北宋时期,杭州乃是整个中国的海贸中心,杭州港乃是整个东亚最大的海港。直至南宋定都杭州,为了首都的安全考虑,才把海洋贸易中心转到宁波。

杭州毗邻南直隶,又是京杭大运河的开端。

若是开海成功,货物运输成本将大大降低,就算河北、山东的商品都能顺河而下,而且不用再跑去宁波重新设立钞关。

如此便利条件,为何要在宁波开海?

更何况,宁波有个市舶司,还有个提督市舶的太监。宁波市舶司又负责日本朝贡,上面有礼部这个公婆管着,官面上的阻碍远大于杭州。

眼见杨守随不识时务,张璁冷笑一声,拂袖而走,威胁道:“三日之内,贞庵先生请给我答复,我就住在宁波最大的客栈里!”

为何只给三天期限?

因为王渊赶时间啊!

古代海运得借助洋流和季风,就拿中日贸易来说,每年只能一来一回。若到了八月底,季风改变,就没法再出海前往日本,而此时已经是六月。

只剩下两个月,还得花时间集聚货物,王渊没有功夫跟杨氏瞎磨蹭。

王渊跟杨氏合作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利用杨氏的供货渠道,可以省去很多精力。杨氏实在不配合,也完全可以绕开,只不过多费些功夫而已。

“宵小之徒,岂有此理!”

待张璁离开之后,杨守随破口大骂,他居然被一个举人出言威胁。

三日之后,张璁没有等来答复,五百火铳兵刚好赶到宁波——张璁一个人走得更快。

守城官兵大惊,喝问道:“你等是何处军士?速速远离城门!”

袁达立于船头,大喝道:“浙江总督账下游击将军(非正式职务)袁达,率神机营捉拿通倭奸细!速速开城!”

“有何凭信?”守城官兵问。

袁达举起一杆挂旗带髦的长枪:“王命旗牌在此,奉皇命可便宜行事!”

守城官兵无法做主,只得通报主官。

宁波知府翟唐快马奔至,此人上得城楼,怒火中烧,呵斥道:“便是有王命旗牌,也不得进城肆扰百姓。宁波城内如有通倭奸细,本官自会带人捕之,你等速去!”

袁达笑问:“宁波杨氏通倭,你敢抓人吗?”

翟唐大怒:“宁波杨氏,一门六进士,一家三尚书,又怎会做通倭之事?休得胡言!”

翟唐也是个狠人,他连太监都敢怼。

市舶司朝贡,往往伴随害民之举。

比如宁波市舶司,日本按制可携带三船贡品,这三船货物由提督太监征发役夫搬运。老百姓不但没有工钱,还得自带粮食,把就地贩卖剩下的货物,运到杭州去装船北上。每年都有宁波百姓,因为运送贡品而家破人亡。

历史上,再过大半年,提督宁波市舶司太监崔瑶,就会借着运输贡品而残害百姓。

知府翟唐不但出手阻止,还把提督太监的心腹王臣活活打死,然后因此被正德下了诏狱。

这位老兄骨头硬得很,可不怕什么浙江总督,便是皇帝来了他都不会开城门。

张璁从客栈走到城门内侧,朝着城楼上的翟唐喊:“翟太守,浙江总督府佐吏、温州举人张璁求见!”

翟唐转身一瞧,没好气道:“让他上来。”

张璁慢悠悠走上城楼,说道:“翟太守无非是怕官兵扰民,我即刻令城外士卒舍弃火铳,不带兵器进城捉拿通倭奸细可否?”

翟唐说:“浙江又无战事,哪有士卒进城之理?”

张璁笑道:“翟太守,城外士卒既然放下兵器,可视为总督府的差员。你难道也跟倭寇有勾结,所以才阻止总督差员进城?”

翟唐想了想,说道:“好,只要放下火铳,不带兵器,我就允许他们进城!”

翟唐也有些看杨氏不太顺眼,同时又对王渊心存芥蒂。他把这些士卒放进城,让王渊与杨氏狗咬狗,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可以上疏参一本。

五百士卒果然放下兵器,只留十人在船上看守火铳,其余全部扛着铁锤、铁钎等东西下船。

“不是说放下兵器吗?”翟唐质问。

张璁说道:“铁锤、铁钎并非兵器。”

翟唐言语一滞,居然不知该如何反驳。只得放这些士卒入城,然后亲自一路跟随,看王渊究竟想干啥。

沿街百姓纷纷避让,见数百士卒并不扰民,于是胆子愈发大起来,竟有许多人跟着去看热闹。

在袁达的带领下,数百士卒直奔杨氏主宗。

日湖东,采莲桥。

足足五道进士牌坊,其中两道还是尚书坊!

过了牌坊,是一座占地上百亩的宅院,正门牌匾刻着四个大字:大冢宰第!

冢宰,六卿之首,又称太宰,明代特指吏部尚书。

杨家显然早就接到消息,杨氏族长杨美盛是个中年人,指着袁达喝问:“此乃大冢宰第,尔等安敢胡来?”

袁达说:“有人告发宁波杨氏通倭,快快让开!”

杨美盛气得胡子乱抖:“胡说八道!便是浙江总督,没有陛下之令,没有刑部文书,也不得擅闯大冢宰第!”

“闯了又如何?你还敢对抗朝廷官军不成!”袁达毫不示弱。

突然,葛衣芒鞋的杨守随,拄着竹杖而来,朗声道:“让他们进去搜。”

“叔父……”杨美盛不愿答应。

杨守随喝道:“让他们进去!我倒要看看,他们能找出几个奸细来。”

袁达带着数百士卒蜂拥而入,行不多时,便指着府内建筑说:“好啊,重檐重栱,杨家这是要造反,把这房子给我拆了!”

杨守随本来胸有成竹,听闻此言,也是眼前一黑,几欲当场昏倒。

杨氏家宅建筑,逾制了……

问题是,但凡有点权势和钱财的官民,特别是在南方富庶地区,谁家修房子不逾制的?

袁达继续溜达,突然抬手一指:“居然还有绘藻井,把这房子也给我拆了!”

藻井可以随便建,但不能雕绘,这是朱元璋规定的。

不多时,袁达又指着廊房:“此处有五色文饰,都给老子拆掉!”

杨氏族人气得跳脚,再这样拆下去,还不得把杨家给拆完啊?可偏偏确实逾制了,王渊没有直接抓人,已经算给他们留面子。

比如绘藻井那玩意儿,只有皇帝和亲王能建,你杨家建绘藻井是想干嘛?

一路跟来的知府翟唐,见此情形哭笑不得。难怪那数百军士,随手带着铁锤、铁钎进城,原来一早就打定主意玩强拆。

“张朋友,借一步说话。”杨守随终于看不下去了。

再不出言制止,拆完主宗的大冢宰第,就该拆他自己的尚书第了。老先生一大把年纪,可不想晚上睡觉餐风露宿。

这个总督真不是东西,连拆人房屋都干得出来,指不定今后还会做出啥事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