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梦回大明春 > 383【旧时同窗】

梦回大明春 383【旧时同窗】

作者:王梓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9:4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正德五年深秋,王渊离开贵州。如今归来,已是正德十三年初夏,期间相隔整整七年半。

王渊没有刻意穿锦衣,只一身月白色湖纱道袍,腰束金花革带,头顶苏样小冠,小冠之中还横插一把玉簪。

月白色就是淡蓝色,看起来清爽而不失文雅。

金花革带只有三品官员能穿,不过王渊的革带明显改进过。在明代,革带不是用来束腰的,而是松松垮垮的装饰品,有的时候还得用手端着。王渊直接收拢,将腰带给系得紧实,如此整个人更显精神抖擞。

小冠便是束发冠,苏样意味着时髦,一把玉簪平添贵气。

随便往那一站,便是翩翩佳公子!

“二哥,我看到贵州城了。”袁达高兴喊道。

王渊笑着说:“多年未见,竟有些陌生。”

袁达也一起回来探亲,反正他读的那个武学,可以随便糊弄了事。

另有十二缇骑跟随,皆着锦衣,腰悬绣春刀。以王渊的官职品级,回乡探亲结婚,完全有资格带上锦衣卫。

一行十四人,快马奔向贵州城。

贵州城还是老样子,但城东竹林被砍了一大片,已经悉数开垦为良田。附廓而居的汉民变多,新增了一整排低矮房屋,看样子这几年贵阳大治。

究其原因,不过是土司衰落。

水西安氏忙着内讧,左宣慰使之职悬而未决,根本没空再来贵阳周边耍横。水东宋氏一蹶不振,宋公子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一派安定和谐的景象。

贵州只有一个布政使,没了土司瞎胡闹,又借改土归流之威,便是镇守太监都不敢嚣张。

守城官兵远远看到缇骑,被吓得精神一震。及至王渊奔到城下,守城官兵揉揉眼,随即欢喜问道:“来者可是王状元?”

“正是。”王渊下马拱手,又让袁达拿出路引文书。

东门的官兵全都汇聚过来,也不看王渊的路引,只围着王渊本人看个不停。

“真是王状元?比画像上威武得多。”

“还能有假?我早就见过王状元,那时候他才十四五岁,经常跟宋夫人(宋灵儿)一起打猎。”

“咱们是不是该跪拜?”

“对对对,该跪下磕头。”

“拜见王状元!”

“……”

王渊笑着亲手扶起一人:“诸位不必如此,我只是告假归乡。我等皆为贵州人,只有同乡之谊,并无尊卑之分。”

官兵们更加敬服,路过百姓也来看热闹。

王渊没有立即进城,而是跟官兵百姓拉家常,问起家乡的逸闻、变化和寻常小事。

人们提及最多的,便是城南状元楼。

河中有一矶石,形似巨鳌。文人们修桥连接,常在此聚集文会,亦有雅士于石上垂钓散心。

王渊高中状元的消息传回,提学副使席书,便召士绅集资建楼。楼高三层,建在河中,鳌矶为座,名叫“甲秀楼”,取“科甲挺秀,独占鳌头”之意,但百姓更喜欢叫“状元楼”。

楼中有两榜,一为进士榜,一为举人榜。从大明开国至今,贵州所出进士、举人皆榜上有名,甚至专门给王渊画了一副画像挂在里面。

此时天色已晚,王渊身份特殊,不便去官衙住宿,也没去宋家找宋灵儿,只选了一间客栈住下。

“二哥可还记得此店?”袁达问道。

王渊说道:“好像以前来过。”

袁达大笑:“我们第一次下山,便是住的这家客栈。不过银钱太少,只让沈先生住进去,咱们都守在客栈外边。那天夜里好大雨,屋檐下都飘进来,咱们的衣服全打湿了,凑在一起抱团直哆嗦。”

“哈哈,你一说,我便想起来了。”王渊颇觉有趣。

走入店中,客栈掌柜居然没有认出王渊,但看到十二个锦衣卫跟随,吓得连忙热情备至的招呼着。

“这位大人是从京师来的?”掌柜旁敲侧击问道。

王渊用贵州官话说:“回乡探亲。”

掌柜愣了愣,仔细看看王渊,突然跪地磕头:“草民拜见王状元!”

“起来吧,我只住一晚。”王渊说。

掌柜大喜爬起,亲自领他们去上房,琢磨着是不是该趁机请状元公留下墨宝。

王渊这边刚落脚,还没来得及用餐,客栈里突然来了七八个士子,全都被锦衣卫给拦下。

王渊听到嘈杂声,立即打开房门,喜道:“伯元兄、子苍兄、宗鲁兄……多年未见,诸君安好!”

“若虚兄安好!”众士子答道。

门前所立之人,大部分是王渊的同学。

汤冔、叶梧、陈文学都已考上举人,便是汤冔的弟弟汤训,也已经有举人功名。

因为王渊促成贵州单独开乡试,贵州每年的举人名额多出好几个。李惟善、高凤鸣等同学,也已经考中举人。不过李惟善家里有钱,如今正在南京求学深造;高凤鸣家里没钱,被宋公子请去在社学当老师。

王渊和李应在龙岗山的室友,一个叫越榛,一个叫詹惠,此刻各自在家中读书。他们两年前双双落榜,打算继续再考,反正家里有钱不着急。

至于跟王渊一起进京赶考的邹木,早就放弃会试了,以举人身份在湖广担任教谕。王渊暗中帮了一把,否则邹木无钱无势,便是当教谕也得慢慢苦等缺额。

见到昔日故友,王渊非常高兴,拉着陈文学说:“走,今日大醉一场!”

下楼到客栈大堂坐下,只端来两盘蜜饯,酒水便已倒上,王渊举杯道:“诸位同窗,且满饮此杯!”

“好!”

同学们见王渊没有富贵忘友,亦无半分官架子,也是开心得很,纷纷举杯痛饮。

“二哥!”

刘耀祖气喘吁吁跑进来,欢喜道:“二哥,我听人说你回贵州了,便一路打听过来寻你。”

王渊笑道:“你来得正好,快过来喝酒。”

从穿青寨下山时,刘耀祖就瘦得很,眼下更显消瘦。他已经二十五岁了,竟然还未娶妻,一门心思苦读,可惜至今依旧只是秀才。

刘耀祖仰脖子喝完一杯,坐下对袁达说:“袁二也回来啦,听伯父说你上战场了?”

袁达笑道:“我跟着二哥,在西域打过吐鲁番,在应州打过蒙古小王子。”

除了刘耀祖,其他士子都跟袁达不熟,此刻纷纷询问:“你们真在西域灭了一国?”

袁达眉飞色舞道:“那吐鲁番国,比贵州全省还大。当时吐鲁番有精骑数万,而我们手里只有骑兵数千,还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二哥主动出击,烧毁吐鲁番牧场,引诱吐鲁番主力东出。然后坚壁清野,牵制敌军主力,带着我们千里奔袭,绕过天山直扑吐鲁番王城。我们连克吐鲁番十余城,前后夹击将敌酋逼往草原。李三郎于山谷设伏,杀得敌酋惊慌而走,二哥带我们趁乱追击,以少胜多将那贼酋活捉!”

“壮哉!”

陈文学拍手赞道:“正所谓,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若虚兄真无双国士也!”

王渊笑道:“侥幸弄险而已。”

何廷远突然问:“先生的身体还好吗?旧疾未再复发吧?”

王渊答道:“先生在江西剿匪,曾被匪寇所伤,不过未有性命之忧。”

“唉,恨不能追随先生左右。”何廷远感慨道。

王渊跟何廷远关系一般,此人未在龙岗山求学,而是等王阳明下山之后才拜师。但王阳明离开贵州的时候,何廷远、高凤鸣和陈寿宁三人,追着送了一程又一程,直把老师送上船才回来——将近百里路程。

汤训问道:“若虚兄这次归乡,准备逗留多久?”

王渊说:“不会超过一个月。”

汤训又问:“我可以跟你一起进京吗?”

汤冔斥责道:“老实读书!”

汤训说:“我不想留在贵州,我要去外面看看。”

汤冔、汤训兄弟俩,被后妈欺负得很惨,便是考中举人也动辄遭受打骂。后妈家里颇有势力,他们的父亲唯唯诺诺,汤训因此多次离家出走,这回干脆想要直接跑去北京。

而且,汤训并非王阳明弟子,跟王渊同年考中秀才。这家伙非常厉害,比哥哥汤冔更先中举,还是贵州当年的礼经魁!

王渊笑道:“仲元若欲远行,一起结伴便是。”

“多谢若虚兄!”汤训喜道。

叶梧跟李应关系不错,问道:“听说李三郎也高升了?”

王渊说:“锦衣卫都指挥使。”

“嘶!”

众人倒吸凉气。

此事他们也有所闻,毕竟李家亦来了圣旨册封,但不亲耳听到始终不敢相信。李三郎当年就是个混日子的,文章做得一塌糊涂,整天只想着上阵打仗,这家伙居然做了锦衣卫都指挥使。

难免有心动者,想要学学李应,抱着王渊的大腿谋出路,但此刻人多不好意思开口。

王渊又喝了几杯,笑道:“五月十八,良辰吉日,我与灵儿在扎佐县完婚。诸位同窗若是有空,还请来参加婚礼。”

“一定,一定,恭喜若虚兄。”

众人纷纷道贺敬酒。

白酒在明代,并不受文人待见,只是贩夫走卒的杯中物,也就在北方严寒之地受追捧而已。

王渊他们现在喝的是米酒,一边叙旧一边畅饮。肚子喝得饱了,人也差不多喝醉了,一个个开始吟诗作赋,或者勾肩搭背回忆龙岗山求学窘事。

王渊也感觉很神奇,数载光阴,转瞬即逝,往事仿若历历在目,自己却已在朝堂位列重臣。

他甚至还记得,刘木匠给刘耀祖打造的书箱,死沉死沉,刘耀祖这笨蛋还扛着去考试。

宴席不知何时散去,好像刘耀祖哭得稀里哗啦,哀叹自己不是读书的料,蹉跎至今连个举人都考不上。

客栈掌柜捧着文房四宝过来,对喝得大醉的王渊说:“请状元公留下墨宝。”

王渊迷迷糊糊握笔,站立不稳说:“我特么最烦写诗,打油诗你要吗?”

“要,要!”掌柜忙不迭点头。

王渊挥笔写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陈文学凑过脑袋,哈哈大笑:“好诗!此诗咏雪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