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梦回大明春 > 435【三人格局】

梦回大明春 435【三人格局】

作者:王梓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9:4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正德年间,廷推制度尚不完善,没有坐推、立推的区别,甚至阁臣和六部官员的廷推都没有形式差异。

而且,只有三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参与廷推,暂时还没把科道官成堆拉进去——论品级,六科顶格了也就正七品,在正德朝没有廷推投票权。

另外,五军都督府虽然是摆设,但只要是正三品以上的武官,同样可以参与相关职务的廷推。比如兵部职务,比如地方督抚,武官也可投票,这证明文官还没彻底压倒武官。若再过几十年,便是正一品都督,都不准掺和廷推之事。

正月二十六,王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参与廷推,因为他以前参与都没啥话语权。

早前几日,都察院已经做好准备,将有资格当选的官员资料,做成小册子发给参与廷推的官员。这是让投票人,更加熟悉候选人,颇有些后世选举的味道。

廷推当天,本该吏部尚书主持会议。但如今吏部尚书空缺,吏部左侍郎又是候选人,干脆请来礼部尚书代为主持。

吏部文选司郎中,担任会议副主持,首先进行致辞:“吏部尚书,天官也。其位悬空,不利社稷……毛尚书,请画题。””

洋洋洒洒说一大堆,礼部尚书毛澄宣布廷推开始:“吏部尚书之选,蒋冕为正推,廖纪为陪推。”

这是确定正副候选人,并且正德年间,候选人只有两个。

从嘉靖开始,不但科道官大量参加投票,就连候选人也逐渐变多,十个候选人的情况都有发生。

当然,如果你对候选人都不满意,也可以写其他官员名字——这种情况,一般是皇帝在玩骚操作,悄悄命令大臣推荐心仪官员。并且,是皇帝和朝臣有重大矛盾的情况下,因为皇帝本身就有资格提名官员。

王渊领到一张白纸,他直接写道:“吏部左侍郎廖纪,耿介不渝,铁面无私,清誉著世,恪守臣节。天官之位,国家大器,当选奉公之人,吾意力推廖纪。”

此为“条对”,不用写得太多,而且不可以署名。

在万历皇帝瞎搞以前,廷推都是不记名投票,更不可能出现当场争吵辩论的情况。

而且,官员个个都会台阁体,混淆笔迹再容易不过,无法通过辨认字迹来确定谁给谁投票。

等所有投票者都收笔了,吏部文选司官员开始收票,吏部文选司郎中负责计票。票数结果不会公布,也不影响选举结果,因为都要拿去交给皇帝。

一般而言,皇帝该选择正候选人,再不济也要挑个副候选人,这是君主尊重大臣的体现。

但是,皇帝有时对所有候选人都不满意,于是就要进行第二次廷推。如果皇帝还不满意,那就进行第三次廷推,一直推不出来,那就皇帝亲自提名候选人!

候选人名单,由内阁拟票,递交司礼监,再由司礼监交给皇帝。

朱厚照没有立即批复,而是把王渊叫去豹房:“二郎推的是谁?”

王渊拱手道:“陛下,按照旧制,臣不得透露。”

“说吧。”朱厚照笑道。

王渊说:“廖廷陈。”

朱厚照问道:“廖纪是你的人?”

王渊连忙辩解:“廖廷陈(廖纪)升任吏部右侍郎时,吏部尚书乃是杨应宁(杨一清)杨阁老。”

朱厚照瞬间明白:“那廖纪该是杨一清的人。陆完当了好几年吏部尚书,竟没把廖纪给赶走,看来这廖纪还真有些本事。”

“陛下圣明。”王渊奉承道。

“便选廖纪吧。”朱厚照顺手用红笔进行批复。

吏部尚书的人选,就这么确定下来,最终决定权还是在皇帝手中。

就怕某人权倾朝野,候选人名单全是其心腹,搞得皇帝根本没有选择余地。

真正坏事的是万历,把廷推弄成记名投票。那简直能吵翻天,就看谁声音大,不听话的还要被打击报复,滋生了晚明时期激烈党争的土壤。

之后一个月,王渊除了给太子上课,啥事儿都不能做,因为还要推举吏部左侍郎和工部左侍郎。

杨廷和的心腹蒋冕,此时执掌制敕房和翰林院,既然吏部尚书没有争到,自然不会再去争吏部左侍郎。

杨廷和那边在搞串联,王渊、靳贵、杨一清等人也在串联。

大家争来争去,皇帝神来一笔,调广东按察使汪鋐进京,将其钦点为吏部左侍郎。

朝臣全都傻眼。

老丈人黄珂满头雾水,把王渊叫去喝酒,问道:“这汪鋐是什么情况?”

王渊笑道:“此事我有些了解,汪鋐是入了陛下法眼。他谁的心腹都不是,只因主动出击,在屯门击败佛郎机人,拆毁了弗朗机人私建的城堡。陛下一心海外扩张,汪鋐对海战知之甚深,恐怕未来会调任兵部。”

“区区一省按察使,直接提拔为吏部左侍郎,这也有些太离谱了。”黄珂摇头叹息。

虽然两个官职,都是正三品,可一个在天上,一个尚在地下。

引来满朝反对,因为荒唐至极。

但只是左侍郎,又不是尚书,皇帝还真有权力钦定,而且汪鋐也有资格担任。

估计朱厚照被朝臣吵得头疼了,突然向杨廷和抛出橄榄枝,提议把蒋冕拉进内阁。这笔政治交易,让杨廷和非常满意,朱厚照也趁机提拔心腹执掌制敕房。

那心腹是谁?

杨一清的学生乔宇,之前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南京文官的一号实权人物。

朝廷百官终于反应过来,这场政斗的最终获胜者,居然他娘的是正德皇帝朱厚照!

朱厚照不但提拔精通海事的汪鋐做吏部左侍郎,还顺手利用乔宇掌控制敕房和翰林院。杨廷和为了蒋冕入阁,只能硬着头皮配合皇帝,皇帝和首辅完成交易,其他大臣还有什么话说?

王渊的收获,也就保住李鐩,又推举赵璜担任工部左侍郎,相当于控制了整个工部。

至于朱英提督水师,那是张永免费赠送的。

嗯,张永开始飘了。

朱厚照把百官玩弄于鼓掌之后,再次怠政不理朝事,一切都交给张永秉笔处置。杨廷和在内阁占了一半人,又暗中勾结张永,开始疯狂提拔亲信做中层官员,对朝政的处理也全凭其心意。

甚至,两人联手阻隔内外。六部想要奏事,要么通过杨廷和,要么通过张永,否则就只能求王渊递折子。

王渊算是真正走向权力巅峰了吧,毕竟除了杨廷和、张永,现在也只有他能说上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