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梦回大明春 > 499【争与不敢争】

梦回大明春 499【争与不敢争】

作者:王梓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9:4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彭泽,杨党第一知兵之人,杨廷和的绝对心腹。

只论外型,这货不像文官,反而更似武将。他身材魁梧,膀大腰圆,史载其“腰十二围”。有两种换算方法,一种腰围一米八,一种腰围一米一,反正非常吓人的样子。

明代官员的腰带都松松垮垮,姑且算彭泽腰围一米吧。如果只是腰粗,也就一个大胖子,但再加上身材魁梧可不得了。

古代名将,全是这种型号,而非倒三角形的现代健美男。

现代健美男,体脂太低了,征战数月根本扛不住,将领和士兵都要有足够的脂肪储量。

朝堂之上,彭泽嗓门洪亮,指着御史许中质问:“你说我在四川杀良冒功,哪个武官动的手,在何县何村杀的良,所杀良民又姓谁名谁?”

许中面无表情,回答说:“吾身为御史,自当风闻奏事。至于是否属实,自有人去查核,若查无此事,也能还彭总宪一个清白。”

彭泽怒道:“也就是说,你屁都不晓,只听几句胡话就来奏劾!”

许中冷笑:“彭总宪好大的官威,被弹劾了不知自辩,反而向奏劾之人兴师问罪。吾身为御史,若把什么都查明了再奏事,那还要地方按察司何用?还要十三道御史何用?还要刑部何用?”

彭泽如今是都察院一把手,而许中只是都察院的一个小御史。

只因杨廷和推荐彭泽转任户部尚书,彭泽立即就被自己的下属盯上,乌七八糟的事情胡乱攀咬一通。

依彭泽的暴脾气,很想当众狂扁对方一顿出恶气。

彭泽的暴躁性格,源自他的父亲。

当年彭泽嫁女儿,打造几十件精美漆器,造价非常昂贵。派人送到老家之后,他爹把漆器全部打碎,认定彭泽在地方为官有贪污,亲自背着行李跑去跟儿子理论。

父子相见之后,彭泽连忙让仆役去背行李。他爹呵斥道:“老子背了几千里,你连几步都不肯背?要你何用!”进入官邸,彭泽立即跪下请安。他爹抄起棍子就打,打完之后又背着行李回老家。

彭泽传承了父亲一身暴脾气,正德初年在地方跟太监做对,直接给自己准备了一口棺材。

钱宁得势时,彭泽跟王琼争兵部尚书。王琼请彭泽喝酒,故意诱导彭泽说胡话,又让钱宁躲在屏风后。结果,钱宁亲耳听到彭泽大骂自己,跑去皇帝那里打小报告,再加上王琼还结交江彬,立即就把兵部尚书的位子抢到。

彭泽真的不贪,而且城府不深,但却是一个狂热官迷。

此时此刻,彭泽举着笏板,扯开大嗓门,声震屋顶道:“诸位科道同僚,还有什么要奏劾的,一并都说出来!我也不自辩,该查就查,本人行得正、坐得直,不怕宵小暗算!”

御史许中淡然道:“吾行御史之责,风闻而奏事,怎么到彭总宪口中就成了宵小?”

朱厚照坐在上边直打哈欠:“此事派人去查,不要再胡搅蛮缠了。”

许中立即说:“在查清之前,彭总宪不宜转任户部尚书。”

彭泽脸色铁青,死盯着前面的王琼,王琼目不斜视犹如老僧入定。

除了王渊和王阳明,彭泽、王琼就是军功最多的文官,他们两个已成不死不休的死对头。就算王琼已经入阁,也要死按着彭泽,不让对方顺利接掌户部。

按下葫芦浮起瓢,许中刚弹劾完彭泽,御史朱寔昌又跳出来:“臣奏劾南京吏部尚书王守仁,其在江西借清田之名,唆使门生故吏强占民田。又鼓吹歪理,篡改朱子之言,致使士林邪妄之论蜂起。如此行径,不宜转任户部尚书!”

朱厚照还没说话,给事中蔡经、御史高世魁同时出列:“正德十九年,宁夏总兵种勋行贿京师,侦事者获其名册,右都御史金献民亦册上有名。此事千真万确,不需再去查核,只要翻阅本案卷宗便可。金献民勾结武将、收受贿赂,怎可兼掌翰林院和制敕房?”

如果前两个弹劾,只是风闻奏事,不形成有力威胁的话,那么弹劾金献民可谓直击要害。

金献民背心冒汗,出列跪地:“陛下,臣管教家仆不严,致其收受武将贿赂,请辞都御史之职回乡养病!”

得,勾结武将、收受贿赂的大罪,直接一股脑儿推到家仆身上。至于那个家仆,两年前案发时,就已经被流放西域了。

杨廷和现在脑壳疼,他推荐金献民兼掌翰林院和制敕房,是觉得此事早就过去了,哪想到又被言官给翻出来炒冷饭。但他又不得不推荐金献民,因为此人资历很老,是杨廷和的铁杆心腹,曾被梁储排挤去南京。

杨廷和丁忧回朝之后,好不容易把金献民弄回北京,一直扔在都察院当都御史,现在怎么也要推荐其担任户部尚书。若不提拔金献民,会让很多杨党之人心寒,甚至生出跟着杨廷和混没前途的想法。

阁臣毛纪连忙帮着说话:“陛下,正德十九年的案子,早就已经结了。那是金总宪的家仆,背主妄自行事,一案怎能二罚?”

给事中蔡经冷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连齐家都做不到,还能做翰林院学士兼掌制敕房?”

御史高世魁也说:“正德三年,查湖广仓库粮料有亏;正德四年,查浏阳刘道龙命案不实。金总宪,你对这两案有何解释?”

金献民本来已经打算辞官了,听到这话气得跳起来:“老朽正德三年二月,就因得罪刘瑾,被污天津清田不实而革职。六月以莫须有罪名被捕下狱,幸得同僚搭救。七月的湖广仓库粮料案,实乃太监所为,硬要污到老夫身上,又把老夫下狱了!你现在找出这些东西,是要为刘瑾翻案吗?”

群臣纷纷站出来,为金献民辩解。

王渊听得非常无语,你个高世魁不专业啊,没事儿翻那些旧账搞毛。一旦牵扯刘瑾,就算金献民有罪,也会立即变得无罪。

高世魁还逮着不放:“这些便算诬陷,可刘道龙命案呢?那是你审理的冤假错案!”

金献民欲言又止,瞬间说不出话来。他当时担任湖广按察使,审理案件无数,刘道龙命案确实审错了。但这件冤案,并非金献民有意为之,而是被属下联手蒙蔽,成了金献民这辈子都洗不去的污点。

不说翰林院的清贵之官,但凡走地方实干派路子升迁的,能做到中央大臣有哪个不牛逼?

更何况,金献民是三榜末尾的进士,第一个职务是正八品行人(皇帝传令官)。这个职务非常尴尬,看似为皇帝持节传令,其实跟皇帝没啥接触,只是个看似光鲜的正八品职务而已。

他熬了九年才转升巡按御史,让云南吏治为之一清。接着又巡按京畿,勋贵权宦纷纷避让,人称“铁面御史”。

金献民兵备天津时,更是把天津梳理得井井有条。要知道,在整个大明北方,天津的复杂程度仅次于北京,经济利益牵扯甚至比北京还严重,金献民当时的政绩能把人闪花眼。

曾经的铁面御史,曾经的能臣干吏,到老了居然被两个小言官咬住不放。

金献民悲从中来,摘下自己的官帽:“臣有负皇恩,按察湖广却致冤案,请求告老归乡!”

阁臣蒋冕求情道:“陛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总宪当年审错的案子,一来并非出于故意,二来早已因此被罢官一次。金总宪历仕三朝,数十年来兢兢业业,政绩彪炳,怎能因一次疏漏而逐其归乡?”

金献民却是铁了心辞官,对蒋冕说:“蒋阁老不必为老朽多言。老朽一辈子光明坦荡,只有两事亏心,一是刘道龙命案,二是种勋行贿案。既然有人翻出来,那老朽也没脸再做官了。”说着,金献民稽首不起,趴跪在地上大喊,“陛下,请准臣告老还乡!”

“不必如此。”朱厚照挽留道。

金献民依旧趴跪于地,再次大喊:“陛下,请准臣告老还乡!”

朱厚照只能呵斥那两位言官:“你们都给朕退下!”

金献民第三次大呼:“陛下,请准臣告老还乡!”

到这种地步,只要没眼瞎的,都知道金献民去意已决。就算今天辞职不成,改天还会辞职,他是真的心灰意冷了。

朱厚照便说:“准辞,便以户部尚书衔致仕。”

这是批准金献民辞职,而且临时提升为户部尚书,金献民老家的房子也可称为“尚书第”。

金献民呼道:“谢陛下恩典!”

蔡经和高世魁两位言官,虽然达成了弹劾目的,但总觉得心里瘆得慌。他们好像捅了马蜂窝,群臣一个个怒目而视,因为金献民这个三朝老臣非常有威望。

杨廷和转身看向王渊,王渊略微摇头,表示此事并非自己指使。

彭泽却舍不得辞官,扯开嗓门大喊:“你们这些人,把金总宪逼到辞官,某家却不怕。还有什么奏劾,都一并讲出来,今天非要辩个是非曲直不可!”

言官们不再说话。

三个顶级大缺,王渊与杨廷和推荐了六位候选人。金献民被弹劾到辞职,彭泽被激得咆哮朝堂,王阳明也被诬告抢夺民田。

剩下的三人,王瓒和席书私德无缺,完全找不到攻击弱点。汪俊则长期在翰林院,后来转任六部也中规中矩,同样没啥地方可弹劾的。

朱厚照当场作出决定:“仓场侍郎席书,擢升户部尚书;刑部左侍郎汪俊,转升工部尚书;至于翰林院学士兼掌制敕房,此缺便让吏部左侍郎汪鋐接任。”

三个位子,一个给王渊的人,一个给杨廷和的人,还有一个归帝党所有。

帝党汪鋐,被吓得立即出列,跪在地上说:“陛下,臣之前擢升吏部左侍郎,已经是幸蒙陛下圣恩,哪里还敢接掌翰林院?杨阁老与王尚书所推荐之人,皆为才德兼备之大贤,臣何德何能可与他们相比?请陛下收回成命!”

汪鋐真不敢冒头,他资历和威望太浅了,一旦接受这次任命,恐怕要同时得罪王渊与杨廷和。

王渊不说话,杨廷和也不说话。

朱厚照有些心烦:“便如此了。”

汪鋐疯狂磕头道:“若陛下执意提拔,臣只能辞官以表心意!”

朱厚照很想冲下去,一脚将汪鋐踹飞。他很努力和稀泥了,趁机提拔帝党,没想到这个帝党却不配合。

杨一清出列道:“陛下,汪侍郎确实资历不足。”

王琼跟着出列:“南京吏部尚书王守仁,才德兼备,天下皆知,请陛下召回京城。”

“退朝!”朱厚照气得转身就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