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梦回大明春 > 501【兵变】

梦回大明春 501【兵变】

作者:王梓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9:4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朱厚照的病情,当天晚上王渊就知道了。

并非王渊在皇帝身边安插眼线,而是张永派小太监过来告知。张永不但给王渊传递消息,还悄悄给杨廷和传递消息,这老家伙做事可谓八面玲珑。

翌日,朱厚照召王渊前往豹房,精神奕奕看不出任何病态。

将钓起的鲤鱼扔回太液池,朱厚照不疾不徐道:“大同兵变,士卒皆投北虏。”

“什么?”

王渊正在挂饵,吃惊之下,手指竟被鱼钩刺破。他定了定神,摇头说:“皆投北虏,此言肯定夸大。大同官兵,有几个跟蒙古人没有血海深仇?若非走投无路,必然不会投降异族。”

“或许如此,”朱厚照说,“大同巡抚张文锦被杀,参将贾鉴被乱军分尸。”

刚说到这里,杨廷和、杨一清、蒋冕、毛纪、王琼陆续到来,连兵部尚书王宪都被召来议事了。

众臣聚在太液池边,杨廷和首先说:“当派得力大臣,总督三边。一为查清兵变始末,二为防止事态扩大,三为尽快平息兵变。”

朱厚照问:“派何人前往?”

“左都御史彭泽知兵。”杨廷和道。

杨廷和无非是推荐彭泽过去,只要平息兵变,正好能转任户部尚书。

王渊说道:“大同闹兵变,还杀死巡抚、分尸参将,恐怕是官逼兵反所致,而且是被逼得没有活路了。若如此,当以招抚为主,不能妄动兵戈。彭总宪确实知兵,但脾气暴躁,一旦彭总宪闹起性子,恐怕会让事态愈发严重。”

杨廷和瞬间无语,因为王渊说得有道理,彭泽确实一等一的暴脾气。

朱厚照问:“二郎觉得该派谁总制三边?”

“仓场侍郎(席书)可也。”王渊说道。

毛纪立即跳出来反对:“席侍郎虽然参与贵州平乱,但他本人并不知兵。万一招抚不力,如何应对兵变?”

其实,魏英和李充嗣都非常适合,他们也跟王渊关系很好,但魏英已经去世,李充嗣垂垂老矣。

王阳明当然也适合,但王阳明远在南京,不能立即赶去大同。

武举会试的两位监试官,边宪和俞谏也很适合。但这两位知兵老臣,都没扛过今年冬天,前些日子双双染病去世。

状元姚莱的父亲姚镆,亦是合适人选,但如今正在广西平乱。

另有几个知兵大臣,也全在地方平乱!

别看朱厚照和王渊不断打胜仗,但大明再次叛乱四起。

北方数省,连续三年大旱。山东因为大种棉花,粮价打着滚往上翻,灾害之下饿殍遍地,农民起义军已流窜三府之地——王渊的蒸汽机和纺织工厂,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广西那边闹得更厉害,土司叛乱攻陷十余州,姚镆带兵十万前往镇压,镇压了两年都还没搞定。

广东、广西、湖广和江西的交界地,如今已是叛军天下,官兵去了他们就进山躲藏,官兵走了他们就出来劫掠州县。

土地兼并太严重,若不全面清田改革,即便成功镇压起义,数年之后也会卷土重来。

至于王渊,堂堂礼部尚书,不可能再亲自平乱,否则朝廷的脸面往哪儿搁?

王渊拉杆钓起一条鱼,说道:“席侍郎不需知兵,只要他去大同,兵变定可平息。”

“王尚书未免也太笃定了。”蒋冕言语中带着讽刺。

王渊说道:“席侍郎是鄙人的老师,只要打出这块招牌,大同兵变自然消弭。”

朱厚照突然笑道:“此言有理,就让席书总制三边。”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席书等不及开春,接到命令立即赶往大同。

席书还没走到宣府,就接到兵变首领朱振的奏疏,说大同乱局已定,请求朝廷招抚士卒。

这场兵变,其实早该爆发。

只因王渊收复大宁,重设大宁都司,耗费了大量钱财,大同那边的防御工程拖延日久,搞得兵变也跟着延缓两年爆发。

事因大同巡抚张文锦而起,宁王造反的时候,张文锦正好担任安庆知府。他提前整兵设防,把宁王大军死死拖在安庆,因此立下大功而升迁,也算是文官当中的知兵之人。

张文锦调任大同巡抚之后,面对右翼蒙古连年入侵,立即着手修缮边疆防御设施。

张文锦借着修筑城堡的机会,自己贪了不少。这属于潜规则了,按理也不会出事儿,可负责督造工程的参将贾鉴更贪!

在贾鉴的疯狂贪污之下,大同城北第三道防线全是豆腐渣,而且没有建造相关的生活设施。

张文锦对此毫不知情,眼见城堡已经修好,立即调派三堂士兵前往驻守。

三堂士兵被调去驻守新建城堡,他们妻儿老小也得跟过去,去了之后发现没住的地方——城堡偷工减料,士卒住房很少,军属住宅直接没有。除了高层军官,中低层武官和士卒,只能一家人挤在破房子里。

这种条件,是不可能抵御寒冬的,冬天一到就冻死不少人。

于是,中低层军官带头兵变,分尸督工参将贾鉴泄愤,又攻入大同城将巡抚张文锦杀死,大同边将猝不及防之下纷纷逃跑。

然后,参加兵变的军官和士卒傻眼了,他们中间没有一个能挑大梁的。

由于害怕朝廷问责,大量士卒逃亡,许多竟跑去投靠蒙古。剩下的军士,打开大牢救出朱振,拥立朱振为兵变首领。

朱振前面出场过,应州之战,斩杀蒙古小王子,朱振也立下了许多功劳。

战后不久,朱振升任大同总兵,因为被弹劾贪污而下狱。他一直被关在大同牢房里,乱军群龙无首之下,居然强行推举朱振当带头大哥。

且不论朱振以前的劣迹,他如今被架在火上烤,稍不注意就有灭族之祸。

于是朱振变得聪明起来,他跟乱军约法三章,如果士卒不答应,他宁死都不肯出来扛事儿:其一,不得侵犯皇庄;第二,不得抢掠官仓;其三,不得杀人放火。

真是活见鬼了,这些兵变士卒,居然变得纪律严明。他们在朱振的统帅下,沿途攻打逃散的乱军,收编无数逃亡士卒,所过之处竟秋毫无犯。

席书前往平乱的半路上,朱振已经占据半个大同边镇,把大同治理得井井有条,然后主动请求朝廷招抚。

席书接到朱振的奏疏,一边派人发回北京,一边舍弃随从独自赶路。

奏疏还没到京,席书已经策马狂奔,冒雪来到大同城外。

下马换上官服,席书大喊:“三边总督席书,奉皇命前来平乱,尔等还不快快开城投降!”

城内士卒哗然,连忙去禀报朱振。

不多时,朱振亲自出城迎接:“罪臣朱振,叩见席总制!”

席书质问道:“兵变士卒,可都约束好了?”

朱振说道:“大同兵戈已息,军士秋毫无犯,只求朝廷宽恕罪责。”

席书说道:“朝廷是否宽恕,自有大臣商议。”

朱振惊讶道:“席总制没带来招抚皇命吗?”

“暂无,”席书说道,“我随你进城便是,且详细说说兵变首尾。”

朱振就这样陪着席书进城,把兵变经过细说一番。

进城之后,朱振再问:“席总制,朝廷可愿招抚士卒?”

席书微笑道:“你好生约束士卒,我自会如实禀报。”

朱振更没底了,他对席书也不了解,只知道这位在陕西赈过灾,还在陕西镇压过饥民起义。

当晚,朱振设宴款待,兵变军官也来参加。

朱振的情况非常尴尬,他虽然占领了半个大同边镇,可却不能完全控制麾下士卒。他说自己可以请求朝廷招抚,那些兵变军官才听他的,甚至一路秋毫无犯。

可一旦朝廷不愿招抚,又或者打算惩治兵变军官,朱振可能会第一个被手下杀死。

今天这个宴席,朱振说了不算!

一个百户问道:“席总制,朝廷打算如何处置咱们?”

“不知,”席书可不会言语服软,否则就是纵容兵变,但也不能逼迫太甚,说道,“朝廷大臣商议之后,自会拿出章法。你等要做的,便是约束各自士卒,不得再有任何违法乱纪之事。”

另一个试千户说:“朝廷不给出章程,我等如何敢招安?”

“等着便是。”席书说道。

“嘿!”

又有个百户拍桌子,指着席书说:“你这总督,一问三不知,皇帝派你来有何用处?”

席书冷笑:“吾身为三边总督,敢独自进城,还没有诚意吗?朝廷自是有意招抚,但你等若是杀孽太重,调兵镇压又如何?我便在城里住下了,皇命一来,该怎样便怎样。你们兵变都敢,还怕我一个文官?”

众军官无言以对。

席书又说:“你等可知罪?”

朱振带头跪下:“吾已知罪,请求朝廷宽恕。”

众军官面面相觑,只能跟着跪下。

席书说道:“既已知罪,都起来吧,等着朝廷发落便是。此间情形,本官亦会如实奏明朝廷。”

军官们回到座位,纷纷大吐苦水。

一个百户说:“席总制,你可一定要跟陛下说清楚,咱们也是逼不得已啊。张文锦和贾鉴贪得太过分了,咱们妻儿老小被调去北边,却连屋子都不好好修建,前些日子冻死了许多兄弟和家眷!”

另一个军官说:“应州之役,咱也跟着陛下打过蒙古小王子。可论功行赏,咱只分到几斗米,封赏全被上面的吃了大半!”

又有军官说:“我还跟着王二郎救过驾呢。当时陛下被蒙古骑兵追击,王二郎带着咱们救护陛下,被蒙古小王子堵在山里出不来。当时,陛下离我就两三丈远,夜里陛下烤火的柴禾还是我递过去的。他娘的,拼死追随陛下打仗,到头来只赏了一两银子!”

席书扭头看向朱振:“论功行赏之时,你在做大同总兵吧?”

朱振尴尬道:“还没呢。当时王总兵卸任,在下还没到任,论功行赏是镇守太监在主持。”

席书瞬间明了,那个镇守太监,估计故意把总兵王勋调走,又赶在朱振没有赴任之前,匆匆忙忙便把战功封赏给搞定了,打时间差不知贪墨了多少银子。

席书说道:“你等的委屈,本官会如实禀报,定然还你们一个公道。”

一个军官问:“席总制说话算数吗?”

另一个军官说:“若王二郎在此就好了,听说王二郎赏罚分明,而且他在陛下面前也说得上话。”

席书说道:“本官是王二郎的老师。”

“呵,那敢情好!”

“席总制,刚才咱们有眼不识泰山,这杯我向你赔罪!”

“席总制且放心,我等必然约束士卒,只等着朝廷发落,任杀任罚,没有二话!”

“……”

屁的任杀任罚,若朝廷真打算杀掉一批带头者,眼前这帮军官必然真的造反。

席书稳住这帮兵变头子之后,立即写信告之朝廷实情。他这封信,都被兵变头子仔细检查,没有问题才能安全送出城。

真的只是招抚,不做任何处罚?

怎么可能!

大同闹这么一出,王渊正好安插武进士、武举人。相关责任人,暂时肯定不能严肃处理,但再过一两年就可秋后算账了。

当然,那个中饱私囊的镇守太监,不管现在已经调任何处,王渊都会追查到底!

这次酿成兵变的罪魁祸首,也会逐一查处,顺便清理军田,安插流职武将。

席书暂时可以不用回京了,户部尚书也可以让给杨廷和的人,抓住良机整顿大同边镇才是重中之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