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梦回大明春 > 549【天竺棉会】

梦回大明春 549【天竺棉会】

作者:王梓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9:4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赈灾,又叫“荒政”,是中国历代王朝的主要政治活动之一,即便在蒙元时期,朝廷也得做样子赈灾,否则就是罔顾天命。

赈济、赈贷、赈粜、施粥、蠲免、罢官籴、招商、工赈、劝分……各种赈灾方法,都被记载进了《荒政则》,这本书是大明官员的必修教材。

其中,工赈便是以工代赈,早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出现。

但凡认认真真读过《荒政则》,官员们就知道该如何赈灾,根本不需要王渊去提醒。后世所有的赈灾方式,中国古代都已经拥有,只看各级官员的决心和能力而已。

徽商黄崇德,这次联络各地海商,从南洋购买大量粮食,无偿捐赠给南方各省。

然后让儿子黄煦进京,拜见首辅杨廷和,求得一副内容为“义商”的墨宝。

没办法,黄崇德被吓坏了。

徽州八大族,因为两淮私盐案,被杨廷和灭了两族,其中一族就是黄家主宗。

黄崇德也出自黄家主宗,爷爷辈儿才单独分出来,差点就被杨廷和给一锅端了。

黄煦从杨廷和那里讨来墨宝,又前来拜见王渊:“先生,父亲让学生来当面致谢,多谢先生事先提醒。”

王渊点头说:“你父亲做得不错,让他不用担心。”

黄煦是王渊早年收的学生,其父黄崇德,则是王渊的重要商业合作伙伴。

黄崇德的爷爷分家之后,家财并不丰厚,生意也做得不大。随着江南织造业兴盛,黄崇德筹措资金,跑去山东买棉花运往南方,渐渐崭露头角。弘治朝盐法改革,黄崇德嗅觉灵敏,成为第一批吃螃蟹者,瞬间变成大盐商,而且属于最可恶的囤户。

王渊开海之后,黄崇德先是做内地供货商,渐渐又在向海商转型。

新盐法实施之前,王渊就派人提醒黄崇德,让他老老实实听从朝廷政令,否则就取消跟黄家的合作关系。

这次论罪处斩的徽商黄莹,正是黄崇德的族兄,而且刚开始的时候,还是黄崇德带着黄莹涉足盐业生意的。如今黄莹抄家问斩,黄崇德反而逃过一劫,徽州黄家瞬间以黄崇德马首是瞻,他这一脉也摇身变成黄家新的主宗。

王渊问道:“你真不打算考科举?”

黄煦答道:“弟子不喜仕途,有个举人功名就足矣。”

黄煦六年前就中举了,以他的才学文章,有很大几率能中进士。但这小子,却跟着父亲做生意,经商时顺便搞数学研究,算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数学家。

王渊笑道:“你不是长子,分不到太多家产,可有想过今后如何做生意?”

黄煦回答:“父亲答应给我三万两银子做本,无论生意成败,今后都跟家族无关。若赔光了本钱,就回家辅佐兄长,老老实实做一个商号掌柜。”

“你打算做什么生意?”王渊问道。

黄煦回答:“棉花。”

王渊有些诧异:“棉花?”

黄煦详细说道:“如今大明有三棉,即鲁棉、楚棉和南棉。鲁棉所织棉布最优,楚棉、南棉皆为劣等,而且都已经供不应求。既然国内棉花不够,为何不放眼海外?”

王渊笑道:“你打算到海外种棉花?”

黄煦说道:“棉田夺粮田,有伤天和,今年南方大旱,因为大种棉花,更加导致粮食奇缺,饿死的百姓不计其数。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海外种棉。”

王渊问道:“在哪里种棉花最合适?”

黄煦说道:“棉纺业大兴之后,诸多出海商贾,尝试在南洋各地种棉。但他们都失败了,南洋种出的棉花,别说比不上鲁棉,就连楚棉和南棉都不如。但是,天竺所产棉花,质量不下于鲁棉。这几年,又兴起一个海商行当,即从天竺运棉花到大明,再从大明运棉布到天竺。”

王渊问道:“看来大明水师,早就在打天竺的主意了?”

“正是,”黄煦说道,“父亲给的三万两银子,学生打算全部用来召集灾民出海。第一批只招青壮,购置兵甲,追随大明水师攻打天竺!”

印度种植棉花的历史,远远早于中国,主要有南、北、中三大产棉区。

大明水师盯上了南部产棉区,那里是维查耶纳伽尔国的地盘。

如今的印度次大陆,主要有三个大国。

第一,莫卧儿帝国,创建者为巴布尔,跟吐鲁番王、叶儿羌汗是表兄弟。巴布尔和叶儿羌汗曾经联手作战,被乌兹别克汗国打得满头包,战争失败之后,一个南下创建莫卧儿帝国,一个东进创建叶儿羌汗国。

第二,孟加拉苏丹国,是整个印度次大陆,人口密度最大、粮食产量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国家。就在今年,孟加拉国的首都,被莫卧儿帝国攻占,但很快组织有力反攻,战事进入拉锯僵持阶段。

第三,维查耶纳伽尔国,经济不如孟加拉,军事不如莫卧儿,但依旧享有南印度霸主地位。

印度的棉花,早就让大明海商垂涎欲滴,大明的纺织业商人,也同样撺掇着水师去攻打印度。没办法,国内棉花产量不够,南洋又不适合种棉,大家很自然的把目光投向印度。

今年南方八省大旱,楚棉、南棉大面积减产,棉花供应量更加不足,直接促成军事行动的提前实施。

南北棉纺织商人行会、各大海商行会,纷纷集资入股,跟大明水师合伙,组建一个类似东印度公司的组织,他们称之为“天竺棉会”,黄煦就打算拿着父亲给的三万两银子入伙。

这些钱,首先用于招募灾民中的青壮,打造一支八千人规模的陆军,跟着大明水师一起去攻打维查耶纳伽尔国。

没办法,维查耶纳伽尔国实力雄厚,并非锡兰、占城这种小国可比。

仅靠大明水师官兵,或许能一路打胜仗,但很难完成实质性占领,后续的殖民统治也难以展开。

葡萄牙经营印度三十年,面对维查耶纳伽尔国的时候,也只占了一个港口作为殖民点。

为了棉花,纺织商、海商、大明水师,三方势力一拍即合。他们已经垂涎欲滴数年之久,这次的南方八省大旱,终于促使众人踏出实质性的一步。

正德二十四年,“天竺棉会”正式成立,股东多达数十家,本钱有数百万两白银之巨!

原本打算募兵八千,银子实在太多,干脆招募一万两千人。都是从灾民中募集的青壮,各地官府非常配合,因为可以减少流民数量、减轻他们的赈灾压力。

浙江、广东、福建的钢铁厂,一下子接到大量订单,疯狂打造兵甲器械。

当年冬天,天竺远征军在柔佛城组建完毕,仅滑膛枪兵就有五千人,并且装备了钢质刺刀。

训练长达四个月之久,正德二十五年春天,大明水师在印度马马拉普兰登陆。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但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船可以直接横跨孟加拉湾,这座港口城市反而没那么重要了。

并且,维查耶纳伽尔国承平日久,政权早就腐化堕落,国力正从巅峰状态往下狂跌,马马拉普兰港的城墙已经上百年没修缮过。

“轰轰轰!”

数百门海战火炮,对准城墙一顿狂轰滥炸,瞬间就轰塌出多处缺口。

城内守军毫无准备,他们已经两百年没打过仗,面对突袭根本不知如何是好。在一片惊慌当中,高种姓贵族直接弃城而逃,守军也随之放弃抵抗,这座古老的海港城市,就这样被“天竺棉会”占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