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梦回大明春 > 642【对徐达后人开刀】

梦回大明春 642【对徐达后人开刀】

作者:王梓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9:4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南京。

姚镆与梁材,天下两大清官,全被王渊扔过来。一个是南京户部尚书,一个是南京礼部尚书。

姚镆的儿子姚涞是状元,已被王渊升为翰林院侍讲学士,担任《绍丰大字典》的分房长,相当于编撰部的一个组长。

姚涞对此非常满意,自己不但参与文化盛举,而且还在其中担任要职,今后是可以青史留名的!

王渊对曲阜孔家的处理,从头到尾遵守规矩,让北孔彻底丧失人心,又调仁厚的南孔北上,此事也让姚涞深为认同。

这就是按规矩办事的好处,只要你不破坏基本规则,就能让政敌无法指摘,也能让中间派心存好感。

姚涞就对王渊印象甚佳,甚至多次写信到南京,希望父亲能够支持王阁老改革。历史上,以至诚至孝出名的姚涞,如今竟有些跟父亲决裂的征兆。

“这逆子!”

姚镆读罢儿子的家信,气得想要拍桌子,终究他还是有涵养,默默折叠信纸烧掉。

姚镆的处境非常尴尬,他当初跳出来,是多种原因促成的。

第一,权力欲。

杨廷和致仕归乡,杨党和清流群龙无首。王渊是个守规矩的,没有大肆排除异己,小皇帝看起来又有些忌惮王渊。于是,姚镆就公然站出来,认为清流必往自己这边靠,小皇帝也会扶持他抗衡王渊。

第二,治政理念不同。

姚镆觉得国库已经丰盈,按部就班便能开创盛世,力行改革反而可能天下大乱。他承认大明有问题,但一点点修正即可,没必要下猛料大动干戈。他是保守改良派,王渊是激进改革派。

结果呢,姚镆全看错了。

小皇帝跟王渊关系很好,根本就不扶持他。清流也迫于王渊权势,缩起来不肯露头,只有几个二愣子靠过来。

而且王渊的改革,就算不能完全成功,恐怕也不会闹得沸反盈天。

早知如此,老子就当改革急先锋了!

姚镆悔之晚矣,如今骑虎难下。

“老爷,梁尚书来了。”家仆在门外说道。

姚镆吩咐:“请他去会客厅。”

梁材跟姚镆的情况差不太远,同样是因为治政理念而抵触王渊。

历史上,此人在嘉靖初年力除弊政,也就是杨廷和搞的那一套。又因反对嘉靖大兴土木,遭到皇帝嫉恨,遂被罢职。

活脱脱一个弱化版的杨廷和,而且远比杨廷和更清廉。

两人都是好官,但他们反对改革,在王渊眼里就是大坏蛋!

家仆奉上茶水,梁材问道:“英之可看了新闻条例?”

姚镆说:“看了,并无不妥,王二办事很有章法。”

“唉,确实有章法。”梁材叹息道。

梁材也有些后悔,如今同样骑虎难下。

王渊大量提拔实干派,又精简全国衙门,失意官员不计其数。这些官员,多数一盘散沙,少数暗中抱团,且以梁材、姚镆二人马首是瞻。

两位清流,被诸多失意官员架起来,已是想退都退不了。

姚镆说:“犬子来信,新任南直隶总督,由左都御史陈雍担任。”

梁材惊道:“哪有左都御史做地方总督的,简直胡闹!”

姚镆说:“并不违制。”

梁材一愣,随即说:“是啊,并不违制。”

南直隶,是全国土地兼并最严重,且清田情况最复杂的省份!

历史上的张璁、桂萼改革,首先就拿南直隶开刀,并且渐渐摸索形成一条鞭法,这种方法后来被张居正捡起来。

但是,南直隶改革太难了,仅在局部州县成功,反弹太强烈无法推进,又因嘉靖的反复而彻底失败。

王渊不断敦促南直隶清田,同样只清了部分州县。

这次,王渊直接把左都御史扔来当总督,毕竟陈雍在江西时就杀疯了,不介意在南直隶杀得血流成河。

破罐子破摔嘛,陈雍被王渊忽悠得没有回头路。

一听陈雍要来,梁材沉默片刻,突然说道:“近年来屡染疾病,我欲辞官归乡。”

“辞了也好,不沾是非。”姚镆表示理解。

陈雍这个左都御史,全天下言官们的头头,竟被派来做南直隶总督,可见王渊是有多重视、多急迫。

届时,必然高举屠刀,谁敢阻挠都没好下场。

姚镆和梁材被推到前面,或有意或无意的成为反对派领袖,他们将处于这场风暴的旋涡中心。

于是,梁材打算辞职,先保住狗命要紧,一把年纪不想再折腾。

姚镆说道:“既然大用兄辞官,那我也辞官吧。”

两位老朋友对视,俱都无奈苦笑。

他们反对王渊,除了政治理念不同,还有另外一些原因。

王渊总督浙江之时,梁材就在杭州当官,对开海工作非常不配合,两人之间早就有矛盾。

姚镆则跟方献夫、霍韬有私仇,方、霍二人都是心学弟子,都是王渊的同门师兄弟。就算王渊不过问此事,方、霍也会联合党羽,一起疯狂排挤姚镆,姚镆根本挡不住。

因此,他们只能当反对派,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现在,反对派也不好当了,很可能会见血,那就只能辞官回乡啰。

绍丰三年,南京户部尚书姚镆,南京礼部尚书梁材,双双上疏请求辞官养老。

帝允之,升姚镆为户部尚书,升梁材为礼部尚书,并派遣行人和锦衣卫,一路护送他们回老家。

王渊办事非常漂亮,给两个反对派头子,无比风光气派的谢幕。把两人官职里的“南京”去掉,那就是以正经的尚书身份致仕,而且还派行人和锦衣卫护送,让他们在父老乡亲面前赚足面子。

这是一个很强烈的政治信号,即你不支持改革没关系,只要肯老老实实让路,那我就既往不咎,还给你足够的礼遇。

哪像历史上张璁改革,因为太过急躁,因为政斗激烈,就算政敌主动辞职,也恨不得追上去踩两脚。

二人致仕归乡,南京反对派立即群龙无首。

很快陈雍来了,南京官员傻眼,想串联搞事都没个带头的,只能试探着写新闻抨击清田乱象。而且还不敢自己写,只是让门生去写,“白衣御史”在南京蔚然成风,颇受南直隶诸多士子推崇。

南京官员们,正等着挑陈雍的错误,结果陈雍第一次出手,所有文官都闭嘴不言。

一群锦衣卫,带着南京守备部队,将“太傅园”给团团包围。

太傅园,是第六代魏国公兴建的园子。

由于第七代魏国公徐鹏举年幼,此园被叔父徐天赐直接霸占。等徐鹏举长大之后,园子根本要不回来,只能另外修建“魏公西圃”。

“好大的狗胆,竟敢来徐家撒野!”徐天赐闻讯大怒,带着家仆跟锦衣卫对峙。

陈雍语气平静说:“本督接到检举,魏国公的园子,被人无故霸占至今,必须讨还一个公道。对了,还有人检举,说此园的主人,喜欢侵占百姓土地。园子我要收回,土地我也要清丈,请君跟着锦衣卫走一趟吧。”

徐天赐冷笑:“我看谁敢踏进太傅园一步!”

陈雍对身边的锦衣卫和南京守备士卒说:“若有反抗,不拘身份,杀无赦。”

眼见锦衣卫真冲过来,徐天赐顿时转换表情,陪笑道:“陈总制,误会,都是误会。咱们借一步说话。”

“抓人。”陈雍始终淡然,脸上看不到一丝火气。

前代魏国公的幼子,就这样被锦衣卫抓走,从此就再没被放出来过。因为清田清出大问题,还牵扯到几件命案,这货直接被流放到殷州。

徐达留在南京的后人,整个魏国公家族,且看他们有多少园林:太傅园、魏公西圃、魏公南园、西园、凤台园、四锦衣东园、三锦衣北园、万竹园、金盘李园、九公子家园、莫愁湖园……

仅徐天赐,名下就有太傅园、西园和凤台园,都是造价不菲的江南园林!

靠他们的岁禄,能建起这么多园子?

“大哥,赶紧上疏告状,这陈雍太无礼了!”

“就是,咱们是魏国公后人,大明江山是咱祖宗打下来的。他陈雍算什么东西?他王二又算什么东西!若没有咱们祖宗,王二估计还在给蒙古人放养呢!”

“不能任凭文官欺负,如今都蹬鼻子上脸了,干脆找人弄死那陈雍!”

“……”

魏国公徐鹏举沉默一阵,最终叹气道:“你们可知,王二已经弄垮了多少王爷?蜀王,禁足自省,蜀藩亲王降为郡王,被罚没两百万亩地。鲁王,发往凤阳,鲁藩亲王降为郡王,被罚没两百万亩地。德王,禁足自省,被罚没三百万亩地。晋王,直接削藩。庆成王,直接削藩。郑王,自请削藩。亲王、郡王都如此,我这个国公又能如何?”

徐氏诸人,难以言语,如丧考妣。

徐鹏举一脸苦涩道:“好生配合陈总制清田吧,别逼着他再动手查案,谁知道你们手里有无人命官司。”

南直隶势力最大的魏国公一系,就这样乖乖配合清田,顺天府的局势瞬间打开。

不动真格的,这些家伙就不会老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