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梦回大明春 > 644【王莽的警示作用】

梦回大明春 644【王莽的警示作用】

作者:王梓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9:4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浙江清田虽然闹出许多乱子,但浙江左布政使蒋瑶,却没有受到任何责罚,反而被王渊提拔为右都御史。

因为杭州港非常重要,蒋瑶一直在治理钱塘江河道。他强令毁弃西湖、湘湖的新圩之田,把圩田重新又变成湖泊,被杭州士绅豪右骂得狗血淋头。接着招募二十万役工,加固钱塘江入海口的海塘,并且对钱塘江中下游进行大规模治理。

如此大工程,蒋瑶只用了一年零四个月,并且没有请求中央财政拨款,全靠杭州市舶司出钱,还向商贾进行民间集资。

说起来一两句话的事情,但能让市舶司老实给银子,能让诸多商贾自愿集资,没有点高明手段是不可能的。

蒋瑶回京述职之后,立即被王渊请来文渊阁。

“拜见王相!”蒋瑶长揖道。

王渊开门见山道:“吾欲大治黄河,你有什么方略没有?”

蒋瑶回答道:“在下曾知淮安府,若欲大治黄河,不可再用老法子。”

“你有什么法子?”王渊问道。

蒋瑶说道:“以前治黄河,都是筑堤加分流。黄河分流越多,则水势越缓,泥沙沉积越严重。不但不可分流,还应约束河道,使水流更加湍急。”

“束水攻沙?”王渊身为一个土木工程狗,虽然不是专业治水的,却也知道大致方法。

蒋瑶眼睛一亮,赞道:“便是此法!”

束水攻沙,历史上是个秀才提出的,这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此法被河道总督万恭采用,治着治着就因政斗而罢官,于是潘季驯接着继续搞,并获得张居正的大力支持。

可惜,张居正死后一年,就遭到政敌的反攻倒算。

潘季驯被打为“张党”,削职为民。没人再敢碰黄河工程,直至到了清朝,束水攻沙才被重新翻出来,这玩意儿到了现代依旧还很管用。

王渊问道:“束水攻沙只是主张,具体该如何做?”

蒋瑶说道:“当趁河枯水浅之时,在淤滩之上筑堤,因此让河道更加狭窄,让河水流速更加迅疾。但这样一来,水涨之时更容易溃堤,当想法子加固堤坝。为以防万一,该在更远的地方,再加筑一两道堤坝,就算内堤溃了,外堤依旧可以阻挡洪水。这只是思路,具体该怎么做,请恕在下难以回答,必须实地考察之后再说。”

“很好,”王渊赞许道,“你便以右都御史的身份,出任河道总督,解决黄河泛滥大患!”

蒋瑶立即抱拳:“此事利国利民,在下万死不辞!”

王渊笑道:“不让你万死,银子给足,人手给足,尽管去做。惟贤兄(顾应祥)经常提起你,说你刚正清廉又能任事,之前让你做浙江左布政使,便是惟贤兄推荐的。”

“惟贤过誉了,实在汗颜。”蒋瑶说道。

顾应祥是王阳明的早期弟子,在京城跟王渊私交甚密,还帮助王渊在家中打造第一个实验室。

如今,顾应祥是物理学社成员,兼职数学家,正职是福建左布政使,主导福建全省的清田改革工作。

蒋瑶和顾应祥是同乡,年轻时便认识。

蒋瑶此人,就如顾应祥所说,刚正清廉又能任事。

历史上,正德南巡扬州,蒋瑶硬刚过江彬,被太监用铁枷拷住,一直非法抓捕到临清才放人。嘉靖年间做工部尚书,京畿各种工程全是他负责,把大兴土木的嘉靖搞得舒服至极,因为蒋瑶搞工程又快又好还省钱。

嘉靖朝的政斗那么厉害,却谁都不敢对蒋瑶下手。蒋瑶为了降低工程花费,甚至把权贵私役的军士,全部搜出来做役工,得罪权贵无数都安然无恙,就连弹劾都没遭过一次。

原因很简单,此君不掺和政争,一心一意做事,嘉靖对他信任到极点。

有一次西苑宴会,嘉靖见蒋瑶坐在殿外,竟把皇亲国戚移出去,把蒋瑶请进来坐最前面,座位排名仅次于首辅。

这种人,上位者用起来很舒服。

蒋瑶拜别离开,王渊就在文渊阁吃饭,是鸿胪寺送来的标准工作餐。

经过王渊改革,京城各衙门的工作餐,全都是统一制式的。官员一荤一素一汤,都用小碗装着,四品以上还有一杯黄酒。吏员也有荤有素,但肉明显更少,这种差别被视为正常。

胃口大的,可自带零食,反正工作餐就那么点儿。

吃过午饭,王渊前往西苑,小皇帝今天要开经筵大会。

一个司礼监小太监,躬着身子给王渊带路,很快就来到豹房附近的小殿。豹房里依旧养着豹子,但豹房勇士却没剩几个,大多数都进了军队,少部分不堪用的被扔去修铁路。

皇帝还没来,内阁、六部和翰林院官员,已经有数十人到场。

见王渊登场,众臣立即起身恭迎。

就连王渊的着装喜好,都被文官们争相模仿。以前,大家腰带松垮垮的,现在都跟王渊一样,把腰带收束得很紧,看起来就更加精神。

这几个月,皇帝每天都能收到赞表,赞美皇帝,赞美首辅,赞美绍丰盛世。

太仓库2000多万两银子的财政储备,四方安定,人民富足。在清田变法的同时,进行京城增筑、编撰大字典、编撰广舆图、大修黄河水利,这是何等让人激动的盛况!

很快,皇帝来了,群臣拜见。

去年底就开讲《资治通鉴》,姚镆的状元儿子姚涞,上前给皇帝诵读相关篇幅。

很不巧,这段时间讲到新朝,大贤臣王莽篡汉自立。群臣在讲书的时候,都显得小心翼翼,生怕哪里表露错误,让王渊感觉是在含沙射影。

今天的内容是昆阳之战,刘秀以数千兵力,大破新军四十二万,位面之子终究战胜了穿越者。

朱载堻显然第一次知道此战,惊道:“真是天命使然吗?竟有陨星落入敌营,又起狂风暴雨摧溃敌军?”

毛纪说道:“篡汉自立者,逆贼也,天诛之。光武自有天命。”

朱载堻问王渊:“老师觉得呢?”

王渊反问:“陛下,是否天命,臣实不知。甚至那流星和暴风雨,也可能是夸大其词。但是,若没有流星坠营,也没有狂风暴雨,陛下觉得谁能获胜?”

朱载堻想了想说:“以数千对阵四十二万,恐怕光武帝难以取胜。”

“非也。”

王渊摇头:“光武必胜。”

朱载堻问:“为何?”

王渊说道:“且只论此战。新军统帅昏招迭出,守城将领愿意投降,本可兵不血刃而夺城,他却偏偏不接受投降。甚至围三缺一都不做,四面堵得死死的,让城里一群乌合之众,团结起来有了必死之志。哪有这样打仗的?”

朱载堻点头说:“新军统帅确实昏庸。”

王渊说道:“新军的部队构成又复杂,是临时绑到一起的,他们既不信服统帅,又可能互相之间有矛盾。看似四十二万大军不可力敌,其实就是一盘散沙而已。新军围困城池多日,久攻不下,士气自然大跌。但他们人多,没把敌军放在眼里,因此肯定又军心轻漫。”

“光武帝则不然,他也带着一帮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深知自己部队的弱点。因此,他没有一上来就全力进攻,而是只带一千骑兵袭扰,充分发挥骑兵的速度优势。敌人如果来太多,他肯定就跑了。敌人只来几千,他立即杀上去。虽然每次只能杀敌几十人,却是不断的打胜仗,让手下的乌合之众对他信任有加。”

“如此,光武的军队越打士气越旺,新军的四十二万大军却士气低迷。”

“光武又散播谣言,说宛城已破,友军即将来援。则光武麾下士气更旺,新军部队更加惶恐。”

“不是谁都能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新军统帅的能力,顶多能指挥上万人。决战之时,新军统帅很可能已经无法约束部队,只能自领一万余人出战,命令其余四十万大军结阵自守,没有军令不得离开各自的大营。这场决战的双方,只是几千对阵一万余而已,新军的四十万大军,以及义军的城内守军,全都在旁边看热闹。”

“光武帝手下的几千人士气如虹,新军出战的万余人士气低迷,光武怎能不胜?”

朱载堻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真正的战斗,只是数千对万余,并非数千对四十二万。”

王渊转开话题:“王莽的败北,其实在变法。西汉积弊已深,不得不变,但王莽变得太厉害了,变得太不合时宜。只说币制改革,七年时间变了五次,每次都以小易大。”

朱载堻问:“如何以小易大?”

王渊笑道:“可以如此比喻,用劣币代替良币,再宣布良币作废。改到最后,劣币都作废了,相当于印宝钞。也不是真的宝钞,依旧属于铜币,但他一枚就要当钱多少。如此,全天下的财富,都被五次币制改革盘剥,全都进了改革官员和朝廷的腰包。百姓没了活路,天下皆反矣,就算没有光武,也会出来别的天命之子。”

王莽那个做法,有些类似民国常校长,用银圆券代替法币,用金圆券代替银圆券,导致百姓手里的财富凭空蒸发。

王渊郑重说道:“陛下,变法改革,切忌反复,不能朝令夕改,否则于国于民无益。臣离开朝堂之后,必然有人反攻倒算,请陛下坚持变法不要动摇。”

此言一出,群臣皆惊,许多人连忙低头装没听见。

朱载堻点头说:“朕记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