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梦回大明春 > 704【太师】

梦回大明春 704【太师】

作者:王梓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9:4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张璁死后是火化的,长子、长媳带着其骨灰,跟奔丧的王渊结伴离开京城。

明代江南地区,火葬极为常见,不要把古人想得太迂腐。

至于有品级的官员,必须异地为官,往往客死他乡,因此同样经常火化。动辄千里路程,你想运遗体回去?那得真有赶尸人方可。

一些官员家属为了彰显孝道,坚决不把长辈火化。结果运到半路就开始腐烂,只能中途选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就出现让人费解的墓葬——浙江官员任职于四川,但却被埋在湖广,不看墓志铭根本搞不清啥情况。

淮安,清江浦。

铁路已经修到此地,前方被黄河挡住,暂时没有再往南边铺设。

王渊走出火车站,对张逊志说:“张兄,令尊骨灰归乡,切记不得宴请宾客。秉用先生恪守礼节,莫要坏了他生前德行。”

张逊志拱手道:“在下谨记。”

按照古礼,丧葬可以大办,也可以从简,但绝对不能请人吃吃喝喝。

张璁生前,对江南陋俗极为鄙视。他说江南之人,父母活着不知尽孝,父母死了却大操大办,不但宴请宾客吃吃喝喝,还请戏班子来吹吹打打,可谓不孝无礼至极。临了,张璁又喷佛教,说这种民风陋习,都是因佛教法事而起,甚至把道教都带进沟里。

张逊志得到王渊的告诫,回乡之后一切从简,只设灵堂供亲友吊唁,又略备瓜果饮水招待。

张阁老一生守礼,死后亦守礼,在江南传为美谈。

却说王渊在清江浦渡过黄河,漕运官员连忙通报消息。来到淮安水驿码头时,地方文武官员纷纷来见,有些在那儿等了好几个小时。

见王渊所乘官船靠岸,有滑头小吏大喊:“当朝太傅王阁老若虚公大学士驾到!”

官船都还未停稳,岸边的文武官员,就已经齐刷刷拜倒。

王渊表情平淡,不喜不悲,站在船头问道:“这里谁是主官?”

一个文官跪地抬头:“下官淮安知府贾应春,叩见太傅大学士!”

一个武官单膝跪地:“下官前军右都督刘玺,拜见太傅大学士!”

王渊踩着梯子来到岸上,没有理会淮安知府,而是亲手将刘玺扶起,笑道:“吾在京中,亦听闻‘青菜刘’大名?可还顿顿吃青菜?”

刘玺受宠若惊,顺势起身说:“托太傅的福,虽时常还吃青菜,但家里每月可吃三顿肉。”

“能吃肉就好,”王渊拍着刘玺的肩膀,高兴道,“你是清官,可清官也该吃肉。哪有清官不享福,只让贪官享福的道理?为众抱薪者,不可使之冻毙于风雪。哪天清官也能顿顿大肉,这天下便是真正的盛世。”

刘玺激动得浑身发热,双臂颤抖抱拳:“太傅谬赞,下官实在汗颜。”

淮安知府贾应春,此时还跪在地上,顿时奉承说:“太傅金石之言,弟子必当一生牢记!”说着,这货竟当场拿出纸笔,将“为众抱薪者,不可使之冻毙于风雪”记录下来。

王渊撇嘴道:“你是物理门人?”

贾应春喜道:“学生祖籍真定,正德十八年进士。但早在正德十五年,学生就已入物理学院读书,有幸得到掌院尊师(王晹)的亲传。”

王渊一听就没兴趣了,正德十五年拜入物理学派,正德十八年高中进士,混到现在居然只是一介知府。

历史上,此人官至户部尚书,死后追赠太子太保。

但观其政绩,水份颇多,边功除了修长城之外,每次都是蒙古入寇,麾下将领斩首百十级。说得直白些,平时就知道修长城,还总被蒙古杀进来,等敌人离开再追去杀些牧民冒功。他当户部尚书更扯淡,中央财政出现问题,也想不出啥好办法,只上疏建言,征税不足定额七成的地方官员不给升官。漕运有问题,他只说重罚相关人员,怎么解决事情完全抓瞎。

这个时空,贾应春早早成为物理门人,并且积极响应改革政策。可他做事实在太糟糕,虽然有心清丈田亩,却总被士绅豪强蒙骗,折腾二十年还是个知府,白瞎了那么优秀的出身。

正德十五年的老资格物理门人,而且还是进士,这出身真真牛逼!

毕竟是自己的再传弟子,王渊也不为难,只说:“快起来吧,我是丁忧大学士,你是地方知府,怎能以官身向我下跪?”

贾应春笑着站起:“弟子跪师祖,应该的。”

王渊又对其他官员说:“你们也起来吧,今后不可跪上官,只能跪皇帝。”

“谢太傅!”众人纷纷起立。

黄峨、宋灵儿及诸多子女,此刻也已下船,妾室们则留在京城照顾小孩。

王渊边走边问:“我出京时,刘兄已经调任前军都督府,为何还滞留在淮安未走?”

刘玺答道:“前阵子病了,没来得及动身。”

王渊笑道:“那就一起去南京。”

南京也有五军都督府,刘玺这种没有背景的武将,而且得罪了那么多文官,能调入南京前军都督府已经很幸运了。

众官吏簇拥着王渊一家,前往府城歇息。没走多远,突然又来一艘官船,船上奔来太监大喊:“太傅慢走,陛下急诏!”

众人连忙停下,纷纷跪地等着太监宣诏。

还有锦衣卫跟在太监身后,专门负责抬桌子。太监读完诏书之后,要把诏书放于桌案,王渊对着桌案磕头接旨,反正不能直接对着太监磕头。宣旨太监嘛,当然也受不起王渊一拜。

这种急诏没必要沐浴更衣,太监当场打开宣读,却是夺情挽留王渊回京。

王渊听完瞬间无语。

小皇帝为了彰显君臣之谊,在北京就玩过三留三辞。没想到,半路上还来这个,估计中途会连发三封急诏。

王渊只能守礼辞谢,说什么忠孝不能两全,自己得先回家奔丧丁忧。

接完诏书,地方文武官吏纷纷赞叹,大拍皇帝和太傅的马屁。

朱载堻这道急诏,不是发给王渊看的,而是发给天下官员看的,其目的显然已经达到了。

果然,王渊刚刚进城,第二封急诏又发来。

王渊刚刚落脚,还未享用斋饭,第三封急诏再次送至。

淮安城的官员百姓,就跟看戏一般,全程目睹盛况,估计几十年后,还能讲出来跟孙辈吹牛逼。

终于,第四封圣旨送达,这玩意儿才是干货:加官太师!

全城震惊,轰动莫名。

特别是官员和士绅,虽然对此早有预料,但王渊真的加官太师,还是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

自大明开国以来,太师也有不少,但基本都是死后追赠。活着的太师多为勋贵,未死而加太师的文官,仅开国谋主李善长一人而已!

李善长是谁?

如果把朱元璋比作刘邦,那么李善长就是萧何。

只不过,李善长死得有点惨,文官当了活太师很不吉利啊。

“恭贺太师!”

淮安的官员、士绅、富商,纷纷前来送礼道贺,把王渊下榻的宾馆大门都堵死了。

亲随张慕推门呵斥:“太师丁忧归乡,何喜之有?再有聒噪的,休怪我棍棒相向!”

众人面面相觑,是啊,人家要回去奔丧,确实不适合送礼道贺。

翌日,王渊离开淮安。

知府贾应春,以再传弟子的身份送行,临别前说道:“陛下连发三封急诏,召师公回朝秉政,又发一封急诏加官太师。此足见陛下对师公尊崇有加、恩遇备至,淮安百姓有幸,竟目睹此盛事。弟子欲在淮安建‘四诏祠’,撰表刻文,以备后人永记。”

王渊驻足转身,盯着自己的再传弟子,良久吐出一个字:“滚!”

贾应春都被骂傻了,呆立原地。等王渊上船之后,他才问自己的师爷:“师公为何发怒?”

师爷也是个不靠谱的,居然解释说:“四诏祠,四诏祠……念快了便是‘死诏祠’,多不吉利啊。太师功高震主,本就忌讳此事,哪里能用‘四诏祠’之名?”

贾应春恍然大悟,自责道:“是我疏忽了。”

师爷出主意说:“可在淮安水驿码头,立一亭台,谓之‘三诏亭’。用以纪念陛下连发三道急诏,夺情召太师回京之美谈。建亭而不立祠,也省去许多闲言碎语,这‘三诏亭’说不定还能成为淮安一景。今后文人雅士,在此亭送别亲友,吟诗作词皆念府尊之功。”

“好主意,便在码头建‘三诏亭’!”贾应春大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