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梦回大明春 > 730【国家法统】

梦回大明春 730【国家法统】

作者:王梓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9:4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先生,前面是贝拉里镇。过了此镇,再走一天就能到国都。”

听着向导的介绍,王崇不由拿出千里镜,骑在马背上仔细观察。

追随王渊来天竺的弟子,当以王崇职位最高。他已做了三年左副都御史,只要不犯错误,熬资历也能升为右都御史,到时候品级相当于六部尚书。

但王崇还是辞官了,一来报答师恩,二来觉得留在大明很没意思。

小皇帝摆明了要收拢大权,虽然不敢胡乱打压王党,但明里暗里还是有些小动作。

王崇身为王渊的得意弟子,又卡在左副都御史的尴尬位置。他想要顺利升迁,就得彻底投靠皇帝,这对他的品德和名声都是巨大打击。

宁为鸡首,不做凤尾,王崇果断辞官出海。

当然,也有为家族考量。

王崇出身于金华王氏,书香世家,地方望族。这些年浙江商业大兴,王家先是大量种桑养蚕,接着又通过王崇的人脉,率先弄到几台蒸汽纺织机,成为金华数一数二的工厂主。

王氏家族的长老们,不满足于只是生产,又凑钱弄了一条海船,顺利加入广源会,专跑中日、中朝贸易线。

这两条航线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王家又瞅准了新开发的天竺,但被天竺棉会卡着没法操作,只能运奢侈品前往古吉拉特国贩卖。

王崇辞官出海,追随王渊至天竺,就等于为金华王氏打通新商路!

相较于王崇的各种心思,戚继光就要单纯得多,因为戚家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

戚继光有兄弟二人,父亲五十六岁才生下他,六十二岁生下弟弟戚继美。

等戚继光成年之后,父亲已经七十多岁,怎保得住祖上传下来的土地?

历史上,戚继光十六岁继承军职,家里煮一条鱼都要分成两顿吃。中午只有鱼头、鱼尾,他问妻子鱼腹哪去了,妻子回答说自己吃了,结果晚饭时妻子又把鱼腹端出来。

那时的戚继光,好歹还能继承军职,这个时空则混得更惨。

因为他所在的卫所,已经被朝廷裁撤,一次性买断世袭武官的职位。买断军职的钱,被官员克扣了一些,父亲患病、丧葬又用去大半。而且,转为民户的戚继光,立志科举做官,读书又是一大笔钱。

直至今年,戚继光终于扛不住,连吃饭都要妻子回娘家借米。

听说太师王渊受封天竺,听说王崇正在招募军户出海,戚继光果断带着妻子随行。他父母双亡,家无余财,无儿无女,只带一个糟糠妻,以及一个还未成年的弟弟,走得非常干脆利落。

王崇这次出海,带了千余军户及家属,拢共有五千多移民。

众人来到镇外,却见一队骑兵冲至。军官勒马抱拳,问道:“可是陛下的移民?”

王崇回答:“正是。”

那军官告诫道:“且去镇上好生戒备,贝拉里镇附近正在打仗。”

王崇问道:“有人作乱?”

那军官解释道:“小镇周边大山,有金、铜、铁矿。金矿和铁矿,天竺棉会已移交给朝廷,铜矿的矿主却是个天竺贵族。这厮不愿交出铜矿,竟召集百姓负隅顽抗,我等这便去灭了此獠!”

骑兵纵马而去,王崇带着移民来到镇外,安营扎寨准备生火做饭。

汉人移民被勒令不许乱走,戚继光与妻子王瑛各有差事。戚继光自是帮着扎营,王瑛则与其他妇人,一起架炉子煮大锅饭,还有妇人组织起来集体去河边洗衣服。

扎营完毕,天色近黑。

戚继光朝着镇里眺望,隐约发现许多汉人打扮,都穿着非常廉价的苦力服(大明版牛仔装)。

此时虽然夜幕降临,小镇里却火光冲天,而且不时传来敲敲打打的声音。

这座小镇因矿而聚,几乎被佛山富商霸占,乃王渊治下最大的冶铁基地。此外还有金铺,主要是熔炼黄金,也兼职打造少量金饰。

此地的金矿被开采了数百年,已经近乎枯竭了,否则天竺棉会肯定不愿让出来。

当然,附近还有金矿,只不过暂时没被发现。

至于印度最大的金矿在科拉尔(班加罗尔附近),位于马兰港到沛阳城的半路上,已有两千年的采金历史。那里不只是一两座矿山,而是一个长六千米、宽四千米的金矿带。在另一个时空,随着开采技术进步,露天金矿采完之后,又向地下开采,最深处地下3200米还有金矿。

科拉尔地区金矿,原为本地贵族所占,一人霸占两三个矿山,用最原始的方法在采金。

被棉会股东发现之后,有几个股东瞒着棉会,花钱办理了购地手续,然后几家私兵组成军队,打了足足半年才终于得逞,成功将几座金矿给抢到手里。

天竺棉会后知后觉,但已经悔之晚矣,金矿竟被几个普通股东霸占,而且对方还事先在棉会办理了合法手续!

于是,天竺棉会召开股东大会,集体逼着矿主们纳税,规定每年开采的黄金,拿出两成上交给棉会做保护费。

王渊对此已经知情,但距离国都有点远,暂时还腾不出手去处理。

处理方式其实很简单,宣布全国金银铜矿为国有,只有铁矿允许私人开采。之所以放开铁矿口子,是用来刺激冶铁和工商业的发展。

“轰轰轰!”

戚继光正在借着篝火光亮吃饭,突然听到远处传来炮响。

王崇也站起来,随即又坐下。

那只骑兵驮着小炮,居然连夜进攻。也可能是佯攻,打算夜里疲劳敌人,第二天发起真正的冲击。

一夜无话,翌日继续上路。

下午时分抵达沛阳,戚继光等数千移民,被暂时安置在城外休息。

而此时此刻,吴承恩等济世派弟子,则在京畿地区清查土地和人口。

京畿土地,要么被棉会股东买下,要么分给汉人军队和土著仆从军。如今,士兵都已经被王渊调离,可以放心大胆的清田,等军队回京估计都已经清完了。

就是制作户籍有些头疼,土著的姓名全靠音译,而且没有音译标准,一眼望去脑子都要看晕。

“仲德,你总算来了。”王渊高兴道。

王崇说道:“陛下,军户及家属,第一批只带来五千余人。”

王渊笑道:“没事,慢慢来。你既来了,便召集众人议事。”

这破国家,不但王宫残破不堪,连正式的政府办公地点都没有,以前天竺棉会是强占民房和神庙办公。

议事之人,除了王崇之外,还有方灵犀等物理门徒,吴汝霖等王家的家生子,军中将领因为有任务在身都没到场。

王渊把印好的小册子发下去,笑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建国自有章程,诸位且先看看。”

王崇接过小册子一看,封面写着《天竺国钦定宪法大纲》。

宪,此字有诸多含义,即:法度,典范,历法,方法,效法,思考。

众人瞬间明了,这是一份类似《皇明祖训》的玩意儿。

王崇翻开只读了序言,就立即表情严肃起来。

一个国家,为什么能成为国家?

一个国王,为什么可以具备法统?

《天竺国钦定宪法大纲》开篇八个字写道:“天生万民,以为华夏。”

天是一切的造物主,天之子民即华夏民族。

“三皇五帝,缔造神州。周武秦王,定鼎天下。”

我们文明的起源,是三皇五帝开创的。我们的国家观念,是周武王和秦始皇建立的。

“天下几何也?古止有中原之地。百代先贤,筚路蓝缕,而及秦晋、燕赵、齐鲁、荆楚、巴蜀、吴越、云贵、两广、河套、西域、东北。今之天下,旷有四海,而无华夏生民所居。今大明中国昌盛,百姓繁衍亿兆,地狭而人多。华夏之民何以生息?海外之地,乃天赐矣!”

一个国家,需要有国家意识。

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共识。

否则就是茫然的,人心难以团聚,国家也失去法统。

中国的皇帝不需要考虑太多,因为国家民族共识早就形成了。无非天赋皇权,皇帝是天之子,受命于天而统治万民,因此皇帝和百官上朝的地方叫“奉天殿”,大明皇帝叫做“奉天承运皇帝”。而老百姓的集体共识,则是“敬天法祖”,敬畏上天,尊奉祖宗。

另一个时空的美国,其国家民族共识如下:上帝把美利坚之地赐给清教徒,美利坚是上帝应许之地,美国是上帝应许之国。

因此,不管美国早期移民,在北美干了多少坏事,那都是上帝所允许的,而且是上帝所鼓励的。美国称霸全球,到处惹是生非,那也是上帝的旨意。因为美国乃上帝宠儿,美国人需要把自由民主的精神传播到世界每个角落。

王渊拉一票人来天竺建国,可他需要法统,需要一个国家意识,否则就是得国不正。就算是他手下的大臣,心底也认为自己是大明子民,而非这劳什子的天竺子民。

因此,王渊必须获得建国的合理性。

即天生万民,有了华夏民族。华夏民族,本就应该拥有天下。

古代的天下,只有中原九州,有了历代先贤的艰难创业,天下扩大到巴蜀、荆楚、吴越、云贵、两广、西域、草原和东北。而今,大明的人口已经爆炸,中国容不下那么多天之子民,于是就让人们发现了地球,海外之地皆为天赐之地。

今后,华夏民族的起源之国为中国,中国皇帝是天子。但是,天子只能管中国,其余子民有义务,为华夏开创更多领地,建立更多国家,让天之子民拥有真正的天下。

这就是王渊的建国初衷,也是王渊建国的法统所在。

名不正则言不顺,王渊首先要让自己名正言顺,同时给自己国民一个奋斗目标和集体意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