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梦回大明春 > 767【真正的天朝盛世】

梦回大明春 767【真正的天朝盛世】

作者:王梓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9:4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王骥虽然游历四海,但肯定不是什么都知道,比如在波罗的海煮盐就属于异想天开。

整个欧洲,最北边的盐场在法国,再继续往北就不行了,因为海水盐度太低。硬煮当然也能煮出来,但产盐效率让人落泪,估计能把煮盐的灶户给逼疯。

新大陆那边,如今的主要产盐地,正是造船业基地栎木湾。

不仅是因为先发优势,更因为旧金山湾的海水盐度高。

栎木湾的发展非常快,当造船业兴盛之后,所产海盐也卖到中殷洲、南殷洲,移民速度每年都在成倍增长。加上归化土著和混血汉人,栎木镇的人口已经突破五万,被大明皇帝升格为“栎县”,辖管附近的福山镇和双河镇。

栎木湾的发展带头人张卓,被朱载堻封为“福山伯”,爵位世袭。

福山伯张卓全家,包括其土著妻子,都被一起召回大明。皇帝钦赐宅第,又赐予官田3000亩,恩荫其长子为国子监生。

至于栎县,则成为殷洲第一个由朝廷指派县令的地区,拥有盐业、造船、淘金三大支柱产业。只不过嘛,双河镇那些山东流贼,渐渐有些不听朝廷法令,而且随着沙金更难淘到,每年上交的金子越来越少。

张卓被召回大明,其实蛮高兴的。

他以前只是个府学教谕,如今年老体衰,并没有什么野心。以流犯之身而为伯爵,还得皇帝赐予宅第和田亩,可以回乡重修祖坟,完全称得上荣归故里、光宗耀祖。

就是栎县县令之职,没有进士愿意去,蹈海万里太可怕了。

而且,一去至少六年,因为来回就要一年时间。

王骥派出船队,下达任务的时候,一个灶户出身的船员提醒他:波罗的海可能没法煮盐。

王骥立即让其做实验,盐倒是煮出来了,但出盐率让人非常无语。

紧接着,王骥让这位船员随船前往大明,沿途都停下来做煮盐实验。

结果刚到西非,就发现好几处优质产盐地,最终选定后世的塞内加尔为盐场。因为那里不但适合煮盐,而且有河口三角洲,水资源非常丰富,适合进行移民开发。这里还有大象,可以杀了取象牙,卖到大明非常赚钱。

最最重要的是,这里属于无主之地,葡萄牙虽然宣称占有,但一直没有设立殖民点。

当王骥的船队抵达大明时,已经是绍丰十八年。

留在大明的王澈、王骐兄弟俩,在多次落榜之后,终于双双考中进士。他们两个,会试成绩都非常低,一个第一百八十名,一个第二百五十六名,但殿试文章全部列为一榜!

拆卷之后,王澈状元,王骐探花。

朱载堻都看傻了,皱着眉头对阅卷大臣们说:“此为何意?”

次辅严嵩说道:“陛下,此次殿试并无舞弊之举。若真要舞弊,天竺王的两位公子,何至于今年才考中进士?”

“倒也是,”朱载堻的怒火稍息,又问,“但又为何如此巧合?”

阁臣夏言说道:“陛下,恐怕并非巧合,而是两位王公子的眼界非同寻常。”

朱载堻默然。

今年的殿试题目,是让考生们阐述,如何在不与民争利的前提下增加朝廷税收。

王澈从经济学角度入手,阐述户籍改革的必要性。王骐从发展工商业、抑制资本家入手,阐述“义利”这一大话题。

他们两个家学渊源,又深谙朝政,眼界和学识都远超同类。而且,他们拜师杨慎和罗钦顺,辞章、义理都属于佼佼者,更继承了王渊写议论文的严谨风格。

两人的策论文章,因此写得高屋建瓴、辞章华美、义理透彻、论述严谨,让阅卷官们一看就拍案叫绝。

更可怕的是,负责批改试卷的官员,有三分之二是王渊的同僚、旧友或门生。而殿试文章不需要誊抄朱卷,王澈和王骐的笔迹,瞬间就被阅卷官们认出,毫不避嫌的全部评为最优等。

王渊的两个儿子,一个状元,一个探花,这让朱载堻非常纠结,怎么就摆脱不了老师的影子呢?

朱载堻再次拿起答题卷,仔细把两人的文章再读一遍,然后他就陷入长久沉默当中。

首辅田秋低头不语,不发表任何意见,他被戏称为“菩萨首辅”、“木胎宰相”,真正的决策者一直都是次辅严嵩。

朱载堻仔细思考之后,终于说道:“吕调阳为状元,王澈为榜眼,王骐为探花。”

众人长舒一口气,总算没把王家两位公子,直接从一榜当中给踢出去。

至于朱载堻钦点的状元吕调阳,此人的文章写得四平八稳,没啥新颖奇特之处,胜在义理透彻且找不出任何漏洞。

王澈的状元虽然没了,可以说是被打压,但也可以说是一种保护。

王渊已经海外封王,他的儿子,在大明有没有科举资格,这一直是个刻意回避的问题。曾有言官,建议剥夺二人功名,满朝王党集体沉默,内阁也不受理此疏,气得朱载堻把捅篓子的言官贬为知县。

而今,若哥哥考状元,弟弟考探花,传出去必然轰动朝野,然后就是招来汹汹物议。

朱载堻临时更换状元,失去状元身份的王澈,反而会得到大家的同情,而不是被质疑殿试舞弊。

“陛下圣明!”众臣高呼。

朱载堻的手段愈发高明,既打压了王渊的儿子,被打压者还得真心感谢他。

朱载堻转开话题,问道:“殷洲栎县知县,还未赴任吗?”

吏部尚书宋沧回答:“一直称病。”

朱载堻说道:“那就让他别当官了,等病好了重新科举。”

宋沧说道:“这次会试,有两个落第举子,倒是主动请缨赴任栎县。一个叫海瑞,一个叫李修道。”

朱载堻赞许说:“这才是能为国分忧之人,便让海瑞去殷洲做栎县知县,给李修道选一个上县做县丞。殷洲太远,往返不易,任期又长。海瑞若欲携妻前往,朝廷赐予银元一百块做安家费。若他还未娶妻,特准其在辖地内婚配,此为特例。”

大明地方官,原则上不许在辖地内结婚纳妾,这是防止文官和地方势力搞裙带关系。

就这样,海瑞不用回去当老师了,并且成为大明第一个海外知县。

至于张居正,这个时空就没有张居正,只有一个叫张白圭的进士。他没有遇到李士翱,因此没有改名叫张居正。他也没有遇到顾璘,因此提前三年考中举人,但还是落榜好几次才中进士。

如今,张白圭正在福建做知州,以庶吉士身份外放地方,考满之后至少能连升两级。

大明这几年还不错,除了陕西连续干旱,其余地方可谓风调雨顺。

就连去年京畿地震,也只例行祭祀祈祷而已,君臣们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这种年月实在太爽了,跟正德朝的灾异相比,朱载堻简直就是老天爷的宠儿。

盛世修典籍,太平纂鸿帙。

大明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在籍人口已经突破一亿三千万,国库丰盈,四海安定。

在王渊主修《武皇帝实录》、《绍丰大字典》、《大明广舆图》之后,朱载堻又命人修订《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对四书五经的理解追及汉唐,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程朱理学的思想桎梏。

另外,朱载堻还让边镇将领,包括被圈养的海军左都督朱英,一起总结他们的军事经验,令朱英、俞大猷、唐顺之编撰了一本《绍丰武编纪要》。

唐顺之升得非常快,目前已经是兵部左侍郎,完全不受王渊弟子身份的影响。

这源于朱载堻和王渊的一封通信。

王渊虽然远在印度,但每年都会跟朱载堻通信,朱载堻也会请教一些治国当中的疑惑。

朱载堻有一次问道:“先生诸弟子,以谁为最优?”

王渊回信道:“唐顺之有宰辅之才,又兼品性高洁,可为太子师。”

这个评价很高,意指朱载堻哪天出现意外,唐顺之可以辅佐下一任皇帝。就算朱载堻长寿得很,也可以放心的把太子交给唐顺之教导。

朱载堻立即招来唐顺之,一番交谈下来,皇帝感到非常满意。无论他提出什么疑问,唐顺之都能解答,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农田水利、经学史籍……就好像没这人不懂的事情。

朱载堻又派出锦衣卫,秘密调查唐顺之的为人。

结果发现,唐顺之非常自律,每天都是上班、读书、练武,偶尔参加物理学社聚会,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享受。他为官多年,全家还在租住民房,并没有购置房产和土地。

于是乎,唐顺之获得快速提拔,并且成为东宫主讲老师,明摆着是要培养成今后的首辅。

唐顺之这种自律真的很难得,因为随着盛世到来,大明从上到下都开始弥漫着一股奢侈之风。

就连朱载堻自己,都开始花钱大手大脚,将京郊的好山园扩建得无比华丽,而满朝大臣居然对此毫无异议。因为这是皇帝自己出钱,征召的民夫和工匠,都给足了口粮和工资,不但不会惊扰百姓,还能给京郊百姓提供就业机会。

另外,大明官员和文吏的工资,在王渊改革的基础上,又集体提升了一个等级。

王渊改革的好处,已经彻底显露出来,涌现出一大批歌功颂德的文人。当然,他们的侧重点是皇帝,将改革之功全都算在皇帝身上,似乎在刻意淡化王渊的作用。

只有一个行业,一直在歌颂王渊,那就是足球!

足球联赛的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铁路兴起之后。如今,从北京向东至蓟州,向南至淮安,这些城市搞出大型联赛,球员们经常坐着火车异地打球,关键赛事一票难求,顶级球员的转会费高达白银数千两。

有朝鲜留学生,在文章里写道:“吾在天津逗留半月,某日万人空巷,百姓皆往郊外疾奔。问一挑担小贩,其言蹴鞠联赛是也。不惟男子喜蹴鞠,女眷亦多趋车而往,车驾轿辇绵延数里。赛场之外,商贩云集,果脯蜜饯有之,瓜果面食有之,亦有新物如炒瓜子、炒花生、烤红薯、烤玉米之类。吾问一路边走卒,其言卖苦力为生,月得官钱千余文,全家饱暖无忧,偶可饮酒食肉。升斗小民已殷实至斯,况呼士绅贵胄?天朝上国,自古无有此极盛者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