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问鼎记 > 第四十九章 不去不来

问鼎记 第四十九章 不去不来

作者:何常在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1:51:1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夜色笼罩下的军营,比白天安静了许多,依次点亮的灯光,让连成一片的军营汇聚成一片灯光之海。

连若涵坐在院中的亭子里面,茶已凉,夜已深,她却丝毫没有睡意,月黄昏和水清浅数次劝她回房休息,她都置之不理。

月黄昏和水清浅有意去向吴义东报告,却被夏来夏去劝住。夏来的话很朴实也很有道理:“你二人虽然明为照顾实为监视连娘子,不要忘了一句老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早晚吴指挥使要离开真定,连娘子的好景常在商行却是遍布大夏各地,在真定的商行也有十几家,你们自己比较一下,服侍好了连娘子,连娘子出去之后,可以帮你们赎身,还可以为你们许配一个好人家……”

与其说是夏来的话打动了月黄昏和水清浅,还不如说是夏来和夏去高大威猛的相貌以及尚未婚配的现状让二人动了心,二人毅然决然站在了连若涵一方。

夏来夏去奉吴义东之命看守连若涵,其实只有夏来是吴义东的亲兵,夏去却是韩猛的亲兵。二人一开始并不知道连若涵是何许人也,等连若涵说出她是夏祥即将过门的娘子时,二人喜不自禁!

夏来还好,忍住没有流泪,夏去喜极而泣,足足哭了半天才平复了心情。

连若涵让二人进了院子,又让水清浅、月黄昏上了茶水,二人说起了和夏祥分开之后的事情。

“我先说,我先说……”夏来无比开心,二人入伍之后,一直在军营之中,从来没有走出过军营半步,别说回不了几十里之外的家了,就连夏祥担任了真定知县都不得而知,现在突然有了夏祥的消息不说,夏祥居然是堂堂的真定知县,还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娘子,他比自己娶了娘子还高兴。

“好,你先说就你先说,谁让你先摔下了悬崖。”夏去白了夏来一眼,他也是乐开了花,夏祥就在离他十几里之遥的真定城当知县,他居然一无所知,现在天下掉下个连妹妹,竟是夏祥定了终身的娘子,他终于可以不再担惊受怕,不再总是害怕有一天会听到夏祥死去的消息。

“先从哪里说起呢?”夏来抢了先说的机会,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起了,他想了一想,“还是先从我掉下悬崖说起……当时我失足掉下了悬崖,以为自己活不成了。不料被树枝拦了一下,没摔死。不过也摔得挺疼,还滚出了几十丈远,昏迷了过去。等我醒来后,发现天亮了,周围没有一个人。我喊了几声,没人回应,我一个人走了半天,又累又饿又渴,眼见就要支撑不住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商队,他们救了我。”

“我恢复了力气后想回去找大郎,商队的领队叫杨春,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家,他说这一带地势险峻,人迹罕至,进去了就很难活着出来。我一想也是,从小在这一片长大,许多地方都没有去过,听说一进里面就会迷路,还有豺狼虎豹。既然不能回去,又不能回家,就只好跟着杨老伯南下泉州,学做生意。”

“本来我跟随杨老伯一路南下,过了邢州到了开封,又到了鄂州。杨老伯说,出了鄂州,再想回到灵寿就很难了。我还犹豫了一下,后来一想男儿就应该志在四方,就义无反顾地说我不回头。谁知到了鄂州,得知当地急缺邢窑瓷器,杨老伯决定连夜返回邢州,不再南下泉州。我既然当了杨老伯的伙计,他去哪里就跟到哪里。”

“回到邢州,进了货,正准备南下鄂州时,竟然遇到了夏去。”夏来朝夏去嘿嘿一笑,“也是我兄弟二人缘分深,不该分开。夏去当日掉下了悬崖,也是遇到一个车行,被车行的掌柜庞永胜所救,他就跟庞老伯当伙计。不过他一心想入伍,就和庞老伯约法三章,他有入伍的机会时,就不再当学徒。庞老伯答应了他。说来惭愧,原本我是想入伍参军,不知道为什么遇到商行后,觉得做生意比入伍更好,就打消了入伍的念头。”

“说来也是巧,救我的杨老伯的商行和救夏去的庞老伯的车行,有生意来往。杨老伯来邢州进货,邢窑的瓷器就委托庞老板的车行运送。我和夏去重逢后,夏去说他想去入伍参军。庞老伯是个好人,不愿意勉强夏去,就放夏去离开。夏去劝我和他一起入伍,还说男儿就应该报效国家,我说不过他,就同意了。庞老伯很是热心地为我们介绍了一个人认识,在他的介绍下,我和夏去才加入了真定府驻地禁军。”

“谁?”连若涵心中一动。

“李持李郎君。”夏来憨厚地笑了笑,“李郎君是个好人,原本真定府驻地禁军不招募兵士,即使招募,也不直接从百姓中选拔。李持和庞老伯是莫逆之交,庞老伯介绍了我和夏去之后,他亲自和吴指挥使推举我二人。吴指挥使也觉得我二人不错,就收在了身边,当了他的亲兵。后来有一次喝酒,吴指挥使和韩副指挥使吵架,吵得很厉害。后来吴指挥使又和韩副指挥使和好,还将夏去送与了韩副指挥使,夏去就成了韩副指挥使的亲兵。”

连若涵心中更加肯定了一点,李持在为吴义东招兵买马。之前听过传言,说是博陵崔家也在为吴义东招贤纳士,也不知真假。不过从夏来的经历可以看出,李持是亲力亲为在为招兵买马一事奔波。再想到李持和郑明睿的关系,以及李持的娘子是博陵崔家之女,不用说,太原李家和博陵崔家也站了星王的一方。

郑明睿虽是荥阳郑家之人,不过他另当别论。连若涵很是清楚郑好的态度,表面上郑好和星王并非同一阵营,其实郑好并不倾向于任何一方,他只是根据自己喜好行事。

“入伍之后,就和外界断了联系,完全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连夏大郎当上了真定知县都不知道,更不说他找了这么一个美丽大方的娘子。”夏来说完了自己的经历,嘿嘿笑了一起,转身对夏去说道,“该你了,夏去。”

夏去不慌不忙地说道:“其实我的经历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就是掉下悬崖后,大难不死,遇到了庞老伯。本来也是想跟着庞老伯走南闯北一番,不想在邢州遇到了夏来。又无意中听到庞老伯说他认识禁军的人,我就动了入伍的心思。然后就劝说夏来和我一起入伍,再后来,就一直在军营呆到现在。原本想混个一官半职,谁知道连九品武官都没当上,比夏大郎的七品知县差得太远了。”

“眼下你们正有一个立大功的机会。”连若涵听夏祥说过夏来夏去无数次,知道二人值得信赖和托付,也就不再绕弯,直截了当地说道,“只要你们帮我,让我和韩猛见上一面,你们很快就可以见到夏县尊,还可以当上七品武官。”

夏来和夏去交换了一下眼神,二人心意相通,夏来说道:“连娘子太小瞧我兄弟二人了,若是为了升官,我二人断然不会帮你。但若是为了夏大郎,哪怕是刀山火海,我二人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夏去笑道:“十二郎的话虽然粗俗了些,不过却是大实话。连娘子,就凭我二人和夏大郎的交情,只要能救你出去,什么事情都好说。”

水清浅还好,月黄昏却是大吃一惊,变了脸色:“不行,万万不行。真要放走连娘子,我们就会没命了。”

“不会,不要担心。”夏来和颜悦色地一笑,“月黄昏娘子多虑了,军营之中虽是吴指挥使最大,但韩副指挥使和吴指挥使一向面和心不和。韩副指挥使为人刚正,不会和吴指挥使沆瀣一气。”

“可是、可是谁不知道韩副指挥使对朱一姐言听计从?朱一姐又一向听从吴指挥使的命令,韩副指挥虽然刚正,却还是英雄难过美人关。”月黄昏想得挺多,她忧心忡忡地看向了水清浅,想要得到水清浅的支持,水清浅却低头不语,她摇了摇头,“我是怕连娘子和韩副指挥使一见面,吴指挥使就会知道,就麻烦了。”

“不会,韩猛见到我后,就不会再对朱一姐言听计从。”连若涵从容一笑,站了起来,“月黄昏、水清浅,你二人可知吴义东私买军粮私招兵士,已经有了谋反之心。皇上即将南巡真定,到时查实了吴义东的罪行,吴义东死有余辜也就算了,还会连累你们也会被诛连,你们何其无辜,因吴义东而死,太可惜了。而且还落一个千古骂名,就连你们的父母和家人,也会被流放三千里,死在异地他乡……”

月黄昏还在迟疑,水清浅却大惊失色,忙跪倒在地:“奴婢不知道吴义东有谋反之心,奴婢愿意追随连娘子。”

月黄昏见状,也不再犹豫了,她心里清楚,事已至此,只能选择一方,否则就是死路一条:“奴婢也愿意誓死追随连娘子。”

连若涵点头一笑,伸手扶起二人:“你二人和我相识于危难之时,是患难之交,我以后一定不会亏待你二人。”

“还有我兄弟二人……”夏去拍着胸膛笑道,“连娘子能得夏大郎喜欢,也是难得。大郎聪明过人,机智过人,才貌过人,连娘子有福了。”

连若涵不服气地哼了一声:“为何不说他有福了?我也是聪明过人机智过人才貌过人的娘子。”

“连娘子是奴婢见过的最好看的娘子。”水清浅此时心里已然认了连若涵为主了。

月黄昏的心思却不在奉迎之上,她机警地跑到门口朝外面张望了一番,回来说道:“此时正是饭时,七品以上的武官都在吃饭,正是和韩副指挥使见面的最好时机。”

大夏以前,一日二食,早中各一次,过午不食的传承一直延续到大夏。大夏立国之后,国力渐盛,一名农户一年可以出产四千余斤粮食,粮食的增产提供了一日三餐的可能,再者大夏不设宵禁,许多大城夜不闭市,过午不食的传承到了大夏就逐渐名存实亡了。

不过也有一些劳苦人家为了节食,依然不吃晚饭。军营之中,由于是严格按照人头分配军粮,中下层兵士也保持了一日二食,只有七品以上的武官,可以一日三餐。

所以晚饭之时,军营之中,武官们吃饭之时,不吃晚饭的兵士可以乘机偷懒休息。

连若涵看向了夏来夏去,二人会意,夏去说道:“我是韩副指挥使的亲兵,我去比较合适。”

月黄昏自告奋勇要陪夏去一同前去,二人出了院门,一前一后前往韩猛的院子。韩猛的院子就在右侧,二人并未引起别人注意,就推开了韩猛的院门。

韩猛的院子比起吴义东的院子小了一些,却布置得更雅致更有意境,不像吴义东的院子除了宽敞之外,并无彰显主人品味之处。院子里假山池塘亭子一应俱全,更让人意外的是,院子的正中还有一处土丘。

且明显是人工后加的土丘。

土丘虽不高,也有三丈以上,下粗上细,犹如一座塔平地而起。土丘上面站有一人,左手双指并拢,遥指远处,右手持剑,剑尖晃动,在灯光下闪动寒光。

夏去是韩猛的亲兵,出入韩猛的院子无人阻拦,他朝土丘上面舞剑之人抱拳一礼:“韩指挥使,小人有事求见。”

韩猛并未理会夏去,兀自舞动手中长剑。他的剑法一招一势都呼呼生风,明显是大开大合的风格。大开大合之中,隐约可见一些大巧若拙的痕迹。尤其是他手中长剑长约四尺,剑柄长有一尺,双手握剑之时,砍削刺挑,依稀可见陌刀的招式。

大唐一朝,陌刀风行一时,《唐六典》卷十六即载:“刀之式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斩马,刀重十五斤,又名砍刀,长七尺,刃长三尺,柄长四尺,下用铁钻。马步水路咸可用。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斩挡者皆为齑粉……”多为对骑兵作战使用,威力巨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