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修复师 > 第三十六章 今年最大的漏

修复师 第三十六章 今年最大的漏

作者:打眼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5-26 08:00:29 来源:笔趣阁

“敬叔,这个达摩根雕,应该是清晚期的作品,而且是出自名家之手……”

赵正山显然对自己的判断很有自信,指着放在桌子上的达摩根雕说道:“咱们先说材质,敬叔您看这纹理,是黄花梨没错吧,而且是百年的油梨根部雕琢而成……”

“怪不得敬时珍说赵叔捡漏,十次错八次呢……”

苏小凡喝着茶,听着赵正山在那一本正经的分析,心里却是笑开了花。

这么一件虽然说不上是一眼假的物件,被赵正山说成了是清晚期的作品,简直就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修复值:5点!】

【现代红酸枝达摩根雕:不可修复!】

脑海中出现的信息明明白白的告诉苏小凡,这就是件现代工艺品,而且材质上也和赵正山判断的是南辕北辙。

“唉,我说正山啊,这古玩杂项,就不是你玩的,你在字画上的鉴赏水平,要比杂项强多了……”

等到赵正山滔滔不绝将自己的判断说完之后,耐着性子听完了的敬时珍叹了口气。

“敬叔,地摊上卖字画的太少,发挥不出我的水平啊,对了,这根雕我不会看走眼吧?”

听到敬时珍的话,赵正山心中生出一丝不妙的感觉。

“先说说你花了多少钱吧。”敬时珍摆了摆手。

“这个……花了两千八。”赵正山说道:“那人本来开价八千的,让我把价给讲下来了。”

说实话,赵正山今儿一上午,就耗在那个卖根雕的摊子上了,磨了将近两个小时,才算是把这物件给拿下的。

“你肯定是又听别人讲故事了。”

敬时珍无语的摇了摇头,买这么个物件还要花两个小时,赵正山一准是先被人给忽悠晕了。

“那摊主说,这东西是他爷爷传下来的,就是晚晴时候的物件,我觉得那人挺实诚的,就信了。”

赵正山用手捂住了脑袋,他当时自己判断的,年代最多就是清晚期,如果摊主说是明朝的东西,那赵正山绝对转脸就走。

但摊主的说的话,和自己的判断相对应,就让赵正山有种被认可的感觉,后面对方再一忽悠,赵正山就觉得自己遇到了漏,主要注意力就放在讲价上了。

“你仔细闻闻,有没有种酸香的味道?另外你再看看油性,达没达到黄花梨的标准?”

敬叔也没再卖关子了,指着那根雕,开门见山的说道:“你看这紫色近黑,明显不是黄花梨的特性,虽然纹理有点像,但这就是个红酸枝的料子,从材质上来说,不如黄花梨。

另外还有这雕工,虽然雕的还不错,但明显有机雕过后人工修饰的痕迹,你说你对杂项类的物件又不是很懂,怎么老是在这些上面犯错呢?”

“敬叔,那……这个值多少钱啊?”

赵正山苦起了脸,他倒不是心疼钱,只是想知道自个儿这次又被收了多少智商税。

“放在家里当个摆件,嗯,五百八差不多。”

敬时珍给出了个报价,在到处都是低劣假冒的古玩市场,这个玩意还算是假的比较有良心的,最起码用的是红酸枝,而不是非洲花梨之类的材质。

“赵叔,在古玩市场,可不能听人讲故事。”

苏小凡在一旁嘿嘿笑了起来,他本人就是个段子手,虽然自家的青铜器不能当成老物件来卖,但苏小凡可是帮着郑大刚出手了不少的所谓“法器”。

“你小子别幸灾乐祸,把你淘来的物件拿出来看看,说不定还不如我的呢。”赵正山一脸的不服气。

赵正山平时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在古玩市场捡个漏,只是水平太差打眼居多,但越是这样瘾越大,就像是臭棋篓子下棋,赢不了你能磨死你。

所以今儿也就是敬时珍出手鉴定,赵正山不服气也得憋着,如果换个人,他一准得质疑鉴定师的水平不够,没能看出他这物件的好来。

“我买了两个物件,有一个看不准,买的玩的。”

苏小凡将手上的两个袋子放在了桌子,先拿出了那个笔筒,说道:“这东西我觉得还不错,敬叔您给掌掌眼?”

“嗯?”

看到那件色泽紫的有些发黑的笔筒,敬时珍眼睛不由一亮,不过他没急着上手,而是看向了赵正山,说道:“正山,这也是杂项里的物件,你要不要先看看?”

“好,那我先看看。”赵正山兴致勃勃的拿起了桌子上的笔筒。

“这个材质和我那根雕差不多,应该也是红酸枝的。”

赵正山拿起桌子上的放大镜,一边看一边说道:“不过小苏的这个笔筒雕工不错,这么大一点东西,上面竟然雕了这么多的人物,还有动物花草,这个东西不错。”

虽然不想承认苏小凡淘来的物件比自己的好,但东西摆在这里,单是笔筒上的浮雕雕工,就不是那个根雕能比的,赵正山也说不出诋毁的话来。

“你看看小苏的这个笔筒,能值多少钱呢?”

敬时珍一脸笑意的从赵正山手上拿过了笔筒,同时也拿起了放大镜,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

“估计也得两三千。”

赵正山对苏小凡说道:“咱们可说好的买的物件,价格不能超过三千块钱,你可别不守规矩。”

“赵叔,没坏规矩,这东西比你那根雕便宜多了。”

苏小凡闻言笑了起来,说起来他还是占了修复值的光。

如果没修复这件笔筒的话,底部烧毁,整个物件的品相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但修复完整后的笔筒,却上手就能看出是个好东西。

“小苏,你这东西,真的是在市场淘来的?”

敬时珍看着笔筒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了起来,足足过了十多分钟,才将笔筒放到了桌子上。

“是啊,敬叔,我和赵叔一起去的市场。”苏小凡点了点头。

“这不大可能啊。”

敬时珍一脸疑惑的喃喃自语着,“现如今的古玩市场,还能淘弄到这玩意,那么多人都是眼瞎看不见吗?”

“敬叔,小苏确实和我一起去的市场,去的时候我们俩可都是空手的。”

赵正山以为敬时珍是怀疑苏小凡从别的地方拿来的物件,连忙出言帮苏小凡作证。

“不是这意思。”

敬时珍摆了摆手,对苏小凡说道:“说说你怎么买到的这物件,花了多少钱,你觉得这是个什么笔筒呢?”

“啊,我就是在地摊上买的啊。”

苏小凡被敬时珍这三连问,问的有点懵,不过之前他也想过托词,当下开口说道:“这笔筒是个卖杂项的地摊上摆着的,当时和一堆杂项摆在一起,不是很起眼。

而且那个摊主卖的青铜器,是我们苏家村的,他当成唐宋的物件来卖,让我敲打了一下,后来我看中了这个笔筒,就花了一百五给买下来了。”

“一百五?”

“一百五十块钱?”

赵正山和敬时珍口中同时发出了一声惊呼,显然这个价格把敬时珍也给惊着了。

“是一百五十块钱啊。”苏小凡装的一脸茫然,他发现自己这段时间经常要用到演技,回头是不是要到电影学院去旁听一下。

“敬叔,有位客人需要您见一下。”就在苏小凡飚演技的时候,静心堂的一位工作人员来到敬时珍身边,耳语了几句。

“是童先生吧?请他进来吧。”

敬时珍摆了摆手,这会他的注意力都在这笔筒和苏小凡身上了,“今年最大的漏,被你小子给捡着了!”

敬时珍脸上还满是不解的神色,“这么多人都看不见,难道真的都眼瞎了吗?不行,回头我也得去古玩市场逛逛。”

以敬时珍的段位,早就脱离了古玩市场捡漏的层次,他得有五六年的时间都没认真的去古玩市场逛过了。

因为敬时珍知道,自从古玩热起来,现在的古玩市场就几乎已经没有捡漏的空间了,可今儿见到苏小凡淘弄的这个笔筒,敬时珍的心思就动摇了。

“敬叔,叨扰了。”就在此时,一个中年人走进了内堂,见到敬时珍后,微微颔首打了个招呼。

“童先生,您坐,喝茶,咱们的事等会谈。”敬时珍将客人让到了椅子上,工作人员立马奉上了香茗。

“敬叔,您快说说,这到底是个什么物件,能值多少钱啊,真是急死我了。”

作为医生,赵正山平时无疑是很稳重的,但唯独在古玩这个爱好上,他的表现却是有些急躁,也顾不得敬时珍还有客人在场。

“他的东西还是他自己说。”

敬时珍指了指苏小凡,也是有几分考量的意思在里面,敬时珍想看看苏小凡纯粹是因为运气好捡的漏,还是本身对古玩是有认知的。

“赵叔,这东西值多少钱我说不准。”

在古玩市场混了好几年,苏小凡自然不怯场,当下说道:“首先我觉得这笔筒应该是黄花梨材质的。”

“不对,这笔筒和我那根雕差不多,应该也是红酸枝的啊。”赵正山打断了苏小凡的话。

“赵叔,油性不一样的,你看这笔筒的颜色,是因为油性很重,变成的深紫偏黑色,这一种黄花梨,通常叫做黑油梨,

黑油梨一般都是老树根部容易出现的,油性来说是黄花梨中油性最强的,基本所有的黑油梨都是入水即沉,黑油梨的纹理一般,但密度比重也是黄花梨中最大的。”

苏小凡帮着郑大刚卖了不少珠子,很多都是黄花梨材质的,他本身又喜欢专研,理论知识和扎实,说起来头头是道,听得敬时珍都是不时的点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