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大明镇海王 > 第1255章 心服口服

大明镇海王 第1255章 心服口服

作者:中华田园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5:38:20 来源:书海阁

带着震惊、难以置信等等诸多复杂的情绪,阿里帕夏和摩西一行人继续西行,每到一个城镇,他们都会停留下来,特意的留意相关的信息。

正如阿里木所说的一样,在大明管辖的每一处城镇,都有新建立的学校,在学校周围的人,无论是汉民还是其它部族的人,都必须要将自己家适龄的孩子送来学校上课。

每当在学校的旁边,看着各个部族的孩子坐在一起,念着大明的古诗时,阿里帕夏都深深的为这个庞大的帝国所深深的折服。

自古以来,知识都是最宝贵的东西。

无论是在大明,还是在世界上其它的地方,读书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基本上也只有贵族、有钱的人才能够上得起学,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都只能够当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

然而现在在大明,大明帝国竟然开始普及教育,向全面普及教育,朝廷每年花费几千万两银子在大明各地兴建基础学校,并且要求所有的适龄孩子都要上学读书。

这就很可怕了。

读过书的人不一定有出息,但是有出息的人绝对是读过书的人。

这个道理自古以来都亘古不变,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大力普及教育的大明帝国,在未来会涌现出多少人才?

恐怕没有人能够知道,大明帝国现在就有上亿的庞大人口,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如果都是读过书的人,这样的大明帝国,它可能会衰弱吗?

奥斯曼帝国还有机会打赢大明帝国吗?

还能够一雪前耻,夺回南高加索地区吗?

很显然,也是毫无疑问,希望只会越来越渺小。

“大明帝国的强大,我们很多时候只是看到了大明帝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广袤的国土和庞大人口,却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大明帝国的教育。”

“大明帝国幅员辽阔,生活在其中的部族非常多,主体是汉人,但汉人大部分都生活在中原地区,在边塞地区,汉人稀少,更多是各个部族的人。”

“以西域为例,根据大明帝国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来说,在西域,汉人的数量仅占两成,而且还是大明朝廷大力移民的后果,其它占多少的都是各个部族的人。”

“原先的时候,我还觉得我们奥斯曼帝国并不是没有机会报仇雪恨,夺回南高加索地区,但是现在看来,我们现在没有机会,未来也同样没有机会。”

“你能够想象得到这样的画面,在一所所学校里面,来自各个部族的孩子,各自穿着不同的服饰,有着不同的长相,但是他们却都在学习大明话,写大明字,齐声的朗诵、赞美大明的古诗词。”

“这是教育,同样也是文化和民族的融合,或许再过上几十年的时间,西域这里的人就已经分不清谁是谁了,他们只会知道自己是大明帝国的人,只会骄傲的称自己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

“我不得不佩服制定这个政策的人,他是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他清楚的看到了不同部族之间生活在一起会出现的问题,也清楚的知道该如何去消除这些问题。”

“以教育为本,竖立的共同的语言和文字,最终实现真正的一统天下。”

“我们奥斯曼帝国同样是一个多民族、多部族的国家,但是我们之所以能够统治庞大的疆域,所依靠的军事贵族制度,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

“在强盛的时候,自然是没有太大的问题,可是一旦我们衰弱了,各个地区、各个部族就会闹出各种各样的事情出来。”

“因为说到底,各个地区,各个部族之间都没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字,彼此之间缺乏认同和信任,纵然是强行的聚在一起,终究也是会分崩离析的。”

“大明帝国也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大力的推行教育,推行汉家文化,改汉姓、取汉名仅仅只是第一步。”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语言和文字,依靠教育来灌输共同的思想和文化,这才能够牢牢的合在一起,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理念。”

“当然,教育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大量的基础教育之上,大明官府还在各地兴办高级中学,用来进行深入的教育和学习,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

“据说在大明的京师,有各种各样专门的学校,造船学院、军事学院、桥梁建筑学院、医学院、美术院、音乐学院、物理学院、天文学院等等,每年都可以培养出大量的人才,而这正是大明帝国的枪炮、弓箭、武器铠甲等等能够冠绝天下的原因。”

坐在四轮马车里面,阿里帕夏拿着自己的笔如此写道。

“呼~”

放下手中的笔,看看笔直的水泥马路两边,景色迷人,往来的商旅非常多,时不时都能够遇到一个个庞大的车队,几十、上百辆四轮马车满载着货物往来东西。

“这还没有到大明的都城,我都已经收获良多了,这一趟真的没有白来。”

“回去之后,我一定要向伟大的苏丹建言,我们奥斯曼帝国必须要向大明帝国学习,学习大明帝国的方方面面,这样我们才能够变的更加强大,否则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战胜大明帝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阿里帕夏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看到了大明帝国的强大,也看到了大明帝国诸多非常有用的政策。

说实话,一开始阿里帕夏和很多的奥斯曼帝国人一样,觉得输给大明帝国并不服气,总是想着以后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找大明人报仇雪恨,夺回失去的一切。

奥斯曼帝国上下都在寻找当年一战失败的原因。

有人觉得是因为奥斯曼帝国兵力分散,故而买有办法集中力量打败攻入奥斯曼帝国的大军。

阿里帕夏现在却是清楚的知道,奥斯曼帝国的大军纵然是分散,可有大明帝国的兵力分散?

当年大明帝国仅仅只是出兵二十万而已,而大明帝国却是有上百万的大军,分散在广袤的国土上,真要是集中上百万大军攻打奥斯曼帝国的话,恐怕奥斯曼帝国都要被灭掉了。

也有人觉得是因为大明帝国的军队火器强大,拥有大量的火枪和大炮,而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当中则是很少,也不如大明帝国的先进、强大,在武器装备方面比大明人差。

现在,阿里帕夏却是知道,远不只是武器装备方面的差异,大明帝国的军队是义务兵,当兵的几年都是完全脱产,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之中。

每一个士兵都是经过了严格训练,每天都还有进行大量的训练,而且每一个士兵都还学习,要读书写字,所掌握的各种各样作战的技巧、生存的技巧远超奥斯曼帝国的士兵。

并且更关键的是还拥有顽强的作战意志和团队协作的精神,纵然是拿着同样的武器,同样的数量,奥斯曼帝国的大军也肯定打不过大明帝国的士兵。

因为这种差距,并不仅仅只是武器装备上面的差距,而是方方面面的差距。

大明帝国有专门的军事学院,培养专业的军事人才,军队之中的军官都在里面学习、深造过,都具有专业的军事素养,岂是奥斯曼帝国临时从各地征召上来的军队所能够相比的?

也有人觉得奥斯曼帝国之所以会打不赢,那是因为奥斯曼帝国没有钱,没有大明人的富有,所以奥斯曼帝国会打不赢。

但阿里帕夏现在却是知道,这仅仅只是很微不足道的一方面,大明人是富有,但根本的原因在于,大明帝国人对教育的重视。

不仅仅是大明帝**队当中的教育,即便是普通老百姓的教育也同样重视,大明帝国的皇帝、朝廷,甚至于大明帝国的那些有钱人,都乐忠于办学,兴办学校,教书育人,在大明人看来,这是最有福报的事情。

大明人也尊师重道,老师拥有极高的身份地位,同时又遵循严师出高徒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要求和管理都很严格。

“这样的大明帝国,我们是要输的心服口服,然后虚心学习才行。”

阿里帕夏想到了奥斯曼帝国内部的那些贵族们嚷嚷着要找大明报仇雪恨的事情都头痛不已。

以前的时候,他还是比较支持这些人的观念,上至伟大的苏丹也是如此,觉得奥斯曼帝国实力恢复之后,肯定要找大明帝国报仇雪恨的。

但真正来了大明一次,在这里所看到,所见的之后,阿里帕夏觉得,奥斯曼帝国和大明帝国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用鸿沟来形容也不为过。

奥斯曼帝国即便是实力恢复到了最鼎盛的事情,恐怕也远不是大明帝国的对手,一旦再招惹大明帝国的话,恐怕就会招来灭顶之灾。

大明帝国的强大真的不仅仅只是军事方面的强大,而是方方面面都很强大,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又或者是其它的方面,大明帝国都让人望尘莫及。

喜欢大明镇海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镇海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