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大明镇海王 > 第1424章 纳税光荣

大明镇海王 第1424章 纳税光荣

作者:中华田园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5:38:20 来源:书海阁

翌日清晨,伴随着初春的寒风,京城的大街小巷,一个个报童背着满满的报纸行走在大街小巷,一边走也是一边大声的吆喝起来。

“卖报~卖报!”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纳税是每一个人向大明天子、大明帝国尽忠、尽孝的方式,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武力抗税严重触犯大明律法,全族流放万里!”

“朝廷所收之税,各项主要开始明细体现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朝廷只有手中有钱了,才能够武装起强大的军队,对外开疆拓土,而不是任人欺辱。”

“朝廷手中有钱了,才能够组织起大规模的基建,兴建公路、铁路、港口、堤坝、水库、疏通淤塞的河道,便捷交通、防洪蓄水、增加就业,促进大明的繁荣富强。”

“朝廷手中有钱了,才能够大力的兴办学校和医院,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廉价的教育,让更多人的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

伴随着报童的吆喝,整个京津地区都开始逐渐的苏醒过来,大量的人从一个个角落之中走出,迅速的买走报童手中的报纸。

昨天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早已经在京城传开了,这京城的老少爷们都在等着报纸进行相关的报道,以便详细的知晓昨日所发生的事情。

好好的一个早朝,竟然变成了菜市场,双方之间围绕着要不要征商税,要不要废黜税务衙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同时这件事情还涉及到了南直隶这边有人冲击税务衙门一事,这就有得看了。

对于京城的老少爷们来说,这些可都是要弄清楚的,不然坐下来什么都不知道,你都没有什么谈资了。

京城的一处茶楼之中,众多才茶客一边吃早茶,一边看报纸,同时也是静静听着读报先生在哪里讲解今天的报纸。

“各位,今天的这份报纸透露出很多的信息~”

“首先我们要想到的一件事情就是前些日子我和大家所过的封疆大吏进京述职的事情。”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南直隶布政使冯时庸被免官罢职一事。”

“南直隶是什么地方?”

“它一直以来都是我大明最为重要的税赋之地,是我大明最膏肥的地区。”

“同时南直隶自古以来都才子佳人辈出,满朝半江南一说,是说整个朝堂一半以上的官员都是出自江南地区。”

“南直隶布政使这个位置可是二品的官职,又是手握实权的要职,更是江南之地这样的肥缺。”

读报先生说到这里微微停顿下,喝口茶,整理下自己的思绪,继续说道。

“冯时庸之所以会被免职,主要是因为在述职大会之时,对于南直隶的情况一问三不知,同时又攻讦朝廷的考核制度。”

“再加上这些年来,南直隶的发展缓慢,被北直隶后来居上,去年北直隶一年上交的税银高达两亿两白银,可是南直隶仅仅只有北直隶的一半,双方之间的差距非常巨大。”

“这足以说明冯时庸在南直隶布政使这个位置上做的确实是不行,被免职也实属正常。”

“我为什么要说要联系前面的封疆大吏述职大会?”

“因为昨天朝廷之上发生的这次激烈争吵,和南直隶布政使这个位置的安排有很多的关系。”

“前几天的时候,我就已经进行过预估,南直隶布政使这个位置极有可能是广东布政使钟藩或者是南直隶税务总督王守仁,这两个当中的一个来接任。”

“这两人无论是谁来接任南直隶布政使这个位置,这都意味着南直隶将发生巨大的转变,因为无论是钟藩还是王守仁,都是实干派的官员,钟藩在广东所作所为可圈可点,王守仁在南直隶征税更是政绩斐然。”

“由他们两个当中的一个来接任的话,南直隶势必将会迎来一次重大的巨变。”

“再来说一说这个税务的问题。”

“南直隶出身的官员,一直以来都是最发对开征商税的。”

“因为自我大明建国以来,南直隶的盐商、粮商、布商、茶商等几乎垄断了我大明最赚钱的几个重要买卖。”

“以盐商来说,以前的盐商富可敌国,秦淮河畔一掷千金,说的就是这些盐商,还有大名鼎鼎的徽商,徽商字号可是通行我大明各地。”

“这些商人非常有钱,但是他们基本上都不用缴纳什么税收,大明早报有一期就有专门报道过此事,我印象深刻的是江南的一个富裕之县,一年所缴纳的税银还不到一百两银子,由此可见,这些商人基本上是没有交税的。”

“当时,朝廷国库空虚,外有北方的鞑靼和女真,东南沿海还有倭寇肆虐,西南土司又反复无常,天子欲要整顿军务,可是却苦于国库空虚,没有银两。”

“然而江南的这些盐商、徽商、粮商、布商等等却是一个个富可敌国,富的流油,他们可以在烟花之地一掷千金,却是不愿意向朝廷缴纳一两银子,以至我大明内忧外患,无钱解决诸多的事情。”“这就是当年刘晋刘公为什么要进行税务改革的原因,因为朝廷需要钱来办事,而朝廷征税自然是不可能向穷苦的老百姓征税,因为穷苦的老百姓,你即便是卖掉了,也征不到几个税,唯有向这些富人、商人开征商税才行。”

读报先生停下来,重重的喝口茶,整个茶楼都鸦雀无声,所有人都静静的听着,甚至于连店小二都听的津津有味。

京津地区因为地处天子脚下,接触这方面最多,也算是最关心国家大事了,关于这方面的事情,总是最喜欢听的。

“这也就回到了昨日朝堂之上的争论了。”

“我们再来说说江南地区的官员为什么最反对开征商税一事了。”

“按理说,这朝廷官员理应上思效忠帝王,为天子分忧解难,下思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

“但江南地区的官员则是有所不同,因为江南地区的官员和这些大商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都知道江南地区富庶,盐山、粮商、布商等等在以前可都是整个大明最有钱的人,他们有钱之后呢,都会大肆的兴办私塾和书院,给自己家族的人读书。”

“在以前,整个大明教育最好的地方就是江南地区,在江南地区,即便是街头的小商小贩都能够识文断字一箩筐,这江南自古多才子也是由此而来。”

“这有钱的商人大肆办学、支持自己的族人去读书,这些读书人又去考功名做官,自然而然的,他们当官了,也是要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自然是不可能支持开征商税。”

“简单的来说,开征商税严重的触及了江南地区大商人、大地主、大士绅、大家族的利益,他们自然是要强烈反对的。”

“当年要不是因为接连的几个大案,沉重的打击了江南出身官员的力量,也不可能进行税务改制,开征商税。”

“要知道这些年来,反对开征商税的官员一直都有很多,这一次,也不过是因为南直隶布政使这个位置的调整迎来了一波**而已。”

这个读报先生的水平显然是非常不错的,详细的讲清楚了事情的起因经过,顿时整个茶楼的人都恍然大悟,一下子就弄清楚了。

“原来如此~”

“我说为什么那些江南出身的官员最反对征商税了,原来和江南地区的那些商人、地主、大家族什么的沆瀣一气啊。”

“可不是嘛,只顾自己的小利,却是忘国家之大义。”

“这朝廷要是没钱,还真是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在弘治十年以前的时候,我可是记得,北方的鞑靼每年都要扣关南下劫掠的,朝廷就是拿他们没有办法。”

“拿什么去对方鞑子嘛,我以前就是军户,还是边军,你们是不知道啊,我们就是连吃饭都成问题,手中的武器十几年都没有换,弓箭都烂掉了,我们总不能用拳头去和鞑子的骑兵对战吧。”

“还是现在好啊,朝廷有钱了,军队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有身份有地位,战斗力自然就高,我大明才能够不断的开疆拓土。”

“是啊,是啊,所以说这个纳税光荣,因为我们纳税了,那也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大明。”

“你看这朝廷有钱了,才可以武装起强大的军队,我们才不至于被外敌欺负,还可以不断的对外开疆拓土,获得更多的肥沃土地。”

“这朝廷有钱了才可以修建公路和铁路,这以前回山东老家啊,走路可是要很久的,现在坐火车回去,一天一夜的时间就足够了。”

“对,对,我觉得报纸上面说的很对,纳税就是对天子尽忠,对大明尽忠,身为大明人,依法纳税、按章纳税,那就是为大明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这缴纳的税啊,终于还是用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头上!”

“我们可不能像南直隶的那些人~”

“没错,没错~我们可是京几之地的老爷们,我们纳税最积极了,纳税占了大明税收的近一半。”

“……”

喜欢大明镇海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镇海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