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大明镇海王 > 第373章 对道路的思索

大明镇海王 第373章 对道路的思索

作者:中华田园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5:38:20 来源:书海阁

李继业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快就离开了天津,开始按照刘晋所说的去布局了。

“这些盐商,你们只不过是一群依靠政策发家致富的蛀虫罢了,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也没有为这个国家做出什么贡献,反倒是寄生在大明的身上,越吃越胖,最终将这个王朝给葬送掉。”

对于那些盐商,刘晋没有丝毫的好感。

明明盐这个东西是很便宜的东西,可是经过这些盐商之手后,老百姓就很难吃得起。

一斤几十文的盐,往往还要缺斤少两,还要渗泥沙,将这些盐商养的一个个膘肥体壮,一个个牛气冲天。

从盐政之中获利,却是对这个王朝,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没有任何的贡献,对于这样一个群体,刘晋不会有丝毫的手软。

搞出长芦盐场就是要从根源上掘掉这些寄生虫来,让他们失去赖以为生的基础,而一旦离开了盐这个东西,这些盐商即便是做的再大,也会树倒猢狲散。

毕竟这些盐商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利益,并不是因为这些盐商多会做生意,也不是因为这些盐商掌握了先进的技术,他们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完全是因为盐政这个制度的存在。

这个制度的存在,让他们这些盐商可以垄断食盐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东西,因为垄断,所以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可以贪得无厌,本来仅仅只是几文钱一斤的东西,经过这些盐商的手之后涨了十多倍。

对上不断挖空大明朝廷的财政,对下则是不断剥削本就艰难度日的老百姓。

他们就是一群寄生在大明身上的寄生虫,不断吸食着大明的血液,变的越来越大,而大明朝廷和大明的老百姓则是变的越来越瘦,最终轰然倒下。

参观完咸鱼工厂,刘晋再次来到天津港口这里。

捕鲸船停靠的码头这里,人山人海,各种各样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刘晋离开时的那头大鲸鱼此时已经被肢解的干干净净。

大块、大块的鲜红的鲸鱼肉摆在了案板上,专门做鲸鱼生意的商人在哪里不断的讨价还价,想要以更低的价格买下一些鲸鱼肉。

一桶又一桶的鲸油直接就被天津香皂厂、天津蜡烛厂给包圆了,前者也是刘晋麾下的一个产业,专门生产洗澡用的香皂,以前产量不高,但是随着捕鲸业的发展,可以获得大量廉价的油脂,天津香皂厂的发展也是异常迅猛。

别看一块块香皂不值多钱,但是产量大,销售火爆,发展极为的快速,不仅仅能够满足刘晋麾下诸多产业员工对香皂的需求,还有大量的香皂开始对外出售,利润一直在不断的增长。

至于天津蜡烛厂,这是天津这边以前一个制蜡烛的作坊主开办的,鲸油是最上等的好油,用来燃烧不仅仅非常的耐烧、稳定,而且没有任何的灰尘和异味,现在也是逐渐成为了大明上流社会最流行的照明用油了。

鲸鱼皮、鲸鱼须、鲸鱼宝贝等等这些东西都是最吃香的货物,一肢解下来就被人高价买走,甚至于连鲸鱼骨头都有人要,因为据说鲸鱼的骨头是神骨,用来做成各种祭祀用的器具是最好的,还可以用来驱邪避讳等等。

鲸鱼的内脏也是抢手的东西,基本上一摆出来立即就被人买走,一头巨大的鲸鱼,刘晋仅仅只是离开了没有多久的功夫,转眼间就被肢解的干干净净。

“发展捕鲸业看来是对的,一头鲸鱼提供的肉食、油脂足以抵得上几百头猪、上牵头牛,这屠杀一头鲸鱼就能够让上万的人跟着受惠。”

“怕就怕这发展太猛的话,大家竭泽而渔,以后就没有鲸鱼可捕了。”

对于眼前的这一幕,作为鲸鱼产业的主导者,刘晋既喜又忧。

喜的是捕鲸业发展欣欣向荣,大明的老百姓能够从捕鲸业当中享受到好处,大量廉价的肉食,油脂等等,这些都是好东西,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忧心的是刘晋很清楚人类贪婪的本性,一旦捕捞过度,这鲸鱼就会越来越少,最终竭泽而渔。

不过很快刘晋又微微摇头,现在才刚刚兴起,忧心这个是不是太早了一些,更何况,以后大明要是全面开放海禁,大明能够纵横四海的话,自己所担心的这个问题又显得比较多余了。

“这些问题还是留给后辈子孙们去解决吧,当真的有那一天的时候,他们应该会明白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刘晋笑了笑,接着很快目光就锁定在了朱厚照的身上。

此时的朱厚照,全身是血,非常兴奋的拿着一个大斩刀在切鲸鱼肉,嫣然一副屠夫的样子,哪里能够看得出他是大明的太子。

“来,来,鲸鱼肉了,鲸鱼肉了,上好的鲸鱼肉,只买三文钱一斤~”

朱厚照似乎是在体验一种全身生活,体验当屠夫的感觉,声音响亮,一旁的刘瑾则是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摊上这样一个好玩的主,他也是真心的累。

没有打扰朱厚照的雅兴,他既然爱玩就让他好好的玩一玩。其实人都是一样,谁都爱玩,只是小时候喜欢玩玩具,长大之后则是喜欢玩一些大人的游戏,不管是现在的古人,还是后世,这一点都没有变。

朱厚照虽然爱玩,但并不是纨绔子弟,他的玩纯粹是一个叛逆期少年的好奇心,只要不是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玩一玩又有什么关系呢。

刘晋回到自己在天津这边的府邸,巨大的书房当中,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被下人缓缓打开,刘晋看着这张巨大的世界地图陷入了沉思。

“前往黄金洲的船队此时应该在返航的路上了吧,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过五六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应该返回大明了。”

“也不知道他们顺不顺利,有没有找到高产的番薯、玉米和土豆,最好还是能够带一些黄金白银回来,刺激下大家前往黄金洲的热情。”

首先想到的就是前往黄金洲的船队,他们离开已经差不多快要整整一年的时间,如此长的时间一直以来都没有任何的消息,很多人甚至于都觉得他们失败了,死在了大海之上,刘晋所谓的黄金洲根本就是骗人的。

当然这其中肯定是有人借着这个事情大做文章来攻讦刘晋,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说这个事情。

不过刘晋却是非常有信心,自己做了如此多的准备,如果还是会失败的话,那就真的无话可说了,只能够说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

有指南针,有六分仪,还有望远镜,有精准的地图,更是有专业训练和培训的航海员,还有这个时代最先进的船只和各种各样来自后世的先进理念和知识,还有刘晋专门做的诸多准备。

在如此充分的准备之下,还会失败,刘晋就真的无话可说了,这个时代的欧洲人航海,他们的条件何等的艰苦,他们都能够纵横地球上的各大海洋,没有道理自己会失败。

“希望能够带点辣椒种子回来了,没有辣椒的菜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刘晋看着黄金洲的区域发呆,来自后世的刘晋是个无辣不欢的主,穿越过来之后,天天吃着没有辣椒的饭菜,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当然并不是说没有辣椒就不好吃,对于爱辣的人来说,辣椒是必不可少的味道,少了辣椒就觉得少了一种味。

“捕捞和海贸发展起来之后,倭寇问题也要解决了,现在都已经有人反馈遭到了倭寇的袭击,这个问题肯定会越来越严重,如果不能想办法解决的话,到时候朝堂之上反对开海禁的人肯定会以此为借口来攻击开海。”

“而且倭寇的横行会严重影响海贸的发展,这对于才刚刚成长起来的海洋捕捞业,海洋贸易业是非常不利的。”

很快,刘晋的目光就放到了东海、黄海、渤海这里。

倭寇这个问题从元末明初一直到现在就存在,一直以来也都是剿都剿不完,而且再过几十年的时间,随着倭国这边进入战国时代最惨烈的时期,流浪的武士变成了倭寇,对整个大明的东南沿海进行骚扰。

现在情况还好一些,因为是在北方这边,倭寇很少过来,但是利益动人心,前往朝鲜和倭国经商的利润非常大,往返一次随便都要赚几十万两银子。

自然而然的倭寇就会盯上这块肥肉,除了倭寇之外,海盗同样也是存在的,大明也是有海盗的,明末时期郑成功的老爹郑芝龙就是赫赫有名的海盗起家。

“想要打击倭寇和海盗就必须训练一支强大的海军,这必须要找个借口,想办法将这个权力从兵部这边弄出来才行。”

“不然指望兵部的这些文臣们来搞海军,一百万两银子拨款下去,最终可能只有十万能够用来发展海军。”

“海军这东西,没有钱可是玩不动的,船也好,人也好,还是大炮也好,那都是需要钱来办的。”

想到这里,刘晋就忍不住皱起了眉头,这事可是真心不好办,海军涉及到的是军权,兵部不会轻易放手,弘治皇帝也未必真的就会信任自己。

烦~

反倒是火炮这个东西很好解决,密云铁厂能够生产最优质的钢铁,至于铸造大炮,这根本就难不倒有金手指的刘晋,火药也是如此,都能够轻松的搞出来,甚至于有鲸油,还能够弄出大威力的硝化甘油来。

至于火枪,这个东西也不难,有优质的钢铁,再弄出车床出来,造这些东西都很容易。

“还是要找个机会弄到军工资质来啊,没有军工资质,造这些东西就是谋反,如果这些东西弄出来了,什么横扫草原,清除倭寇、海盗,未来在黄金洲和欧洲人争夺地盘,那都是要干硬硬的。”

想到这里,刘晋心里面就默默的记下来这一点。

大明因为文人掌权,对武将勋贵不遗余力的打击下,大明的军队早就已经烂透了,军备废弛,拨款的银两本来就少,还层层克扣,偷工减料之下,造出来的并且铠甲等等根本就不能看。

老朱同志弄出来的纵横天下的火器部队更是废了,士兵宁可拿着刀上阵杀敌都不愿意用火炮和火枪,因为怕被炸膛给炸死。军人没有地位,当兵最被人看不起,军户可是破落的代名词,武将在文臣面前连个屁都不敢放,在朝廷之上更是没有一点话语权。

问题太多、太多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仅仅之上造出好枪好炮就可以解决的,必须要从根源上去解决这个问题,从新打造一支和后世模式的新式军队出来。

没有强大的军队,先进的武器,想要在全球殖民、经商,这根本就不可能。

别的不说,北方草原上的邻居就时刻威慑着大明,每一次扣边劫掠都大明上下人心惶惶,现在也就是靠着水泥修建起来的城墙当缩头乌龟。

想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主动出击,能够在草原上打败他们才行。

不打败他们,永远不得安宁,而且想要弄到廉价的羊毛那就必须要解决草原上的问题,让他们能歌善舞,专门安心的放羊,剪羊毛才行。

“武器这个东西还是要尽快弄出来,不然真心没有底气。”

“出海的海船要是不配备武器的话,那就是一条肥羊,谁都会想着上去咬一口的,现在也就是在北方航线,海盗和倭寇都很少,要是在南方沿海地区,海盗和倭寇横行,保管要出事。”

刘晋沉思起来,如何让出海的海船合法的拥有武器,并且自己也能够合法的生产武器,这都非常重要。

但是涉及武器这个东西,它太敏感了,弘治皇帝不会轻易松手,朝中的朝臣们也不会轻易松口,而且自己一旦出面搞这个事情,也是极容易成为打击攻击的对象。

“老张说要开辟通往南洋的航线~”

“东南沿海这一带海盗、倭寇都非常多,而且东南沿海地区的大家族还往往和海盗、倭寇又勾结,一旦有肥羊上来,绝对不会轻易放过的。”

刘晋的目光放到了东南沿海地区,这一带的情况非常的复杂。

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的大家族、大商人极力反对解开海禁,坚决支持朝廷的海禁政策,另外一个方面,这些大家族、大商人靠着海贸赚足了银子,又是一个盐商一样的群体。

都是靠着垄断来赚银子的。

这些大家族、大商人在朝堂之上扶持代言人,支持海禁,坚决不允许开海禁,另外一个方面又是和海盗、倭寇勾结,大家其它的家族和商人出海,怕的就是有人分享他们的利益。

张懋看到了海贸的利润,现在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只是走朝鲜、倭国的航线,想着去南洋,甚至于去印度洋这边,赚取更多、更高的利润。

但是这会触及江南地区大家族、大商人的利益,他们必然会有所反应的。

“宝岛~这个位置太关键了,或许接下来应该要做的事情就开发宝岛,先将宝岛给开发起来。”

很快,刘晋的目光锁定在宝岛上面。

这个时候的宝岛还是属于蛮荒之地,明朝因为实行海禁,在1387年的时候,将宝岛上面的居民迁移到了漳州和泉州一带,算是彻底的放弃了宝岛。

这也是为什么在后面荷兰人能够占领宝岛的缘故,因为宝岛这里,明朝朝廷根本就没有重视,这里属于蛮夷之地,上面的汉人很少、很少,再加上海禁,大家不出海,自然而然也就让荷兰人占了便宜,占据了宝岛。

一直到明末清初的时候,郑成功才重新的收复了宝岛,并且带去了大量的人口,经过郑家几代人的努力和开发,宝岛这才渐渐地兴盛起来。

如果想要前往南洋地区,开辟南洋航线,宝岛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位置就决定了这一点。

“开发宝岛~”

“没错,就是你了,先开发宝岛再说,宝岛地理位置重要,这里的属于亚热带气候,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水稻可以一年两熟,甚至在宝岛南边还可以一年三熟。”

“在冬天的时候,这里也可以生产蔬菜和水果,一旦海运搞起来,这宝岛的蔬菜和水果在冬天运到京津地区来的话,绝对是非常有利可图的。”

“而且开发宝岛,可以加强宝岛的联系,巩固我们大明自己的地盘,未来以宝岛为桥头堡,上个进倭国、朝鲜,下可前往南洋、澳洲,一举多得。”

“必须先把宝岛给搞起来~”

很快,刘晋的眼睛就死死的盯着宝岛,脑海中开始思索起来,开发宝岛的话,最好用什么样的一种方式来,如果吸引人去开发宝岛,这个才是关键。

而且最重要的是寻找到一种可以赚银子的产业来,吸引大明的这些权贵、商人、地主、新兴的资本家们到宝岛这边去才行。

“什么东西才能够吸引到大家呢?”

刘晋仔细的思索起来。

喜欢大明镇海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镇海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