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大明镇海王 > 第645章 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

大明镇海王 第645章 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

作者:中华田园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5:38:20 来源:书海阁

“公共开支?”

“修桥铺路?”

“建公办学校?”

众人一听,顿时一个个都忍不住再次看了看刘晋。

“陛下,诸公,这水泥马路的作用想必大家应该是已经很清楚的,天津和京城,以前没有水泥马路的时候,往来一次非常的麻烦,需要两三天的时间。”

“可是有了水泥马路之后,往来就非常的方便,两三个时辰就够了,朝发夕至,天津这边的鱼货运到天津都还是新鲜的。”

“如果我们整个大明各个省份都能够有这样的水泥公路连接的话,那么对于我们大明的货物流通,人员流通极为有利的。”

“别的不说,单单是发生灾害来说,以前从南方这边调粮到北方可能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而且因为道路不顺,路途上面的损耗也是非常大,往往一百斤粮食,路上就要损耗掉差不多三四成来。”

“但有了水泥马路,利用现在最便捷的四轮马车,按照天津到京城的速度来算,从南方调粮到北方来,有几天的时间就足够了,而且路上的损耗也是可以降到最低,甚至于连一成的损耗都不需要。”

“以后朝廷赈灾的时候,压力就会很小,因为一个地方出现了灾害,其它地方都能够迅速的调粮支援。”

刘晋看了看大家,继续开始讲起修桥铺路的重要性和好处来。

要想富,先修路。

在后世这几乎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道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都已经搞出水泥来了,这水泥马路自然是要大规模的在大明修建起来。

“说得好~”

听到这里,弘治皇帝也是忍不住直点头。

华夏这片土地,因为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所以历来都是多灾多难,南涝北旱,或者是背旱南涝的事情,几乎是年年都要上演,很少有说风调雨顺的时候。

所以赈灾也是成为了历朝历代朝廷的一件大事。

在赈灾方面,最重要的还是粮食。

老百姓吃不饱饭,这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只要能够吃饱饭,那什么事情都可以消弭的干干净净。

但偏偏粮食是一个大问题,历朝历代都很重视粮仓的建设,重视屯粮,其实主要还是为了赈灾的。

现在刘晋提出了在大明各地大修水泥马路,这一点上面是讲到弘治皇帝的心里面去了。

每一次的改朝换代,几乎都是始于灾荒,吃不饱饭的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揭竿而起,进而逐渐的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农民起义,最终也是导致了朝代的更迭。

有了水泥马路,这赈灾变的容易了,灾区的人想要逃到其它地方去也可以变的更容易,这灾荒的影响就可以降到最低。

这对于稳固大明的江山,稳固他们老朱家的宝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嗯,朝廷有钱了确实是可以在大明各地大规模的修建水泥马路。”

其他大臣听完也是纷纷点头。

水泥马路的好处太多了,很多地方,甚至于都自发组织修建水泥马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不过这种连接各个省的水泥马路,自然还是需要朝廷来修建的,它的开支和花费都会非常巨大,也只有朝廷才能够承担起。

“朕觉得这个可以,工部这边可以拿出一个方案来,现在朝廷有钱了,老百姓的银子也要用到老百姓的身上。”

“正如刘晋所说的,修桥铺路,修筑河提、修建水库都可以,道路可以方便大家的出行,河提可以防止河水泛滥冲毁良田,水库防洪蓄水,都是有利于江山社稷,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好事、大事。”

“以前朝廷没有银子,纵然是想要做这些事情,往往也是有心无力,而且也根本就没有办法大规模的惠及到我们大明的各地。”

“现在朝廷有银子了,那就应该要大规模的实行起来,真正的办一些大事,让老百姓们能够感受到这税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另外,刘晋所说的关于给官员提高俸禄的事情,户部和吏部这边也是拿出一个方案出来,也该给大家涨涨俸禄了。”

弘治皇帝看了看众人,想了想也是缓缓的开口说道。

有钱了嘛,好办事。

该花的花,这不该花的,似乎好像也是可以花一点了。

所以他也是很大方,修桥铺路就修桥铺路嘛,涨俸禄就涨俸禄,尽管弘治皇帝知道,这些官员一个个都不是靠俸禄过日子。

朝中这些大臣、官员们哪一个背后不是有大量的田地、商铺,哪一个在天津这边没有商行的股份?

京城和天津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工厂、作坊等等,这些的背后都有朝中这些大臣们的影子。

贪官有很多,但还是有很多清廉的官员,还有一些清廉又笨,又不会投资的官员。

这几年,随着京津地区的发展,这京津地区的生活水平急速提升,消费变高了很多,很多清廉的官员甚至于都难以过下去了。

那些只靠着家里面田产收租来过日子的官员,日子也是难过了很多。所以这俸禄嘛,该涨~

弘治皇帝也是个好皇帝,有钱了,也不是小气人。

想到这里,弘治皇帝也是忍不住再次看看刘晋。

真是一个人才啊!

不仅仅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了,现在更是让朝廷的国库也鼓起来,偏偏还不是掠夺老百姓,都是靠自己真本事赚到的银子。

自己有钱了,朝廷也有钱了,老百姓现在好像也是有钱了,仿佛一下子,大家都有钱了,这日子都好过了。

想一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可是这一切又都是真实无比,现在去外面看看就知道了,整个京津地区的物价非常的便宜,货物比起以前来多了很多倍,更为关键的是现在京津地区的老百姓收入涨了太多了。

工厂、作坊这边现在雇佣一个人,一个月都开出三两银子的月响来才能够雇佣到人了。

“还有关于修建公办的学校的事情,依朕看,也是可以的~”

“我大明的藩属国都在不断的从我大明这边聘请先生去教书育人,我们大明自己自然是要更加的重视。”

“像刘晋所说的,以后每年从国库当中定下一定的比例用来办公办学校,让更多贫寒家庭的孩子也能够去读书。”

弘治皇帝想了想又是说道。

“陛下,这如果大规模的开设公办学校,这会不会导致未来科举的录取率更低?”

这时,刘健想了想说道。

这要是大明各地都开办很多的公办学校,更多的人读书,这未来考科举的人就更多了,到时候朝廷哪里有那么位置给怎么多人?

而且朝廷每次考科举,这中举的举人和进士都是有严格数量规定的,如果这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太多了,以后这中举、中进士就更难了。

“陛下,诸公~”

“这朝廷开班的公办学校,臣以为应当以普及识字和基础的算术,知晓一些基本常识,再加上专门的技能培训为主,而不是以靠科举为主。”

刘晋想了想也是提议道。

对,考科举是很难,这公办的学校就不应该继续沉浸在八股文当中,而是应该效仿后世的教育,区分学科,强调基础教育,为科学的发展和蓬勃发展打基础。

要是这公办学校也以考科举为主的话,那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只不过是培育出了更多的书呆子而已,对朝廷、对国家的发展根本就没有用处。

“如果是这样的话,臣以为也是可以的,朝廷开办的公立学校,不参与科举考试的话,这就更加公平很多了。”

“只是如果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会有人送来读书吗?”

刘健听完,想了想也是点点头。

这就对了,公办学校基本免费的话,这对于那些私立学校的人来说就很不公平了,如果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就比较公平了,对于有钱人家来说,他们的孩子花钱去读私塾,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做官。

普通人家的孩子免费读公办学校,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就比较公平一些。

“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没有关系的,不是人人都要当官,这读书了,有知识了,也可以去当账房、去工作但管理,也还可以去学习修桥铺路,学习造船、炼铁等等之类的。”

“现在这些也是很吃香,至少来说也算不错的出路。”

刘晋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对,对,就该这样。

这八股文和科举考试早就已经进入死胡同,千万不能让更多的人进入其中,这公办学校就按照后世的学校来办。

不能靠科举考试最好,到时候自己再办一些什么造船学院、钢铁学院、工程学院等等之类的,将这些公办学校的还在招进去,那未来大明的科技人才就有了。

刘晋可是清楚的知道,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大明想要真正的在地球上站稳,那就必须要掌握最先进的科技,甚至于引领科技的发展。

大明原先的教育体系显然是不行的,所以必须要改,这公办学校显然就是一个不错的契机。

未来这私立学校的人继续去读八股文,考科举,考上了去当官。

这公办学校的孩子,学习更多的内容,考各种各样的学院,这学好了出来了,掌握了各种各样的技能和技术,有他们在,大明的发展就不用愁。

而且刘晋相信,只要过上几十年的时间,大家自然而然就会明白八股文和科举考试的弊端,到时候即便是刘晋不废科举、不废八股文,大明朝野上下也会要求废掉这八股文和科举考试来的。

喜欢大明镇海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镇海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