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大明镇海王 > 第944章 财政就是对国家经济的掌控

大明镇海王 第944章 财政就是对国家经济的掌控

作者:中华田园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5:38:20 来源:书海阁

“军权的控制,不仅仅在于制度上面的控制,更在于思想上的控制,同时对军队费用来源的控制,唯有三管齐下,才能够真正做到将军权始终控制于王权之下,而不会出现地方割据势力或者是将领谋朝篡位的现象。”

刘晋一口气说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后世的专家学者可是早就已经研究的非常透彻了。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军权上面的控制都是最为重要的,不管是华夏的历史上还是国外的历史上,都有太多、太多军队将领谋朝篡位的案例了,数都数不过来。

俗话说得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所以无论是那个国家和朝代都对军事极为的重视,军队都是不能轻易调动的,都必须要有严格的程序。

“说得好~”

弘治皇帝听完也是忍不住直点头,深表赞同。

这自古以来,当皇帝的都很防备武将,至于文臣,那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在军队的控制方面,那更是煞费苦心,想出了诸多的办法。

像大明朝,那是以文人来统兵,明朝历史上除了这开国的时候有一些赫赫有名的武将之外,在之后,所有军事出名的人,其实都是文人出现,像于谦、孙承宗等等,都是文人,文人统兵是明朝的一大特色。

除了文人统兵之外,在军队之中,还有皇帝派遣过来的监军太监,文人加监军太监的摸索,是明朝控制军队的方式。

这样的方法,好处就是没有武将,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武将谋朝篡位的事情发生,坏处是外行指导内行,再加上文臣对武将的故意打压,明朝的武人算是历朝历代地位最低的。

很多时候在外拼死拼活的保家卫国,往往还抵不过文人的一句话,以至于明军的战斗力非常弱,纵然是天子有节气,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军队不行,这腰杆子自然硬不起来。

现在听完了刘晋的话,弘治皇帝顿时就明白了刘晋在军制改革之中所做的一切了,这一切都是为了加强集权,加强天子对军队的掌控,同时又能够将大明军队的战斗力给提升起来,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虽然听话,但却是战五渣。

实行义务兵役制度,从大明各地募兵,征集兵源,这是为了防止某地从军的人过多,形成地域性的小集团。

征召上来的兵源进行统一的打乱管理,统一的训练,不仅仅增强了战斗力,同样也是控制军队的一种手段。

建立大明皇家军事学院,培养军队将领,这不仅仅是增强大明军队战斗力的手段,同样在其中灌输的忠君爱国思想,这等于是思想上的控制,说到底还是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天纵之才,治世之能臣!”

想清楚了这些,弘治皇帝心里面也是忍不住感叹一声,以前总是不明白刘晋所做这一切的深意,如今却是一下子都明白过来。

对于刘晋的才能这才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刘健、李东阳、张懋、谢迁等人也是纷纷点头,听刘晋这样一讲,所有的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财政上的集权相比起政治和军事上的集权,可能是历朝历代最被忽视的一个地方。”

刘晋缓一缓,歇口气之后又继续缓缓的开口说道。

“古话说得好,有钱好办事,这一点上面对于一个国家,对于朝廷来说,同样如此。”

“但是因为历朝历代以来都讲究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故此在税收方面,无论是历代天子还是下面的官员都非常的谨慎,这收税的时候,生怕多收了税,以至于下面的老百姓水生火热,民不聊生。”

“但是每当到了真正需要用钱的时候,当政者又会不顾一切横征暴敛,再加上下面官员和官吏的变本加厉,于是就会出现了史书上所说的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的现象出现。”

“但事实上如果能够对税收一个充分的认识,就会明白税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税务改革的时候,臣就已经向陛下和诸公阐明了这税收的重要作用,这税说到底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朝廷和国家需要强制性的征收一部分社会财富用来维持国家的日常运转,建设重大项目,赈济灾区、抵御外敌入侵等等,同时也需要通过税收的征收来达到调解国家经济发展的目的。”

“所以在财政的集权上面,国家的财政大区必须始终掌握在朝廷的手中,而不能将这个权力下方给地方封疆大吏,更不能允许少数偏远地区的部族首领们掌握财政大权。”

“目前来说,在西域、草原和乌斯藏这几个地方,依然还有很多的部族首领掌握了自己本部族的财政征收大权,臣以为应当给予打击和取缔,将这个权力收归朝廷,如此一来,时间一长,这些部族的人就知道交税的对象是当今朝廷而不是他们的部落首领。”

“而失去财政大权的部落首领,他们也就失去了成为西南土司一样存在的可能性,没有人会跟着一个穷光蛋去混日子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嗯!”

弘治皇帝听完,也是再次郑重的点点头。

以前的时候,他是被文臣给忽悠瘸了,认为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才是最好的治国之道,可事实上呢,朝廷没钱,他的内帑也没有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别说是在大明各地修水泥马路、修桥铺路、修建河提、水库等等了,就是连修葺下皇宫的钱都没有,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弘治皇帝纵然是有心治国,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现在就不一样了,通过刘晋的税收改革,大明国库每年单单是收上来的税银就超过九千万两,预计弘治十五年的税银甚至于可以超过一万万两。

如果再算是征收上来的实物,诸如粮食、布匹、茶叶等等之类的,这国库从未如此充盈过,办什么事情都可以非常的顺利、大气。

南北、东西的水泥马路一开工就是好几条,这西域、河中一纳入大明的统治就可以立即修水泥马路过去,草原上面一个个新建起来的城镇;黄河两岸修建起来的河提等等。

这些都是用白花花银子给砸起来的,没有银子,朝廷能够办起这些事情来?

如果不是这些浩大的工程,大明能够控制北方草原?

这弘治十五年真的就风调雨顺了?要知道夏季的时候,黄河两岸河水暴涨,放在以前,还不知道有多少良田要被淹没,但是因为修筑的河提,所以没有发生洪涝灾害。

还有要不是有银子,朝廷能够将数以百万的人口迁移去辽东、西域、河中和南洋等地?

所以财政大权真的很重要,有银子才好办事,弘治皇帝对此可是深有体会。

千万不能被人忽悠瘸了,否则还以为不征税,国家就真的能够更好呢。

要知道,以前不征税的时候,银子还不是被那些商人、地主士绅等等埋在了地下,根本就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

至于老百姓,他们手中何曾又能够留下几个铜板?

“朝廷的财政大权,这关系到是朝廷对整个国家利用经济的手段进行调控和掌控的能力,因为只有朝廷有钱,将一部分的国家财富集中起来,用来办国家大事。”

“不管是对外移民,还是修桥铺路,又或者是修建水库、河提等等,这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没有钱根本就实行不起来。”

“还有有钱了才能够维持起一支强大的百战之军,我们才能够对外连战连捷,不断的开疆拓土,抢夺更多的生存空间和资源。”

“所以财政的权力必须进行集中,绝对不能放松或者是下放到地方,给那些部族首领们机会。”

刘晋也是将后世对财政、收税的系统性总结给说了出来,说到底,这财政之权关系到的是朝廷对整个国家的经济掌控和经济调控的能力。

当然了,在古代,因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缘故,这天子对下面征收一个铜板,通过这一层层的加价和压榨,可能到了最后老百姓就要缴纳五个铜板的税收。

故此,很多时候,这轻徭薄赋、休养生息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道理,天子不征税,下面的官员、官吏自然也不好多征税。

但有时候,即便是上面的天子不征税,下面的官员、官吏依然会巧立名目的横征暴敛,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很多时候并不是上面天子所制定的,都是下面官员和官吏们自己发明出来的。

现在情况就有点不同了,因为大明早报已经在大明各地都传播开来,即便是帝国最遥远的黄金洲,定期也有大明早报传过去,信息流通更流畅,再加上水泥马路的修建,四轮马车和海船的运转,大明各地之间的交流和往来也会越来越便捷。

自然而然的,这税收方面也还是要慢慢的向后世的税收制度去转变,以适应资本主义时代和殖民时代的到来。

喜欢大明镇海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镇海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