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极光之意 > 第三十四章 爆款宵夜

极光之意 第三十四章 爆款宵夜

作者:飘荡墨尔本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6 15:32:5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极光之意 !

哪怕没有北宋开国百年第一之类的成绩作为佐证,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也早早就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可话又说回来,天才有的时候也需要磨砺,才会真正变成一块璞玉。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是苏轼政治生涯最大的转折点和不幸。

却也正是因为这次被贬,苏轼才真正成为了苏东坡。

他一边在东坡开坑荒地,一边创作流传千古的作品。

在书法上,留下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在绘画上,成就了中国美术馆镇馆之作——《潇湘竹石图卷》。

《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以及无数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诗句,都源于那个时期。

聂广义最喜欢的那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也创作于苏轼被贬谪到黄州的阶段。

回到吃的主题。

几度被贬,一路流放,除了成就苏轼的艺术造诣,还激发了他的美食天赋。

从和王弗在一起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远庖厨君子,到留下一张又一张的食谱的千古吃帝,苏东坡也只用了一个爱吃的距离。

宣适要做什么,聂广义早早就知道了。

宗极要做的,【从当时流传至今的宵夜爆款】,指的是哪一款,着实是有些让他好奇。

像苏东坡这种不忌口什么都吃的人,什么菜往他身上扯一扯,好像都说的过去。

以聂广义对吃帝的了解,他大概能想到三个。

好奇使人饥饿。

好在,答案很快就自动揭晓了。

宗极抱着个装了冰块的大箱子上来。

梦心之转头盯着看了好几秒。

聂广义的吃货细胞,让他忽然绅士了起来:“要不然我们也去那边看他们做?”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来到了古法美食“擂台区”。

答案随即揭晓。

和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制作的古法羊蝎子不同

宗极要做的爆款宵夜,只要食材处理好了,几分钟就能做完。

并且还是那种毫无悬念,一眼就能看到制作的全过程的。

擂台区。

宗极和宣适在切磋中探讨。

程诺在旁边各种提问。

宗极说:“苏东坡爱吃,是走哪儿吃到哪儿的程度。被贬谪到黄州的时候就不用说了,一首《猪肉颂》道尽东坡肉,一篇《煮鱼法》道尽东坡鱼。”

宣适直接回应:“嗯,在苏东坡的食谱里面,鱼要怎么煮,是说的最详细的。他还特别强调了是他自己做的——【子瞻在黄州,好自煮鱼】。”

程诺和男朋友互动:“有多详细?”

宣适接话:“【以鲜鲫鱼或鲤治斫冷水下入盐如常法,以菘菜心芼之,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搅。半熟,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橘皮线,乃食之。其珍食者自知,不尽谈也。】”

虽是古文,却一点都不难听懂,程诺自己梳理了一下:“确实是很详细了,要活鱼、要冷水下锅,什么时候加盐什么时候加葱,还有生姜萝卜酒要加多少的量,快熟的时候还要加橘皮,这做法还真挺复杂的,细节到连不能搅拌都有专门叮嘱。”

梳理完了,程诺开始提问:“菘菜是什么菜?”

宣适抬头看了程诺一眼,说道:“那可就厉害了——白菜。”

“哈哈,那可真是一等一的厉害呢!”程诺笑完了又问:“阿适,那你做的羊蝎子,也是苏东坡被贬到黄州时候留下的食谱吗?”

“不是。”宣适回应道:“羊蝎子是他后来别贬谪到惠州的时候想出来的。【HZ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

程诺本来想问问宣适相关的历史背景,看到梦心之过来,直接挪了个位置出来:“阿适,我不问你了,你安心做羊蝎子,我让大心给我讲明白了就行。”

说罢,程诺来到了梦心之的身边,挽起了她的胳膊。

梦心之任由程诺挽着,温柔似水地问:“程诺姐想弄明白什么?”

“就是这个羊蝎子啊,东坡肉不是源自《猪肉颂》吗,那这一篇的名字叫什么?”

“这些其实都没有名字的。羊蝎子要怎么做,是写在苏轼给他弟弟苏辙的一封信里面。”

“苏轼还给他弟弟写信呢?”

“嗯,他给他弟弟写的信是所有人里面最多的。”

“兄弟俩感情那么好啊?”

“嗯,苏辙在我眼里,是千古一弟,弟弟的弟。他几乎是敛去了自己所有的锋芒,一生都在为他的哥哥奔忙。为他哥哥的各种直言不讳和乐善好施埋单。”

“这样啊,感觉这里面是很长的一个故事。我感觉苏轼的家庭关系应该和你们家差不多!”

“我们家确实其乐融融,但他们那个年代,各种拼死相互的情况,在现代不太可能有。”

“拼死相互?”

“对啊,苏东坡在乌台诗案,没有被砍头,苏辙也是求了情的,并且也一起被贬了。贬的还不是同一个地方。”

“那改天一定要听大心好好讲一讲。”程诺把话题带回:“今天还是先和我讲讲羊蝎子吧。”

梦心之看向聂广义,出声说道:“关于吃的,聂先生应该更擅长吧?”

聂广义是专门为了吃上的天台,一般情况下,美食当前,他是懒得开口的。

今天不一样,他的孔雀羽毛,先脑子一步开始运转,他开口问程诺:“羊蝎子的做法,刚刚在车上不是已经讲得差不多了吗?”

“车上说的已经是全部了吗?”程诺问。

“那不是的。”聂广义回答:“这封信的后面,还有苏轼和他弟弟开的玩笑——【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刍豢,没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戏书此纸遗之,虽戏语,实可施用也。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

程诺看向梦心之。

梦心之心下了然,出声解释道:“子由是苏辙的字,他们兄弟俩,一个叫子瞻一个叫子由。苏东坡被贬惠州之后,还在苦中作乐,他在信里面取笑他弟弟,说苏辙吃了三年的官家饭,整天吃大肉,连骨头都咬不到,根本就没办法想象全是用骨头煮出来的羊蝎子有多好吃。说完还打趣他弟弟,要是苏辙学会怎么做了,他家里的那些爱吃骨头的狗子们,就要郁闷了。”

“哇,听大心这么说,真的好有画面感啊。”程诺感叹:“短短的几句话,两兄弟相处的日常,就跃然纸上了!”

“嗯,画面感是苏东坡文字的一大特色。不仅写信,他的诗词,也是以画面感著称的。他不像李白,诗里诗外各种仙气,苏东坡是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那你爸爸要做的是什么呀?”程诺已经看到宗极手上在处理的食材了,但还是发出了困惑。

“程诺姐不是都看到了吗?”

“啊?不是吧?就这些啊?”

“这些怎么了吗?程诺姐不喜欢吃?”

“不是不是不是,我喜欢的!就是我没办法把这道菜往古典里面想象,我觉得这道菜是很现代的,属于长大了才经常看到的。”

程诺解释道:“平时出去吃宵夜,专门做这个的宵夜店,都不写学名,直接在大门玻璃上贴两行红字【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是不是一听就和古典没关系。”

“是吗?哪一家这么写啊?”梦心之倒是意外了。

“好多家!”程诺直接发出邀请:“回头上钓咖啡的预约都结束了,我带你去吃。”

“好啊。”梦心之笑着答应了下来。

“怎么了程大咖啡师。”宗极发话了:“听你这意思,是看不上我这道古法美食啊。”

“怎么可能呢?”程诺指了指宗极刚刚摆到烤架上的食材,出声解释:“我就是不觉得这和苏东坡有关。”

“诶,那我可以好好给你讲讲了。我这一道,对于苏东坡的意义,可比那羊蝎子大多了。”

程诺赶紧接话:“那我可真要好好听一听了。”

宗极明显来了兴致:“羊蝎子是苏东坡被贬到惠州的时候给他弟弟写的信,惠州在当时,属于瘴疫横行,被贬到那儿的,没有几个能活着离开,条件艰苦,只能苦中作乐,羊蝎子就是能够慰藉他心灵的美食。”

程诺接着互动:“那这么说,岂不是更加证明了羊蝎子的意义比你做的这个要大。”

“非也非也。”宗极说话都开始带着古典的韵味,“没有几个被贬谪到惠州的能活着离开,说明还是有,对吧?”

程诺点头:“对。”

宗极继续兴致盎然:“他后来还被贬到了儋州,这个在海南,这个在当时,是没有一个人去了能活着回来的地方。”

“这样啊。”程诺指了指宗极正在做的,说道:“所以这道是贬谪到海南时候的?”

“没错了。”宗极说完就开始详细解释:

“苏东坡在惠州给他弟弟写信,再怎么苦中作乐,至少也有肉有米是吧。对吧?”

“我的这一道,是他最后被贬谪到海南,人生无望,【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更是连米都没有的时候,给他儿子写信的时候说的。”

“全信一共有九十三个字,前面的六十三个字我们先跳过,我给你念念最后的那三十个字。”

“【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程诺听得到这文绉绉的话,赶紧让梦心之帮忙解释。

梦心之被宗意问多了,最是擅长用最日常的语言来解读,张口就有:“儿子啊,这究竟有多美味,爹爹我可就告诉你啊!你可千万不要和北方那些人讲啊,他们要是知道了,可能都会效仿你爹,争先恐后要求被贬谪到海南,真这样的话,你爹爹的没事,可就要被他们给分走啦!”

“真的假的?这么夸张吗?”程诺将信将疑:“我之前还听阿适说过,如今的海南,是旅游胜地。但是,在苏轼生活的那个年代,那里是比“南蛮”还要更加蛮荒的地方。被贬谪到海南,严重程度仅仅略次于满门抄斩。”

“信是真的,表达上是用了夸张的修辞,不过……”梦心之停顿了一下,一脸认真,丝毫没有含糊地回应:“这道烤、生、蚝肯定是从当时流传下来的。”

谜底揭晓。

宗极在做烤生蚝。

“这样啊!”程诺转头又问许久没有开口的聂广义:“那广义大少知道前面的六十三个字是什么吗?”

“知道,六十三个字,记录了生蚝的两种做法。”聂广义难得乖顺地接话,并且事实古文白话双管齐下的模式:

“【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蠔。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

“这是记录下来的第一种做法。”

“生蚝煮酒,可真真是前所有有的美味啊!”

“【又取其大者炙热,正尔啖嚼,又益囗煮者。海国食囗蟹囗螺八足鱼,岂有献囗。】”

“这是记录下来的第二种做法。”

“把大个的生蚝挑出来炙热——烤一烤,这便让你朝思暮想的加油站和美容院。”

聂广义说着说着,就把程诺之前的话给稍带上了。

指望广义大少每句话都正经,肯定是不可能的。

程诺倒也习惯了:“不是我朝思暮想,是烤生蚝店的门口,就是这么写的!”

宗极不了解情况,怕程诺和聂广义会吵起来,干脆直接接话:“被贬谪到海南的,在苏轼之前,之前是真的一个都没有活着回去的。苏东坡却硬是在那样的地方,吃着生蚝,推广着水稻,不仅教人挖井,还把自己的学识传播了出去。”

宣适也帮忙缓和气氛:“他在海南收了很多学生,其中一个名叫姜唐佐的,直接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

宗极接话:“海南在宋朝历史上,一共出了十二个进士,可谓人文荟萃。作为海南文化启蒙之师的苏东坡,当居首功。”

“大家都是成年人,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什么功劳能有给男人加油,给女人美容来的大?”

聂广义一开口,一切和缓和有关的努力都是无用功。

==========

【月票、推荐票,都是票票,都给飘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