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穿越八年才出道 > 584.谱子还没写。中日文学大师的碰撞!(求订阅)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穿越八年才出道 !

王谦面对着大家的目光,很是坦然地说道:“是有这么回事,我早上刚刚决定的,只通知了何主任,没想到李教授就知道了。”

李希言看了看何朝惠,笑道:“就是何主任给我说的,建议我说服国家乐团来配合王教授的演出。我虽然已经退休,但是还是能说上话的。如果王教授的交响乐谱子能先给我看看,我马上就去乐团,和他们商量。”

林溪湛几人都没有说话,知道此时是李希言和王谦两人在音乐领域的事情,他们这些文人插不上话,只是心中都微微期待和惊讶。

他们已经把王谦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太高到了泰斗级别的存在,但是王谦在音乐艺术领域的地位却已经是世界范围内的泰斗级存在。

已经高出一个档次!

一下子。

林溪湛,文仓健,薛振国几个纯粹的文人心中的一些执念都澹然了许多,尤其是想考教王谦的心思更是消失了大半。

你在意的,人家并不一定在意……

王谦看着李希言摇摇头:“抱歉,李教授,谱子我暂时还没写出来。不过,这首曲子我已经在脑子里思考了好几年了,最近已经有了完整的感觉,晚上我会专门抽时间把曲子写出来,明天应该就能交给你了。”

李希言瞪大眼睛盯着王谦,如刚才何朝惠一样:“所以,你连谱子都没写?”

王谦坦然点头:“是的,准确地说,是一个字都没写。”

李希言沉默了一下,如果是别人的话,他可能已经甩手走人了,因为对方必然是耍他的。

但是,在王谦身上,他却是沉默思考了一下之后,才认真地说道:“那我就期待王教授的大作了。”

其他的话,他都没说,因为他知道,王谦一路从世界上厮杀出来,必然比他更加清楚现在的处境,所以不必说其他的话,只是等作品就好了。

王谦自信地说道:“不会让李教授失望的。”

见气氛稍微压抑了一点点,文仓健开口道:“王教授,您的作品在岛国都已经引起了轰动。尤其是三国演义这本书,很多人都在研读,我也读了两遍了,真是一部佳作。我听说,很多人都希望这本小说能翻译成日文引入岛国,那样所有人都能阅读了。”

王谦微笑道:“这个,就看岛国的出版社过来怎么商量了。我想,应该不会出太大问题。”

文仓健点头道:“是的,如此佳作,我想出版社绝对会给出让王教授满意的诚意。三国已经结束,王教授还有新作问世吗?看了王教授的三国,我对其他小说作品都没有任何兴趣了,和三国相比,当代的所有小说作品,都显得不堪入目。”

其他几人也都看向王谦,神色期待。

就连林溪湛都很是期待,他也很喜欢三国这本书,自然希望王谦能继续用三国这样的风格和文笔底蕴再写一本类似的小说,那他绝对会追读捧场。

王谦不确定地说道:“这个要看时间了,我也不确定。我的确还有几个小说构思,但是可能都和三国的风格不同。”

文仓健和林溪湛,李希言,薛振国几人的眼中都闪过一丝失望。

大家都作为老一辈的国学大师,对三国这种半文半白,字字珠玑的精彩历史演义小说绝对是喜爱有加。

如果是其他风格的,他们可能就不那么喜欢了。

薛振国看向王谦说道:“王教授,您这次来京城,什么时间到我们京大讲一节课呢?我们京大已经在做准备了。”

大家都盯着王谦,期待着答桉。

林溪湛和文仓健几人来京城,为的就是王谦在京大水木等名校的讲课讲座。

音乐艺术课,他们只是顺道去看看,给王谦捧场而已。

王谦想了想,说道:“时间的话,现在不太能确定。等央音的讲课结束之后再说吧。不过,放心,我这次来京城肯定会把能办的事情都一次做了,免得后面再麻烦。所以,你们京大和水木的邀请,我这次都会做完。”

薛振国:“那您这次过来连续讲课,会不会影响状态?要不要中间多休息一段时间?你也看到了,文仓健先生和林老都来京城了,还有其他很多全国各地,乃至是亚洲各国的国学文化大师代表都过来了,到时候您讲课的压力会很大。”

“您在央音的讲课,面对着世界音乐艺术界的压力。可是,您在我们京大和水木的讲课,也面对着同样的压力,所以最好不要出现任何差错。”

薛振国说的比较严重。

但是,在场的几人都知道这是实话。

薛振国提前和王谦说清楚,是对王谦负责。

王谦神色澹然,靠在沙发上说道:“薛教授放心好了,我心里有数。如果我讲课的时候出现了什么不可控的事情,那是我技不如人,没什么的。”

几人见王谦说的轻松,仔细看了看王谦,发现王谦说的就是真心话,对此真的不在意,纷纷苦笑不已。

他们都知道,王谦在多个领域都做到了历史级的成就,所以对国学文学上的事情,自然不会那么在意,一切随性……

林溪湛微笑道:“王教授这种心态,才能真正的做出大学问。这是我十几年前才领悟的。”

几人听了都点点头。

越是在意,越是难以得到。

林溪湛十几年前彻底退休归隐,不问世事,专心练字治学,本就是书法大师,却是再次更进一步,成为南方行书第一人,在整个华夏行书书法领域,能与之相比的也只有京城的另一位书法泰斗。

这时,千羽真珠泡好了茶叶,优雅地端了上来,将茶盘放在中间,轻声说道:“各位请喝茶,这是我泡茶以来,见过的最让人难忘的茶叶。”

千羽真珠轻轻的将一杯杯茶水递给几人,第一个却是没有给林溪湛,也没有给自己的老师文仓健,而是给了王谦:“王教授,请喝茶!”

王谦笑了笑,没有矫情,双手接过,轻轻喝了一口,只感觉一股暖流进入胃里,嘴里一口留有香味,接着再有一股茶香从肚子里溢出,直入头顶,让他整个人都感觉神清气爽,精神一震,这几日的疲惫似乎都被一扫而空。

王谦立刻赞叹:“好茶,不愧是极品大红袍,多谢李教授了。”

其他人也都纷纷端着茶杯,缓缓喝了一口。

林溪湛说道:“这极品大红袍,我二十年前得到过一百克,我喝了十年才喝完,后来这些年一直念念不忘。没想到这次来京城,立刻就喝到了,真是好茶。”

王谦笑道:“林老喜欢的话,等会儿剩下的茶叶我就转送给林老了。”

林溪湛摇头:“君子不夺人所爱,算了,我当年喝过了,就算了,留点遗憾,人生才更加完美。对了,王教授,昨日子欣交给你的作品,看了吗?感觉怎么样。子欣几个月前看了你的作品之后,就一直念念不忘,想着当年向你请教一番。”

坐在林溪湛身后的颜子欣站了起来,对着王谦微微一笑,说道:“王教授是当今古诗词第一人,唯一的书法大宗师,如果能得到王教授的指点,是子欣的荣幸,当会受用终生。”

王谦轻轻摇头笑道:“子欣是林老门下弟子,林老的行书造诣我远不能及,在书法上我是没什么能指点的,子欣的行书已经颇具火候,还有了自己的风格。而那首一剪梅古词作品,也是现代难得的佳作。”

文仓健和李希言,陶知善几人都看了看颜子欣一眼,能得到王谦的称赞,对颜子欣来说已经是难得的事情了,只能说颜子欣不愧是林溪湛的关门弟子,将来的确是有可能扛旗港岛国学传承。

颜子欣惭愧地说道:“王教授过誉了,那首一剪梅是我阅读王教授的一剪梅多次之后,一时来了灵感所写,和王教授的那首一剪梅相比,差了很多很多。”

她知道她所写的一剪梅,最多和上次萧冬梅所写的那首一剪梅是差不多的水准,在当代算得上是佳作,但是在古代只能算是入流。

而和王谦那首堪称传世佳作的一剪梅相比,就是天和地的差距。

而她依旧将自己的作品交给王谦请教,也是真心想得到王谦的指点,以此让自己的古诗词造诣更进一步。

王谦也的确仔细看了一下颜子欣的那首古词一剪梅作品,以他现在的眼光和造诣,稍微点评解析一下,就让颜子欣有所提升。

点评几句之后,王谦说道:“你能写出这样水准的作品,说明你专注于研究古诗词已经不少时间了。以后如果能继续坚持下去,我想你迟早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当代能专注于研究古诗词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

这也是古诗词佳作难出的最重要原因。

没人学了,自然就不会有作品。

颜子欣站起来郑重地微微鞠躬道谢:“谢谢王教授指点,子欣一定会铭记于心……”

其他几人都看着王谦,期待着王谦能继续说点什么,比如说现场来一首即兴创作什么的,如果作品不输给王谦之前的那些古诗词作品的话,那么他们今天的聚会以后将会传为一段佳话。

文人嘛,在意的就是这些,追求的就是能名垂青史的机会。

不过,王谦却是闭口不谈。

文仓健直接说道:“我在岛国就已经研读过王教授的所有古诗词作品,每一首都是传世佳作,以后必将流传千年。我一直遗憾,没能亲眼见证王教授的大作问世。不知,最近王教授可有佳作?”

李希言眉毛跳动了一下,端起茶杯再次喝了一口极品好茶,知道自己这位师弟终究是来自岛国的,面对王谦还是忍不住稍微挑衅了一下。

文仓健师承华夏国学大师,回国之后也一直维护华夏文化,但是骨子里终究是岛国人,听闻了一些王谦的传奇,这次当面还是想讨教一下。

即便文仓健这些年没有亲自参与两国文化领域的争端,但是其门下弟子学生当中可是有不少人参与了,他也没有对此进行阻拦和禁止。

所以,其实文仓健骨子里,也是希望岛国在这方面能占据上风,甚至如果能成为真正的华夏文化正统,就是最好不过的了。

但是,王谦的横空出世,让岛国和棒国所谓的华夏文化正统之争,都变得可有可无。

因为,在王谦绝对的实力和天赋面前,他们都很无力。

那一首首传世佳作级别的古诗词,以及堪比四大名着的三国演义,都让岛国和棒国的文坛集体失声。

另一位岛国文宗来京城是想揭穿王谦的伪装。

而文仓健也抱着亲自来验证王谦是否真实的想法。

王谦面对文仓健的问题,依旧澹澹一笑,还是轻松地靠在沙发上,端着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轻声说道:“我最近忙于其他事情,没时间在古诗词上创作。那么,文仓健先生是否有大作让我们都观摩一下?早就听说,文仓健在华夏书法和古诗上的造诣,冠绝岛国,乃是真正的三大文宗之一,今日是否有幸一见?”

但凡是国学宗师,其书法必然是拿手好戏之一。

毕竟,学习国学的入门,就是练习书法,因为这是打磨心性的最佳方式。

如果在书法上难以有所成就,站不住,没耐心,那么在其他方面也不会有什么成就,老师会早早将其驱逐,让其转行。

古代的书法大师,每一个都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练习,同时他们在文学领域其实也有所不小的成就,只是没有达到那些传世文豪级别,所以被掩盖忽视了。

文仓健代表的是岛国文坛,所以面对王谦的问题,没有拒绝和认怂,笑道:“在王教授面前,不敢说大作。这次来,的确有一首拙作希望能得到王教授的当面指教!”

王谦当即起身伸手邀请道:“文仓健先生,请。”

秦雪荣作为女主人,马上将提前准备好的笔墨纸砚拜访在客厅书桌上。

林溪湛,李希言,陶知善,薛振国,赵树仁几人都纷纷起身,神色严肃而期待地站在旁边,目光看向文仓健和王谦。

这是,中日国学宗师的碰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