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贞观俗人 > 第1121章 投降派

贞观俗人 第1121章 投降派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3 16:27:35 来源:书海阁

十月下旬。

一场秋雨之后,辽东半岛渐有凉意。

临渤海湾建安城,东面山上军城和西面平地民城都显得有些紧张,自数日前从北面传来烽烟警讯,建安城主便迅速动员人马备战警戒,随之从安市城传来消息,说有唐军自辽西营州跨辽泽袭怀远,幸运守备警惕,及时发现,辽东城亦及时发兵救援,这才击退了唐寇。

“据说好几万人马。”

“领兵的是幽州都督程名振和营州都督张俭。”

“该死的库莫奚王和契丹王也各率万军从征。”

“这些该死的北虏!”

虽说后来警报解除,唐贼被击败退入辽泽,但建安城还是不敢大意。毕竟在他们东南不远,就是唐人数年前夺占他们的卑沙城,那里常年屯驻不少精锐,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杀过来。

哪怕这几年两家一直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甚至建安城与卑沙城还常年保持着贸易往来,尤其是暗地里的走私船更是公然来往,但现在战事一起,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偷袭。

好在警戒观望一阵,发现东南安宁,建安高句丽军民倒也渐放松了些警惕。

山上军城集结的一万兵马,也先是解散了一半,剩下五千也开始轮流当值,而西面平地土城里的百姓,也都恢复正常。

该放牧的放牧,打柴的打柴,甚至趁着天气好还未入冬封冻,长城防线的工事也继续开始。

一些高句丽商贩也试探着又往秦皇岛、天津、登州、大连诸港过去贩卖交易。

对于唐军突袭怀远,又突然而去,建安城中的一众高句丽城主、幢主们研究后认为,这应当是跟当下高句丽联合百济、倭国对新罗、伽倻用兵有关。

毕竟海东地区也太平安稳了好些年,当初大唐强行扶立了伽倻,后来又扶了耽罗,故此海东形成了六国并立的局面,再加上近些年不断向大唐靠拢的靺鞨诸部,大唐对海东的渗透控制越来越强。

高句丽当然也是无法容忍,辽东千里长城修了多年,简直就是个无底洞,虽说有贸易和走私撑着,但也还是备感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联合百济等对新罗三国用兵,那就再正常不过。

高句丽这几年打造新式军械,整备兵马,甚至在一些东投的中原士子的帮助下,改革军制,着手建立了一支新的军队,大对卢渊盖苏文控制着辽东长城军团,足三十万兵马。而国王建立了一支效忠朝廷王室的禁卫新军,也有十二军,每军万人,实力亦不弱。

这么庞大的一支新军,每年的军费开支惊人,又装备了许多新式的铠甲、武器,当然不能只放着看,自然得找人练手。

大唐不敢轻易挑衅,那就打新罗。

实践证明,高句丽新军战力提升惊人,高句丽、百济、倭三国联军攻新罗,势如破竹,连下五十余城,抢掠了无数钱财、掠夺了许多人口,更别说城池土地。

新罗人不敌,只知道向中原大唐哭诉求援,如今大唐做为宗主肯定得为新罗讨要点面子的,出兵来袭估计也是想教训下高句丽,谁知道如今的高句丽已今非昔比了。

他们拉着奚契突袭,也并没有讨到半点好处。

“但愿大唐这次丢了脸面,不会因此恼怒,而影响到贸易。”

城主高文信坐在建安山城的内城山堡大厅里,锦衣丝袍,玉带皮靴,连腰间的蹀躞七事都与中原完全无异,连头上戴的都是秦样幞头,他看起来跟一个中原大唐的士人没什么两样。

做为城主,又是建安城主,守在辽河口,临近渤海边,建安城是大唐与高句丽官方通商重点通商口岸之一,更是暗里海上走私的大埠。

高文信这个城主自然也因此得利甚多,上到城主,下到豪强军官,整个建安城的地方官员和地方豪强们都近水楼台先得月,享受到了这通唐的巨大好处。

短短不到十年间,大家已经都攒下了丰厚身家,甚至就连建安城的军队,都在经营走私,不仅为城主等接货送货护卫,甚至自己也同样夹带回易。

上上下下其实早习惯了与大唐如今的这种明里暗里的关系,对于贸易和走私那都是非常喜欢,有钱赚谁不喜欢,他们毕竟靠海临河,是辽东贸易和走私的第一站,占着这样的好位置,这头遍油水都让他们刮去了。

“要不派人去下卑沙城?总不要影响了我们正常买卖才行。”一名将领说道。

习惯了日进斗金,穿惯了绫罗绸缎,用惯了中原的瓷器,享受惯了茶糖酒,谁还愿意过以前那种苦日子。

就如同现在建安的许多百姓都不愿意种地、放牧了一样,都全民经商做工了,反正有唐船源源不断的把低价粮食运过来,谁还辛苦种粮?

随便在码头搬运,或是工坊里做工,或是去挖矿,赚的工钱不远超种地放牧?

这么简单的账,就算没读过书的高句丽人也一样会算的。

而更聪明点的,借着地利之便,随便贩卖些商货进内地去卖,也能赚不少,哪怕本钱少,可以赊货欠账,卖完再本利一起还啊,人家唐人都是这样干的。反正这些年下来,建安城已经俨然成了辽东城的工商贸易大埠。因为要赚钱,所以很多建安人都不愿意种地放牧,更不要说当兵或做役了,他们也聪明的学到了唐人的精明,开始拿钱雇人代役。

到内地去雇人来代替自己做役或是当兵值守,本来建安城军籍名册上是有一万人的,另外还有两万人是登记在册,平时那一万人分番轮值训练、守城、巡逻,另外两万则遇战事等,则优先征发。

都是青壮,且以往也都是年年受训的。

可近年来,因为商业之风大兴,建安人都不愿意费时间去当这没好处的兵,或是做苦役,于是花钱请人替代。

找来的往往都是一些老弱少年,或干脆就是残疾等,甚至直接给钱贿赂军官们,直接就是虚名空籍等情况了。

而这些年的太平安定,也让建安城上下都自认为高枕无忧。

没有人在意这些,大家都在忙着赚钱。

“嗯,确实,这船停一天,咱们可就损失许多,得尽快恢复贸易往来。”

最近唐船已经有很多天没来了,建安城主等也没多想,毕竟再怎么说,那边刚打了仗,风头上肯定得停一停嘛。

但也不能停太久,否则大家都吃不消,都指望着这唐船来,靠着这贸易吃饭赚钱呢。

高文信有一个着名的观点,经常跟手下说:因为弱小,所以需要发展;因为需要发展,所以需要和平;因为需要和平,所以绝不能跟大唐开战。甚至他还跟心腹们说过如果大唐真打来,直接投降就好了。

高文信与大家又闲聊了几句,便打着哈欠道,“一会去泡下温汤,关于派人去唐家的事,你们安排,不仅要派人去卑沙,登州、天津、秦皇岛等几处港最好也都派人去一下,眼看着就入冬了,我们得赶在渤海封冻前加劲干,好过个肥年。”

安排好,高文信便出去了。

建安内城又叫金殿堡,因为坐落在建安山城山谷中的金殿山上,这山不到十丈高,也不大,上面刚好建起一内堡,充做了城主府。

不过要不是因为先前烽烟起,其实高信文平时是不住在这内堡的,甚至他都不住建安山城中,山城虽说周长十里,把一座山谷沿山脊围了起来,但毕竟里面不规整平坦。

周长十里,东西长三里,南北宽二里的建安山城,其实就是座山谷,里面很简陋,做为军事防御,倒是不错。

但论起舒适自然远不及西面的平城。

西面平城原只是一座小土城,这些年因工商大兴,贸易之利,而使的城池不断的扩大,到现在早超过了建安山城,城周超过十五里,十分巨大。

尤其是里面商铺店面林立,仓库作坊无数,特别是唐人还在城里有一块聚集居,称为唐人街的,别提多热闹繁华了。

各式各样精美的商货,应有尽有,而什么青楼赌档茶肆酒楼就更别说,只有唐人才是做的最好的。

高信文平时就也在山下平城居住,他在那里有雇请唐人设计建筑的精美园子,十分舒适,另外他还在北边山里建了一座温汤别墅,占据了一眼天然温泉,经常去泡泡温汤,那是相当享受。

使唤着温驯的新罗婢,再有倭国奴,还有波斯姬,菩萨蛮,昆仑奴,再配上一个中原唐人管家,这生活,国王几次召他回平壤朝中升官,他都推辞不去。

平壤哪有这繁华舒适?

再说了,去了平壤,这建安城这大好买卖,哪还有他的份了呢?

自然是不能去的。

一百轻骑卫队骑着突厥大马,内衬大唐明光甲,外罩波斯铁索甲,腰挎乌兹宝刀,手持黑漆唐槊,威风凛凛的护卫着身着锦衣玉带的城主高文信骑青海龙驹往城外温泉别墅山庄而去。

这一百精骑卫队,是高文信的排场门面,也是他花费了大价钱装备起来的,每人身上这套装备都花费不菲,全是好东西。

带着这支重金装备的骑兵卫队,他觉得能够震慑建安的唐人。

路边,一个茶铺里,茶铺掌柜和伙计使了个眼色,年轻伙计点头,转身而去。

喜欢贞观俗人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贞观俗人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