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贞观俗人 > 第1325章 昏君乱命激吕宋

贞观俗人 第1325章 昏君乱命激吕宋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3 16:27:35 来源:书海阁

“韦玄贞不过一普州参军,考核都只是中下,极不称职,如今仅因女儿入宫得宠,便要封爵国公,还要给世封,甚至要一步登天,直接晋身中枢,拜侍中之职,这岂有此理?”

太子少詹事、南阳县侯来恒也是叹声,“乱命尔。”

裴行俭坐到书案前,提笔开始写谏书,坚决反对皇帝对韦氏过于宠爱的乱命。

大唐贞观以来,早形成制度,非军功不得世爵,韦玄贞仅为妃父又不是皇后之父,且尚在世,如何能够直接授实封爵?

按制度,韦玄贞只当授虚封散侯而已,连开国二字都没资格加,更别说实封、世封了。

至于说侍中之职,那是宰相之职,韦玄贞既无大功,又无特别才能,如何能从参军升侍中?

朝廷名器,岂能如此儿戏?

裴行俭还把韦玄贞过去的吏部考核档案抄录出来上呈,韦玄贞为官数任职务,考核都非常一般,既无治政才能,甚至还德行恶劣,在地方有贪腐渎职行为,这样的人,应当论罪,而不是升官甚至拜相。

万言谏书写完,裴行俭递给来恒看。

来恒看的也是拍案叫绝。

两人都是秦琼的义子,早年一起在秦家居住,一起在崇贤馆读书,后来科举入仕,一步步身居高位。

来济、崔敦礼的罢相,明显是皇帝对秦家一系的打压,裴行俭和来恒都知道,下一步可能就轮到他们了。

这封谏书呈上去,可能正好给了皇帝贬罢他们的理由,但他们还是得上这封谏书。

“国家如此,不幸也。”

来恒叹声,“去意已生。”

他也直接取了纸笔,就在裴行俭的公房书案上写了一封谏书。

“实在不行,就去吕宋吧!”

裴行俭道。

来恒想了想,“我们这般,估计得让三郎失望了。”

“天子如此,能奈之何?”裴行俭当然也知道走了就是逃兵,但如今的情况,走与不走,其实已经没区别了,不想走皇帝也会踢他们出去。

谏书陈上。

果然,皇帝的贬调旨意很快下来。

裴行俭贬北庭都督府长史兼庭州刺史,来恒贬渤海都督府长史兼渤海州刺史。

一个在极西的天山以北,一个在极东的朝鲜以东。

庭州西面,便是西突厥诸部了。

而渤海州在长白山以东的忽汗河畔(牡丹江),这里遍地靺鞨诸部,一年小半时间都是积雪覆盖。

在把秦琅的这两位义兄也踢出朝堂后,皇帝再颁内制。

特旨加封韦皇宸妃之父韦玄贞为汝南郡王,直接生前封王,白麻宣相,拜为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韦玄贞的兄长韦玄俨授为许州刺史,册封鲁国公。其子韦温授吏部侍郎,次子韦湑授羽林将军。

韦玄贞诸子年幼,皆授五品散阶。

玄贞从叔弘素、弘庆、弘度,从弟玄昭、玄明、玄希等或授刺史,或授北衙中郎将等,一时韦家鸡犬升天,满门得势。

吕宋。

秦琅看着从洛阳急送回来的情报,也不由的摇头。

皇帝行事,确实是充满性格啊。

这几乎不加掩饰的手段,正向天下人宣示着他已经用不着秦家,甚至不想再对秦家客气了。

现在是跟秦家关系密切的朝中大臣,都要一边靠。

面对着这种浑人,秦琅恼怒,却又没什么办法,总不能跟秦俊说的一样,举旗造反吧。

这种事秦琅想都不曾想过。

除非皇帝真的宣布他秦琅为逆臣,对吕宋发兵,否则秦琅根本不可能举兵的。

但现在皇帝行事也确实越来越过份了。

虽然秦琅也能一眼看穿皇帝这般行事背后的逻辑用意,就是为了打压在朝中权势很大的秦家,甚至是要拆散秦家在朝中的政治联盟。

站在皇帝的立场来说,以秦家为核心纽带的这个政治联盟,确实有些强,特别是在长孙无忌一党倒下清算后。

皇帝现在出手对付秦家,也说的过去。

但这依然不免让秦琅开始有些焦虑,因为谁也不知道皇帝的底线在哪里,谁也不知道皇帝对秦家是不是最后又如对长孙无忌或李泰李恪李道宗薛万彻房遗爱这些人一样,一干到底。

韦玄贞入朝为侍中,晋封汝南郡王。

李义府新加了个衔,中书执政事笔。皇帝打破了贞观中期以来延续了近三十年的政事堂宰相轮值政事笔的传统,李义府以中书令主持政务之名义,为政事堂秉笔宰相,实际上就成了政事堂首相。

这就不再是过去的政事堂群相多元制,而是成了中书令领导政事堂制度了。过去大家轮流执政事笔,主持宰相议政决策,总其记录,并更直承旨。

现在,中书令李义府独掌政事笔了。

这个变化可是巨大的,以前在政事堂,不管是中书令还是侍中或左右仆射甚至是侍郎、尚书等,只要是入堂为相的,在堂中议事时是地位一样的,没有谁高谁低,谁主谁从。

只有轮执政事笔的那人才是主持者,但人人轮值。可现在,首相出来了,其它人失去再执政事笔资格,政事堂里话语权自然就不再如从前,实际上就成了中书令的属官了。

皇帝打破三十年来形成的稳定制度,很明显是因为李义府更听话,也更懂的皇帝的心思,所以皇帝干脆就让他秉笔。

毕竟政事堂中现在六个宰相,有窦德玄这种混子,还有韦玄贞这种庸人,如果让他们轮执主持,肯定会有麻烦,倒不如干脆就让李义府执笔主持好了。

李义府也顺理成章的掌握中书门下之印,政事堂的决议没有加盖这个印章是没有合法效力的。

“三郎!”

一阵脚步声传来,张超、老黄、魏昶、秦用等不少老人过来,看他们神色,明显也是已经知晓了朝堂最近的剧烈变化了。

在这种剧烈变化的局势之中,吕宋该何去何从?

已经九十多岁的魏昶依然面色红润,这位老寿星一直是秦琅的情报顾问,“听说皇帝准备废苏立韦。”

秦琅点头。

李胤的这一系列动作,指向性明显,如此恩封韦氏,本就是冲着秦家来的。相比起秦家的实力强大,韦氏的实力要弱的多。

虽说韦氏是京兆名门,底蕴深厚,号称九大公房,人才辈出,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唐,甚至是世代联姻皇室,为着名外戚,也出过数位名将、宰相。

但毕竟在贞观后期,被李世民几乎整废掉了,不复贞观前中期时的那种兴盛,可也正因为韦氏有深厚底蕴,有名门大阀之望,如今又没了什么实力,所以皇帝才挑了韦氏来取代秦家。

苏皇后跟李胤这二十多年的婚姻,终究还是要走到尽头。

只是许多人可能都想不到的是,秦贵妃空等了多年,如今却要由韦皇宸妃扶正了。

“这事太过份了。”

秦用气的胡子乱抖。

他是秦琼如亲子般对待的义子,与秦家兄妹的感情那也是不容置疑的,对秦淑秦婉姐妹那就如同对待亲妹妹般,如今两姐妹在宫中受此等屈辱,如何不恼。

更何况,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姐妹俩在宫中受辱的事了,这还关系到秦家的生死存亡,也确切的关系到跟秦家捆绑一起的各家。

此时来到秦琅面前的,都是秦琅最亲信的人。

七十多岁的阿黄也公然喊李胤是昏君。

内阁学士张超更是直言不能坐以待毙。

魏昶压低声音,“我在宫中还要隐秘的暗桩,只要三郎同意,我可安排,可让皇帝暴毙,而且能保证神不知鬼不觉。”

秦琅却只是摇了摇头。

“这世上就没有神不知鬼不觉的事,何况还是在宫中呢?我知道老魏你们当初执掌镇抚司二十余年,经营了隐秘的大网,可宫中之地,绝不简单,更何况是现在这种局势下,皇帝肯定也是早有预防的,说不定天子可能早就张网以待,就等我们自投罗网呢,到时事败,岂不是正好授人以柄?”

一旦事败,那就只能是兵戎相见的结果了。

而这却正是秦琅始终不愿意见到的情况,他在海外建立吕宋,不是为了要自立为王,将来反叛朝廷取而代之的,只是想给秦家一个退路,也带动中原对外拓张,把华夏文明带向更远方。

如果发展到吕宋跟大唐交战,那非他本意,而且以如今大唐的强大,现阶段的吕宋,也很难打的过。

虽说吕宋在海外,可不要忘记,大唐并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大唐了,大唐发展海上贸易多年,对大海早就了解熟悉,更别说,大唐水师的四大舰队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其实力那是绝对海上霸主。

吕宋秦家的水师,主要靠的是预备役性质的商船武装,真正的常备水上力量很一般。

一旦交战,朝廷的强大可不是吕宋能对抗的了的,最重要的一点,一旦两岸交恶,朝廷甚至只要封锁吕宋,那失去了大陆的吕宋,就真的只是个海中蛮岛。

“事情还没到鱼死网破的地步。”秦琅皱眉。

“三郎,不能再退了,一退再退,身后早已是万丈深渊了,再退,可就粉身碎骨了。”张超劝说。

秦琅很冷静,没有急躁。

遇大事越发需要冷静。

喜欢贞观俗人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贞观俗人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