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贞观俗人 > 第1354章 好大喜功

贞观俗人 第1354章 好大喜功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3 16:27:35 来源:书海阁

帘外。

萧嗣业和薛仁贵、李社尔、李何力等枢府执政也都明白了皇帝的心意,然后是要一意废西突厥、罢撤两都护府之意。

裴行俭和来济分任安西和北庭的三把手,实际是出任蒙池和昆陵这两地的长官,其差事里宣慰和经略这两个词,已经表明他们差事的重点,若是突厥诸部老实,那就宣慰安抚,若是不老实,那就经略招讨。

还给他们各派去一个能打的悍将,王方翼和刘仁轨,都是名门出身且非常能打的,属于在开元一朝中打出威名来的新一代战将。

皇帝明显没太把如今的西突厥放在眼中,什么突骑施、葛逻禄算个屁,这几十年,西突厥这个汗那个汗的,起起落落,敢反大唐的谁又能撑几年?

现在大唐天子的目光早已经越过了河中,目光放到了波斯,放到了信度河,甚至是放到了里海的伏尔加河畔了。

大唐在西域的丝路,都已经三路齐进,北路经昭武、可萨,直接通过里海,联通黑海,与罗马帝国直接贸易往来了。

中路,经天山南北通过昭武、吐火罗,与波斯相接,甚至如今随着唐军西征的推进,只差一点点就能南接波斯湾了。

现在大唐中线丝路,无数的粟特商人用骆驼把货物运到河中,运入吐火罗,然后波斯和大食商人接力,再运往两河或波斯湾北岸,他们在那里与埃及商人或是天竺商人交易,由他们再分销转运往更遥远的地方去。

而南线,直接从天山南经葱岭进入吐火罗,再越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河流域,把货物卖给天竺商人,通过恒河销信天竺诸国,或是沿印度河南下入海,在海口把货卖给大食可埃及商人。

过去,东西万里之遥的丝路,大唐真正能控制的也就是到河西走廊,再往西就基本上是西域的西突厥人,河中的粟特人等控制了。

丝路贸易,其实是分段的,玉门关以东,是大唐控制,天山南北是西突厥人控制,河中地区是粟特人控制,再往西,则又有波斯人、天竺人、可萨人、阿尔瓦人、罗马人等,往南是吐火罗人、天竺人、大食人、埃及人以及威尼斯商人。

西突厥、波斯、罗马、可萨、天竺、大食,各方霸主,都在极力垄断自己家门口的丝路,层层设卡,重重收税。

东方的丝绸贩卖到罗马,贵比黄金,南洋的香料,几经转手到威尼斯商人手中时,甚至已经号称黑黄金,价格则翻了几十上百倍,其中大多数都是因为路上层层抽税导致的。

西突厥最强盛的时候,能够灭亡厌达,征服吐火罗,拳打波斯,脚踢罗马,最重要的就是他们掌控了从玉门关直到黑海的丝绸北路,丝路上绝大多数的利润,都被他们拿去了。

而如今,大唐三条丝路路线,都直接与波斯、罗马、大食、天竺这些地区大国联通起来,中间少了许多中间商,这意味着大唐不仅掌握着丝路上重要的货物源头,也掌握了更多的贸易中转利润。

大唐在西域这几十年的发展路线,实际上就是沿着丝路贸易的线路,一路沿丝路修驿站、兵堡,建立军镇、屯田,沿线移民。

皇帝一直在盯着西域,他的目光很远。

他现在在盼着西征军能够大败波斯的大食人,最好是能够趁势一股脑的顺着吐火罗往南推进到大海边。

虽然前线的郭孝恪告诉皇帝,吐火罗本就属于高原地带,往南更是戈壁沙漠,相当难以通行。他给皇帝提议,若要打通一条西域出海口,其实最佳的方案,就是在越过葱岭后,在乌浒河的上游的月氏都督府阿缓城(汗阿巴德)南下,经双泉州兰城(巴格兰)往南抵写凤都督府罗烂城(巴米安),往东翻越大雪山(兴都库什山脉),抵达东麓的河谷细柳州的护闻城(喀布尔),沿细柳河谷向东,翻越隘口,进入到印度河谷的犍陀罗国。

只有经这条路线,才能翻越大雪山,抵达到富饶的印度河流域,然后顺流而下,就能直抵大海了,甚至只要越过山口,还能往东进入天竺北方平原。

相比起吐火罗南面那连绵的高原群山、戈壁大漠,无疑印度河流域的富饶更加诱人。

西征军在与大食军队的数次交手后,如今虽然还未能收复整个呼罗珊地区,但是也遏制住了大食军的东进,甚至还收复了部份失地。

现在大唐西征军在最东南的据点是疾陵城,在最西北的据点是火寻和木鹿,分成了两大军团。

一个就是依托吐火罗,几乎占据后世整个阿富汗地区的东南行营,以及几乎占据后世整个土库曼的西北行营。

疾陵城就是后世的扎博勒,而大食的东面军团又称远东军团驻扎于扎黑丹,两军相距不过数百里。

西北行营重点屯驻木鹿(马雷),而大食的北方军团又叫呼罗珊军团驻扎于图斯城(马什哈德)。

若不是大食内讧,如今分裂为东西两部份,还互相讨伐,其实当初大食攻灭波斯东进后,便定下了未来战略目标。远东军团先征服吐火罗,然后越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河流域,就跟历史上无数外族一次次入侵印度的路线一样,进入肥沃的印度河平原,甚至是更加富饶的北方恒河平原。而其呼罗珊军团则向北越过乌浒河,进入河中地区,攻夺昭武诸国,以夺取这里富庶的城邦,并控制丝路的重要节点。

只可惜他们遇到了强势西进的大唐,自己又内讧。

历史上,大唐进入西域后,并不强势,控制力不足,尤其是当吐蕃崛起后,更是让大唐对西域几度失手,不过历史上突骑施人担当起了保卫西域,抵抗大食西进的重任。

直到后来大唐重返西域,但是重返西域的大唐让突骑施警惕和不满,于是后来大唐和大食的怛罗斯之战,身为唐协军的葛逻禄人却临阵倒戈背后一击,使唐兵败。

而这战之后不久,中原爆发安史之乱,安西军团主力调回中原勤王,使的大唐此后几乎彻底失去西域的控制。

而在这个时空,大唐更强势,吐蕃刚冒头时就被秦琅打的灰飞烟灭,之后被彻底肢解,再也起不来,松赞干布虽忍辱负重,曾想伸手向泥婆罗,结果被王玄策又痛揍一顿。

之后郁郁之中病死,他死后,小小的吐蕃又陷入继承人之争,最后噶尔东赞扶持了他的孙子继位,但吐蕃却是一日不如一日,困死在逻些山南那小块地方。

西突厥也被李世民和李胤父子玩死玩残,一代不如一代,至于说西域高昌龟兹、昭武粟特诸城邦国,更是早就被洗了一遍又一遍。

在这种局势下,本就好大喜功的皇帝李胤,又怎么可能把目光再局限于天山呢,他的目光早就望向地中海,望向波斯湾了。

本质上,这其实也是大唐贞观新政以来,不断爆发的生产力提升带来的溢出效果。

大唐国力蒸蒸日上,生产力解放,府库中有了充足的储备,能够支撑的起唐军一次次远征大战,可以支撑他们不断对外扩张,能够让他们走的更远。

而历史上,日耳曼蛮子们灭了西罗马,建立起以法兰克为代表的封建国家后,玩分封骑士那一套,一群野蛮的大老粗们,硬是用了好几百年的时间,才恢复了足够的生产力,储备了足够的实力,然后才有了十字军东征。

本质上实质军东征虽是打着圣战旗号,可实质上也是那些蛮族封建贵族们终于有了生产力溢出,这才能够东征,跑到地中海东岸去跟异族抢地盘,建十字国家。

如果中原还处于南北朝时代,大家还整天忙着内卷,百姓们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君王们整天得提防着自己老巢,又哪还能有什么远大格局,哪可能还能远征西域,剑指两河。

数千年历史,也不过秦汉时有过强势而持续并成功的远征而已。

隋文帝一统天下,三十年积攒的开皇盛世,却也支撑不起杨广的挥霍,其三征高句丽也是把整个大隋家业都败光了。

说到底,还是隋朝的积蓄不够,是其制度还不能完全解放生产力,没办法为杨广的三征提供更充足的支持而已。

这些问题,在李胤这里不存在。

贞观盛世积攒的财富和实力,比汉文景之治和隋开皇之治更强,更别说汉和隋说到底仍然是传统的农耕文明,但贞观改革之后,大唐已经是一个工商发达、农耕先进的社会了。

“郭孝恪久镇西域,既然他提议暂时放弃呼罗珊部份失地,以守代攻,转而往东面印度河方向经略征讨,朕觉得可以一试。”

“当年白匈奴厌达人和西突厥人既然都成功的沿着这路线攻入过印度河流域,征服了许多天竺城邦,那么我大唐西征军自然也可以。”

皇帝手指敲打在椅背上,力度增加了几分。

“命郭孝恪坐镇大宛军镇,负责木鹿城、疾陵城、火寻城等边境防务,以程名振为印度道行营总管,越过大雪山征讨健驮罗等诸国!”

喜欢贞观俗人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贞观俗人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