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贞观俗人 > 第731章 死猪不怕开水烫

贞观俗人 第731章 死猪不怕开水烫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3 16:27:35 来源:书海阁

长安,皇宫两仪殿里,前来参加逢五日大朝的朝官们井然有序的随着仗卫退出殿外,小黄门跑来向秦琅恭敬传皇帝谕旨。

“宅家召秦相甘露殿仗下奏对。”

秦琅抬头望了殿上一眼,皇帝已经在内侍簇拥下先走一步了。秦琅有点烦,烦死了,有事没事开会,虽然现在改了朝制,两天一常朝,五天一大朝,偶尔还能睡睡懒觉了,可皇帝动不就搞什么御前会议、仗下奏对。

刚临时到吏部主持事务,京察正忙呢。

“昨日韩台长曾带台院崔侍御面圣····”小黄门低着头,余光迅速瞧了左右一遍,见左近无人,迅速而轻声的说道。

秦琅有些意料的瞧了瞧这小黄门,看身上的衣服冠带,这是个六七品宦官,应当是内侍省的正六品下内谒者监,这已经算是宦官里的小高层了。内谒者监有十人,再往上就是五品的内给事和内常侍,四品的内侍和少监,以及三品的监。

虽然内侍省是一个宦官机构,但唐初却主要用文官来主持,所以监、少监一般往往用的是文官,宦官能做到最高的也就是四品的内侍了,有四个位置。

内侍以下,就是以内从侍、内给事、内谒者监、内谒者为主。

“太监何名?”

秦琅平淡的问道,这不是骂人,而是一句恭维话,唐初的太监,一般是尊称各监的长官,如秘书监也可被称为大监或太监,另外都水监、国子监、将作监,还有少府监等长官,也是如此。

而内侍省隋朝时也曾改为长秋监,也用过宦官做少监,监。

“奴婢内谒者监高权,可不敢当太监之称。”

秦琅点了点头,“高权,我记住你了。”

高权也是个懂事的人,他这般冒险泄露宫中机密,其实若被发现就是死罪,甚至还可能要牵连秦琅。但富贵险中求,若没有过硬的关系靠山,做到六品内谒者监已经到头了。他前朝时就入了太极宫,得养父隋内侍高要所养,故此能在一众宦官中脱颍而出,只是养父虽然为了铺了路,但现在太上皇的大安宫里了,和太上皇一样没了半点实权。

高权还年轻,有野心,所以虽然与外臣宰相私下往来,这是死罪,但还是忍不住走了这一步。

他刚才透露给了秦琅一个重要的消息,皇帝找秦琅仗下奏对,跟御史台的新御史大夫韩仲良以及侍御史崔仁师有关。

这是让秦琅心里早有准备,免的到时御前无备。

秦琅走了。

高权低着头站在原地,激动的浑身颤抖,甚至后背都湿透了。卫国公虽然只是问了他一个名字,可已经足够了。如秦琅这样的宰相,总不可能在这里跟他多聊,更不可能给他什么承诺。

没检举他,其实就已经成功了。

他赌对了,秦琅这样的年轻宰相,绝对不是那种死板的人。换一个人,他绝对不敢,比如说魏征、萧瑀,那就是去送死。

秦琅随另一位身份更高的四品内侍前往甘露殿。

路上思考着御史台手里有什么文章,马周离开御史台后,是韩仲良接任,他以前做过刑部尚书、秦州都督等职,关中三原人,秦琅在三原的庄子跟韩仲良家挺近。

老韩家其实郡望南阳,南阳韩氏也算是山东五姓之后的中原一线士族名门了,老韩家是比较早跟关陇集团合流的,这方面比同是南阳郡望的南阳刘氏的刘洎可强许多。

韩家跟李靖、长孙无忌一样,都是关陇集团的核心家族,秦琅跟老韩没有什么往来,可也没听说老韩是条咬人的疯狗啊。

老韩新官上任,就先盯上他秦琅了?

这是想先拿个宰相来祭旗还是啥?

至于侍御史崔仁师,这倒是个犟种。

崔仁师姓崔,但不是清河崔而是博陵崔,他是博陵崔的分支定州崔氏,在博陵崔里算是一支较小的旁枝,老崔跟孙伏伽一样都是隋朝时的官员,然后又通过武德年间的科举,重新进入官场。

老崔考中进士后,在长安呆了两年,然后很快调到地方做了个小参军,后来遇到宰相陈叔达赏识,得到这位大佬向天子举荐,说这人有才,可任史官或谏官,于是被调入京任右武卫参军事,并参与修撰史书。

在长安混了几年,铁头名声很响,笔杆子也有名,于是贞观元年,李世民便重用了老崔,任殿中侍御史职,一上任就办了好几个大案,让李世民极为赞赏,还调去户部做了度支司的郎中,他在经济理财这块也有出色的才能,尤其是数学很好,据说能够口述心算支出费用数千项。

不过后来秦琅拜平章国计时,老崔的衙门办砸了差事,秦琅很不客气的追究了领导老崔的责任,并在考核时给了差评。

于是老崔被贬职,转一圈后,又到了御史台。

只是这回已经从御史台三院中的殿院,调到了台院,出任侍御史。

台院的侍御史可比殿院的殿中侍御史权力大的多。

殿中侍御史有九人,主要职责就是在朝会的时候站在殿上管纪律礼仪的,而台院的侍御史六人,却掌纠察百僚、弹劾不法,甚至审判皇帝特命的案件,与门下省给事中、中书省中书舍人分直朝堂,受理冤讼,号称小三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六位侍御史还轮流分管御史台官署的日常杂务。

在御史台他们地位仅次于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

看来老崔因为之前被自己打差评而被贬官,给记恨上了,现在调到台院当侍御史后,马上利用手头的纠察弹劾大权,对自己展开报复了啊。

这个老崔啊,也太记仇了些。

御史台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衙门,其特殊之处在于,大唐现在以政事堂为中枢,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十六卫府都在宰相们的领导之下,但偏偏这个御史台却不在其列。

御史台因为其负有的监察之权,是可以监察宰相的。

御史弹劾宰相,这可是大新闻,御史虽有监察之权,可宰相毕竟百官之首,没点把握谁敢轻易乱弹?弹不出结果来,御史可也难收场的。

······

甘露殿。

秦琅在殿外报名,一名内侍出来引他进去,“宅家正在更衣,秦相稍等。”

内侍退下,偌大的殿里,就只有他一人站在那里,这是李世民的寝宫,也是皇帝的御书房,还是平时接见大臣的地方。

皇帝那张巨大的御案上,摆着文房四宝,皇帝经常在这里临摹王右军的书法,一侧墙壁上摆满书架,上面有近万卷书籍。

御案后面,则是曲折的铜屏风,秦琅细看才发现,这些屏风还有玄机,每面铜制屏风上,有精雕着山河地图,每面屏风,其实就代表着大唐的一个道。

而那些地图上,还有细笔写的名单,细看,是该道上自观察使、转运使,诸州刺史,下到各县县令的一份官员名单。

“大唐万里江山,十八道三百六十余州一千八百余县,代天子牧民之官众多,朕也记不住这么些官员名字,所以特让有司每隔十天,更新一遍屏风上的官员名单。”李世民换了一套常服出来,看到他在打量那屏风,笑着说道。

秦琅赶紧拍上一记马屁,“陛下这法子好,如军帐中的将士花名册一般一目了然。”

李世民哼了一声,坐到御案前,“你是怎么回事,朕把你从兵部调到吏部,你可是有什么不满?”

“臣就是大唐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臣也是圣人麾下一小卒,指哪便打哪,岂能有不满。”

“辅机去了西域,吏部今年又要全面京察、上计,不可无人主持,朕是信任你才特意调你到吏部,可御史台却在告你的状,弹你的表章都有十几本,你自己看看吧!”

李世民直接甩出一大叠弹劾书扔给秦琅自己看。

“陛下,臣自问经的起调查,也不怕调查。风闻奏事是他们的职责,也是官吏监察之法。”

李世民对秦琅这么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似乎也早有所料。

“还用不着发起正式调查,你先跟朕解释一下。”

“解释什么?”

李世民手指敲打着御案,“御史台弹劾你的事情,一件件解释,自己看,然后给朕一个合理的解释。”

秦琅捡起那些弹劾书,一封封翻看。

弹劾的罪名还真不少。

有弹劾秦琅利用职务便利,安插党项,结党的。有弹劾秦琅以权谋私的,说他让长安各衙建官邸宿舍,趁机安排自己人接工程卖材料的,也有说他建大明宫,中饱私囊贪污的。

更有一封提到秦琅最近派人满长安的从监狱里捞人,各市场买人,把那些国家罪犯弄到封地去,完全无视律法制度。又说秦琅封地严重逾越违规,超额拥兵,拥有武器装备等等。

甚至还有说他偷税逃税的。

简直是一派胡言。

“圣人信这些?”

“朕要听你的解释。”

“这些没有半点证据的无稽之谈,臣要如何解释?臣身为宰相,就算要弹劾臣,那也得有点像样的证据才行吧?”

“风闻奏事,这是御史们的权力。”

秦琅也不客气的回应,“那谁主张,就谁举证,臣愿意全力配合调查,甚至为了避嫌,以保证调查公正,臣愿马上停职,辞职也行!”

喜欢贞观俗人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贞观俗人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