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贞观俗人 > 第783章 双冠凌烟阁

贞观俗人 第783章 双冠凌烟阁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3 16:27:35 来源:书海阁

马周看不下去,直言,“卫公封建安南武安州已数年,苦心经营数年,耗费无数心血钱粮,拓荒开垦,殊为不易。好不容易才打开了一点局面,如今朝廷若是一纸诏令,便要改封他地,那卫公这数年心血岂不白费?”

“况且陛下当初设立这世封之制,本就是一为酬谢功勋,二屏藩国家,说好是世封永镇,万代不替。如今这才几年,便要折腾改封,如此岂不是言而无信。若是此例一开,那么以后哪个封臣肯用心经营封地?”

“谁不怕苦心经营多年,一朝改封,所有心血,尽付东流?”

“臣请陛下勿听侯相所言,开此坏头。否则,世封之制,便烂矣!”

李世民本来有些心动,想改封秦琅到洱海,一来是秦琅确实能打。而且秦琅并不是一味刚猛,他当初在陇右对党项、吐谷浑等的招抚,可见其手段了得。

有秦琅在洱海,确实既能使的洱海一带安稳,又能护卫南宁州的李恪和西宁州的李泰。

当然,李世民也还动了点小心思。

秦琅在武安州封地经营几年,其成效之大,让人羡慕。连身为天子的李世民在暗中详细调查了武安州的情况后,都很羡慕。沿海拥有的巨大石炭矿,完全是露天可采,又便于运输贩卖。

武安州又有优良的港口,有转口贸易之利,而且那片海边平原,可是一个粮仓。

不说其它,秦琅仅用几年时间,迁来、招附的人口,就已经有近两万户,这可是十余万口啊。

按之前朝廷定下的世封之制,封地完全推行大唐的律令税法等,而秦琅享有封地三分之一的税赋。

这就相当于两万多户的实封了,是朝廷给他实封的十倍有余,更别说工商之利。

眼看着武安州的发展已经快的完全超出预料,李世民说不妒忌是不可能的,甚至是隐隐不安。

就算世封制规定,初代封侯去世后,要推恩再封,等于要把一块封地分封成数块,但终究还是他秦家的啊。

李世民不止一次暗暗后悔,当初过于草率,给秦琅的封地过大,过于资源太好,沿海有海运、海贸之利,邻近交州钦州,有贸易通商之利,有山有海有平原,这是既不缺粮,又不缺盐,还有铁炭之利。

皇帝瞧了瞧马周,又看了眼侯君集。

没有马上吭声。

他故意等待了一会,最后望向长孙无忌、房玄龄等。

结果皇帝没有迎来这两大心腹支持的目光,两人都低头回避皇帝目光,很明显在这件事情上,他们与秦琅的利益是一致的。

最初推世封制时,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都是坚决的反对派,最大的原因就是觉得分封边地太蛮荒落后,若是就藩之国,会被赶出朝堂核心,有如流放。更别说边地蛮夷众多,很有可能封地被攻灭的可能,所以这些顶级重臣,并不愿意把身家放到那鬼地方去。

可秦琅秦琼爷俩,经营松州、武安州,却是让他们看到了封地的一些巨大好处,其潜力之大,是他们之前忽略的。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武安州封地这样的成功,皇帝又做出了妥协,依然允许长孙无忌等在朝中任职,这才让他们同意了世封制的推行。

可现在皇帝刚搞了几年,见人家封地搞的好,就想收回改封,让人家所有的心血付之东流,一夜回到从头,这谁乐意啊。

今天皇帝若成功对秦琅这样做了,以后他们家封地搞好了,岂不是也一样可能面临这样的后患?

李世民见状,马上心中了然。

立马出声,“马周所言甚合朕心,侯君集所言有所多虑了。”

既然不能改封秦琅,自然也不能改封秦琼,已经实封过的十几位功臣,肯定都不能动了。

李世民想了想,“侯君集你还没有授封,你跟着代国公学了几年兵法,也在朕身边侍从多年,还做过兵部尚书,也在陇右带过兵。朕看,就授封你为永昌州世封刺史!封地洱海百里!”

侯君集一愣。

怎么也没料到,本想借机给秦琅一闷棍,把这小子从武安州迁到洱海去,谁料到最后居然变成了自己被封在洱海了。

他原以为自己会分封在陇右的,或是代北之地,谁料会分封到这彩云之南。比安南秦琅的武安州封地,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啊。

他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皇帝,希望皇帝能够回心转意,自己可是皇帝心腹啊,怎么能这样对他。

他为皇帝攻进过长生殿,解决了太上皇的禁卫,立下了大功啊。

可是李世民却视若无睹。

想了想,又转头望向了御史大夫张亮。

“便以张卿为昆州世封刺史,划封滇池边百里封地!”

张亮也很意外,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怎么还扯上我了。那鸟不拉屎的地方,他是真不想去。

想当年隋朝的史万岁,隋朝四大名帅之一,两度去征讨滇地的爨氏,都搞不定,大唐开国之初,李孝恭和李靖都曾去过,都是搞不定。

自己到那地方去开国,前景堪忧啊。张亮很想举荐代国公李靖,或是河间郡王李孝恭,又或是江夏郡王李道宗前往镇守,那几位比他能打的多了。

哪怕是张公谨也比他能打啊。

可看着皇帝那表情,张亮闭上了嘴,这个时候不适合再开口,否则只怕会适得其反。

·······

平康坊。

卫国公府门外敲锣打鼓,喧闹一片。

“禀萧娘子、鱼娘子、杨娘子诸位娘子,大喜。”内宅管事婆妇笑嘻嘻的进来,一进门就不断恭喜。

“何喜之有?”鱼玄机问。

“外面来了翰林院的学士,陛下白麻宣下,三郎又复相了。”

鱼玄机听了,却只是哦了一声,已经荣辱不惊了,实在是秦琅上上下下的也太频繁了,之前都已经是五拜五罢。

如今就算再度复相,已经是第六次拜相,可大家却丝毫不觉得有什么惊讶的。

秦三郎那能折腾的本事,一年不上下个一两回,那都才稀奇了。别说秦家,甚至就是整个京城,似乎都早已经习惯了这事了。

好多人甚至早开下盘口,在堵秦琅跟萧瑀两个人谁罢相次数能更多,之前两人都是五拜。

秦琅五罢,萧瑀四罢,多罢了一次。

本以为萧瑀也很快会跟上的,谁料到还没等萧瑀再罢相,秦琅却又拜相了。

秦琅这次被皇帝以夺卑沙和开流求之功,再度拜相,复太子詹事,仍加太子太师,总督水师差使不变,继续巡省东南。

“还有一件大喜事呢,这次是双喜临门,喜上加喜。”

玉箫问,“还有何喜?”

“圣人钦定世封名单,分封皇族宗室二十四,功臣二十四,咱们家南府亲仁坊阿郎功居二十四功臣第一,我们北府平康坊郎君则位居功臣名录第五呢。听说圣人还下旨,要在宫里建一座凌烟功,将二十四位世封功臣画等身画像,陈列凌烟阁,面北而立,以示尊荣!”

婆子笑嘻嘻的继续道,“奴听说那凌烟阁隔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均为功高宰辅的大臣,中间一层所画,均为功高王侯的大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它功臣。咱们家两位,可都在最内一层。”

“皇帝给亲仁坊阿郎画像题字,冲锋陷阵,功冠全军。给咱们平康坊阿郎题字是贵戚豪族,英冠人杰。”

“双冠啊,可了不得矣。”

玉箫听了大喜,“这果然是双喜临门,你这嘴也巧的很,讨喜,当赏!”

她直接就给这管事婆妇赏了一粒金豆子。

又吩咐派人去外面打赏。

皇帝不仅派人来宣麻拜相,还特派工部和将作监的人过来为秦家扩建宅门,还在门外街道两侧修建石牌楼。

“文官下车,武将落马。”牌楼上还有皇帝钦赐之语,所有从平康坊秦家大门前经过的车马,都得下车下马步行,以示对这位宰相功臣的尊重。

秦家的大宅门,也要进行扩建。

秦家大门口热闹非凡,平康坊平素本就是长安第一热闹所在,此时也是许多人赶来凑热闹。

听闻秦三郎又复相了。

“又又又又又又拜相了?”有人连用了六个又字,表示秦相公这是第六回拜相了。

“这么快就复相,这次又是立了什么功劳?”

“你难道还不知道,秦相公在东海上寻得东瀛仙岛了,找到了长生不老药,你说这功绩能不能复相?”有吃瓜群众也不知道在哪听到的小道消息,立马开始传播。

“东瀛仙岛,不老仙药?”

“瞎说,其实是秦三郎督办水师,编练舰队,于东海番夷人中夺得流求大岛,据说那岛有关中平原这么大,上面遍地黄金,到处玉石呢。”

“乱说,明明就是寻找到了昆仑海中的香料群岛,那岛上尽是昆仑奴和各种香料!”

·······

反正吹牛也不用上税,你一言我一语,但大家对于平康坊秦三郎复相丝毫不惊讶,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秦三郎就该是宰相才是。

等听说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后,众吃瓜群众立马就有了更好的话题,全都开始在那里细细点评这二十四位功臣了。

比如排名的高低啊,功绩的大小啊,甚至谁可惜没上啊,谁怎么名次这么低等等,一时间争的面红耳赤,口水乱飞。

“秦相公位次排低了!”

“没错,要我说,就以三郎的功绩,怎么也得排进前三啊!”

“侯君集、张亮有何功绩,也能排进二十四功臣录?”

“牛进达、黄君汉两位大将军怎么没进去?”

“魏相公这样刚直不阿的宰相,怎么能没上榜?”

·······

喜欢贞观俗人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贞观俗人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