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敛财人生之新征程 > 409|故国神游(70)三合一

敛财人生之新征程 409|故国神游(70)三合一

作者:林木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5 15:16:4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故国神游(70)

一夜好雪。

狂风呼啸了一晚上, 有清晰的树杈被压断的声音。四爷半夜听见了,没动地方。桐桐跟八爪鱼似得缠着他,起来难免要惊动的。干脆也没动地方。

早上起来, 果然院子里的葡萄架都被压断了, 幸好暖棚之上还有一层防护,如今弘晖叫人正清理上面的积雪,倒是也没压坏了。

雪没停,出门的时候钱盛清扫过了,倒是没觉得。可一出院子, 林雨桐直接给退回去了。弘晖在外面喊:“您今儿别出来了。雪大的都封门了。”

林雨桐抬头看看天, 雪还照样纷纷扬扬,可也没那么大了,“你们忙你们的,我去女子书院那边看看……”

“主子!”芳嬷嬷赶紧拦了, “和婉公主已经去了,跟奴才交代过了,千万别劳动您。今儿她跟学生一块扫雪呢。先把道儿清理出来再说。”

学院不用我管, 路上也不用我管?

这路不清理出来, 吃的喝的怎么运进来?

这么多人的书院, 光是每天消耗的粮食、肉和蛋就不是小数目。

四爷将她摁回去, “庄子上存着的吃一年都富足。”

行叭!反正是自从弘晖站在外面像个大人开始, 她基本就处于本清闲的状态。偶尔翻译一些书,然后选了一些资质好的学生上上课。或是医馆那边有处理不了得疑难杂症找她,她就没有别的事可干了。

这几年, 跟洋人做生意做的多了。栋喜比较机灵,只要有机会,他就勾搭洋人。比如有某方面才能的洋人,只要你介绍来,给你一千两白银。这个人来了之后,待遇优厚。要房子给房子,要马车给马车。只要有本事,只管来。

而资本的力量是可怕的,当发现大清需要很多人力资本的时候,广州等地,又出现了昆仑奴。

所以,有时候你推动社会超前的时候,会紧跟着带来许多你能预想到或是压根就预想不到的问题。

中午的时候,只有和婉回来了。这几年,她跟额驸也没变好,但也没有更坏。额驸在书院念了三年的书,念完之后领了差事,常颠簸与京城和蒙古之间。

和婉却淡然的很,一直住在庄子上也没挪动地方。她回来就上坑暖着去了,“都清扫出去了。大路您也放心,我看着都在动……”

道路的维护是分段指给某一户的。这一户人家只要把路维护的好,每年可以从路政司领米粮,不够一家的生活吧,可也差不多。平时要做的就是清理路边的杂草。要是有心呢,路边种点树,维护好树木。下雨有积水,以后这里是不是应该垫上点柴灰或是石子。下雪的话能清理尽量的给清理清理。或许你做的好了没人看得见。但是你这做的不好了,许是很快你这差事就做不成了。因为书信馆在每个县城都有的。书信投递出去,最慢两个月就能到达大清的每个地方。到京城更快。一旦路政司收到的信儿多了,就会有专人去查看。一旦确认属实,那这活不仅干不成了,你家的孩子以后再想找其他差事,估计也有些难了。

因此,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大的纰漏。倒是接到过几封信,但叫人查了之后都是有些言过其实的。发了一通警告,叫他们注意改进之后,就这么着了。

因为先前的规定做的还算是完善,因此一出现情况,后序管理反倒是轻松了。

这几年,路政署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有目共睹了。这么大的工程量,比如之前工部所管辖的任何一个大工程,都要省心省力。

在此成功的基础上,四爷正在筹划水利署。修整河道,巩固堤坝。不再是私人或是下面朝廷的事情了,该有统一的部门统一的管理。

这个跟路政署还是有些差别的。

路政署现在所修的路,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整修的。这个不用去质疑什么,谁也不及当地的百姓更了解情况。他们经常走的,使用的路,一定是尽可能的近便、安全的。如今才几年工夫?哪有大改的可能?能在基础上做到现在这样就不错了。

一则,如此省时间。二则,减少了占用土地的争端。

规划道路要经过别人的房子田地甚至于祖坟,这怎么办?事情就会变得复杂起来。

因着规避了这些风险,所以路政署一路走来,精打细算的,但也算是把事情按部就班的给推进下去了。

这个水利署就又不一样。

田地的私有与公有并存,问题就很多。尤其是到了用水困难的时候,问题就更多了。以前的问题不外乎这个村子跟那个村子因为用水打起来,或是大户人家劫了水,小户人家压根就用不上。但现在,你得两边兼顾。很多打地主家,人家的土地成片,连周围的小河道都属于他们家的。或者沿河的一段,他们自己出钱将堤坝水渠都修缮好了。你现在想做你的统一标准,想要统一规划布局,是不是会损害这些人的利益等等。这都是问题。

这是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还有最重要的问题,水利所需要的银钱,比修路可多的多。朝廷愿意出几成,能出几成?乾隆对此的态度如何?这都是急需知道的。

而在此之前,四爷觉得大清律很多东西得改一下。比如说矿产,比如河流,能买卖吗?哪些矿产属于可买卖的,哪些属于不可买卖的?还有河流,你如果有这个河流的拥有权,你是不是就能随便更改河道了?这些有没有必要列入不可私人占有的行列。

在关外推行种稻的时候,就遇到这种问题。因为水田,要引水灌溉,当是就有人不让。为什么?因为那条特别小的支流属于那家买了的。人家就是不让你用水。

事情不大,但从中发现的问题不小。

之前在书院,乾隆偶尔也会来讲一讲,没什么主题,说到哪算哪。讲课的时候,说到相关的了,就又学生提出朝廷不仅该统筹路政,包括水利在内,也应该统筹。

乾隆当时没表态。

之后会不会表态,会怎么表态,现在还不好说。

就在这么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有一封特别的信件,被送到了那位熊夫人的手里。

这封信是熊夫人早年结交的一位闺中密友写来的。如今她虽丈夫在广州,而在广州的她有幸目睹了一场据说很伤风化的举动。

信里详细了描述了洋人商人带来的家眷,穿着如何的暴露,男男女女如何的搂抱在一起。如何见了面亲吻等等。还说了一件事,说是一位官家小姐受邀随母亲一起去了,但是宴会上宾主见面之后,商人家的儿子贴面亲吻了这位官家小姐。这事被那位小姐的夫家知道了,以不守妇德为由,退了亲事。而那位官家小姐,在这事知道,又羞又愧,半夜自己吊死在了房中。

熊夫人当时就瞠目结舌,拿着这信问了裘日修,“老爷,此事可当真吗?”

裘日修看了就点头,“这种的舞会是洋人的交际……贴面就如同咱们见面拱手作揖一样,只是礼节,跟贞洁不贞洁无关……”

熊夫人面都白了,“这太不像话了!在大清要谨守大清的礼仪,像是这般没有底线,可怎么得了?以后谁家还敢叫姑娘出门?不行,说什么都不行。这才是在广州,以后这要是蔓延开来,成什么了?”

裘日修忙着赈灾的事,也没太往心里去。结果熊夫人第二天就去了甘露寺。

这事钮钴禄太后大发雷霆,“只要本宫还是太后,那这事本宫就管到底了。”

可在甘露寺的太后怎么管?连皇宫都回不去。

钮钴禄太后却冷哼一声:“不回去是不想回去,想回去,谁也休想拦着本宫不让回去。”

熊夫人看着太后突然决绝的脸,突然有些心慌。自己这么过来,是不是好心办了坏事了。

“您要回宫?”熊夫人问完,心里默默的又问了一句:宫里知道吗?

钮钴禄太后转着佛珠,嘴上说的再如何,可其实心里也是没谱的。

熊夫人一看这表情,心里稍微安稳了一些。知道这位太后如今就剩下嘴硬了。她没多呆,就借口还有事情就告辞出来了。

钮钴禄太后觉得这个义女的心始终向着她,特别难得。正好之前不是接了在汪家守寡的钮钴禄家的老姑娘在这里陪她吗?她就叫了那人称汪五奶奶的姑娘,“你去送送,这路滑,小心着点。”

汪家五奶奶笑着应着,一路扶着人往出走。

其实出门门就有轿子坐的,现在生生硬是得走二路路。熊夫人心说,这姑娘什么毛病,一路扶着往前走。

等地势平坦了,汪家五奶奶才撒手了,“夫人您上轿吧。之前怕是山路,路滑,不得不小心着些。”

熊夫人也没说别的上了轿子就走。这大冷天的,山上的风野的很。正就快撑不住了都。

下山的时候跟两顶轿子擦肩过去了。因着山上不好走,轿夫的速度明显慢下来了。轿子外面跟着丫头和婆子,熊夫人就在里面问:“刚才谁家的家眷上山去了?”这里住着太后,等闲人可上不去的。

婆子就接话道:“瞧着眼生,一时还真没认出来。”

倒是丫头道:“之前那个韶华书院,奴婢陪夫人去过一次。刚才瞧见跟着一个丫头有些面熟,像是韶华书院过去的学生。”

哦!熊夫人就没了兴致。那就许是不是找太后的,而是找那位曾经在韶华书院任教的钮钴禄家的老姑娘的。以前这姑娘不让叫汪少奶奶,如今倒是叫人这么称呼了。怕是也知道现在这位太后能给她的不多,反倒是不及汪家的名声好用吧。

若是有人冲着这位太后和汪家而过来,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不过这样的人家,都是不起眼的人家,很不必放在心上。

可这次熊夫人还真弄错了,今儿来的人,要说要紧其实也还挺要紧的。

谁呢?

汪少奶奶站在路边,看这缓缓落下的轿子,便迎上去,“蔡夫人,欢迎呐。”

第一台轿子里下来的正是蔡新那位夫人,后面的轿子里出来一位娇俏的少女,见了这位汪少奶奶,开口便叫了一声:“先生。”

汪少奶奶笑了笑,“宝佳来了。这才多久不见,就越发出落的好了。蔡夫人好福气。”

这位蔡夫人这两年很明显的见老了,蔡家一直没接她回去,娘家嫂子脸色一日比一日难看,终是住不下去了。最后还是自己拿了这些年在蔡家的体己,在外城买了个不大的院子,前面带着个门脸。那门脸租给一对守寡的母女,两人是做刺绣买卖的,进进出出都是女子。再加上,蔡家也没少了她的月钱,连她置办房子铺子的钱一并给了她了。另外问她,蔡家有庄子,距离京城不远,她若愿意去也行。可她才不去呢,这不远是多远?离了京城的繁华住乡下去,她才不!

于是就这么住下来了。

不回蔡家,就意味着一些交际她没法参加。但是蔡家并没有拦着她不让她见孩子。分开的时候两个儿子还小,后来跟着蔡家的祖母,那两孩子这两年稍微懂事了,每旬不上课的时候都去看望母亲,月例也省下来补贴母亲,可蔡夫人总觉得这儿子被老太太养坏了,对母亲不亲近了。反倒是这个女儿,处处想着她。如今孩子大了,对孩子的婚事,她得赶紧安排了。要不然,以蔡家老太太的性子,非得把自家宝佳嫁到福建老家去不可。她之前就想着说订给邓家,自己的侄儿。结果还没提了,前段时间这孩子哭着就过来了,说是她父亲来信了,信上给她提了婚事。说是船舶司一个什么大师的儿子,说是手艺特别好,大师年纪大了,以后这孩子前途不可限量云云。家里人口简单,家境殷实。孩子长的也是一表人才,年龄也相当。说是过了年皇上南巡的时候,那小伙子会提前到通州。他要管着船只的维修,肯定得来。到时候见一面。

夸的跟一朵花似得,祖母将自己叫去,还说什么:“你父亲给你找的,必是四角俱全的婚事。”

呸!这算什么好婚事!

工匠乃是贱籍!自己不说配给一个进士举人,难道连一个稍微体面的人家都配不得吗?

父亲就是偏心!看看大姐什么样的婚事,自己又是什么样的婚事?他怎么说的出口的。

以前不觉得蔡宝仪有什么了不起的,不想自从定亲,四时八节的,那位端贝勒都来府里请安。端贝勒什么样的人品,什么样的出身,跟那个所谓的大师儿子在一条板凳上吗?

没这么欺负人的!

尤其是自己的姐夫是那个她一眼看中,在她眼里当真是灼灼如艳阳的少年。她这心里的那股子心气就怎么也平复不了。她找了自己的母亲拿主意,可母亲竟然想把她许配给邓家。

邓家?才不要!看见舅母的嘴脸就恶心。

就在这个时候,她在集市上竟然碰到了先生。

先生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她陪着太后,还是汪大人家的儿媳妇。回去她就跟母亲说了,母亲高兴坏了,说是不管是钮钴禄家还是汪家,都是极好的去处。可以试着跟先生联系联系,递了帖子之类的,说不定就有门路了。

也因此,她这段时间确实是跟先生来往了起来。她的那些烦心事,在信中都对先生讲了。先生就说,师徒一场,也是她的长辈,怎么能不管呢。

这才有了这一次的甘露寺之行。

母女俩被带进去,汪少奶奶就去回禀了太后,“……那位蔡家的大姑娘,是母后皇太后的亲传弟子,更是嗣孙媳妇……可说起来,也是您的亲孙媳妇不是?蔡家怎么说也是皇亲……这母女求得不过是个亲事。”

这倒不是事,钮钴禄家的后辈子侄多的很,随便拉一个都配的上。

钮钴禄明白这意思,但是这孩子这主意却不成。靠着这母女能拉拢蔡新,未免想的太简单了。

汪少奶奶笑道:“不一定得是蔡新。蔡新看中谁,船舶司那边的情况,言语里总也会透漏一些的。就像是蔡新蔡大人看中的大师和他的儿子,蔡新身上不指望了,可这二人,若是操作得当,难道不能为您所用。为您所用,便是为皇上所用。您总担心老圣人和那位太后对皇上不利,那总得在对方的地方埋下一颗钉子才好呀。这母女俩不正是好帮手吗?”

钮钴禄看了这侄孙女一眼,笑了笑,“你现在倒是愈发的历练出来了。”

汪少奶奶微微笑了笑,“这是您老人家愿意惯着我。”

于是,蔡家母女果然就见到了太后,虽然没说几句话,但这也是巨大的恩宠了。作为蔡新的夫人,早前蔡新的官职不显,她并没有机会见到宫中的贵人的。如今见到了太后,局促的连说话喝水都不会了。然后钮钴禄氏瞬间兴趣缺缺,说了两句话就把人给打发出来了。

钮钴禄氏跟桂嬷嬷道:“这孩子还是有些浮了。该操心的不该操心的都操心的太多了。”

桂嬷嬷笑了笑,“有个逗闷子的,您不寂寞就行了。给两分体面,只当是看在汪家的面子上。”

钮钴禄氏摇摇头,“罢了,叫她去歇着。今儿不用她伺候了。你呢,进宫一趟。见见弘历,就说我的身体好了,冬日里天寒,山上冷,想回宫养着。”

桂嬷嬷心知,必是令妃昨儿传来的消息叫太后心里有了底气。

太后要是现在不回宫,她怕来年南巡皇上不带她。这可是向大清朝的子民宣告她是大清太后的机会。要不然,自此再没有将她当做太后了。

桂嬷嬷应声去了,结果乾隆压根没见。只叫吴书来去问了有什么事。

这叫人怎么说,桂嬷嬷应着头皮说了,吴书来倒是不敢隐瞒,他主要怕太后来一出苦肉计。真要是叫人知道太后在那边冻着了,这不是要毁了皇上的名声吗?于是,一点都没犹豫,直接进去就回了。

然后皇上怎么说的?皇上说:“这天寒地冻,雪滑难行。太后身体本就不好,怎么能劳动太后奔波。怕冷好办,这就叫内务府把上好的银丝炭,各色的皮毛都给送去。”

吴书来领会,这是要大张旗鼓的往山上送。因此去给桂嬷嬷回话的时候就道:“嬷嬷您回吧。需要的东西这就安排人送去……”

“不是……不要东西……”桂嬷嬷不由得顺嘴就说出来了。

一抬头就对上吴书来谄媚的笑脸,“不是给您的,知道您不好,是给太后的。”

桂嬷嬷所有的话堵在了嘴里。她知道吴书来精明,这小子越是笑的谦卑的时候,心里一定是越没憋着好屁。面上对自己越是恭敬,越是证明太后在皇上心里其实没那么要紧。

桂嬷嬷委屈,替太后心里委屈。当时眼圈就红了,啥也没说,转身就走。回去后见了太后就有些躲闪。

钮钴禄氏等了半天,连晚饭都没吃几口,心里满是殷切的期盼。可结果却是这样的。

她的脸色灰白了起来,眼神却越发的执拗,“朕得回宫去!得回宫去!”

本来这事没惊动别人,谁知道连夜里,炭火就给送来了。从山下到山上,火把蜿蜒,马车辚辚,给太后送取暖的物什。一路这么穿街走巷的从城里出去,谁不说皇上孝顺。

钮钴禄没露面,桂嬷嬷也没露面。这叫汪家这位少奶奶心里多少有些想头。

她知道太后心里不喜,便进去低声出主意:“皇上总是忧心您的身体,您呢,也养了五年了。可这身体好不好,太医的话有时候也不一定能当真。妇人身上的病症,其实还是找妇人去瞧瞧才稳妥。像是您这般的手脚冰凉……还得女医调养。可女医也看人下菜碟。之前就听说过,一位夫人和一位农妇,得的病是一样的。可那农妇了,针灸了一次,一幅偏方给治好了,三五天的工夫就能下地干活了。可那位夫人,竟然调养了半年之久,您可知为何?”

钮钴禄太后挑眉,倒是听出点意思了。

这位就继续道:“越是给贵人瞧病,大夫越是不敢孟浪。给您瞧病,太医多半开的都是太平方。”

桂嬷嬷皱眉,她一时没能领悟这位的意思。不过太医瞧病理论上是这么着的没错。

可太后说起来,身体挺康健的。如今上下山路也都不用人扶着的,身康体健,连个着凉咳嗽都少有。没病叫人大夫怎么给治?

她刚要问这话,随即反应过来了。皇上说太后身子不好,那哪个大夫都得说太后的身子不好。太医消息灵通,宫里的事情从来瞒不过他们,因此哪怕是太后的人,也不敢跟皇上反着来。总要说出点什么的。

可要是找那些女医就不同了。

这人果然出主意说:“咱们也不召女医,赶明儿,换一身衣裳,只当是普通人家的老夫人去求诊的。那边的女医必不认识太后,身体好坏,叫母后皇太后的亲传弟子来说,想来总是叫人信服的。况且,皇上担心下山危险,要去医馆,必然要下山的。这安稳了下了山了,再上山只会徒增危险。皇上仁孝,哪里舍得太后再上山呢?必是要接到宫里去的。”

钮钴禄太后眼睛一亮,拍了拍对方的手:“得亏你想的这般周全。去歇着吧,明儿还要赶远路呢。”

是!

人一退出去,钮钴禄太后就看向桂嬷嬷,“去给令妃传信,别管什么办法,明儿得叫宫里有人去医馆,要不然,谁给皇帝递话呢。”

桂嬷嬷欲言又止,她觉得亲母子很不必这么算计。

钮钴禄氏却摆摆手,“他是我的儿子我比谁都清楚,他心性冷硬,决定了的事又难回头。刚愎自用的很。既然如此,本宫要不想法子,怕是以后剩下的日子都得在这小小的寺院里过了。”

桂嬷嬷看向伤感的主子,到底是没说旁的话,退出去安排去了。

雪后的医馆,比往日忙碌的多。第一是多了许多的伤寒病人,医馆门口有免费的汤药,过来只管喝便是了。因而,排队的人多。第二,摔伤的人多了起来。尤其是女子医馆这边,更是如此。小脚的女人们也出来做活了,一个个的小脚,站都站不稳,前仰后合的。平时路要好,那倒也还罢了。如今路滑,她们那种的小脚哪里能稳当。可不久摔了,而且但凡摔了的,还都不轻。

蔡宝仪一个人一间屋子,喜儿如今也能打个下手了。另外还有几个书院的学生,跟着是实习的。她用口罩遮挡住口鼻,里面也不冷,穿的也利利索索的,早早的就过来了。

喜儿提着食盒进来,“端爷叫人给送来的,姑娘赶紧趁热吃,一会子病患就来了。”

这是知道她来的早,恐怕病患要是早到,她连饭都顾不上吃吧。

她干脆就利索的吃了早饭,叫喜儿赶紧收拾收拾,“若是有来的早的,别叫等着了。就开始吧。”

忙开了时间果然过的快,外面大厅里排队的都挤满了。

喜儿进进出出的叫号,“五十七……五十七……”

五十七号是个健壮的青年抱着个上了年纪的妇人,他急匆匆的往这边走,“五十七……我是五十七……”

今儿的门口放着一个奇怪的椅子。椅子下面带着轮子,因为男性嫁人陪同,那过来的时候就把不方便的病人放在椅子上推进去。里面有大力嬷嬷协助,如此也不怕人冲撞。

当然了,这地方都知道是皇家的地方,也没人敢在这里撒野。

结果这五十七号都来了,就又一下人打扮的老妇人过来,拿着一块金子,“小伙子,我们换换号……好不好?”

喜儿皱眉,她不喜欢这样的人。

那小伙子摇头,“我娘疼着呢……”

可当娘的却觉得能换金子傻子才不换,自家儿子傻干小半年也就赚这么一点。她摔了一跤,又死不了人,换换又怎么了?

喜儿懂这大娘的心思,把要说话的大娘给摁住了。然后那儿子孝顺,“不换,我娘疼的……”

这老妇人又摸出一块金子来,“现在呢?”

得值二十两银子了。

这当娘的再也不管谁拦不拦的,立马的伸手把金块往手里一抓,“换换换!”

喜儿这才满意的进去了。看!要不是自己抻那么一下,肯定少得一半的银子。她进去跟她家姑娘低声说了。蔡宝仪就瞪她:“许是别人有重病患,急着换了是无可奈何。若是如此,你岂不是趁火打劫?”

喜儿嘟嘴,“姑娘,我知道错了。”

里面说着话,门就被推开了。进来一位富贵老太太,边上跟着两个仆妇,一老一少。

这一进门,蔡宝仪就微微皱眉,这老太太打眼一看,不像是有病。她步履稳健,红光满面,哪里像是有病?但这种事也说不好,她比较谨慎,请老太太坐了,这才问说:“您是哪里不舒服?”

这会子人到跟前了,蔡宝仪闻见了这位病患身上的檀香味。这种味道很独特,商行就往出卖。好似在印度那边卖的很好。那边的高姓贵族很喜欢这种昂贵的香料。因为这种香料是打着大清皇家专用的名义卖出去的。当然了,皇家里肯定有人用的,但绝对不是人人用的。像是喇嘛庙一些地方,都开始用这玩意了。

蔡宝仪就皱眉,这太太穿的不怎么样,只怕家里地位不低。皇家寺庙等闲人可进不去的。

因此她的态度更和缓了下来。一般这样的人家,不是实在有隐疾,宁肯找关系请她们上门,也不会跑到这里来找大夫的。有些更是先住下来疗养,花上一大笔银子。等自己这边忙完了,亲自去院子里给诊脉。

这老太太两者都不选,蔡宝仪以为是隐疾。她先问是哪里不舒服。

桂嬷嬷就道:“夜里睡不好……”

蔡宝仪摆手,“叫病人自己说。”

桂嬷嬷心里不高兴,这一口一个病人的,怎么这么难听。

那边钮钴禄氏倒是不以为意,好久不出门了,几年一直在甘露寺,最多就是在山上转转。如今能见到这么多人,心里还挺放松的。她笑了笑就道,“就是夜里难入眠,浑身都觉得不得劲。可要说哪里不舒坦,也说不上来。”

说着,把胳膊就递过去,叫蔡宝仪把脉。

把脉才学了几年,她肯定没林雨桐的水平。一般的是没问题的,但她不喜欢这种的有病不说,以脉困医的。哪有这样的?

诊脉下来,她看向老太太的眼神越发不对了,“您就是多思多想了,没什么大的问题。药都不用开,睡前有热水泡脚,泡的浑身出汗,然后直接睡觉。应该会有缓解。安神的汤药不要吃,对脾胃并没有好处。”

桂嬷嬷眼睛一亮,但话却带着几分恼意:“小大夫,你给好好看看。我们老夫人身子当真没问题,连药都不用?”

蔡宝仪皱眉,看向桂嬷嬷,这到底是希望自己说有问题呢还是没问题呢?作为大夫,看病的事不比其他,有病就是有病,无病就是无病,不管想叫自己如何,话都得如实说呀。

她就耐着性子问:“有没有不舒服?有,您就说。您要叫我看,我看的结果就是老太太您的身体在同龄人里算是很好的。您老的寿数不会低。”

后面这话倒是好话。

当然了,前面的话也确实是想听得。

正说着呢,门又被推开了。是和婉公主身边的嬷嬷带了一个女子进来,“蔡大夫,这是宫里忻嫔娘娘身边的人,忻嫔娘娘带着六公主来了,安排在贵宾院。等您忙完了,请您过去一趟。”

蔡宝仪皱眉,给六公主针灸治耳朵,一般都是皇太后亲自出手的。今儿怎么带到这里来了?

那忻嫔身边的大宫女就笑道:“蔡大夫,今儿本来是去庄子上求见的。可路过医馆见人多,就以为皇太后娘娘在这里帮忙,便把公主直接带来了。谁知道人不在,公主又困的睡下了,娘娘便打发奴才来请您了。”

蔡宝仪点头,算是接受了这个说法。她交代这位等着的老夫人,“我确实是没瞧出您哪里有病。这么着,许是我学艺不精……”

话还没说完,那大宫女突然噗通一下就跪下了:“圣母皇太后娘娘,您怎么在这里?您哪里不舒坦……”

桂嬷嬷忙大声道:“圣母皇太后身体康泰,没听见蔡大夫说了吗?没瞧出有病。娘娘这是来见见孙媳妇罢了,不用这么大呼小叫。”

喜儿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屋里就这么大,两人说话都扯着嗓子,这明显是说给外面乌泱泱的病人听得。而且,此人是圣母皇太后?

她带着几分不安,看向自家姑娘,事情好像不对呀!

蔡宝仪哪里不明白,这是被人被算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